今年以來,中國製造業不僅經受住了突發疫情的壓力測試,還為全球醫療物資供給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做出了貢獻。如何看待當前的工業經濟形勢?下半年工業經濟回升勢頭能否延續?工信部如何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就這些熱點問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
工業經濟運行狀況逐月向好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從供需兩側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嚴重衝擊,如何看待當前的工業經濟形勢?
辛國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工業經濟佔國民經濟總量超過三成,是實現國民經濟基本盤穩定的「壓艙石」,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主戰場。
二季度以來,工業經濟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穩步復甦,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
工業生產秩序基本恢復正常。4月上旬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已實現應復盡復,4、5、6三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9%、4.4%和4.8%,回升勢頭加快。二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達到74.4%,產銷率也達到了98%左右,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企業預期持續改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已連續5個月處於榮枯線上方。
主要行業和重點地區同步好轉。分行業看,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二季度有超過半數實現正增長。其中裝備製造業5、6兩個月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9.5%和9.7%,已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從地區看,31個省份中上半年有18個工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
新動能逆勢增長。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5%。疫情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服務機器人、充換電樁等新興產品保持高速增長,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行業快速擴張。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產業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
助企紓困政策持續顯效。面對疫情嚴重衝擊,中央果斷出臺8個方面90餘項政策措施,極大提振了企業應對疫情衝擊的信心。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比一季度提高1.48個百分點,5、6兩個月企業利潤分別增長6%和11.5%,實現由降轉升。中小微企業運行狀況明顯好轉。
宏觀政策效應還將繼續顯現
記者:下半年工業經濟回升勢頭能否延續,工信部將採取哪些措施鞏固回升向好勢頭?
辛國斌:儘管當前國內外形勢依然複雜嚴峻,但我國具備完整的產業體系、超大的市場規模、充足的政策空間和顯著的制度優勢,經濟修復能力和自我循環能力強,下半年各項宏觀政策效應還將進一步顯現。
工信部將扎紮實實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我們將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提高供給質量激活消費潛力,全面實施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著力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在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基礎上,加快推進城市公交、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置換,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加快發展新型消費業態,推進網際網路和各類消費業態深度融合。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推動製造業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加快推進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著力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繼續密切關注國際疫情發展態勢,積極做好重點醫療物資保供工作,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創造良好條件。完善重點行業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加強國與國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協同配合,協調解決企業零部件配套、人員出入境、物流運輸不暢等突出問題。加快補齊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短板,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強優質企業梯度培育,促進大中小企業圍繞產業鏈上下遊協同創新和融通發展。
著力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落細落實各項穩企惠企政策舉措,當前特別是把穩定中小微企業資金鍊作為優先目標,加強政企銀對接合作,推動完善資金直達企業的政策工具和工作機制,確保新增金融資金更多流向製造業和中小微企業。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限期完成清償政府機構、國有企業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款項任務,建立解決拖欠問題的長效機制。推動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降低企業各項要素成本和制度性成本,維護公平競爭,激發企業活力。
著力推動技術創新和數位化轉型升級。以需求為導向,引導企業大力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強化共性技術供給,加速創新成果工程化、產業化應用和產品研發力度,大力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實施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行動,引導企業開展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強化5G、人工智慧在智能製造中的典型應用,加快培育製造業新模式新業態。
築牢製造強國根基
記者:保產業鏈供應鏈是「六保」的重要內容,在這方面工信部將採取哪些措施?
辛國斌: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把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作為重中之重,著力補短板、鍛長板,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築牢製造強國的根基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底盤。
持續強化產業鏈要素保障。圍繞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企業開展在線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依託重點行業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及時幫助解決企業在物流、人流、資金流、數據流等方面的斷點堵點痛點問題。
大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積極推動「雙創」,支持大企業主導構建創新體系和產業生態,著力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新型產業合作體系。
努力提升產業鏈水平。鞏固產業鏈綜合優勢,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現代化水平,加快補齊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短板,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集群。加快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不斷優化產業鏈發展環境。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好國家已出臺的財稅、金融、社保等各項支持政策,推動降低製造業融資、人工、物流等成本,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堅定不移深化開放合作。用好雙邊多邊合作平臺,推動建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應急協調和管理機制,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全球公共產品屬性。推動建立全球抗疫合作機制,打通重點物資和產品綠色通關通道,為各國抗疫和經濟恢復提供支撐。
以需求為導向加速5G建設
記者: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今年經濟工作中一項重要內容。5G建設備受關注,工信部將採取哪些措施加快5G建設?
辛國斌:5G是新基建「領頭羊」。當前,我國5G發展呈現加速態勢,基站建設進度超過預期,7月底累計終端連接數已達8800萬。
下一步,我們將以建設促應用,以應用帶建設,以5G加速發展為國民經濟育新機開新局創造更好條件。
建好數位化發展的「高速路」。積極推動基礎電信企業加快獨立組網建設,加大共建共享力度,努力構建高質量、經濟高效的5G網絡。指導支持電信企業加快推進主要城市網絡建設,並向有條件的重點縣鎮乃至一些農村逐步延伸。
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重點是推動運營企業從網絡建設、業務模式到經營理念的轉型。組織實施好「寬帶網絡和5G領域」2020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以需求為導向,進一步豐富拓展應用場景,擴大產業規模。
營造地方支持的「軟環境」。充分發揮5G對智慧城市發展的帶動作用,進一步調動地方各級政府的積極性,不斷完善5G網絡建設、安全保障、應用推廣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為5G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緊盯產業發展的「最前沿」。重點是持續推動晶片、儀表等產業鏈各環節的研發,促進5G基站設備優化升級,進一步向綠色節能方向發展。開展毫米波技術研發試驗,以滿足北京冬奧會大容量、多樣化的業務需求。同時,加強6G發展方向及關鍵技術研究,跟上國際發展步伐。
構建開放合作的「朋友圈」。5G是全世界共同的5G。我們將繼續開展先行先試,為全球5G發展積累經驗,並與各國政府、產業界深化合作,共同打造開放的產業生態。同時,也將一如既往地歡迎各國企業參與中國5G發展。
支持中小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使眾多中小企業陷入了困境,目前中小企業生存狀況如何,下一步工信部還將採取哪些措施幫扶中小企業發展?
辛國斌:我國1.2億戶市場主體中,有3000多萬中小企業、8000多萬個體工商戶。「六保」任務中保市場主體的關鍵是保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保住了中小企業,就穩住了就業,就保住了我國經濟的源頭活水。
4月份以來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增速實現由負轉正,二季度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5.3%和13.6%,逐步恢復向好。但受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影響,中小企業仍面臨訂單不足、盈利能力下降、帳款回收困難等問題,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依然面臨嚴峻挑戰。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作用,緊緊圍繞抓好「政策惠企、環境活企、服務助企」,支持中小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一是抓政策惠企。一方面,將加強統籌協調,做好跟蹤督促,全力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實,為中小企業「延壽續命」、渡過難關。另一方面,將重點抓好近期出臺的《關於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落地,形成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同時,加強分析研判,針對企業發展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研究出臺新辦法、新舉措。
二是抓環境活企。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按照《中小企業促進法》要求,常態化開展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優。狠抓《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落實,加強宣貫解讀,增強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誠信守約意識,健全投訴處理機制,強化監督檢查和失信懲戒,有效防範和解決拖欠中小企業款項問題。
三是抓服務助企。服務體系是中小企業促進工作的基本力量,也是當前的薄弱環節。下一步,我們將研究出臺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健全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服務、社會化公益服務相結合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推動各地加強政企銀對接,落實金融惠企政策,做好融資服務。健全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施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培訓,提升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和水平。推動數位化賦能中小企業,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促進中小企業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創新。
2020-071-14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