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綱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對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安全造成了直接衝擊,促使我國必須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湖南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41個工業大類中39個大類在湖南均有分布: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已有多個產品市場佔有率居全球第一;軌道交通產業集群中的電力機車產品佔全球市場份額27%,居世界第一;中低速磁懸浮列車、超大直徑盾構機、第三代碳化矽纖維、飛騰CPU等高質量創新成果為強化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可控提供了戰略新支點。與此同時,湖南在產業鏈供應鏈高端環節仍缺乏自主可控能力,應抓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的戰略窗口期,全力做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作。
——錨定中長期發展規劃,融入國家「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大戰略。
加強頂層設計、應用牽引,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以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為總攬,統籌布局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重大科技項目的長遠布局,構建體系化、高效率、高質量的省級科技創新體系,實現重要領域自主可控,推動我省產品由「以價取勝」邁向「以質取勝」。
積極推動長株潭躋身國際/區域科創中心序列。推動長株潭搶抓政策機遇,聚焦中高端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和中小航空等先進位造業,集聚全國乃至全球創新資源,進入國家重點打造的國際/區域科創中心序列。
實行分類施策、分步推進戰略部署。按照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目標要求,分行業或產業打造創新鏈條、培育品牌,分優化整合、全面推進、鞏固守強三個階段推進。
——通過集中攻關、優化布局「補短板」,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加快補齊相關領域基礎零部件、關鍵材料、先進工藝等短板。集中力量協同攻關,打通晶片、光刻機、系統操作軟體、特種材料、關鍵元器件等產業鏈「堵點」「斷點」,著力保障重要原材料、零部件和主要設備供給;抓緊布局人工智慧、雲計算、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術產業鏈;在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領域力求突破創新,爭取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
針對發展不平衡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在長株潭自創區建設「飛地」眾創空間、孵化器,強化區內研發孵化、異地轉化產業化;發揮湘西湘南地區在生物醫藥(提煉)、中藥材深加工、電子信息、數控工具機等領域的非均衡性科技創新優勢,推動其實現後發追趕;積極爭取國家重大戰略項目、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實驗室、重大科學裝置、重大創新平臺和重大工程等在湖南全域的布局。
——通過放大優勢產業鏈供應鏈「鍛長板」,拓展數位化轉型。
強化產業鏈核心環節安全管控,在重點領域建立產能備份。對軌道交通、工程機械、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優質良種等我省優勢產業鏈,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技術提升工程,以加強和鞏固領先地位;深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專項行動、高新技術企業增量提質行動。
著力構建高層次創新平臺,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立足長株潭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平臺,推進重大科研平臺和大型實驗設施開放共享,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在智能製造、生物種業、自主可控等領域組建國家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依託國家先進位造業集群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著力打造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
大力拓展數字產業鏈供應鏈。積極培育數字產業鏈,主動布局價值鏈高端環節,大力提升我省在全球數字產業鏈中的地位,推動產業鏈和供應鏈數位化轉移。
——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合作,讓湖南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
積極「走出去」,參與市場價值鏈的整合與重建。探索設立境外企業服務中心,加強與「亞歐兩翼」的合作,吸引外資持續流入;有序引導產業全球布局,高水平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能合作和產業融合;深化對發達國家投資布局,加快我省企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提升湖南產業鏈供應鏈的品牌效應,拓展國際市場。加大扶持、創造產業鏈供應鏈民族品牌,推動品牌升級,進一步擴大在全球的影響力競爭力;加大湖南品牌海外推介力度,健全產品質量追溯機制和缺陷產品召回制度,以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更好服務贏得國際市場。
(作者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