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被遺忘的古老食物

2021-02-17 田野的麥子

             藜,被遺忘的古老食物

       

 

藜為藜科藜屬植物,鹽山俗稱灰菜、灰灰菜。

        藜是人類先民最早的食物,它和水稻在6000多年前就被印加文明馴化,進行大面積的人工栽培。《說文》有「聚橡慄藜藿而食之」,而《韓非子-五蠹》「堯王天下也……糙粢之食,藜藿之羮」,藜藿之羹指的是粗劣的飯菜。而現代科學研究,藜的種子藜麥富含維生素、多酚、類黃酮類、皂苷和植物甾醇類物質,具有高蛋白,所含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佔83%,還是低果糖低葡萄糖的食物。藜麥被稱為「世界糧食之母」,是目前人類糧食食物中,唯一單種作物即可滿足人類所有營養需要的作物,2013年聯合國欽定為國際藜麥年,以強調糧食安全和營養的均衡,早在上世紀80年代,NaSa即把藜麥作為航天食品被帶往天空。

        

2018年8月下旬和朋友去壩上草原,高海拔的壩上己是颯颯寒意,草原己過了最美的時候,但天是瓦藍瓦藍的,白雲絲做的般純潔,清新脫俗的遠方田野一片片高高的植物,葉片或紅或黃或紫,粗壯的莖杆舉著同樣彩色的果穗,雲蒸霞蔚般充滿你的視野,同行茫然不知何物之時,我「賣弄」的告訴他們這是藜麥,其實我也是現學現賣,2017年兒子高考陪讀時新認識的同樣陪讀的滄州朋友,他送了我兩袋藜麥,讓給孩子熬粥補充營業,我才對藜麥有所了解,不只是壩上地區,青海新疆都有大面積種植。過來只有航天員享用的高大上食物,已經進入到我們尋常百姓家餐桌。

        

作為救荒食物,食藜的傳統伴隨了生產力極度低下的農耕時代。《詩經 小雅 十月之交》是周幽王時期一個小官,因不滿當政者不顧社稷安危只顧中飽私慾而作的一首政治哀怨詩,詩中有地震有洪水有暗無天日的日食等天災,也有「徹我牆屋」,拆我牆屋的人禍,造成民不聊生,「田卒汙萊」,詩經中的萊就是藜,此時的萊,肯定是田野的雜草,想來「烽火戲諸侯」的幽王時代,遇這樣的天災人禍只能食萊充飢。唐王維有:"積林空雨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的詩句,也是貧困勞動者粗糙的食物,恐怕所食之藜仍是野生的「瓜菜代糧」的藜。明朝李東陽有:"黎新尚可蒸,藜老亦堪煮。明年幸強健,柱杖看秋雨」。官至吏部尚書、少師兼太子太師的李東陽所食嫩可蒸、老堪煮的藜,覺得應是人工馴化栽培的藜,想來明初葉己由印加文明的墨西哥引進栽培的藜了,因為同期由墨西哥引進的玉米,至明末己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學生時代讀的課本中有紅軍長徵過草地時,為尋找可吃的野菜,賀龍元帥身先士卒,嘗藜中毒的文章,年代久遠文章細節想不起來了。

        兒時困難時期鹽山東部鄉村有「吃銀子燒荊條」的鄉親們苦中作樂的調侃,這裡「金條」是「紅荊條」的諧音,學名叫檉柳的植物,是一種極耐鹽鹼的灌木,除編筐外是很好的薪材;而「銀子"是黃菜(黃須菜)的種子,父老們叫它「黃菜仁子」(「仁」家鄉讀做「銀」,如「葵花仁子」叫做「葵花銀子」),兒時的黃菜是不允許現在這樣採青嫩食的,它集中生長在鹽山東部馬村等地,父老們約定成俗地從它發芽到結籽這段時間進行「封窪」,如同現在5月到10月這段時間渤海的禁漁。葉老籽熟時,才統一開窪的,整株的黃菜砍下,用獨輪車推回家,莖幹垛起是燒柴,老葉用木杈抖落揚淨曬乾貯存,吃時清水發泡,和上一些玉米面,蒸不成個的粑拉子,吃時粗礪的硬,而母親總是說兒時的我吃它經常拉不出屎來,要用細棍捥。黑褐色的黃菜仁子可以榨油,為貧瘠的生活添點油星。

        囉嗦這麼多,是為了說明藜科植物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100多屬1500多種植物,知名度高的有菠菜和甜菜,由於它對鹽鹼和半荒漠化有強大的適應性,從而在鹽山田野上有了它顯赫的家族,除田野裡的灰菜外,還有剛才說的黃菜以及和黃菜長的很像俗稱蘆蓬的鹼蓬。它耐鹽鹼到什麼程度,十月後你到東營,當地朋友會邀你乘船沿入海口深入到黃河的黃濁和海洋的湛藍交匯處,入海口兩側正演繹著滄海變桑田的現實版,那號稱紅海灘的站立在海水中的植物,就是藜屬的兄弟們,是它們耕耘著初為桑田的仍充滿鹽分的新生陸地,隨著陸地的抬高,土壤裡鹽分被雨水被黃河水衝淡,然後有了高挺的草本蘆葦,再後有了耐鹽鹼的柳榆,逐漸新生的退海地成為千裡沃土,有了稻麥和百果,最後有了人間煙火,有老了以鹽鹼命名的古老的鹽山。

         好了,丟掉拗口的學名藜,讓我們來說說乳名叫灰菜的它吧。作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灰菜,莖直立多分枝,光滑有稜和綠或紫的條紋,葉呈菱形、三角狀或卵形,葉互生,葉柄較長,基部葉片較大,邊緣有波狀齒,莖上部葉片較狹窄,全緣或微齒,葉背有粉粒,初苗時中心葉有紅心的,但整體感覺灰撲樸的,撫摸嫩葉有絲絨般滑嫩的質感。花頂生或腋生,花朵害羞般低調,低調的肉眼看不出花瓣在哪裡,但就是這個不起眼的母親,一旦孕育子實花兒不但不會凋零,原先低調的看不到瓣的花被片會增大變的肥碩,最終形成一個五稜的硬果,緊緊地把種子保護其中,種子橫生,雙凸鏡形,深褐或黑色,披亮光。眾多花朵簇擁著形成一個圓錐形花序,繼而成為果穗,或紅或粉或紫地匯成一片彩霞。灰菜整株高達30一120公分,鹽山田野有一種叫「大灰菜」的,植株更加高大粗壯,高可沒身,整體感覺最像壩上種植的藜麥。兒時的記憶中鄰居種在院子裡,高高大大的,秋後莖杆半木質化,砍了給老人當拐杖,我也種過,但沒成為柺材,現在想來,庭院種一棵「大灰菜",絨般綠葉,心葉紫紅,整株挺立,果穗鮮豔,應是不錯的觀賞綠植。《中國植物志》中的杖藜,其整株高達3米,莖基部直徑五公分,這樣的高度和粗度無疑最適合作拐杖,《中國植物志》有杖藜「嫩苗可作蔬菜,種子可代糧食用,莖杆用作手杖(稱藜杖)」的記載。而李時珍《本草綱目》在「藜」條目的釋名部分提到了藜別名「紅心灰藋」,想來就是鹽山叫做「大灰菜」的紅心灰菜。古籍中紅藜(紅心灰藋)做杖藜的佐證比比皆是,《全宋詩》有文彥博詩:"燕居堂北虛閒地,藜藿森森欲柱天。中有紅梨最翹秀,削成鳩杖佐衰年。」這裡「紅梨」為「紅藜」之誤,唐王績《北山賦》有「紅藜促節之杖,綠籜斑文之冠」。可見古人絕少用木杖的。

        

鹽山這種叫「大灰菜」的藜屬植物應該是杖藜,現在很少見了,而更多的則是低矮的幾十公分的灰菜。不經意間,田間地頭、甚至村裡空地、住宅小區就發現它的存在,往往不是單株存在,總是成片成片的,灰頭土腦的葉片,片刻便會掐一把嫩葉,洗淨做湯涼拌皆可,莧菜般嫩滑的口感,但由於有微毒不可多食。

        藜具有清熱祛溼、解毒消腫、殺蟲止癢的功效,適用於疝氣、齲齒痛、溼疹、疥癬、白癲風、瘡瘍腫痛、毒蟲咬傷等病症。

相關焦點

  • 灰灰菜:陋巷藜羮心自樂
    堯帝的「藜藿之羹」,是灰菜的菜籽與大豆混煮的食物,看來帝王也食這種粗劣之飯。至於孔子的「藜羹不糝」,那就只有藜籽藜葉,沒有粟米,沒有豆子。聖人吃著粗糲之食,還不忘唱歌彈琴,是一種安貧樂道的精神。仲春時節,灰灰菜幼苗青秀鮮嫩,採擷而來食之,倒也清香可愛。不過,古代平民百姓是把灰灰菜作為救荒菜、救命菜的。
  • 紅藜——「穀物中的紅寶石」
    事實上,具有高度營養價值的「臺灣紅藜」,近來其實也具有防癌功效。每100克的紅藜中有17.7克的蛋白質,為白米飯的2.4倍(7.5克),幾乎與牛肉相當 (19.6克),可做為優質蛋白質的另一來源。紅藜還含有9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穀類中含量偏低的必需胺基酸,如離胺酸、纈胺酸和組胺酸等,補米飯的不 足。有「腦細胞的食物」之稱的麩胺酸含量也很豐富。2.膳食纖維是地瓜的6倍,提供飽足感、降低膽固醇。
  • 靜思淨斯 | 紅藜糙米麩 好看又營養
    原本農民們耕種的的釋迦果從整地、復甦到收成,須耗時七年,相較之下,一百二十天即可收成的紅藜,實屬高經濟價值的作物,且整株紅藜都具高度營養價值,因此精舍師父在糙米麩裡加入紅藜。精舍師父們疼惜臺東農民,向農民們收購紅藜,2018年7月,「紅藜糙米麩」正式加入淨斯谷粉之列,方便大家隨衝即食,常保健康。
  • ​小藜,如何吃的更健康
    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來自於藜科,藜屬。別名粉子菜,灰灰菜,灰藿。chen鵝+pous足,指葉形似鵝爪。小藜是一種普通田間雜草,有時也生於荒地、道旁、垃圾堆等處。我國除西藏未見標本外各省區都有分布。文中的小藜是在學校鎮坪園看見的。不知是鎮坪那邊移栽過來的,還是南京這邊自己野生的。小藜在我小時候經常看見,我們貴州那邊叫她灰挑。
  • 穀物之王臺灣紅藜 膳食纖維是地瓜7倍
    【種子聯合國】「臺灣曾文信」(阿信)TEL:13840066320 一粒種子/一個夢想「種子魔法師近年掀起一股粉紅食物風潮,有「穀類紅寶石
  • 臺灣傑農丨穀物界的新貴——紅藜!
    ,鈣、鎂、磷、鉀、鐵、鋅、硒、錳、銅等礦物質營養含量高,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類黃酮、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膽鹼、甜菜鹼、葉酸、α-亞麻酸、β-葡聚糖等多種有益化合物,膳食纖維素含量高達7.1%,膽固醇為0,不含麩質,低脂,低熱量(305kcal/100g),低升糖(GI升糖值35,低升糖標準為55),幾乎都是常見食物裡最優秀的。
  • 一棵藜麥的自述——就是「藜」不開你!
    在印加文明興盛時期,藜麥已經成為古印加民族的主要食物之一,在4000米以上空氣稀薄的山區,食用藜麥的信使能連續24小時接力傳遞150英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從古至今藜麥還被用於治病,治療疼痛、炎症、以及骨折等內傷,如今當地的一些田徑運動員還在使用一種與藜麥有關的古老方法來提高它們的運動成績。
  • 《植物大戰殭屍2》蘆藜藥師介紹 蘆藜藥師怎麼樣
    下面就一起來看下植物大戰殭屍2蘆藜藥師解析吧。 植物名稱:蘆藜藥師 植物家族:環保衛士(出攻速) 扮裝效果:有幾... 植物大戰殭屍2中有許多的植物可以讓我們搭配使用,那麼其中的蘆藜藥師到底如何呢?下面就一起來看下植物大戰殭屍2蘆藜藥師解析吧。
  • 膨化零食x健康穀物,「一藜米」想用藜麥打造超級零食|Z世代新消費...
    2019 CAPINNO商賽在選拔時聚焦零食、乳品、飲料、烘焙、餐飲、功能性食品及糖果巧克力及7大領域和中國味道、食物體驗2個主題,通過初賽複賽等階段晉級後,成為內部孵化項目,在Foodaily供應鏈合作夥伴的支持下工業化生產。目前這些項目會在10月上線天貓眾籌,達到一定銷售規模後進一步分拆成獨立公司。
  • 美樂家紅藜果味飲料:全新低糖配方,將抗糖進行到底
    美樂家紅藜果味飲料考慮到了女性的美麗追求,精選專利紅藜與多重抗糖化營養,助力女性消費者科學抗糖,將時光定格,再現往昔美麗。美樂家紅藜果味飲料採用全谷紅藜入料,保留完整活性成分,且每瓶美樂家紅藜果味飲料中添加了2500毫克專利紅藜3麥米汁,能夠提供抗糖化支持,保護年輕肌膚。
  • 藜科中3種好吃且分布廣泛的野菜
    第一個呢是灰菜,它是藜科、藜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說起這種植物呢,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陌生,或多或少都可能見過甚至吃過。因為它的生命力非常頑強,而且遍布全球溫帶和熱帶,經常會在田野、荒地、草原、路邊、及住宅附近發現,分布範圍可謂是極為廣泛。
  • 這個古老的非洲穀物將成為下一個超級食物?
    (中非貿易研究中心訊)一位塞內加爾廚師在他的國家留意到了一種古老的糧食 - Fonio(無谷蛋白,充滿營養和胺基酸),或許它將成為下一個掀起流行風潮的超級食物。一個可怕的未來,食物稀缺,沒有機會改變處境。」 Thiam 說,Fonio的種植「對環境很好」。「它能容忍貧瘠的土壤,只需要很少的水。它在沒有其他東西生長的地方生長茂盛。」在發達國家的數十億美元的無谷蛋白產業和對超級食品和健康飲食的迷戀中,Thiam想,「把fonio帶到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可能可行」。
  • 白藜麥、三色藜麥、紅藜哪個營養...
    三色藜麥是一種珍貴的藜麥種質資源,現代分子營養學研究顯示,食物天然色澤可能與其營養功能品質存在緊密相關,一般而言顏色愈深,其營養愈豐富、結構更平衡合理。 ;白色藜麥>黑色藜麥澱粉含量:紅色藜麥>白色藜麥>黑色藜麥粗蛋白含量:白色藜麥>紅色藜麥>黑色藜麥粗纖維含量:黑藜麥>紅藜麥>白藜麥 三種顏色藜麥胺基酸含量對比:胺基酸含量:黑色藜麥>紅色藜麥>白色藜麥 3種不同粒色藜麥中胺基酸含量差異顯著
  • 學生補腦的食物有哪些?
    給孩子老人青少年補腦增強記憶力的方法有哪些: 保持飲食和營養均衡非常重要,食補比藥補強,主要有: 1、堅果類食物,像核桃、杏仁、松子、葵花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所以具有軟化血管、益智健腦的作用; 2、魚,魚肉是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魚肉的脂肪中含有對神經系統具有保護作用
  • 評《古老陽光的末日:搶救地球資源》
    近代以來,人類對資源的過分消耗大家有目共睹,哈特曼在書中提出「分散電力、食物和水的生產」設想。在相當的時間裡我搞不明白,難道不是應當相反嗎?十幾年過去了,我開始一點一點認同他的想法,我們沒必要迷信全球化、不斷加碼的現代化。書中還提到「甘地的紡車」,年輕人可能沒聽說過。此書可以配合舒馬赫的《小的是美好的》閱讀。
  • 常吃5種食物讓你提升自身免疫力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來襲,亮健好藥君建議,可通過大蒜、臺灣紅藜、藍莓、檸檬或柑橘類水果、十字花科的蔬菜等食材加強自我免疫力。對抗新型冠狀病毒,除了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做好外在防護、居家防疫、養成運動習慣、維持良好生活作息之外,把握飲食的營養也很重要。那麼攝取哪些食材可提升免疫力?
  • 《地平線零之曙光》古老兵器庫攻略 黎明時分支線大全
    導 讀 那麼承接上一篇母親的腳步,今天九遊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地平線零之曙光下一部分的支線被遺忘的人的流程攻略
  • 梁鴻《四象》:抵抗遺忘的意義
    梁鴻在《四象》篇首引用了艾米莉·狄金森的詩歌《為美而死》,再配合其後記,使得整個文本顯豁地展露著支撐小說的精神內核與敘事驅動力:與逝去的親人們在黑夜裡相遇,通過語言與他們在墳墓內外進行聯結,以此抵抗遺忘與被遺忘的可能性,抵抗被抹去言語和記憶的空白。
  • 【中百倉儲】有一種不是穀物的超級食物 — 藜麥
    一時間,藜麥成了最潮流的超級食物之一。它不僅火遍歐美市場,更是在國內廣受吹捧。在各大超市、各大色拉店、中西式餐廳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其實早在1980年代,藜麥已經被美國宇航局用於太空人的太空食品,因此美國航天局(NASA)一直都是藜麥的偏愛粉呢!(有圖有真相)
  • 三草兩木紅藜御肌高機能精華水,自然科學加持,抗初老勢在必行
    數據來源:CBNData《健康生活消費趨勢報告》三草兩木精準把握消費者核心訴求,與迪士尼聯名推出花木蘭IP限量版星品——三草兩木紅藜御肌高機能精華水,主打「煥活肌底,強韌屏障」,從源頭入手,關注女性肌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