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 讀這五本書,了解自唐以降人才選拔制度的變遷

2021-01-19 澎湃新聞
書單 | 讀這五本書,了解自唐以降人才選拔制度的變遷

曹金羽

2017-06-08 15:31 來源:澎湃新聞

錢穆先生在《國史新論》一書中有一篇文章《中國社會演變》,他從士人身份與政府組成分子出身的角度出發,將唐以下的社會稱為「科舉的社會」。濫觴於唐,定型於宋的科舉考試制度,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一項重要制度。暫且不論目的是什麼,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形式可謂貫穿古今。

《國史新論》

隋唐之前,出現過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等,但都造成了士族門閥制度的後果,難以篩選出得意的人才。從隋開始,便逐漸廢除九品中正制,開科考試。有唐以來,更加完善,以致當唐太宗開科舉時,看到新科舉子從皇宮門口魚貫而入,發出「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的感慨。

吳宗國所著《唐代科舉制度研究》。本書詳細介紹了科舉制在唐代的流變,涉及考試科目的設置及變化、學校和私學的發展、科舉在官員選拔過程中地位的變化,並指出晚唐時期進士家族的興起和權貴子弟的問題。

唐代科舉分為常舉和制舉,後者由皇帝臨時下制詔舉行。常舉即「常貢之科」,是常年按制度舉行的科目。常舉主要有秀才、 明經、 進士、 明法、 明書和明算等六科,秀才科後來逐漸廢除。相比於之後的宋,唐代科舉考試的科目比較多,以明經科為例:

「正經有九,《禮記》《左傳》為大經,《毛詩》、《周禮》、《儀禮》為中經,《周易》、《尚書》、《公羊》、《穀梁》為小經。通二經者一大一小,若兩中經;通三經者大中小各一;通五經者,大經並通。其《孝經》、《論語》並須兼習。」

宋代的科舉考試制度更為成熟,宋庭以考試選拔人才,不限門第,加上出版市場發達,教育機會擴大,知識傳播日益普遍,許多寒門子弟不論出身,均有機會經由考試晉升官宦,從而使得宋代才是名副其實的「科舉社會」。

「起身白屋」的文天祥在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年)取得考試第一甲第一名進士,名單出自《寶佑四年登科錄》

科舉的完善使得對教育的需求增長,學校教育也逐漸興盛起來。梁庚堯在他的《宋代科舉制度》一書中講到,宋代的太學、地方官學接納了大量的學員,為平民子弟也提供了比較大的入學機會。民間書院更是興盛,這一時期形成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書院,即應天書院(今河南商丘睢陽區南湖畔)、嶽麓書院(今湖南長沙嶽麓山)、嵩陽書院(今河南鄭州登封嵩山)、白鹿洞書院(今江西九江廬山)。這些書院雖然是民間教學活動,但在宋太宗、真宗時期,若干書院也會陸續得到朝廷的支持。

《宋代科舉社會》

在宋代,科舉制度配合著印刷術的推廣與教育機會的增加,推動了社會縱向流動的加速,舊的門第消失,新士人興起。他們成為漫長求學與應考生涯中,極為堅強的一群人。他們往往背負著整個家庭的希望,專心準備考試。有人登科及第,也有人皓首白頭單為此耗盡一生,有一則故事,閩人韓南晚年才恩科及第,有人來議親,他回了一首詩自嘲——「讀盡文書一百擔,老來方得一青衫。媒人卻問餘年紀,四十年前三十三。」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士人的一種狀態。

《新教育場域的興起:1895-1926》

科舉制度一直持續到晚清,1905年科舉制被廢除,新式學堂開始逐漸取代科舉制。它的廢除一直被視為一個「大事件」,與中國近代社會的變遷有著密切的聯繫。應星在他的《新教育場域的興起:1895-1926》一書中,利用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的「場域理論」分析了科舉制廢除後各方勢力之間的競爭,如傳統書院和新式學堂的競爭,新舊文化資本的競爭,乃至知識分子自身的分化。左松濤也在他的《近代中國的私塾與學堂之爭》中描寫了,私塾與學堂之間的競爭。在這一系列競爭過程中,學堂作為新的文化資本的代表,取得了勝利。通過新教育,以實現開民智、興民權。作者發現,在新的學堂體制下,學生形成了一種「反體制衝動」,進而與反體制行動合流,推動了社會關係的重新整合。

《近代中國的私塾與學堂之爭》

在新式學堂中,蔡元培領導下的北京大學秉承「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精神,開啟了「學術社會」的新風氣,他聚攏了各色各樣的學術人才,胡適、梁漱溟、陳獨秀等,設立了完善的學術體制,加上良好的風氣,在北大形成了現代意義的學術共同體,從而擔起了學術使命和啟蒙責任。

民國時期的新式教育儘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連年的戰亂嚴重阻礙了教育的發展,終究還是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1949年之後,教育才真正實現了更大範圍的普及。儘管1949年以後中國教育的真實狀況非常複雜,教育體制內依然存在諸多或明或暗的不公平因素,但它卻實實在在地改變了國家和地方精英的身份構成。

《無聲的革命:北京大學、蘇州大學學生社會來源研究1949-2002》

梁晨、張浩、李忠清等以1949年-2002年北京大學和蘇州大學學生的學籍卡為資料,分析了中國高等教育在這一過程中的成就,在研究中發現兩所學校在實現精英教育生源多樣化,給予社會中下層子弟教育晉升途徑方面的貢獻都是非常突出的,由此認為至少在精英教育領域,新中國成立後似乎確實迅速地發生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無聲革命」。

《無聲的革命》匆忙得出結論難免有失片面,尤其當下高考制度存在諸多問題,考試方式、招生方式、大學擴招、教育產業化、文憑貶值等等問題仍在挑動著人們的神經。尤其在今天,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實現著社會流動,又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公正,或許這還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書單,高考,科舉制度,人才選拔

相關推薦

評論(28)

相關焦點

  • 選拔優秀人才,西周的人才選拔制度究竟如何?
    文丨隸史書(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協助發展。而人才的選拔在此顯得極其重要了。而西周選舉制度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早,較完整的選舉形式。而作為我國最早的選拔制度,其究竟如何?又對後世的人才選拔制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在周滅商前地處「戎狄之間」,當時的文化非常比起其他地區相對落後。無法在短期內培養更多的管理人才接任當時的殷商人員。為此,西周統治者開始逐步建立了人才選拔制度。
  • 了解人工智慧,這15本書你一定要讀
    《人工智慧:一種現代方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作者Stuart Russell,Peter Norvig這本書可以說是人工智慧領域的《聖 經》,這是一本全面介紹人工智慧知識和內容的書籍,任何從事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 比爾·蓋茨夏季書單出爐!這5本書值得一讀丨視頻書摘
    第一本是知名心理醫生Edith Eva Eger的《選擇》,這本書一半講的是她自己的故事,一半講的是她幫助他人的故事。這是一個充滿希望,同時也非常痛苦的故事。第二本是David Mitchell的《雲圖》,這本書由六段不同時期的故事構成,主要跟人性和價值觀相關。
  • 歐巴馬度假兩周,要讀這五本書丨讀書
    清單裡的五本書分別是:《野蠻的日子:衝浪生活》(Barbarian Days: A Surfing Life)、《地下鐵路》(The Underground Railroad)、《鷹》(H Is for Hawk)、
  • 書單來了,40本書,4個主題,我只推薦這11本書給你
    「讀書不保障命運可以好好的對待你;但是,書讀多了可以保障你能更好的對待命運。」每一本書都有它的使命,每讀一本書都有一個的目的。艾德勒 / 查爾斯·范多倫 /商務印書館/1940/出版《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日]奧野宣之/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6出版在這8本書中,推薦大家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如何閱讀一本書》這3本書。
  • 古代羅馬比中國漢朝制度優秀?不然,人才選拔就比國外要強
    其實不然許多人說羅馬的政治制度比漢朝的政府制度優秀,原因就是他們認為羅馬時期採用的是民主投票的制度,而中國古代幾千年來都是皇帝專制。於是他們覺得羅馬的制度自然是比漢朝皇帝的專制要優秀得多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裡需要明確幾個概念。
  • 與比爾·蓋茨同讀一本書
    這個夏天,比爾·蓋茨一如既往分享了他的夏季書單。有所不同的是,因為今年的特殊情況,他似乎有意推薦更多關於探索和拓寬認知與心靈的書籍。不妨將以下書單放進收藏,閒暇時光,與比爾·蓋茨同讀一本書,來一場精神上的同行。
  • 書單來了| 人類所有的秘密,都被這5本書劇透了
    看完今天這5本書,書單狗準備貢獻出一根狗毛,去做個基因測試!
  • 書單:逛了3次西西弗書店,2021年我想讀這五本書
    2021年書單。因為身體的原因,醫生也讓我減肥,對我來說減肥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在書店看到一堆幫助減肥的書,我就把覺得適合自己的幾本拍了下來,在豆瓣上看看評價再下手,這本《溼胖》就是其中一本,但是《溼胖》豆瓣評分並不高,才6.5分。因為我買過《溼胖》這本書作者的一本名為《女人暖養更年輕》的書,評分不錯,所以這本《溼胖》我決定在看完我手裡的《女人暖養更年輕》再決定。
  • 拜佔庭帝國千年興衰史,你需要了解這14本書丨書單
    前兩章作為全書的序言,主要討論君士坦丁的早年生活與掌權歷程——這不但是段引人入勝的故事,也是接下來敘述內容必不可少的鋪墊;直到第三章才開始討論「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建成,而羅馬帝國也自此可以被稱為拜佔庭帝國。從君士坦丁到查士丁尼,再到希拉克略,再到本書最後的攝政皇太后伊琳妮,多位人物依次登場,精彩紛呈。
  • 哈佛學霸書單曝光:從小讀歷史書長大的孩子,未來會勝人一籌
    雖然大多數問題,我都答不上來,但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為什麼很多學霸從小都喜歡讀歷史書!學霸都愛讀歷史書!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調查,研究人員收集了很多哈佛學霸的書單,並按照書的內容類別分類統計。最終發現:在形形色色的書單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類書是歷史類書籍。而澎湃新聞也曾做過一個關於「高考狀元平常都讀什麼書?」的調查,結果也顯示:80%的學霸愛讀歷史類書籍。高考狀元平常都愛讀什麼書?
  • 騰訊研究院2020新春書單:最值得讀的13本書
    騰訊研究院為你準備了一份「含研量」豐富的新春書單。 這13本書來自內部研究員和外部顧問的推薦,代表了他們從不同背景、研究領域對未來趨勢的感知和關注。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前沿科技依然是重點;商業和組織的變革方面,希望會有一些方法論上的啟發和借鑑;技術對社會影響的探討,可以讓我們從更底層的邏輯去思考未來的變革和社會......
  • 書單|如果你是女生,這5本書能讓你受益一輩子
    這本書告訴你答案塔拉·韋斯特弗是個85後女孩,但她的成長環境非常特殊,因為父親拒絕現代文明的灌輸和抵抗社會,這家人幾乎生活在原始環境中。關於一個普通女孩的前半生,這本書寫得很真實。看看這本書就知道了年度書單|能力提升篇:拒絕平庸的秘訣,都藏在這7本書裡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讀書先要提升理解力
    今天讀的是《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不僅談了如何讀懂書,還談了一些作者的人生經驗,當然今天我們只說「怎麼讀書」。一、理解力的池子著名學者金克木先生曾寫過一本書叫《書讀完了》,書真的能讀完嗎?要知道天下書籍千千萬,好書也不計其數,他又憑什麼說「書讀完了」呢?
  • 精選書單|2020年必讀的十本書
    ——培根書單簡介2019年我國人均閱讀紙質書4.65本,其中成年國民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2.84本,而2020年4月23日就是世界讀書日了,不知道大家今年的閱讀計劃是幾本呢?如果還沒有計劃好,那這份書單值得收藏。
  • 抗"疫"書單來了 2020年第一季市民修身書單發布
    作為「市民修身行動」的重頭戲之一,2020年第一季15本市民「修身」書單正式出爐。疫情之下,如何緩解焦慮?認識病毒,守護健康,我們還能做什麼?本季書單覆蓋疫情防控、心理疏導和通識類文學經典等方面,讓市民宅家也可「充電」,從而增加抗疫的精神力量。
  • 書單| 40本書,為你強化面向未來的能力
    諸多喜劇大咖都承認曾受益於這套方法。第二部分·實現職場進化我們都知道,所謂的精英都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如此積累成長的。接下來的這個書單,是各個行業的精英將他們的人生經驗匯集成冊,內容幾乎涵蓋了一個人職業生涯的方方面面。這是一份非凡的濃縮了精英思考方式的書單,你可以通過四個小主題,鎖定你想要閱讀的內容。
  • 國慶書單:32位編輯在讀的127本書
    國慶書單:32位編輯在讀的127本書 澎湃訊 2014-10-02 18:51 來源:澎湃新聞
  • 書單:金融市場黑天鵝頻出,讀這20本書重拾信心
    除了投資家和經濟學者的著作,普立茲獎得主賈雷德·戴蒙德的新著《劇變》,和加拿大小說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關於現實經濟問題的個人回憶錄《償還》也非常值得一讀,人文學者們透視和分析社會的視角同樣犀利敏銳。這本書沒有高深的概念和理論,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敘述,但其中潛藏著投資和管理技巧,以及取得成功的經驗與教訓,同時也不乏人生信條和感悟。投資專業人士,研究人員、企業白領和學生等不同領域讀者都能從這本書中獲益。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古代人如何選拔人才呢?
    所以今天我們就在一起看一下,在古代,人們是如何實行人才選拔的以及人才選拔制度又是如何發展的。古代人才選拔制度的發展歷程我國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夏、商、周時期,漢朝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及隋朝之後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