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昆明12月15日電(曾智慧)「『十三五』期間,雲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國前列,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達10771元。」12月15日,在雲南省「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專題發布會上,雲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胡波介紹,2015年到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9.5%、高於全國0.7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增速高於全國1.52個百分點。
據介紹,「十三五」時期,雲南採取五個方面的措施來保障農民增收:
加大投入支持促進增收。「十三五」時期,雲南全省的中央和省級財政支農投入比「十二五」時期增長了30%,2019年農民轉移淨收入較2015年增長了61%。
產業升級提質促進增收。茶、花、果、菜、藥、牛、豬等「綠色食品牌」重點和特色產業強勁增長,2019年農民來自產業的經營收入佔比達52%,比全國佔比高16個百分點。
推進轉移就業促進增收。持續加強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2019年農民的工資性收入較2015年增長了56%。
深化農村改革促進增收。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9年農民的財產性收入較2015年增長了28%。
攻堅貧困地區促進增收。雲南通過推行龍頭企業綁定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綁定貧困戶的產業扶貧「雙綁」利益聯結機制,2019年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15年增長了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