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邱偉傑同名學術著作《普及美學原理》創作的詩劇2021年1月5日將在廣州首演。一本學術著作何以搬上舞臺?怎麼演,演什麼?近日,記者採訪了《普及美學原理》詩劇編劇、導演邱偉傑。
邱偉傑,1974年生人,美學家,詩人。今年十月,邱偉傑突發奇想,決定將他的學術著作改編創作為一部詩性的話劇。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密構思,又花了二十一天時間,他終於捧出了他的劇本。目前排練正在緊張有序進行中,並得到了王瑋、張廣天等大咖分別作為策劃顧問、戲劇導師的加持,備受期待。
記者:學術著作怎麼可以演成一臺戲?
邱偉傑:我聽說過曾經有日本的戲劇家將《資本論》搬上舞臺,我很好奇,當然,也無緣看到現場演出。但我由此受到啟發,想嘗試一下。關於戲劇的創作,我學過不少理論,卻沒有實踐過,尤其是戲劇從布萊希特以後的現代性方向勾起我的興趣。當然,之後梅耶荷德、格洛託夫斯基、荒誕派戲劇直至當代的身體戲劇、行為藝術等越來越跨出門類藝術的局限,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機部分。既然戲劇的探索之路已經走了那麼遠,為什麼我們做美學理論的人不切入審美的實際呢?學術著作怎麼演成一臺戲?這正好是一次挑戰,是美學實踐的機會。
記者:您的意思是,與其說這是一次戲劇實驗,不如說是一次學術實驗?
邱偉傑:正是這個意思。但是,學術以戲劇的方法做實驗,戲劇也得到一種新的視野。當然,我不可能去圖解我的著作,我必須重新以審美的方式去另寫一個劇本。只是,這個劇本的理路與我的美學著作是一致的。學術說什麼問題,戲劇也說什麼問題;學術沒有情景,但戲劇必須有情景,還有人物。
記者:您的學術理路究竟是什麼?
邱偉傑: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我嘗試用通俗的語言說出來:一,美是什麼?美不只是裝飾,並不是富足後人們才涉及的,美在當代社會中首先是生產力,因美人們才獲得財富。二,什麼是美學?美學並不囿於西方人說的Aesthetics(情感學)的範疇,美在東方有更高的理解,是藝術哲學的全部,是以品質為根底的探討,所以,東方美學是品質學。三,什麼是普及美學?更準確地講,是普遍美學,所有人與生俱來的美學,我叫它本來美,人的初心之美。一切社會定義的美的標準都低於它。本來美是人的性情和癖趣,我們行走人世,是為了達到它,而不是扭曲它。中國古人所謂「抱樸」,即抱守質樸。我們的祖先認為,守住天賜的質樸,是最崇高最美好的。四,什麼是普及美學經濟學?經濟的核心要義是需求,沒有需求就沒有消費和生產。而需求的動力就是性情與趣味,就是美。如果激發了美的追求,那麼生活意義上的需求就會爆發,就會深化、廣化和細化,那麼,經濟必然繁榮。五,什麼是後浪美學?就是年輕人的美學。如今的年輕人已經從粗放經濟時代的壓力中走出來,他們更多關心的是自我興趣的成長,而並不太多關注成功和出人頭地。我的《普及美學原理》正是從年輕人那裡學來的原理。
記者:您的戲又是如何體現您的美學思想?
邱偉傑:我寫了七個武士的故事,沒有年代,沒有具體的空間框限。戲劇的形式比較多樣,也比較實驗,我希望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的人都能從中有所收穫。我也希望拋磚引玉,由我的故事和話題引發社會各界的思考。我們做美學的,不能坐在案頭前說空話,我們應該介入新時代的新生活,讓所學所研究的,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另外,我作為一名詩人,也不是生活的裝點。詩是人類進入精神生活的途徑,是與過去、未來和現在溝通的手段。那些遠去的和未曾來到的,在詩中可以相會,可以交談。中國的改革到了深化時代,正好比日常生活要走向詩化。也許,詩劇正是我們審美的一個新起點。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杜娟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杜娟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