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學原理和常識「啟蒙」書法美育

2021-01-07 齊魯壹點

「近年來,教育部先後印發《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大力推進中小學書法教育,取得積極成效。然而作為一種藝術形態,不同群體對於書法之美的判斷有著較大差別,一些以書法創新為噱頭的惡俗搞怪行為甚至在網絡世界引起大量圍觀。書法美育的普及已然成為十分迫切的課題,如何認識書法之美,當下書法教育有哪些突出問題,書法美育的普及有哪些可行路徑……美術文化周刊就相關話題採訪了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陳振濂,並約稿青年書法評論家朱中原圍繞相關話題展開分析,以期引起更廣泛、深入的探討。」

美育是一項針對全體國民的普及性工作,不是針對某一類群體。不但社會公眾需要美育,專業書法工作者也需要美育。專業書法工作者只有先具備了書法美的基本常識,才可能對全體國民進行書法美育的普及。但是目前,專業書法工作者由於缺乏專門的美學訓練,對書法美尤其是藝術美學原理還缺乏根本性認知,導致各說各話,各執一端,非此即彼,乃至互成隔膜,至為可憾。其實,美育未必需要多麼高深龐雜的知識譜系,而是需要美學原理和美學常識的啟蒙。但很多時候,認知美學原理和美學常識又最難,也最易被忽略。

之所以提出這個命題,是緣於對書壇美學現狀的觀照與反思。我們的美學思維,有時易從一個極端滑到另一個極端,要麼追求妍媚過甚,要麼追求醜拙過甚。譬如針對妍媚過甚,有人提出「審醜論」以救之,依據是傅山的「四寧四毋」(寧醜毋媚、寧拙毋巧、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姿媚過甚,則近於俗,故寧醜勿俗,這不妨可作為特定語境下拯救時弊的一種權宜主張,有其合理之處,然亦需把握其度,過猶不及。要知,傅山的「四寧四毋」是在晚明之際,針對帖學妍媚甜俗之風所倡導的一種主張,自有其美學價值,但不能就此而理解為傅山就是「審醜論」。其實,傅山「四寧四毋」中「寧」和「毋」的對象是有對比的,只是相對而言。也就是說,在妍媚、巧滑、安排過甚的情況下,寧可選擇醜拙、支離、直率,但並不等於把書法寫得醜拙支離殘缺不全就是好書法。這是古人的一種特定的漢語表達,帶有假設意味,並非就是傅山真的喜歡醜怪。但這一論斷往往被過度解讀。關於這個問題,我以為需要辯證看待,兩極化地解讀皆非傅山本意。

書法首先是一種視覺圖式和形體美學,或者是一種有意味的線條形式,不管如何解讀,它都離不開視覺層面的形的美學。正如康有為所說「書為形學」,從這個層面來說,書法美的確是一種形式美學,首先就必須遵循形式美的法則。一切違背形式美法則的書法創作,都是不美的。這個問題不解決,所有的美學討論,都將是一筆糊塗帳。所以,我以為書法美育的關鍵是,從根本上解決書法美的本質問題,也即美學原理問題。通俗點說,就是什麼樣的書法是美的?什麼樣的書法是不美的?如何認知書法的美?這不是細枝末節的問題,而是涉及美學原理的根本性問題。根本性問題不解決,所有細枝末節的討論,都缺乏理論的支撐。書法之美有其嚴格的規定性,這種規定性來自於漢字之美。這是書法不同於其他所有藝術的美學特質。把字寫得像印刷體,固然不美,那不是徒手線;把字寫得狀如算子,整齊劃一,那是館閣體,也談不上美;但是,把字寫得歪歪扭扭,支離破碎,就是美了嗎?恐怕不能得出此結論。因為缺乏美學原理支撐,邏輯上也不能自洽。

書法之形好比人體之形。人體之形講究勻稱之美,這是人體原始美的本質特質,不能更改。當然,一旦進入藝術創作,則是另一回事,但不管如何表現,也還是要遵循基本的自然美法則。這就好比書法中的正書體,要講究形體上最基本的勻稱和整飭(勻稱和整飭不等於整齊劃一),隸書尤其如此,因此,隸書創作不論如何變化,都不能脫離其整飭、莊重、渾穆、開張、恣肆、華美、淵雅的基本美學氣質。但是今天很多書家卻反其道而行之,以為這樣的字不能算是藝術,於是故意把筆畫寫歪或者寫殘,追求小情調、小趣味、小感覺、小格局,並競相以此為美。書法是要求變的,但追求形體的變化和形體的殘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種藝術創造,後者是一種不和諧的破壞。可是,今天很多書家寫篆隸楷等正書體,就喜歡以破壞美而為美,這是一種反美學主張,以為這樣就好比斷臂的維納斯。但斷臂的維納斯屬於雕塑,遵循的是雕塑美學,而且屬於悲劇美學。維納斯雕塑本身不是為了要追求形體的完整,而是追求一種殘缺之美、悲壯之美,這是古希臘悲劇美學的精髓。但這與書法之美是兩回事。書法和雕塑都是追求形體之美,人本來的形體當然是完整的,但一當進入雕塑藝術創作時,則需要有變化甚至殘缺。書法以漢字形體為書寫依據,又必須要講求變化,但這種變化,是建立在不變基礎上的,也即所有書法筆畫的變化,都必須嚴格遵循漢字的基本美學規律,也即追求勻稱和整飭的美學原理,這就是一種自然美。書法之美不能僅僅停留於自然美,但一定是建立在自然美基礎上的創造美。也就是說,書法美的創造,具有嚴格的規定性。在進行書法創作時,既不能隨意斬掉某一筆,又不能隨意增加某一筆,既不能隨意拉長某一筆,又不能隨意縮短某一筆,該長的筆畫絕不能短,該短的筆畫絕不能長,該勻稱的必須勻稱,該整飭的必須整飭,該平正的不能歪斜,該疏的不能密,該密的不能疏。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則違背了基本的漢字美學原則,也違背了書法的自然美,即使再有思想,也是胡寫。

書法的載體是漢字,而漢字本身就是美的,沒有不美的漢字。如果把本身很美的漢字寫得不美,那便失去了漢字書法的美學價值。事實上,所有的藝術創造,都是建立在美的基礎上的。可以把一個醜陋的事物刻畫美,但不能把一個美的事物刻畫醜。我們不能離開美來談藝術,也不能離開藝術來談美。沒有不美的藝術,也沒有藝術是不美的。如果一件藝術作品連美都可以不談,那它也就不是藝術了。書法美育,不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嗎?離開這個基本前提,無論怎樣談美,都缺乏理論依據。

書法創作和審美批評是一種美學活動。要開展美學活動,則必須懂美;要懂美,則必須進行美學啟蒙;要進行美學啟蒙,則必須開展美育;要開展美育,則必須進行美學原理和常識的普及。如果沒有美學原理和常識的根本啟蒙,書法美育也將成為空談。書法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養國民有關書法美的認知,從美學角度,辨別書法的審美風格與藝術品格。書法美育不僅是專業書法工作者對普通大眾的一種美學教育,也是專業書法工作者自身的一種美學活動。書法家只有先「自育」,才可能「育人」。

圖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康有為改良主義書法美學思想
    (《廣藝舟雙楫》)無論是借用「西學」探究出中國文字具有構成藝術美的「在形」特質,或是揭示出「隨時而異尚」的審美規律,以及下面所談到的「審時通變」、「新理異態」等等,這些「新」思想共同構成了康有為改良主義的書法美學。
  • 優墨書法:美育教育「升值」,如何提升孩子的書法素養?
    >優墨書法:美育教育「升值」,如何提升孩子的書法素養?通過三年的行動計劃,到2022年力爭全覆蓋,全面實行美育中考。美育教育從「軟任務」變為「硬指標」,書法作為其中的「必修課」,近年來更是備受重視。國家頻頻出臺相關文件,指出書法教育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並要求嚴格落實。全國各省也積極推進本地區書法教育工作,一時間迎來「書法熱潮」。
  • 美育教育不用愁,專業老師來幫忙,輕鬆美育啟蒙
    現在身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給孩子們報繪畫班,說是藝術教育啟蒙,自己教不了,就報班讓外面的老師教。從小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給孩子美育啟蒙在父母的心中比重越來越大了。大家知道了審美的重要性,美育也要從娃娃抓起。那麼如何進行美育,從小提高孩子的藝術審美能力呢?
  • 詩劇《普及美學原理》明年初廣州首演
    信息時報訊(記者 盧雲龍 張玉琴)近日,詩劇《普及美學原理》成立後正在廣州緊鑼密鼓地開始排練與製作,編劇邱偉傑擔任本劇導演。本劇以邱偉傑的主要美學思想為內核,試圖以審美的方式提出當代中國美學的問題,並呈現一幅現代化進程中美學心路歷程的畫卷。這是第一次將學術著作搬上舞臺,第一次做關於美學的戲劇探索。
  • 「美育教學」提升素養·創新思維 發展中心代表參加準格爾旗美育...
    要持續推進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總結地方將藝術科目納入中考的經驗做法,把學校美育工作納入督導評估和考核體系,讓「軟任務」成為「硬指標」。要實施好「浸潤行動計劃」,完善大中小學相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構建「基礎知識、核心素養、專項特長」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教育部部長的發言無疑明確了美育的重要意義和2020年的教育工作方向。
  • 《美學原理》名詞解釋+課後題答案
    美學學習的方法特性:美學學習與研究首先具有區別於實證經驗科學的哲學思維,美學的哲學思維性質首先體現在對審美本質的把握上,學習美學原理並非通俗意義的審美欣賞,哲學思維的訓練是必須的過程。其次,美學學習區別於純思辨的人文體驗描述。
  • 2019年10月成人自考美育基礎真題
    這其中的「可以觀」強調的是藝術的A.宣傳價值B.認識價值C.教育價值D.交際價值15.審美理想具有A.地域性、理想性和階層性B.實踐性、理想性和階層性C.地域性、時效性和階層性D.實踐性、時效性和階層性16.18世紀,提出現代的兒童觀念的法國啟蒙思想家是A.孟德斯鳩B.盧梭C
  • 《美學原理》馬工程課後練習題最全盤點!按章節分!
    美學學習的方法特性:美學學習與研究首先具有區別於實證經驗科學的哲學思維,美學的哲學思維性質首先體現在對審美本質的把握上,學習美學原理並非通俗意義的審美欣賞,哲學思維的訓練是必須的過程。其次,美學學習區別於純思辨的人文體驗描述。美學作為哲學思維並不等於純思辨,在一定程度上伴隨有審美體驗的意向性描述。
  • 《聲律啟蒙》正確打開方式:別再背了,它是學習拼音和文學常識的
    非常驚訝的是,在語文啟蒙教育中,不少打著國學教育的銜接班,把《聲律啟蒙》作為國學教育的課本,讓孩子進行背誦。電腦那一端,老師倒也是認真地講解,由於已經學了幾個月,上卷都已經講到了十三章的元,老師一遍遍解釋「絲絲微雨杏花村」,還要和孩子們解釋誰是王通,以及為什麼皇帝沒有接受《太平》十二策。甚至還貼出了一張圖「闕」,讓孩子了解古代皇帝的住所。
  • 藝山兿水美育.穀倉藝術周
    夢幻的「穀倉藝術周」把我們帶到了原生態的村莊和大自然,我們每天在不同的空間上課、遊戲——有時在農家的庭院內、有時在果園裡、有時在山野中..第四天最後一天,上午採摘。2016秋季班準備開課了2016年9月3號開學班級:藝術啟蒙小班(4-5歲)
  • 南昌航空大學737美學原理考研真題詳解——才聰學習網
    2021年南昌航空大學音樂學院《737美學原理》考研全套緒論一、名詞解釋1審美活動答:審美活動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的活動方式,它存在於人類豐富的現實生活中。關於美的問題包括美的普遍本質,美的根源、特徵、形態及美的主客觀統一性等;美感問題包括美感的性質、特徵及影響美感產生與發展的客觀因素與心理因素等;審美活動規律包括審美經驗與審美意識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實施等,美的創造活動規律包括提高審美主體對美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包括人們如何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各種藝術創作,在生活中創造美等。
  • 超星爾雅大學美育網課
    4【判斷題】與自然美相比,社會美在內容和形式的關係上更偏重於內容。(√)藝術美之美育1【單選題】在秦漢藝術中,()是用來承重的動物,是力量的化身。6【判斷題】書法欣賞可以拋開文字內容,僅僅從形式上來欣賞。技術美之美育1【單選題】由於現代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了日常生活(),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身審美素質,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 優程藝術引入國際美育課堂 全方位打造未來教育新生態
    以富於開拓性的創新教育理念和實踐,衝破傳統教育的枷鎖,將國際美育專家Viktor Lowenfeld藝術教育發展觀和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理論完美融入特色藝術課程中,讓孩子們通過豐富多樣的藝術載體,逐步養成具備獨立性、創造性、先鋒性的思維模式和藝術能力。
  • 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提高審美人文素養
    《南通教育》圍繞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邀請校長、教師結合各自實踐與思考進行研討,暢談區域、學校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路徑,為深化新時代學校美育探索具有南通特色的新經驗。 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意見》要求樹立學科融合理念。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體現中華美育精神與民族審美特質的美育資源。
  • 魏碑故裡高校翰墨香——山西大同大學加強美育建設 推動書法走進校園
    聆聽完各地專家的論壇,曾在全國書展獲獎的王澤文同學對於自己多年來捨近求遠的書法學習過程無不感嘆。大同大學嚴格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美育建設的總目標,以課堂教育為核心,以第二課堂社團活動為抓手,通過組織書法展覽和比賽影響、帶動各院系大多數學生主動參與到書法學習中,並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
  • 中辦、國辦: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
    《意見》指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健全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育人機制,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
  • 弘揚美育,經典傳承!首屆「美育杯」走進重慶高校,一起來看高校師生...
    ,從各種角度出發詮釋中華美育精神。>「美育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是提升人的道德情懷和思維想像力的最好教育,對於立德樹人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美育杯」重慶市高校師生美術作品巡迴展覽開幕式上,重慶師範大學副校長田盈表示,重慶師範大學將以美育活動為契機,狠抓落實,從藝術教育開始踏踏實實做好美育工作,引導師生不斷提升審美與美育感知的認識,提高師生核心素養,為培養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才做貢獻。
  • 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院士:呼喚思維型美育(演講全文)
    前陣子美國拍的一部電影《花木蘭》,在國內引起了不少爭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電影所展現的東方之美,和我們傳統認為的美不一致。長期以來,西方文化對東方美學的理解,始終帶有一些神秘色彩。而與此同時,我們自身對中華文化所蘊含、所表達的那種美,還沒有系統、嚴謹、全面地進行研究和詮釋,也缺少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美的標準。
  • 美育納入中考,在藝術小鎮裡長大的孩子躺贏!
    今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加大美育中考試點工作推進力度,到 2022年力爭全面實行美育中考。 12月18日,中國美術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主辦了「面向未來的美育之路」學術論壇,並發表了《美育行動宣言》。
  • 不止關乎美育,高校公共藝術課程多多益善
    教育時評 12月14日,教育部召開第五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指出全國87.6%的高校已經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八成以上的學生喜歡藝術課和藝術教師,學校美育的成果正在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