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提高審美人文素養

2020-12-26 南通網

【編者按】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指出,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像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聚焦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進一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進而實現到2022年,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近期目標?需要全社會協力創新實踐。

《南通教育》圍繞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邀請校長、教師結合各自實踐與思考進行研討,暢談區域、學校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路徑,為深化新時代學校美育探索具有南通特色的新經驗。

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意見》要求樹立學科融合理念。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體現中華美育精神與民族審美特質的美育資源。有機整合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推進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在義務教育階段,注重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在方式方法上,要求統籌整合社會資源,為學校美育教學服務;整合校內、校外資源,開展美育實踐活動……無不為學校教育工作者加強美育指明了方向。且看南通教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思與行】

中華美學精神的時代詮釋

———————————————————— □陳鐵梅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這是中華美學精神的時代詮釋。美育已經作為國家教育戰略,成為了影響國家經濟、文化等發展的重要因素,成為了促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內容,成為了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

《意見》的印發,也是新時代綜合育人觀的具體落實,其核心是「以美育人」。孔子提出「遊於藝」,王國維從審美功利主義出發認為審美能「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純潔之域」,魯迅直接提出「美術可以輔翼道德」,蔡元培疾呼「以美育代宗教」,朱光潛從美學和心理學角度提出「人生美化,人心淨化」……明哲先賢們無論是從藝術學、哲學還是社會學的角度,都是在肯定「美」對於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富足、信念端正等心靈正朝向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因此,以美育人是知性與道德的中介,是必然王國通往自由王國的津梁。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獨立、富強、民主,都是以每一個個體生命的精神自由為前提。而美育是在幫助每一個個體生命的主觀性、自覺性與認識性相統一,能自主地覺察自己的使命、責任和擔當,它以豐富的、直觀性的藝術語言幫助學生的心靈在感受形式、領悟意義和體察價值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讓感性與理性充分融合,懂得取捨動機、抉擇意志,從而實現全面、協調、和諧發展,最終促進人格的完善,於是學生的生命之花綻放得從容、優雅、堅定而且絢爛。

南通,作為經濟大市、文化名市、教育強市,以足夠的魄力和能力作出了積極回應。南通市海門區東洲國際學校是南通基礎教育的代表,在認真學習《意見》精神,並主動關注,積極探索,著力落實,在美的範疇和框架內尋求新突破,獲得新發展,推動美育改革創新的深化,讓美育成為學校發展的新亮點。

一是堅持立德樹人。讓每個學生接受最好的美育,是我校堅守不渝的理念。我們通過情感這一內核進行感性啟蒙,以正人心,以美正心,以美術的形態、語言、方法,幫助學生遨遊在審美王國,重建靈魂,釋放情感,彰顯個性,實現感性和理性的圓融統整,成長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二是堅持器道兼得。我們以國家課程為核心,開齊上足藝術課,注重每節課量質兼存;我們大力搭建藝術教育多元平臺,以江蘇省基礎教育改革前瞻性項目為藍本,研發指向學生審美素養提升的課程,並進一步構建《百幅名畫欣賞》品牌課程。我們不斷磨「器」、淬「器」,逐步成就雅「器」、美「器」,彰顯美育價值,繼而達成深刻的認識、崇高的立意和寬廣的情懷,幫助學生成長為日常生活美感的言說者、核心素養的行動者、關鍵能力的表達者。

三是朝向審美人生。我校倡導「全域美育」,從藝術教育走向全學科美育,從單科教學走向跨界整合,從他人教育走向自我教育,從校園教育走向終身教育,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感悟生活,提升素養,涵養心靈,拓寬胸襟,涵養人格,升華人生境界,繼而人格健全、生命充實,成為美好生活的建設者、幸福人生的創造者。

(作者單位:南通市海門區東洲國際學校)

【學校實踐】

美潤心 育成長

———————————————————— □張 建

美育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近年來,育才中學堅持「一體兩翼」加強美育教育特色的辦學思路,借鑑名校美育教育的經驗,加大投入,完善設施,抓好隊伍,做優美育教育平臺,使美育走上了快車道,取得了豐碩成果,在省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

活動豐富,別具特色

學校除了按照新課程標準開足音樂、美術和藝術欣賞等藝術類課程外,還將音樂、美術學科作為美育的傳統科目,通過興趣小組等強化學生美育特長,並通過多項社團活動豐富美育形式及內容,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育才中學的版畫、書法、泥塑、色粉畫、彩泥、舞蹈、電聲樂隊、風箏等38個社團,其中尤以藝體方面的社團為多,社團活動開展得紮實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藝術情趣,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熱情,很多有天分、有興趣、有特長的孩子得以脫穎而出。「雕刻時光」藝術工坊以平面雕刻為載體,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彩泥製作為表現手段,配以丙烯繪畫,學生和老師一起創作出一幅幅稚趣盎然的藝術作品。

走進精緻的育才中學校園,以各種民風、民俗、時事為主題的書畫大廳和走廊是一大特色。有育才特色的絲巾領帶設計、藝術節logo設計、文創、綜合材料、繪畫、攝影、動漫、平面雕塑、書法、創意版畫等既充滿童真童趣又富有時代氣息的文化牆、藝術廳,成為校園裡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多年來,多項學生作品參與了國內外的展出,2018年,育才中學平面雕塑工作坊獲南通市工坊展示一等獎。同年,學校被評為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融入日常,氛圍濃厚

為了拓寬藝術教育的空間和學生感知音樂的通道,讓經典音樂融入學生生活,提高師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全面提升藝術教育質量。育才中學利用中午晚上的就餐時間讓學生欣賞經典音樂,既放鬆了心情,又陶冶了情操。漫步在清新的育才中學校園,孩子們結束了半天的課程,走向食堂時,就會聽到校園裡蕩漾起的寧靜、溫馨的音樂。

每周四12點進行的「育才小舞臺」演出,以演出學生的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欣賞觀摩,演出樂器以鋼琴為主,其他為輔。此舉提升了學生的審美和藝術表演能力,增強了自主欣賞能力,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可。

加強管理,做優出彩

藝術教育活動,特別是在它走出課堂以後,往往帶有較大的靈活性,學校加大了領導和管理力度,制定了具體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課外藝術活動,逐步制度化、規範化。

校本課程每周五的美育走班小社團就像一盞盞熠熠生輝的民俗文化之燈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引導他們發現美、感受美、學習美、展示美。

學校每年舉行一次藝術節,舉行文藝匯演、書畫比賽,通過各種藝術活動培養了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規範了學生的行為,學生們藝術才華得以展現,極大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湧現出一大批藝術骨幹苗子和優秀的藝術人才。聲樂類大合唱《不忘初心》《青春修煉手冊》,二重唱《梨花又開放》,舞蹈《山花爛漫》,古箏合奏《青花瓷》參加2018年通州區校園藝術節節目調研,其中《不忘初心》參加通州區藝術節展演並獲獎,2019年,學校獲南通市通州區第四屆「江海天籟——和祖國同行」中小學生合唱比賽一等獎。

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活動,開發了學生的智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豐富了學生的審美知識,增強了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學生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藝術才能,鍛鍊了自己,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學校美育教育,對焦的不是聚光燈下的舞臺,而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將美育滲透於校園的一草一木,滲透於每個學科,滲透於生活中的每個細節作為我們新的努力方向。

(作者單位:通州區育才中學)

【區域探索】

守住陣地,優化評價:實現區域美育新跨越

———————————————————— □張瑞華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整合美育資源,補齊發展短板,強化實踐體驗,完善評價機制,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滿活力、多方協作、開放高效的學校美育新格局」。從區域美育推進的角度來看,關鍵是要立足區域視角,關注區域實際,指導學校開闢有效的陣地去整合美育資源,實現美育體驗,並通過科學的評價機制,為區域美育的推進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如皋教育人腳踏實地,不斷探索,努力實現區域美育的新跨越。

建立督查機制,保證開齊上足課程

美育的第一陣地是課堂,堅守課堂陣地是區域美育的重要前提。目前,如皋市絕大多數學校都有著高度的美育培養自覺,但為了實現全時全覆蓋,基礎教育科還是要求所有學校在每個學年初必須提交學校課程表。然後根據課表,由基礎教育科、教研室聯合飛行檢查,檢查堅持「三不兩直」,重點督查與美育課程相關的課堂教學情況等,督查的結果通過不同的形式反饋或通報。通過這樣的機制,全市各中小學都能夠保證開齊上足美育課,從而夯實了區域美育的堅實基礎。

培育藝術社團,豐富學生美育體驗

結合我市近年來大力推進社團的實際,在推進美育過程中,我們挑選其中的藝術社團來作為第二陣地。藝術社團為美育的推進起到了很好的託底作用,學生在社團中可以獲得更為豐富的美育體驗。豐富學生美育體驗的過程,實際上也是開發美育課程資源的過程。目前,我市有近1000個藝術類社團,共分音樂、美術、書法、傳統藝術四大門類,其中,合唱、書法、繪畫、如皋非遺藝術社團已經做到全市各學校全覆蓋。

實施科學評價,確保美育素養落地

為了尋找保證美育質量的抓手,基礎教育科會同教研室,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結合不同的美育要求,進行了評價內容的精選與方式的優化:對於小學階段的美育,我們從三年級開始進行區域評價,評價的內容既包括課本上的美育基礎知識,也包括學生的美育能力;對於初中階段的美育,我們堅持整班抽測的原則,覆蓋全部學生,並將監測結果列入百分考核。

考慮到美育與智育的不同之處,我們還結合各校美育推進的實際,從中挑選出具有一定代表意義同時具有普及性的美育樣板,向全市推介。比如有學校將學生帶出校園,在對長壽城、花木城、水繪園的實地體驗中,感受到生命之美、綠色之美、歷史之美,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不僅有美的收穫,還能在後續學習、生活中表達美的認識……我們認為這是真正的美育。將這些案例收集起來進行推介,實際上是樹立了一個美育的標杆,是科學評價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區域美育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

總體而言,在一定區域範圍內推進美育,既需要通過建章立制去守住美育陣地,又需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去引領美育的發展。我們將進一步認識美育的育人功能,結合如皋實際,全面加強和改進如皋學校美育工作。

(作者單位:如皋市教育局)

【師者創新】

以校園之美潤澤兒童生命

———————————————————— □吳海麗

校園是兒童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作為人化自然的情境創設,其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五年前,到崇川學校支教的我發現學校裡有珠媚園、梓萱園、溢彩園等園子,這些園子名字美,景色更美。在我看來,學校裡的這些園子就是最好的自然之書,是帶領孩子親近自然、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和語言、感受美創造美的最近源泉。在教育教學中,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光陰引導兒童閱讀「校園」這本大書,發揮其多方面的滋養作用,豐富兒童的精神生活。

珠媚園的夏天,睡蓮滿池,粉色、黃色、白色,豔而不俗,美得純正,缺了口的蓮葉貼伏在水面,就像被精心裁剪過一樣。池上,曲橋臥波;池邊,涼亭靜默。迎春花,垂柳,芭蕉,蠟梅,四季更迭,美不勝收。蓮花什麼時候悄然綻放?什麼時候無聲合攏?什麼時候開得最豔?早晨,我和孩子們蹲守在小池旁;中午,我們流連在涼亭下……持續的觀察,孩子們捕捉蓮花開放的姿態,日記《蓮花開了》水到渠成,那細膩的文字,宛若詩的語言——一連幾天,我都在等待蓮花開放。這天早上,我發現小池塘的角落裡開出了一朵金燦燦的蓮花,耀眼迷人!圓圓的蓮葉上有一個整齊的缺口,恍若是五月的夏風裁剪過似的。一陣微風輕輕吹過,蓮花輕輕晃動,搖啊搖,搖得花上的蟲子以為自己爬進了搖籃。當風慢慢吹散蓮葉時,紅的、黃的小魚就顯露出來了,它們遊來遊去,恍若是在跳魚族的舞蹈。——喬靈姝

秋天,梓萱園的樹木最為繁茂。桂樹、玉蘭樹、欒樹、香樟、石榴樹、垂絲海棠、銀杏……蓊蓊鬱鬱。欒樹開花、結果後,癭椒樹就開始變色了,紅、橙、黃、綠,深深淺淺交疊在一起,色彩斑斕。園子中央那株最為高大粗壯的銀杏也不甘落後,葉片由淺綠到深綠,再由深綠褪色為黃綠,最後徹底變黃,像個魔術師似的。從初秋到冬至,我們鎖定欒樹,凝眸銀杏,先後寫下《欒樹的秋天》《銀杏黃了》等習作,在學生眼裡,「梓萱園裡的欒樹,秋天最美。在它眼裡,秋日的時光是任何事物都不可代替的。秋一來,就戴上金黃的花冠,那花冠是用自己心愛的欒花製成的。那些欒花黃得鮮豔,黃得閃亮,黃得燦爛。那是太陽的影子,在樹上和太陽對視,對太陽眨眼,那情景是多麼神聖啊!」——謝俊威

一年四季,三個園子的花草樹木像約好了似的,花開花落,次第有序,看完這個賞那個,觀察循序漸進,寫作螺旋上升,校園之美、自然之美如長卷般為我們漸次打開,我們班的「學校·園林·兒童」 綜合實踐課程系列也慢慢形成。它舒展兒童靈性,啟迪兒童創造,引領兒童成長,成為孩子們的最愛。

我們在校園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細雨綿綿的時節,我帶孩子們撐著小傘穿過繽紛的梓萱園,走過寂靜的珠媚園,張開嘴巴接幾滴小雨嘗一嘗;雨停了,我們踮起腳尖兒,踱過閃亮的水窪,故意濺起水花一串串。桂花開了,我們製造「桂花雨」,做香囊;我們一起在操場上打滾,仰臥於操場上看雲捲雲舒。落葉滿地的時候,我們賞落葉,還一起清掃落葉,大大的竹掃帚刷過大地的聲音,成為孩子們最喜歡的歌聲。

根據時令,我們在教室窗臺上飼養金魚、春蠶、蝌蚪;在教室門口養小兔,在學校池塘養小鴨,帶小兔到校園裡散步、玩耍……初夏時節,我們脫了鞋襪,赤腳奔跑於梓萱園,盡情感受大地的炙熱——「赤腳囉!赤腳去囉!」在同學們驚奇的目光中,吳老師帶大家呼啦啦來到梓萱園。捲起褲腿,光著雪白的腳丫,在熱乎乎、發燙的地面上行走是什麼滋味?剛開始,還都小心翼翼,沒過多久,全都撒開腳丫狂奔起來!大家玩得不亦樂乎,整個園子裡都是我們的笑聲,一會兒這個發現一條死去的大蜈蚣,一會兒那個看見一條蟲子在石縫中蠕動……呼朋喚友的聲音穿過園子傳出好遠好遠。——曲鈺軒

初夏的一個傍晚,一隻蝴蝶跌跌撞撞飛進了教室,它舞動著五彩的翅膀,飛到了天花板上的燈罩裡,隔夜後卻不知所終,我結合所學應用文,指導孩子們給蝴蝶寫「留言條」,和孩子一起將這份特殊的留言條送至梓萱園桂花樹下,約請蝴蝶改日相約學校青草地……

校園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有所愛戀,有所寄託,心靈才不會荒蕪,精神世界才會高貴而又豐滿。我們就這樣在學校的草地、園子、操場上幹著這些別人覺得幼稚可笑的事情,這些聽起來童話般的活動,我們始終認真地對待著,有滋有味地開展著,我們心裡明白:這樣的生活,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故事,原本就應屬於我們的童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師範第二附屬小學)

相關焦點

  • 弘揚美育精神 培養時代新人
    美育不僅關乎審美,還關乎著未來的塑造,在陶冶個人情操、道德提高,構建人和人相互關係上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吳志瑞和高雅老師在指導學生創作 美育工作的開展,有助於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提高審美能力,提升人文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 改進美育教學要著眼於提高學生的素養
    「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這一要求把美育明確定位為素養教育、通識教育,而非職業教育、專業教育;定位為以人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術為本位的單純的知識教育。這無疑對改進美育教學,讓藝術教育類通識課程回歸美育,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這一要求還指明了改進美育教學的目標。
  • 新藝科丨中央美術學院召開全面推進「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新藝科...
    新藝科丨中央美術學院召開全面推進「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新藝科」建設研討會 2020-12-10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美育,經典傳承!首屆「美育杯」走進重慶高校,一起來看高校師生...
    ,以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反映美好事物,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為作品主題,採用線上+線下同步展覽方式,開展為期兩個月的作品徵集。首屆「美育杯」走進重慶高校從少年做起,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此次「美育杯」重慶市高校師生美術作品巡迴展覽匯聚了重慶市各大高校師生200餘幅精緻優美的繪畫藝術作品。畫筆與美育精神激烈碰撞,在這些藝術作品中,既有中國畫、油畫,又有版畫、水彩畫等多種類型作品,畫面風格迥異,內涵寓意深刻。
  • 「美育教學」提升素養·創新思維 發展中心代表參加準格爾旗美育...
    要持續推進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總結地方將藝術科目納入中考的經驗做法,把學校美育工作納入督導評估和考核體系,讓「軟任務」成為「硬指標」。要實施好「浸潤行動計劃」,完善大中小學相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構建「基礎知識、核心素養、專項特長」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教育部部長的發言無疑明確了美育的重要意義和2020年的教育工作方向。
  • 美育視角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傳承
    為此,應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將優秀的人文精神凝練為當代的美育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內涵豐富的人文精神。無論是屈原在《離騷》中吶喊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還是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告誡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無不體現著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精神和生命哲學。將中華人文精神作為美育的核心內容,更能滿足新時代美育工作的需求。
  • 以美育人:以美育培養時代新人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美育對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同志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明確提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這要求我們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推動美育工作同步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
  • 美育納入中考,在藝術小鎮裡長大的孩子躺贏!
    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長,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四省已試點美育中考 2022年力爭全覆蓋在目前公辦普通高中學位緊張的嚴峻現實下,學生的一切學習任務都圍繞著中考轉,音樂、美術等美育課程被很多學生和家長定義為「副科」,學得好不好都不影響中考。
  • 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院士:呼喚思維型美育(演講全文)
    因此,加強美育,是培養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實現國家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方面,不可或缺。第二,美育是弘揚中華文化內涵,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和西方文明不同,中華文化有著特殊的風格和內涵。和前兩種美育不同,思維型的美育關注的重點不是藝術技能,也不是藝術興趣,而是蘊含在藝術背後的人文精神、信仰精神、人文關懷、文化內涵、思維模式和方法,是幫助學生通過理解藝術,進而超越藝術的一種更具有超越意義、超限意義的教育,如此能進而促進學生和民眾在更廣闊領域的創新發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和國家競爭力。
  • 審美素養固然無法像數學一樣量化,但仍然有其自身的衡量標準
    其本質是以人文藝術為主要途徑的感性教育、價值教育,是豐沛情感與心靈、創新思維的重要源泉。從美育的學科歸屬來看,美育的基本原理源起於美學,歸屬於教育學,而在教育實踐中廣泛地採用藝術學科的觀念與方法。在此基礎上,美育更有其新時代的擴展內涵,亦即:美育是一個藝術、人文與科學的跨學科交叉領域,美育用「育」的方式將美的理論與美的實踐融合為一體進行領會和表達。
  • 新時代呼喚大學美育教育新作為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在京發表《美育行動宣言》
    論壇現場論壇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導,以「面向未來的美育之路」為主題,進一步探討如何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加強和改進美育工作,把握新時代美育工作的要求和方向,探討新的世界格局和歷史方位之下,美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進程中的使命與擔當。
  • 提高分值!體育美育要「硬起來」了
    《意見》提出,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學校美育要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聚焦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2020年博鰲國際教育創新論壇在渝舉辦
    國家督學、市教委二級巡視員劉先海致辭並表示,重慶市積極構建「政府統籌、教育主管、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學校美育發展新機制,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他期望與會學校,認真參與、深入交流、充分借鑑,切實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
  •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舉辦2019年推進大學美育工作文藝晚會
    為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教育部《關於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12月10日晚,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成功舉辦2019年推進大學美育工作文藝晚會,切實推進新時代高校美育工作落地開花,在高雅藝術的薰陶中全面提升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新時代美育精神,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 「以美育人,多元發展」——鄭州市第四中學讓美育之花盡情綻放
    民樂團曾在世界頂級的維也納音樂廳、雪梨歌劇院參加演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2016年校民樂團演奏的《沙迪爾傳奇》榮獲全國第五屆中學生藝術節一等獎;2017年舞蹈團獲鄭州市中小學生舞蹈比賽一等獎;2018年民樂團、舞蹈團分獲鄭州市第七屆教育藝術節合奏、小合奏、群舞、雙人舞一等獎;2019年器樂節目《十面埋伏》獲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舞蹈團獲河南省第三屆中小學舞蹈節一等獎。
  • 對美育的最新認識和剛性要求
    美育,一般也稱審美教育。審美是一個人對具有美感的自然或人造審美對象進行感知、享受、判斷和評價的行為過程,而幫助人們形成這樣一種行為能力的教育則是審美教育,即美育。  審美行為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的精神行為,有著悠久的歷史。
  • 北京市大興區舊宮中學王春彥校長:美育芳華 美的分享
    現將王春彥校長原文分享如下:美育芳華,美潤人生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既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
  • 《衣尚中國》破題文化節目新品類 以服飾之美傳遞中華美育精神
    12月15日,《衣尚中國》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行專家研討會,對節目踐行「復興中國審美」倡議進行一次總結,同時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又一次具體探討。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文化類節目的創新製作」、「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及「《衣尚中國》對服裝行業的影響」等多個話題進行探討。
  • 以美育課程群提升學生內涵品質
    ——編者部長原聲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發展美育最豐富的資源、最基本的根基,要做到在審美中育人、在育人中審美,在審美中成長、在成長中審美。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深化美育工作,要構建適應國情、符合學生成長規律要求的美育制度體系、課程體系、評價體系,發揮「指揮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