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多元發展」——鄭州市第四中學讓美育之花盡情綻放

2020-12-14 校園第一傳媒

抗戰時期,西遷至昆明的西南聯大保存了中華民族教育的精華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戰火紛飛的年代,為保留國家復興的種子,遠在甘肅天水的「隴豫公學」,幾經輾轉,數易其名,成就了今天的「鄭州市第四中學」。

為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和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鄭州市第四中學提出了「以美育人 多元發展」的辦學特色,充分發揮雪域藝術團引領作用,帶動各學科進行美育教學,從而全方位深層次挖掘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讓美育之花盡情在這裡綻放。

依託課程建設,引領美育發展

課程建設是美育工作開展的基礎,藝術學科是美育的主陣地,開齊開足音樂、美術和藝術欣賞等藝術類課程,是鄭州市第四中學長期堅持「以美育人 多元發展」的重要體現。為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美育課程,鄭州市第四中學加大開發編寫校本課程。目前,學校已修訂出版《剪紙藝術》、《音樂鑑賞》、《名畫欣賞》、《花式跳繩》的校本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如何去欣賞、發現生活之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寓美育於各學科教學中,深層次挖掘美育功能。學校充分發揮各學科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多方位、多層次,有效地實施美育教學。如學校生物組老師編創的小蘋果版《細胞分裂》:「你是我的小呀小細胞兒,有絲分裂我的驕傲,相同的基因均分新的細胞……」生物知識點配上《小蘋果》的旋律,將音樂與生物學科相結合不僅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使得拗口的生物名詞變的簡單有趣;學校生物教師焦兆霆,將生物的激素調節通過美術的形式展現,不僅強化學生的記憶,而且讓學生發現植物之美。

為完善美育教師測評制度,學校創立了一套完整的考評制度。組織美育教師參加省市公開課大賽、網上曬課等,讓美育教師在此類比賽中積累經驗,快速成長。如邵鵬程老師《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優質課獲鄭州市一等獎、李瑞芳老師《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的優質課獲鄭州市一等獎等。

鄭州市第四中學美育組織機構健全,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主管副校長任副組長,中層以上幹部和年級主任為成員的美育工作領導機構,機構下設美育處,負責具體落實學校美育工作。目前,學校已初步形成了以校領導小組為主管、美育處為主導、校學生會文藝部為基礎、學生社團為載體、校藝術團學生為核心的「鄭州四中美育特色工作管理體系」,先後制定了《鄭州四中美育工作方案》、《鄭州四中美育課程實施方案》,確保了學校美育活動有序高效開展。

學校在做好校內課程的基礎上,還實施引進來策略,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走進藝術家殿堂」等系列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美育資源,將更專業、更經典的美育帶入到學校中。2015年的河南省曲劇團經典劇目《老鼠嫁女》、省民族樂團走進校園專場音樂會,2016年河南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曲家方可傑先生蒞臨鄭州市第四中學做《漫談音樂文化與欣賞》的講座,學校利用社會一切美育資源,助推學校美育文化向著更高目標邁進。同時美育處很好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每周一推送一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系列的美育簡訊,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推動學校美育全面開展。

綻放美育之花,打開心靈之窗

藝術團的引領是學校美育發展的關鍵。鄭州市第四中學於2001年成立雪域藝術團,下設民樂團、合唱團、舞蹈團、曲藝團。雪域藝術團是鄭州市政府、市教育局授旗的首家藝術團,也是我市唯一一家綜合性藝術團。

近年來雪域藝術團不斷發展,日臻完善,在全國中小學藝術展演上獲獎近三十項。民樂團曾在世界頂級的維也納音樂廳、雪梨歌劇院參加演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2016年校民樂團演奏的《沙迪爾傳奇》榮獲全國第五屆中學生藝術節一等獎;2017年舞蹈團獲鄭州市中小學生舞蹈比賽一等獎;2018年民樂團、舞蹈團分獲鄭州市第七屆教育藝術節合奏、小合奏、群舞、雙人舞一等獎;2019年器樂節目《十面埋伏》獲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舞蹈團獲河南省第三屆中小學舞蹈節一等獎。

為提高雪域藝術團的品質、保證藝術團的良好發展,同時更好的發揮藝術團的輻射作用,規範藝術團團員的行為,學校領導小組及美育處制定了《鄭州四中雪域藝術團規章條例》、《鄭州四中雪域藝術團衛生管理條例》等,都較好的起到了監督、督促作用,為打造優秀的藝術團隊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雪域藝術團美育氛圍的薰陶下,學生社團非常活躍,心羽心理劇社、屏風表演班、漢服社、管弦樂社、音樂劇社等迸發出新的活力。學校心羽心理劇社被評為鄭州市五星社團,屏風表演班被評為鄭州市四星社團,同時在鄭州市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屏風表演班的作品《路》獲一等獎等。在社團活動中,學生的個性特長得以施展,並通過學校搭建的平臺不斷錘鍊提高,學生在參與和鑑賞中提升了自身的藝術修養。

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舞臺,學校根植優秀傳統文化,開展系列主題文化教育月活動。五月「校園劇大賽」、九月「中秋詩會」、十月 「三歌比賽」(國歌、校歌、班歌)、十一月「經典誦讀」、十二月專場「音樂會」、元月校「聯歡晚會」,其間穿插「音樂快閃」、「相約藝術」、「每周一歌」、「名畫賞析」等主題活動。不僅提高了師生對美的鑑賞能力,同時也強化了學生主體意識和文化創新意識,增強了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校藝術節是鄭州市第四中學美育的盛宴,本著全員參與的原則,節目選拔通過班級、年級層層推薦,最後以匯演的形式來呈現。目前已成功舉辦了十三屆藝術節,每一屆節目的質量都趨於專業化,內容和形式精彩繽紛,在校內外、社會各界都有廣泛的影響。

溫潤校園環境,鋪就美麗人生

校園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諧美好的校園環境是一種無聲的溫潤學生心靈的教育。學校在原有的基礎上合理布局校園設施,通過增加綠化、美化校園環境,從而烘託出一種清新、優雅、舒心的氛圍。如學校美育處設計布置的「美育長廊」,將整個走廊裝飾名畫名作並配有簡單的賞析,讓學生走在長廊從視覺上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充分利用發揮校園廣播功能,播放積極向上的音樂或故事,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讓校園廣播成為美育的宣傳陣地。

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美育教學新高度配足專業的師資隊伍。鄭州市第四中學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培訓,強化提高教師的審美素養。首先,進行美育特色教育理論培訓。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加強骨幹教師的培養,鼓勵廣大教師重修藝術,提高美育素養,增強美育責任,為全員美育奠定堅實基礎。其次,學校每年安排藝術專業教師到美國、義大利、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國內外知名藝術院校學習研修,如邵鵬程老師先後到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進行研修;郭榮梅老師先後到北京大學、華南師範大學進行研修學習;李瑞芳老師先後參加華中師範大學、浙江大學音樂美術專業技能班進行學習等。此類研修學習給專業教師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提升專業教師的綜合藝術素養,促進專業教師快速成長。

此外,學校高度重視美育工作,為美育工作提供充分的人員和物資保障。設施完備、裝修精美的音樂廳、排練廳是學校最亮麗的風景,學校還配備了6個音美教室、5個分奏室,包括民樂排練廳、舞蹈排練廳、音樂教室、美術教室、音樂展示廳、音樂演播廳等。學校按照專業團體配齊各種大型音樂器材,除學生自帶小件樂器外,配齊各種最先進的樂器,如定音鼓、馬林巴 、雲羅、大軍鼓、顫音鐘琴、五音排鼓、倍大提琴、中音笙、次中音笙等,同時還購置了三臺三角鋼琴、三臺立式鋼琴;為民樂團、舞蹈團、合唱團定製了各種集體演出服裝和完備的樂器、音響、網絡等,為學生的訓練和演出提供了充足的物資保障。

學校的隴豫藝術中心佔地面積4722 m,擁有專業演出舞臺,1300餘座位,包括辦公室,會議室,服裝室,樂器室等多功能配房,現有專業舞蹈排練廳,民樂排練廳,硬體設施齊備。藝術中心遵循「以美育人 多元發展」的核心理念,致力於學生審美素養、人文素養以及科學素養的全面提高。

至善方能至美,至美方能和諧。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這是鄭州市第四中學堅持多年的育人原則。讓美滋潤四中每位師生心靈,讓美伴隨四中每位師生成長,為了每位師生的可持續發展,鄭州市第四中學將繼續沿著「以美育人 多元發展」辦學理念,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校美育全過程,激發學生想像力和創新意識,賦予他們開闊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讓美育之花在中原大地盡情綻放!

來源:校園第一傳媒 編輯:賈鑫鑫

相關焦點

  • 河南美育|鄭州市第四屆中小學美術學科校本課程研究成果展示觀摩...
    20201219 | 美育新視點第1547期為進一步提升鄭州市中小學美術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能力,加強校際之間的美育經驗交流和學習,12月16日,鄭州市第四屆中小學美術學科校本課程研究成果展示觀摩研討活動在二七區綠地愛華學校順利開展。
  • 【德潤金昌】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金昌廣大青少年在「美育雲端...
    【德潤金昌】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金昌廣大青少年在「美育雲端課堂」感受同心的力量 2020-06-06 04: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市大興區舊宮中學王春彥校長:美育芳華 美的分享
    ,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還能激勵人的精神,滋潤人的心靈。樓道綠植是開展「綠淨校園」活動的主要陣地,校園八景,引人入勝,樓宇命名,催人奮進。優雅的校園時刻浸潤啟迪學生的心靈和思想,在這樣豐富多彩的環境中,學生的審美情趣得以激發。二、整體謀劃,構建關愛學生、全面發展,個性成長,多元幸福的美育課程。
  • 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提高審美人文素養
    美育已經作為國家教育戰略,成為了影響國家經濟、文化等發展的重要因素,成為了促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內容,成為了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 《意見》的印發,也是新時代綜合育人觀的具體落實,其核心是「以美育人」。
  • 美育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
    在人的整體發展歷程中,美育不可或缺。美育作為一種化育,能使人獲得情感的陶冶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最終促進人的個性的充分發展和人格的完善。本期組織3篇文章,就美育的價值內涵、特性和現實作用進行深入分析和論述,突出了美育的功用和時代價值,希望能引發學界進一步探討。
  • 第四屆「愛在美育」公益盛典在京隆重舉行
    1月14日上午,第四屆「愛在美育」美育公益盛典在北京喜劇院隆重舉行,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曉連,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康明,中華志願者協會會長宋志強,中國關工委公益文化中心主任李國強,人民網總辦成員趙明舉等相關單位領導、著名舞蹈家陳愛蓮、著名表演藝術家六小齡童等藝術家、
  • 以美育人:以美育培養時代新人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美育對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同志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明確提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這要求我們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推動美育工作同步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
  • 「浦東」香山中學:美育芬芳 香遠益清-徐紅校長工作室培訓活動順利...
    基地導師徐紅校長、教育作家鄭傑老師、上海海事大學附屬北蔡高級中學馬淑穎校長、上海市南匯第四中學王順昌校長、浦東新區輔讀學校王英校長、洋涇菊園實驗學校王煥文校長、上海市香山中學顧霽昀校長參加了此次培訓。會上,徐紅校長首先肯定了各位校長的努力與成果,她表示每一位校長都能做到把旁系支流匯聚成大海,集合每一位老師的智慧,創建學校特色。
  • 康巴什區:讓孩子在美育課堂中潤澤心田
    近年來,康巴什區大力推進教育改革與創新,積極探索多元發展的特色學校創建之路,在美育教育方面彰顯每所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亮點。如今,康巴什區各學校都形成了「一校多品」的鮮明特色,讓每個孩子都因藝術教育而出彩。
  • 什麼是美育?音樂教學就一定屬於美育嗎(張燚)
    那麼音樂美育的要義是什麼?浸潤心靈是一個方面,但筆者更認同加德納多元智能的觀點,音樂等藝術課程最重要的價值是在基礎教育階段發展學生的創造力——當前和未來世界最為需要的能力。創造力才是藝術教育的首要目標,應該通過藝術課程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並進而促進其他核心素養的協調發展。音樂的美育要怎麼開展?
  • 東華大學加強體育美育教育 啟動大學生美育實踐基地
    東華大學大學生美育實踐基地在會上啟動,首批3家合作共建單位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復星藝術中心、上海蘇寧藝術館,將為大學生開展美育實踐提供更多優質文化藝術場地及資源。  一直以來,東華大學遵循「以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才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在國內高校中較早提出並堅持踐行「以體育人」的校園體育發展理念。
  • 德藝雙馨 以美育人
    德藝雙馨,以美育人    (學校供圖)  「特色藝教工作室」的成立是推進南寧市藝術教育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是鼓勵創新藝術教學,激發藝術教師活力的一種途徑。為充分發揮工作室的輻射帶動作用,讓學校藝術教育、文化建設更豐富多彩,南寧市奧園小學「遇詩遇美」藝教工作室開展了系列活動。
  • 「美育教學」提升素養·創新思維 發展中心代表參加準格爾旗美育...
    而美育教學對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價值在哪裡?如何以美育為埠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讓青少年能夠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通過美育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的發展,現在越來越重要。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對青少年提高審美修養、豐富精神世界、培養創新意識、促進全面發展具有其他教育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活動可以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感情,通過藝術課教學和藝術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促進其身心各方面和諧全面發展。在崔老師的分享中我們觀摩了很多美育工作上的優秀案例及教育教學當中的方式方法,感觸頗深。
  • 以美育人 向美而行
    朗晴小學基於學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需要,將美育工作定位為學生的基礎工程,從本真的教育著手,著眼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每一個學生搭建屬於自己的舞臺。校園環境立足一個「雅」字,以美正行。春到木棉似火,夏來紫薇溢彩,秋至丹桂吐蕊,冬臨桃李綻放。信步朗晴,總有愜意之感。40畝園區樹影婆娑,花木扶疏,亭臺生輝,環境典雅。38個教學班班班有特色,處處有新意。
  • 什麼是美育?為什麼要進行美育?
    美育是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通過美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的發展。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我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
  • 美育在「擴容」
    原標題:美育在「擴容」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通過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媒體上這樣描述未來的學校美育:應該要教會學生美育的基本知識,教會他們去欣賞和體驗美、欣賞和體驗藝術作品;同時要教會他們專項的、專門的藝術特長。
  • 中學美育現狀如何?引導中學生欣賞美
    中學美育現狀如何?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媒體上這樣描述未來的學校美育:應該要教會學生美育的基本知識,教會他們去欣賞和體驗美、欣賞和體驗藝術作品;同時要教會他們專項的、專門的藝術特長。中學美育的現狀是怎樣的?應該如何引導中學生培養藝術愛好、學會欣賞和體驗美?帶著這些問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訪了一些中學。
  • 米多多美育: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美育能夠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擴大和加深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能力。「美育」概念的出現,是在十八世紀五十年代鮑姆嘉通建立「美學」學科體系之後,由席勒提出來的。而中國早在西周時期,便有周公的「制禮作樂」。美育是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席勒美育思想,對中國近代美育思想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在中國近代,最早把「美育」介紹到中國的是王國維,而真正倡導美育並建立中國近代美育體系的人是蔡元培。
  • 在東華,「體育」與「美育」再發力!
    以體育人,開展面向人人的校園體育一直以來,東華大學遵循「以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才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在國內高校中較早提出並堅持踐行「以體育人」的校園體育發展理念。「人人美育、美育人人」給人以奮進力量足不出校,便可聆聽文化藝術界大咖帶來的「大師課」;時尚、藝術、設計與美的不期而遇,每天都在這座校園裡發生……東華大學美育工作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積極探索創新特色傳承發展模式,打造以「德育」為核心,以「藝術」為引領,以「智育」為目標的美育育人體系。
  • 以美育課程群提升學生內涵品質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學校美育工作加速推進,育人效果持續增強,課程開課率不斷提高,學校美育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資源保障條件持續向好,唱響了立德樹人的「主旋律」,鳴響了改革發展的「主題曲」,奏響了協同育人的「交響樂」,吹響了改善條件的「集結號」。他強調,要認真研究,用改革的辦法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