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擴容」

2020-12-27 人民網陝西頻道

原標題:美育在「擴容」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通過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媒體上這樣描述未來的學校美育:應該要教會學生美育的基本知識,教會他們去欣賞和體驗美、欣賞和體驗藝術作品;同時要教會他們專項的、專門的藝術特長。

中學美育的現狀是怎樣的?應該如何引導中學生培養藝術愛好、學會欣賞和體驗美?

帶著這些問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訪了一些中學。有20多年高中教學經驗的特級教師、上海市進才中學美術教師張玉林告訴記者,從國家目前推行的課程標準來看,當前時期是中小學藝術課程最豐富、最多樣化的時期,並且國家未來還會進一步重視藝術教育,提倡豐富的藝術內容和綜合素養的藝術學習。

藝術課是怎樣變有趣的

因為小時候學習過鋼琴和唱歌,上海市進才中學高三學生石中玉非常喜愛音樂課。

這學期的音樂課講到電影配樂方面的內容,老師放了電影《加勒比海盜》中的片段。「第一次放,去掉了音樂,讓我覺得傑克船長動作有點滑稽,像一個小丑式的人物;而帶著背景音樂,就顯得他慷慨激昂、俠肝義膽。這種對比說明音樂對電影劇情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我小時候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卻沒有這麼深的感受」。

石中玉的同學王曦平很喜歡學校的藝術課和藝術類社團。她告訴記者,高一、高二每周一節藝術課,高三每兩周一節藝術課,雖然課時不多,但內容多樣。她在高一的音樂課上了解了音樂劇,還因為在課上看了綜藝節目《聲入人心》而喜歡上這門藝術;同學們還會排練表演集體舞節目、參加10月歌會;高二美術課結合學校「服裝秀」活動,同學們學習了各個國家的服裝文化,並一起動手設計、製作、展示服裝;英語課文中有《歌劇魅影》,她就和同學們在「課本劇」活動中編排演出了這個劇目,很受歡迎。

進才中學的藝術課現狀,是近年來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提升的一個例子。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近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大部分省(區、市)義務教育階段都能按照國家課程設置方案保證音樂、美術課程總量不低於總課時的9%;高中教育階段,全國93.2%的學校能夠開設6個學分的藝術類必修課程;全國近87%的學生在中小學接受了藝術教育,65%的學生參與了藝術社團或興趣小組,學習掌握了藝術特長。八成以上學生喜歡藝術課和藝術教師。

藝術課堂是怎樣變有趣的?

張玉林介紹,學校在調研中發現,學生對初中時不太接觸得到、但與生活關聯更大的新型融合藝術感興趣。進才中學的藝術課融合了舞蹈、戲劇、影視、書法、服裝設計等內容,「兼顧學生興趣、提供更多選擇,這是打開藝術教育局面非常重要的一個點。」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羅店中學(以下簡稱「羅店中學」)位於上海市寶山區,這所郊區中學幾十年來以「藝術見長,尚美成人」為特色,不但有聞名全上海的學生管樂團,近年來還在基礎藝術課之外開設了18門「大藝術課」供學生選修。

這些課程大多與羅店當地民俗有關,包括版畫、花燈、彩泥、戲曲、書法、篆刻、管樂等。而學校開設這些課程,既不為升學考試,也不採用分數來評價,只希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

開設如此多種類的藝術課,既依靠學校的硬體配備,也離不開「臥虎藏龍」的教師群體。羅店中學校團委書記、音樂教師王雅婷介紹,學校的書法教師金愛華過去是初中部的政治教師,兼職教授硬筆、軟筆書法課,最近才轉為專職藝術教師;化學老師擅長篆刻;物理老師的木工很厲害;而她本人在教音樂課的同時,還開設了電子鋼琴選修課。此外,學校還以外聘方式邀請校外專家進校授課。

「藝術的門類很多,很多課都可以上成藝術課,比如利用化學課的知識製作手工皂,那也是藝術品。」王雅婷說,學校的考慮是,儘可能讓同學們在各個領域上有所發展,「大藝術課」和其他學科相結合,體現藝術的概念。

張玉林認為,「多樣化學習」和「項目化學習」是值得借鑑的藝術課教學思路,而提倡跨學科學習、鍛鍊學生聯繫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目前我國藝術課程改革的大方向。

藝術課可以從零基礎學起

進入高中以後,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羅店中學的陳彥連續3個學期在學校「大藝術課」中選修了版畫課。從小就對美術感興趣的她,雖然過去沒有在課外學過繪畫,但立刻喜歡上了版畫這種「小眾」藝術。「版畫的整個製作過程都很有意思。」陳彥說,「首先畫草稿,然後刻版、印版,每個步驟都需要很有耐心,一旦出錯就無法進行下一步了。」

陳彥的版畫課老師金雲華告訴記者,選這門課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零基礎」,「版畫和許多繪畫類型不一樣,過程複雜、耗時長,學生一學期只能完成一兩幅畫,很能鍛鍊耐心。」有的零基礎的孩子學完課程後,作品在上海市學生繪畫作品比賽中拿到一等獎。現在,這門課還拍攝製作成了慕課、出版了教材,上海每個中學生都可以在網上進行學習。

今年初三的何俊妍曾覺得自己肢體不太協調。進入上海外國語大學閔行外國語中學後,她發現學校開設的舞蹈課不但不難,還很好玩兒。

上第一節舞蹈課之前,何俊妍有點緊張,她想像自己會是班上表現最差、被老師批評的那一個。但事實完全相反:老師教的動作並不難,而且對所有同學一視同仁,如果自己跳不好,還會得到老師特別的照顧和指導,一旦有進步,老師就會鼓勵。

何俊妍覺得,學習舞蹈給自己帶來很多正面的東西。最直觀的是,她發現自己的肢體協調能力變強了。

上閔外的舞蹈課屬於「舞向未來」公益性舞蹈教育普及項目。2011年,中國福利會少年宮陳白樺領軍人才工作室與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局等機構共同在閔行區普通中小學開展的藝術教育實驗,目前已有萬餘名師生參與。

上閔外的舞蹈教師何琳是舞蹈專業出身,她說,「舞向未來」的教學方法和傳統的專業教學有很大的不同:不看學生的外形條件、是否有基本功;教學內容涉及多種舞蹈門類;「旋轉教室」的模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站在第一排,教師要關注到每個孩子的姓名、習慣、性格;採用大量隨機變化的鋼琴伴奏和手勢、擊掌等方式,盡肯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等等。

「舞向未來」項目執行人阮晨介紹,「舞向未來」面向所有零基礎的孩子,無論高矮胖瘦、相貌如何都可以在舞蹈學習中獲得自信與快樂,鍛鍊想像力、創造力、團隊協作等品質,從而提升整體素養。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何琳教高中生比較多,感到有些孩子因為家庭或學業等原因有較大的心理壓力,但通過舞蹈課,能明顯感覺到他(她)們性格變得開朗、外向,臉上有光亮了;在舞蹈課上取得成就感的同時,也更有動力在主課上用功,整個人更積極主動了。

「我們的舞蹈教學理念是要關注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在課堂中有一種成功的體驗和感受,希望通過舞蹈教育去改變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她說。

今年初三的蘇逸飛過去是一個比較內向、不太會表達的人。初中以後開始接觸舞蹈,感覺舞蹈幫他找到了自信,變得比以前更會表達了,願意主動去跟別人交流。和同學們一起練習舞蹈,從不熟悉動作到慢慢練熟的過程,再到舞臺上表演完,讓他「會有成就感、自豪感,還有跟大家一起克服困難的喜悅」。

高中生家長周女士喜歡音樂,平時關注藝術教育。她說,有種觀念認為,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通過音樂、美術教育,可以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如果成年了再去學習,就錯失了這個機會。即使僅將藝術作為愛好,唱歌、演奏樂器也是舒緩情緒、表達情感的很好方式。

石中玉這樣形容藝術給自己帶來的改變:以前難過時,可能只會捶床板,而現在可以唱一首歌;以前開心的時候只會笑著走過臺階,而現在可以用美聲高唱《我的太陽》。「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把人生當成一種藝術去創作。我們度過每一天也可以是書寫藝術的過程,或許沒什麼規範,但一定是一種值得去塑造的藝術」。

這也是王雅婷和她的同事們努力的方向:我們藝術課的宗旨就是讓同學們學得快樂、獲得審美體驗,讓他們知道生活中處處存在美。

在採訪中,一位喜歡藝術課的高三同學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藝術是一種很玄的感覺,是『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是和人伴生的東西。其他學科的知識是可以單獨習得的,但藝術和生活方方面面都有關。」

但也存在學生、家長不重視藝術課的情況。上海市進才中學高三學生王曦平對小範圍高中生群體調研發現,不少家長缺乏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的理念,或者只要求孩子參加藝術培訓,而非主動引導其愛上藝術;有的同學則對學校藝術課不屑一顧,認為「都高三了還有這些亂七八糟的課」。

「關注美育,會讓個人和社會都少一點功利,多一點對美的追求;美育讓青少年得到藝術陶冶和精神升華,能讓人享受終身。」張玉林老師說。

正如王登峰在近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所說的:中小學的音樂、美術或者綜合藝術課程,要真正讓學生能夠體驗美、認識美、展示美,掌握基本的知識、藝術特長和專項的藝術特長,同時未來又能夠創造美,「這是我們教學改革要實現的目標。明確界定這一點,就是我們美育教學改革巨大的進步」。

(責編:谷妍、鄧楠)

相關焦點

  • 美育在「擴容」:引導中學生欣賞美 藝術課怎樣變有趣?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通過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
  • 美育在「擴容」 如何引導中學生培養藝術愛好、學會欣賞美?
    受訪者供圖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通過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媒體上這樣描述未來的學校美育:應該要教會學生美育的基本知識,教會他們去欣賞和體驗美、欣賞和體驗藝術作品;同時要教會他們專項的、專門的藝術特長。  中學美育的現狀是怎樣的?
  •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以美化人」探博物館美育新路徑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美育發展迎來新的「黃金時代」。而於11月21日正式開館的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作為國內首個以「藝術教育」為主題的博物館,正以博物館美育實踐的創新者、先行者之姿,聚合各領域美育智慧,探尋「以美化人」的博物館美育新路徑。
  • 什麼是美育?為什麼要進行美育?
    美育是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通過美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的發展。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我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
  • 米多多美育: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美育能夠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擴大和加深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能力。「美育」概念的出現,是在十八世紀五十年代鮑姆嘉通建立「美學」學科體系之後,由席勒提出來的。而中國早在西周時期,便有周公的「制禮作樂」。美育是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席勒美育思想,對中國近代美育思想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在中國近代,最早把「美育」介紹到中國的是王國維,而真正倡導美育並建立中國近代美育體系的人是蔡元培。
  • 以美育人:以美育培養時代新人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美育對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同志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明確提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這要求我們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推動美育工作同步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
  • 什麼是美育?音樂教學就一定屬於美育嗎(張燚)
    選自《音樂周報》當前如火如荼開展的第九次全國基礎教育改革進程中,美育價值得到凸顯。我國教育整體上已從「上學好」途經「好上學」來到「上好學」的新時代,美育隨之越來越重要。這對於音樂從業者無疑是重大利好,隨之而來的是音樂課更受重視了,音樂教師的地位比以前更高了,音樂課程基本能開齊開足了……但正如《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的判斷,「美育仍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急需改進」。所以,這裡仍有一個基本問題亟待釐清:什麼是美育?音樂教學就一定屬於美育嗎?
  • 張揚美育的價值
    美育通過各種藝術、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美育培養人的健康的審美觀,發展人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人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養。因此,強調美育對詩意人生的促進功能則是現代美育的核心。 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美育對德、智、體的教育都有積極影響。
  • 家庭美育是什麼?
    美育是培養人認識美、感受美、熱愛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對幫助人們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家庭美育、學校美育和社會美育是美育的三大方面。
  • 中央美院美育研究院宋修見做客北京電視臺講美育公開課
    8月29日晚,在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八位老教授回信兩周年前夕,中央美術學院美育研究院院長宋修見教授應邀在「非常向上」節目中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堂「我們為什麼需要美育」的美育公開課。宋修見教授從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八位老教授的重要回信講起,簡要介紹了中央美術學院百年輝煌歷程中的美育傳統;然後圍繞「什麼是美育」「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美育傳統」「美育是潛移默化的生命情感體驗」三個核心問題展開,探討美育的核心內涵,解讀人生美學。
  • 美育及其重要性!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即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我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狹義的美育是指「藝術教育」,一般的定義認為美育是指「美感教育」「審美教育」「審美觀和美學素養教育」等。廣義的美育是指將美學原則滲透於各科教學後形成的教育。
  • 【德潤金昌】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金昌廣大青少年在「美育雲端...
    據統計,此次金昌市參與「美育雲端課堂」活動學生約10000人次。在觀看「美育雲端課堂」活動各期節目之後,部分學校還選錄了部分經典節目作為美育校本課程,組織開展了「立德樹人 美育啟智」主題班會,引導學生交流發言,暢談體會和收穫,加深對藝術的理解和熱愛,用紅色文化藝術加強學生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滿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幫助他們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 2020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 美育雲端直播課堂心得體會
    昨天美育雲端課堂已經進行了開幕式,在接下來的幾天會不間斷的有直播課堂,大家可以免費上網觀看。而下文中為大家分享下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心得體會。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心得體會  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 重視美育的作用
    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是培養人們認識美、欣賞美、嚮往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基層連隊,應當針對青年官兵處於思想、心理成熟期的特點,加強審美教育,如通過演唱軍旅歌曲、觀看紅色影視、開展讀書演講、組織文藝晚會、舉行競技大賽、外出觀摩學習等形式,使官兵通過對美的謳歌、感悟、理解和欣賞,實現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的升華。美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 美育中考意味著什麼?
    前段時間,教育部發布了一個重磅新聞,力爭在2022年之前將美育納入中考。目前已有四個省份實行了美育中考,從趨勢來看,美育中考勢不可擋。美育中考意味著什麼? 一、意味著孩子的學習負擔更重了,壓力更大了。 說實話,如今的孩子太累了。
  • 東華大學加強體育美育教育 啟動大學生美育實踐基地
    1日召開,亮出了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新定位、新目標,並即將發布東華大學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的實施辦法。  東華大學大學生美育實踐基地在會上啟動,首批3家合作共建單位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復星藝術中心、上海蘇寧藝術館,將為大學生開展美育實踐提供更多優質文化藝術場地及資源。  一直以來,東華大學遵循「以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才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在國內高校中較早提出並堅持踐行「以體育人」的校園體育發展理念。
  • 美育對學生成長的意義
    美育對學生成長的意義中國教育服務網(匕頁)當代教育倡導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這五類教育內容中的任何一項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五育中以藝術教育為核心的美育,它對於學生的素質教育等方面都具有促進和優化作用。
  • 「以美育人,多元發展」——鄭州市第四中學讓美育之花盡情綻放
    依託課程建設,引領美育發展課程建設是美育工作開展的基礎,藝術學科是美育的主陣地,開齊開足音樂、美術和藝術欣賞等藝術類課程,是鄭州市第四中學長期堅持「以美育人 多元發展」的重要體現。為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美育課程,鄭州市第四中學加大開發編寫校本課程。
  • 《新華美育》投稿教程
    使用新華美育的過程中,用戶可以自己進行投稿,上傳作品、視頻之類的東西。那麼新華美育怎麼投稿呢?有的小夥伴可能還不太清楚該如何操作。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新華美育投稿的方法教程,快一起來看看吧! 使用新華美育的過程中,用戶可以自己進行投稿,上傳作品、視頻之類的東西。
  • 弘揚美育,經典傳承!首屆「美育杯」走進重慶高校,一起來看高校師生...
    首屆「美育杯」走進重慶高校從少年做起,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此次「美育杯」重慶市高校師生美術作品巡迴展覽匯聚了重慶市各大高校師生200餘幅精緻優美的繪畫藝術作品。畫筆與美育精神激烈碰撞,在這些藝術作品中,既有中國畫、油畫,又有版畫、水彩畫等多種類型作品,畫面風格迥異,內涵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