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拍小孩溺水視頻被網暴: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2020-12-26 洞見

「如果語言失去了溫度和分寸,就是殺人不見血的尖刀。」

作者:每晚·大餘

來源:每晚一卷書(洞見旗下帳號)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

8月16日,河南南陽,謝先生正在和懷孕的妻子在河邊散步,突然聽到有小孩子的呼救聲,他們就順著聲音趕緊走過去。

有個男孩溺水了,正在水裡掙扎著。

不會遊泳的謝先生就借了別人的遊泳圈丟到水裡,讓孩子抱著遊泳圈,旁邊還有人找來了一根竹竿,試圖讓孩子抓住。

幸運的是,孩子並沒出什麼事。

但視頻曝光後,開始有網友質疑他:

為什麼拍視頻?為什麼不救人?就是為了流量嗎?

而事實是:

視頻其實是謝先生的妻子拍的,希望給大家一個警醒,謝先生不會遊泳,妻子有孕在身,所以他找了一個遊泳圈丟給男孩,周圍的人也幫忙找竹竿,想盡辦法救人。

好心救人,好心警醒,卻被戴上「騙流量」的帽子。

不在場的鍵盤俠們僅用惡意去揣測,空口白牙就把一個人說得惡貫滿盈。

《巨人傳》裡有一句話:

「人與人之間,最心痛的事莫過於在你認為理應獲得善良和友誼的地方,卻遭受了煩擾和損害。」

懷揣惡意去給一個人下定義,那是對人性的侮辱。

你永遠無法預估自己的一句話,到底能給他人帶來多大傷害。

1

輿論,真的可以殺人

有一個攝影師叫做凱文·卡特,他拍了一張世界著名的照片,也正是因為這張照片,他自殺了。

這張照片就是——《飢餓的蘇丹》。

這幅1994年普立茲獎的獲獎作品,照片的內容真實又殘酷:

非洲乾旱的土地上,一個餓得皮包骨頭的孩子痛苦的趴在地上,一隻禿鷲虎視眈眈在身後等待。

這張照片當月在《紐約時報》發表後,讓全世界都震驚了,也在一瞬間讓南蘇丹的災情成為世界焦點。

卡特也憑這張新聞照片榮獲普立茲獎(美國最高新聞獎)。

災情得到世界關注,卡特獲獎,本來是一件雙贏的事情,但是他萬萬沒想到,接踵而至的幾乎都是指責唾罵。

無數人都罵 「冷血」,罵他為什麼只顧著拍照而不去救助這個孩子!

有一家美國媒體的評論更是尖銳指責:

「這是一張踩在小孩屍體上的獲獎照片。」

可真相併非如此。

事實上,那天孩子的母親就在不遠處拿救濟糧,孩子手上也戴著救護手環,是受到保護的。

凱文拍完照片後,就去趕走了那隻禿鷲。然後,他點起了一支煙,坐在旁邊的樹下,開始不停地哭泣。

然而不管他和朋友怎麼解釋,也不管評審團的成員怎麼說,媒體斷章取義,人們聽風就是雨,不斷地指責他。

這些抨擊指責和唾罵,讓本已生活窘迫的他飽受折磨,徹底把他的精神壓垮了。

1994年7月27日夜裡,他把一條軟管接在了汽車的排氣管上在車內自殺身亡。

他在座位上留下一張遺言紙條:

「我真的很抱歉,生活的痛苦遠遠超過了歡樂的程度。」

後來有人找到了照片中的小孩,是一個叫Kong Nyong的男孩。

慈善組織一直在照顧他,直到2007年,因為高燒不幸離世。

凱文·卡特的死可以說是一場悲劇,是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用流言殺害了他。

憑藉一張照片,他們自動腦補了凱特的冷漠。

央視網曾就此事寫過一句判詞:

「騎士在殺死魔鬼的同時,也會被魔鬼邪惡之血所汙染,深陷其中,有時自己也會成為魔鬼的化身...」

躲在輿論背後的那些人們,才是那隻飢餓的禿鷲。

語言有時候會成為兇器,不是刀子,卻比刀子更鋒利、更深地刺進一個人的心裡。

在不了解的狀況下就去肆意抨擊一個人,就是殺人最快的利器。

2

你的「正義」,正在把別人推入地獄

輿論的殺傷力,是你我都無法想像的巨大。

網上有一部短片,叫做《正義使者》。

視頻裡,一群帶著白色笑臉面具的人,似乎在低頭尋找著什麼。

突然傳來了一聲慘叫,面具人詭異地笑了,抬起頭迅速往聲音的方向走去。

他們擠進人群,看到一個倒在地上的老婦人,於是二話不說就掏出手機對著老婦人拍。

但是反覆放大查看拍下來的照片,並沒有發現什麼特別地方,於是都失望地走開了。

很快,另一個地方又傳來撞擊聲,白色面具人又趕緊跑過去圍觀。

有人拍了照:

第一張照片是一輛豪車;第二張照片是一輛摩託車;第三張照片是一個身材魁梧壯碩、戴著金鍊條的大漢拽著一個身材矮小瘦弱,手臂帶傷的男人的衣領。

有人開始猜測,說是大漢撞到了男人以後,還要敲詐勒索。

一傳十,十傳百,大漢就這樣成了肇事者。

而圍觀的人群,也都換上了紅色面具,將大漢圍在中間指責聲討。

大漢大聲解釋著什麼,但是他的聲音很快就淹沒在這群面具人的罵聲中。

瘦弱男人看此情況就想抱著提包離開,可是大漢急忙拽著提包的帶子不放手。

於是面具人以伸張正義之名毆打大漢,還砸毀了大漢的豪車。

這時,之前尖叫的老婦人站了出來,一把搶過瘦子手中的包,說出了真相。

原來正義使者嘴裡的「受害者」偷了她的包,「肇事者」為了幫她才開車撞小偷。

這件事被警察證實並很快上了熱搜,大家紛紛表揚大漢。

可是大漢早就扛不住他們的暴力而死去。

那群劊子手又重新戴上了白色面具,惋惜地嘆氣,然後走開。

一切又恢復如新,仿佛一切都與自己無關。

輿論是最不留情面的,所以有的人被它殺死。

輿論也是最容易受愚弄的,所以有的人從中獲利。

電影《搜索》中的葉藍秋,因為突然得知患上癌症晚期,心神恍惚,在公交車上沒有讓座,被記者拍下來放到新聞上。

於是大家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批判她道德敗壞,並用各種惡毒的言語,來謾罵她。

新聞熱度上來了,資深女編導陳若兮成功上位。

可是病痛的折磨加上網絡暴力將葉藍秋的精神徹底摧毀,最終選擇自殺。

她死後,那些人突然又站到她這一邊。

他們擺出一副正義使者的樣子,其實是 「最暴力的幫兇」。

圍觀者的惡意,在於不管真相如何,就開始煽風點火,美名其曰「這是言論自由」。

記得陳銘老師在《奇葩說》上說過:

「一個人,你只有溫暖純良了,你才可以有資格談論愛與自由,否則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言論自由不是讓你肆意詆毀傷人。

如果語言失去了溫度和分寸,就是殺人不見血的尖刀。

3

煽動輿論,是最殘酷的謀殺

今年的8月5日,德陽安醫生自殺案開庭,再次引起極大關注。

這一話題還登上了知乎熱榜。

這是一場因泳池「碰撞」衝突引起的自殺事件。

2018年8月20日,四川的安醫生與丈夫去遊泳。

在泳池裡,因兩名13歲的男孩冒犯安醫生,不但拒絕道歉,還衝安醫生做鬼臉吐口水,安醫生丈夫喬先生一時激動就打了孩子。

安醫生在泳池浴室裡被男孩母親帶人毆打,於是報了警。

在警察調解下,男孩表示接受安醫生丈夫道歉。

本來事情到這裡就應該結束了,可男孩的家長卻帶著親戚朋友鬧到了安醫生上班的單位,要求醫院開除安醫生,還去安醫生丈夫單位大鬧。

同時,男孩的母親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當時的監控視頻,提供給媒體。

視頻發出來以後,讓網友們對安醫生夫婦口誅筆伐。

媒體的斷章取義,網友的是非不分,男孩家長的煽風點火,讓安醫生異常焦慮,心理壓力倍增。

2018年8月25日下午,她和家人說外出有事就獨自開車出門,然後在車裡吞下500片撲爾敏後離世。

在自殺前,她發簡訊給調解的民警:「對不起,是我做錯了,我對整件事負責,一條命頂一個心理創傷應該夠了嗎?」

無法想像那時的她抱著怎樣的心情,說出這句讓人心碎的話。

安醫生絕決慘烈的方式,告訴我們這其中有多少壓力和負擔來源於偏頗惡意的揣度。

那些肆無忌憚地抨擊別人的「鍵盤俠們」,不了解真相卻隨意下結論,絲毫不在意會帶給別人什麼傷害。

對於「鍵盤俠」而言,人們的幸與不幸之於有些人無關痛癢,他們煽動輿論以後,也只會拿來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

但言語所造成的傷害已經烙印在心上,再也沒有挽回的餘地。

有時候,你的無所顧忌,也會給他人帶來巨大的災難。

自以為是正義感,如果聚在一起,也會輕易奪人生命。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輿論,它,既有殺人於無形的能力,同時也有治癒別人的能力。

希望我們擁有的,是治癒別人內心受傷的「醫生」,而不是傷害別人的「殺手」。

▍今日互動#傷人最深的永遠是語言,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那麼戲劇的一等獎必須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豆瓣的評分為9.5分,第二個將於今年推出,非常期待。其實,看完這部戲,幸運的是happyending結尾,否則,很難死。看完這齣戲,很多人都會依次反省自己,如果我是劇中的一個角色,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 如何看待男子拍小孩溺水事件:不救不強求,但做人不能麻木不仁!
    #如何看待男子拍小孩溺水事件#01事情大概是這個樣子的:在河南南陽的一個地方,有一對夫妻去河邊玩,發現有小孩子溺水。路過的男子,除了找了救生圈往水裡扔,再無別的施救措施,而是淡定地在拍攝溺水的孩子。這一事件引起人們的熱議!有的人在強烈地譴責拍攝者的行為:「拍視頻幹嘛?發網上讓網友看看人是怎麼被淹死的?還是說讓家屬看到了受到二次傷害?
  • 男子持鐵鍬當街暴打老人小孩
    原標題:男子持鐵鍬當街暴打老人小孩 老人當場死亡女童進ICU事件始末曝光今天(7月22日)有一段視頻在網絡上熱傳, 視頻中是在一個門口處,而門口處一共有四個人,在這四個人中有一名男子手持鐵鍬不斷在打人身邊的兩個人,而被打的這兩個人是奶奶和孫女,她們被這名男子暴打之後全部都倒在地上不動了
  • 河南南陽:一男孩溺水掙扎救命,男子未下水搶救拍視頻引網友爭議
    河南南陽:一男孩溺水掙扎救命,男子未下水搶救拍視頻引網友爭議。夏日天氣炎熱,又剛好碰到暑假,孩子們的安全問題一直是學校和家長們關心的重點,每到暑假放假前,學校都再三強調暑假防溺水的安全問題,但是每年都仍然會發生這種情況,實在讓人痛心不已。
  • 極限網紅墜樓事件落幕: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一次,在海拔1000米的張家界翼裝飛行平臺邊緣表演引體向上時,他因為手滑險些失手墜崖,然而這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視頻,卻讓他收穫了拍視頻以來最高的一次點讚和打賞。他終於成了一名網紅,保守估計,吳永寧通過極限挑戰在各大平臺獲得了超過130萬粉絲。這次事件以後,各種各樣的廣告也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吳永寧曾經期待的好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 《惡的科學》: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每次當新聞中出現這樣殘暴無情的案件時,絕大多數人都會因為逝者在死去之前遭受到的慘痛的經歷而痛苦、難受,單單讀到文字,只是想像這樣的痛苦就會讓我們全身發抖,而觸目驚心的視頻、照片等等會讓這種痛苦更加真實。我們之所以能如受害者或者他們的家屬一樣感到這些真切的痛苦,是因為我們都有一項共同的本能——共情。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因孩子罹難瀕臨破碎的_受害者家庭 兒子殺人於是避逃人群的_加害者家庭 幫死刑犯辯護而受盡譴責的_法扶律師 弟弟患病帶給姐姐人生課題的_家庭這是一個,可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故事。當事件發生,我們會選擇如何面對?與以往的清楚偶像套路不同,《與惡》更加真實,更加懸疑。它是根據16年轟動臺灣的」小燈泡案件」改編而成。劇中,我們能看到類似的事件,男子在電影院無差別的殺人。然後被捕。政府要的是判處死刑;王律師卻希望把事情調查清楚,通過尋找這件事背後的真相,從根本上杜絕這樣的事件。事情就是通過,律師、輿論、受害人家屬以及罪犯家屬展開。
  • 男子持鐵鍬當街暴打老人小孩現場圖曝光 河北保定男子打死老人打傷...
    男子持鐵鍬當街暴打老人小孩怎麼回事?男子持鐵鍬當街暴打老人小孩現場圖7月22日,河北保定,一則監控視頻在網絡熱傳。畫面中大家能夠看到這名打人的男子先是把老人打倒在地,而在老人倒地之後,他又連續打了很多下。
  • 男子遭惡作劇電梯內暴打小孩 被打小孩:我只是看熱鬧的
    生活中碰到熊孩子到底有多慘?被惡搞只能默默原諒,任誰都說,不要和小孩子計較。被小孩子出言諷刺,人人都勸上一句,童言無忌啊!但是也有些成年人,他們做不到不和熊孩子一般見識……男子遭惡作劇電梯內暴打小孩7月7日,廈門一男子電梯內暴打小孩掐脖扇耳光的視頻曝光。小區物業表示,幾個小男孩常去男子家惡作劇,男子坐電梯攔小孩時認錯人,「打了看熱鬧的小孩」。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受害者也是施害者
    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無論是死刑犯、受害者還是病人,真正承受壓力和痛苦的或許未必是他們,而是他們的家屬們。於是編劇呂時媛進行長達一年多的田野調查,共訪問了包括法官、律師、媒體從業人員、社工、精神科醫生等40多位相關人士,以假新聞、死刑犯、更生人、言論自由、強制就醫、合法殺人等問題為核心,寫下了《我們與惡的距離》,自開播以來一直以各種話題在引發網友的觀眾的思考。
  •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1劇情介紹《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了發生一起「無差別殺人案」後不同人的反應,因為兒子遇難而支離破碎的受害者家庭,逃避大眾的犯罪者親人,不被理解的律師……每個人的行為都值得深思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是多遠?故事從李曉明在劇院隨機殺人開始,他的父母因為難以面對公眾的譴責等原因躲藏起來,他的妹妹李曉文改名為李大芝,試圖開啟新生活,她開始了在品味新聞臺的工作,但是上司卻是兒子被李曉明殺死並且難以擺脫痛苦的宋喬安,在發現李大芝身份之後,宋喬安選擇派人跟蹤拍攝,打破了李家人平靜的生活。
  • 富二代設計師用兒童脊椎製作包包: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近日,繼陝西男子活埋親生母親後,我又看到了一則更為駭人聽聞的消息:印度尼西亞,一名富二代設計師諾德·普特拉,正在出售一款價值5000美元的手提包,之所以令人駭人聽聞,不是因為價格昂貴,而是這款手提包的提手,是用兒童的脊椎製作而成的。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在一念之間
    網易雲音樂推薦的新歌《別讓我走遠》,借著其慵懶但不失深刻的聲線一下洞穿了耳膜,再細細琢磨歌詞,順藤摸瓜,第一時間注意到了《我們與惡的距離》。有一部講述韓國高層幹涉新聞的紀錄片《共犯者們》。看過頗多也非常鍾情涉及到新聞行業和律師行業的影視作品,不亞於最直接揭露真相的刑偵類。但相比而言,新聞行業和律師行業才是現實中與我們最貼近的行業。
  • 《我們與惡的距離》比你想像中要近
    年末的《想見你》刷爆了朋友圈,確實也是臺灣偶像劇的一個新高峰,而年初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更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劇。整部劇圍繞著兩個社會問題來做探討:一個是新聞媒體的理想和現實,另一個是對精神病患的偏見。其實選任何一個話題就足以拍出一部很深刻的劇。編劇著實優秀,用短短十集表達出對這兩個問題的觀點。
  • 男子持鐵鍬當街暴打老人小孩 社會暴力事件需重視
    犯罪就像瘟疫,只要有陽光和空氣的地方都可能會有,可以防控,但不可以完全消滅。任何社會只要有人的存在就可能有犯罪的發生。近日一則「男子持鐵鍬當街暴打老人小孩」的消息讓人心痛不已。  7月22日,一段「男子持鐵鍬當街暴打老人小孩」的監控視頻在網絡熱傳。
  • 我們與「惡」的距離,能有多遠?
    在看完姚弛的這段經歷後,我不確定類似姚弛童年遇見的事情,我們身邊是否發生過?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我去問了身邊幾個經常在聊天的朋友,只是幾個而已!意外的是,曾有這種經歷的比例超出了我的想像。每個男孩子的童年時光,都有一個遊戲廳的存在,我的故事就發生在經常去一個遊戲廳,開在單元樓裡,一個大間裡有五臺電腦。遊戲廳的老闆,那個時候該叫大叔吧,三十多快四十歲的年紀。我們經常去,所以算是認識的,那會兒的遊戲廳裡都是按照時間收費,大叔平時就負責在外間記錄遊戲時間。
  • 江蘇男子暴打兒女還拍視頻,就是為了給離婚的妻子看?
    近日有一條視頻讓觀眾義憤填膺,該視頻是一名江蘇男子強迫兒子和女兒拍下來的,男子手持木棍暴打女兒,還逼著兒子拍視頻。女兒跌坐在地方雙手蜷縮到一起,沒有一絲反抗的跡象,任由男子的木棍抽打在自己身上,不停地發出撕心裂肺的哭喊聲。
  • 豆瓣9.4,我們與惡的距離
    製作團隊:HBO(公認的「神劇製造機」,以黃暴汙和高品質聞名)和臺灣公視(去年推出的高分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強烈建議父母必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大膽揭露了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弊病,被譽為臺版《黑鏡》)聯合推出。
  • 男子遭惡作劇電梯內暴打小孩,畫面不忍直觀
    男子遭惡作劇電梯內暴打小孩,被打小孩:自己只是看熱鬧的。7月7日,廈門一男子電梯內暴打小孩掐脖扇耳光。小區物業表示,有幾個男孩常去男子家惡作劇,男子坐電梯攔小孩時認錯人,「打了看熱鬧的小孩」。被打小孩稱,自己已經解釋只是看熱鬧的,但男子不信仍打了自己。警方已介入。
  • 網傳「家長帶4歲的兒子洪山橋西河遊泳,兒子溺水不見了,家長快瘋了...
    (網傳消息截圖)東南網7月8日訊(本網記者 林錦星)近日 ,微信群熱傳「洪山橋西河4歲小孩溺水不見」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網絡闢謠舉報平臺記者核實,網傳消息系謠言。網傳:近日,一段中年男子在河邊嘶聲哀嚎視頻在微信群熱傳,有網民稱一位家長帶4歲的兒子去洪山橋西河遊泳,遊泳圈太大,小孩從中間掉下去了,兒子溺水不見了,家長快瘋了,大家千萬看好孩子,提高防溺水意識。這是真的嗎?網絡闢謠舉報平臺記者核實,網傳消息不實,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