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能有多遠?

2021-02-09 西安鳳五君

也正因為持續關注事情的進展,4月11日,在微博熱搜中看到了#姚弛分享童年遭遇#

在看完姚弛的這段經歷後,我不確定類似姚弛童年遇見的事情,我們身邊是否發生過?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我去問了身邊幾個經常在聊天的朋友,只是幾個而已!意外的是,曾有這種經歷的比例超出了我的想像。


雖然是我們平時從沒討論過的話題,雖然很多都是他們年少時發生的,但是他們的回憶中,細節處的用詞和記憶的清晰程度,就像是刻在記憶裡一樣。

▐ 我沒有想到,身邊的男孩子也會遇見這樣的事情。

每個男孩子的童年時光,都有一個遊戲廳的存在,我的故事就發生在經常去一個遊戲廳,開在單元樓裡,一個大間裡有五臺電腦。


遊戲廳的老闆,那個時候該叫大叔吧,三十多快四十歲的年紀。我們經常去,所以算是認識的,那會兒的遊戲廳裡都是按照時間收費,大叔平時就負責在外間記錄遊戲時間。


那一天和平時一樣,上小學的我和表哥兩個人一起去的,玩一款有點類似於紅警的競技類遊戲,玩了一陣,察覺到的時候我感覺到有一雙手搭過來在我腰間,回頭看了一眼,發現是那個大叔,我甚至都沒察覺到大叔在身後多久了。


因為是競技類遊戲,我根本沒空去理他,想著估計是看我們玩遊戲吧,就繼續專注於和表哥的比拼中,這個時候,大叔之前看似無意搭過來的手,直接過來摸我下體,那個動作現在想來該是把玩。


整個過程時間並不長,然後他就走了。我當時是覺得有點奇怪,不知道他在做什麼,再加上專心的打遊戲,就把這事忘了。


也是長大了,想起來了才知道自己應該是被猥褻了。

▐ 她在我眼中一直是個特別安靜的女孩子,在她的故事裡,她也曾奮力呼救過


那個時候我上小學,事情發生在我們學校門口的門房,當時正好是放學時間,小門口放學的孩子非常多。


門房裡是個男孩子,也只有十幾歲,他喊我過去的時候,我不知道他要做什麼,也沒多想就真的過去了。


那個門房是小小的一間,我進去之後他就把門關上了,之後就開始摸我。

我嚇壞了開始躲,一邊躲一邊大喊,好在是放學時間,外邊路過的人很多,聽到了我呼救的聲音,就把我救出去了。

回家我就告訴了父母,之後他們報警了。


▐ 我現在就是想不起來為啥那天會一個人去河邊撿羊糞豆,那天的事情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要是那一步沒跨過那條河絆在那了,我真的就死定了,現在想想就是輪姦。

小學的時候我家住在單位家屬區,因為單位性質,所以這個家屬區就是我曾經生活著的小小的城,再周邊就是附近的農村了,其實平時在這裡的生活也挺幸福,有山有河,我和其他孩子也經常去附近玩。


那天我是一個人離開家屬區的,去附近經常去的地方撿羊糞豆,直到那三個男娃把我給圍住了,他們一看就是周邊農村老百姓家的孩子,初中高中生那麼大,那個時候在四五年級了我眼裡,就是三個大小夥子


開始我沒理,就默默的撿我的羊糞豆,直到有一個上來摸我的臉,我不知道他們準備做什麼,但是當時嚇壞了,大喊了一聲把羊糞豆袋子一把撒了,拔腿就跑。


他們三個就一直在後面追,他們真的一度快追上我了,就在我身後的時候,我看到了那條河,當時毫不猶豫的就選擇跨那個河。我真的嚇瘋了,那麼寬的河直街跳過去,鞋都溼了,如果當時不跨過去,他們一把就可以把我抓住了。


幸虧那個河邊我們老去玩,地形我還是很熟的,然後從小體育好一直很能跑,那天我真的跑的太快了,跑了有二十多分鐘才跑回單位家屬區,又一口氣跑到小學裡,假期好多孩子在裡面玩,我看到我家樓上的熟悉的哥哥在那打桌球,跑過去抱住他就開始狂哭。

真的很可怕,那個時候多少還是傻著呢,本能的覺得他們是要欺負我,我就想跑。其實那個時候,我不太明白「欺負」這個詞的含義的,等越來越大,每次想起來我都害怕得要死,我現在說起來都後脊背發涼。

▐ 我當時意外的是,怎麼連他都摸。

我上初中時候的事,那會兒就聽班裡的女生傳過我們的英語老師,喜歡讓人坐他大腿上給人講題,因為沒見過,所以我也不太信。


後來有一次,我和我同桌被叫到英語老師辦公室,他說要給我倆講題,講的過程中,老師就非常自然的一邊講,一邊用手摩挲我倆的大腿,而且我同桌還是個男的。

我現在都覺得自己的腦迴路不知道是怎樣的,當時第一反應居然是:居然連他也摸啊,就只是覺得很奇怪,但又說不出來哪裡奇怪。


到現在我想起來這件事,感覺當時老師可能是怕只摸我一個人,會讓我覺得異樣,所以把我和我同桌大腿就一塊都摸了。我真的想像不到那個時候的他,都是當爺爺的年紀了,真的是在猥褻我們。


經歷過那次的事情,再加上身邊人的傳言,雖然我不理解他在做什麼,但是我就是覺得這個老師讓我不舒服。也因此初中那兩年,我的英語成績一落千丈。

直到後來換了個女老師教我們英語,我的英語直接從二十幾分上升到一百多分。

新的英語老師很驚訝我的進步,而且可能有成績了,我自己也挺開心後來就和老師比較熟悉了。我甚至給她講過上一任英語老師對我們做的事情的細節,不過她不相信,覺得我是小孩子在瞎編罷了。

▐ 我上大一的時候,他終於被學校開除了。

我們初中的時候也有這樣一個老師的存在。


他就是喜歡叫女生單獨去他辦公室或者家,平時也喜歡拉一下手抱一下那種,我只見過女同學坐她的大腿,其他都是聽說。


但是不配合的女生他就會刁難你,比如我這種,天天挨板子請家長,甚至造謠沒有發生的事情給家長告狀。配合她的女生當然就很多特權,甚至考試的時候所有科目的答案他都給。


在我上大一的時候,這個老師因為誘姦一個女學生懷孕然後東窗事發,被學校開除了。





▐ 我聽到她講這些故事的時候,我只覺得不可思議,從來沒想過這種事會發生在我女朋友的身上。

我之前只知道她父母的關係,從她還小著的時候已經不好了,極端性格還經常吵架,很多時候沒人管她,她就只能往返奔波在姥姥姥爺家和父母家的路上,還有她長得很好看,初中的時候看起來就像個大人的模樣了。


我們在一起好多年後,她告訴我這件事情,我哭了,只是心疼,從來沒想過開朗陽光的她發生過這些,而這個世界上大概也只有我一個人知道這個秘密。


她被強姦過,而且不只一次。

第一次是在小學的時候,是旁邊鄰居家的小男孩,那會兒的她非常小,小學三四年級的樣子,旁邊鄰居家的小男孩,平時她叫哥哥,比她能大三四歲,因為她的爸媽不在,她以為只是需要脫褲子的奇怪遊戲。

第二次是初中了,她從外婆家回父母家,家在郊縣,走的時間有點晚,車不好坐,遇見了那種拉私活的昌河,車上是兩個成年的男人,她還是不知道世間險惡的年紀。



那輛昌河沒有開向她家在的地方,而是開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第二天,這兩個人警告她不準告訴任何人,然後放她走了,那次之後她弄明白了,曾經隔壁哥哥對他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後來,她回到了父母家,父母因為之前吵架還在冷戰,沒有人問起前一天晚上她去了哪裡,她也沒有對父母講,然後這件事情也被遺忘了。

直到那天,我倆聊到半夜,突然說起性侵的事情,她跟我說了這兩件事,我哭了,她也哭了。

▐ 遇見最多的可能是被摸吧。

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冬天坐公交車,車上很空,零星坐著幾個人,上車的時候也就我和一個大叔倆人,完全不存在人擠人這種。

我在門口打開手機掃碼,大爺投幣,按說沒有機會接觸到,但是我明顯感覺到屁股被人捏了一把,之後大爺就進去車廂了。


當下我忙著開微信掃碼,等坐到座位上的時候,怎麼想都覺得不對,這大爺是故意的啊,公交車是大的那種,剛才入口處就我倆,怎麼可能能有這種明顯被抓的感覺。


我真的是忍不住去想這件事情,大腦不受控制的,我不覺得自己平時屬於文弱那一掛,而且想明白了真的很氣,後知後覺可是還是決定鼓起勇氣站起來,我轉向大爺問他「剛才為什麼摸我?」,滿車人看著我突然站起來都是迷惑的眼神。


可是沒想到的是,我說出來這句話的時候,整個人是抖的。車上還有別人,我不應該會怕,我長得也並不文弱,不該會抖啊!


而大爺就看著我,也不說話,非常淡定。我拿出手機給他拍照,他同樣,完全沒有任何情緒波動。在看到他全部的反應之後我更加確定了,他是故意的,而且是慣犯。


這個大爺,就真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見過的最最普通的大爺。而這件事情,在我下一站下車打電話給身邊朋友,獲得安撫後也不了了之,我有他照片,可是我沒有證據,因為被摸一下,好像真的不是大事。


被摸這事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以前大學的時候,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快畢業的時候和同學去過慢搖吧,那會兒還叫迪廳,舞池很擠,跳了一會兒覺得太擠了和同學準備離開,從舞池中間向邊上移動的時候,真的是一路被摸過來的。


最噁心的是,中間一度被一雙汗溼粘膩的手緊緊攥住過,狠狠的掙扎了才甩脫。大學快畢業之前那段日子很多回憶都變得模糊了,可是那隻汗溼黏膩感的手抓緊我的的感覺,現在都非常清晰。

▐ 後來想想的確是被摸了。

以前小時候坐公交車,我在車上站著,有一個老頭假裝顛書包狠狠的摸了一把我屁股,然後說現在學生的書包都這麼沉。

因為也很快,我來不及反應,後來想想的確是被摸了。

公交車遭遇鹹豬手,是身邊女性朋友遭遇最多的事情,身邊很多女性朋友都提到過,被摸了,自己都有一個反應的過程,也因為不嚴重,所以很多人都是吃虧了事。

因此我諮詢了身邊的朋友陝西啟坤律師事務所的張燁暘律師,也是諮詢之後才知道,現在的西安公交和地鐵監控特別發達,特別是地鐵監控。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事件,如果你很勇敢要站出來維權,除了人證,監控也是可以搜集到證據的。

▐ 暴露狂這種生物,之前只在電視劇裡看到過,可是遇見之後,你以為的淡定從容,其實真的很難。

在初中的時候就聽說過暴露狂了,因為身邊最好的女朋友就遇見過。


我記得之前看過某個文章裡說到,遇見這種人,他們其實最想看的是你害怕的樣子,但是想要表現的不害怕其實真的很難,想像中那種鼓足勇氣說「你好小啊」。


想像中和現實其實不太一樣,估計很多女孩子都很難做到,就像當時身邊最好的朋友哭著對我說她遇見了那個變態的時候,我沒想到平時看著很颯的她也會哭的一塌糊塗。


很多年後,我自己大學的時候和一個同學去她家那邊玩,她家也算是一個國營大廠,廠區和生活區在一起,生活區裡有小公園。


我倆早上10點左右在那個公園裡散步,因為是上班時間,所以沒啥人,走著走著,我同學拉著我加快了腳步,我問她怎麼了,她說遇見變態了。


我回頭一看,好麼,一個男的就在後面跟著我們,隱私部位暴露在外邊,一邊走,一邊手就動作著,跟著我們一路了。


我真的驚了,還好是兩個人,我拉著她的手飛快的跑了。


再後來看《請回答1988》的時候,我看到德善在去廁所的路上遇見變態,整個人害怕的樣子,也是和她平時那種性格完全不一樣的。遇見變態,和遇見我們正常範疇認知的事情,真的不一樣,那個時候的害怕真的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勇敢。

我自己的體會就是,我們生活中遇見的很多事情,是可以想像到的,在此之前你可以做心理建設,但是性騷擾事情大部分女生其實都只是在新聞裡電視裡看到過,你真的想不到有一天自己會遇見,而這樣的時候第一個碎掉的應該是心理防線。

也就在幾天前,西安本地新聞裡也看到了暴露狂的身影。

//////////

今天的篇幅有點長,而且還是大家最不愛看的長文字,其實連我自己也沒想到最後會有這麼多內容,最開始我也只是好奇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真實的生活中有多少而已。


故事中大多是我的朋友,都是80後和90後,也是這個年紀的時候我們回憶起過去發生的事情,才能有一個更準確的認知,但是不可否認,這些故事都是十幾二十年前的了。

那麼最近這些年,情況好轉了嗎?


根據最高法數據:2015 年—2018 年,全國法院共審結猥褻兒童罪案件 11519 件。平均每天大約有 7 例。


這個數據還是法院的數據,現實生活中,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像文中大部分一樣不了了之的事。

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告訴那些曾經也是少年的80後、90後,現在已為人父母的你們,這樣的事情並不遠。

不要覺得性教育尚早,普及性教育能夠很大程度地讓這樣的事情減少,孩子們需要擁有科學的認識以及防範意識。


因為故事中的那些壞人,他們沒有標籤、沒有符號,可能只是一個平平無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樣子。

昨晚我看完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之前聽說過這本書,很多地方都會提到,卻一直沒有勇氣去看的一本書。

看的時候其實是有點意外的,只單文學作品而言,作者的文筆真的很好,也因此那種代入感更讓人窒息。馬上要到來的 4 月 27 日 ,是林奕含離世三周年。


而書中禽獸老師李國華的原型,性侵林奕含的教師陳星,真的像書的結尾一樣,沒有受到任何制裁,去年還出現在福建一所外國語學校,從零星的新聞中只看到,他沒有過的不好,而他才是整本書中內心最強大的一個,這真的很可怕。

最近看到的關於李星星案件的文章中,還要提到新世相的《李星星有多勇敢,我們就有多羞愧。》文末所說的:

希望她們再能找到的同類不再是受害者。


而是每一個關注此事件的你我。

不要讓李星星們獨自勇敢了。

「 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當成美德是這個偽善的世界維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氣才是美德。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那麼戲劇的一等獎必須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豆瓣的評分為9.5分,第二個將於今年推出,非常期待。其實,看完這部戲,幸運的是happyending結尾,否則,很難死。看完這齣戲,很多人都會依次反省自己,如果我是劇中的一個角色,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 《惡的科學》: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每次當新聞中出現這樣殘暴無情的案件時,絕大多數人都會因為逝者在死去之前遭受到的慘痛的經歷而痛苦、難受,單單讀到文字,只是想像這樣的痛苦就會讓我們全身發抖,而觸目驚心的視頻、照片等等會讓這種痛苦更加真實。我們之所以能如受害者或者他們的家屬一樣感到這些真切的痛苦,是因為我們都有一項共同的本能——共情。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因孩子罹難瀕臨破碎的_受害者家庭 兒子殺人於是避逃人群的_加害者家庭 幫死刑犯辯護而受盡譴責的_法扶律師 弟弟患病帶給姐姐人生課題的_家庭這是一個,可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故事。當事件發生,我們會選擇如何面對?與以往的清楚偶像套路不同,《與惡》更加真實,更加懸疑。它是根據16年轟動臺灣的」小燈泡案件」改編而成。劇中,我們能看到類似的事件,男子在電影院無差別的殺人。然後被捕。政府要的是判處死刑;王律師卻希望把事情調查清楚,通過尋找這件事背後的真相,從根本上杜絕這樣的事件。事情就是通過,律師、輿論、受害人家屬以及罪犯家屬展開。
  •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1劇情介紹《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了發生一起「無差別殺人案」後不同人的反應,因為兒子遇難而支離破碎的受害者家庭,逃避大眾的犯罪者親人,不被理解的律師……每個人的行為都值得深思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是多遠?故事從李曉明在劇院隨機殺人開始,他的父母因為難以面對公眾的譴責等原因躲藏起來,他的妹妹李曉文改名為李大芝,試圖開啟新生活,她開始了在品味新聞臺的工作,但是上司卻是兒子被李曉明殺死並且難以擺脫痛苦的宋喬安,在發現李大芝身份之後,宋喬安選擇派人跟蹤拍攝,打破了李家人平靜的生活。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在一念之間
    去年,一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還意猶未盡,即便高開低走,軟硬傷皆有,但在華人圈中能有這麼一部所謂披著科幻外衣卻鞭辟入裡探討華人家庭教育的作品出現,聊勝於無。今年,早早地又橫空出世這樣一部現在可能還鮮為人知但目測厚積薄發的類型作品,實屬難得。
  • 《告密羅織經》:我們與邪惡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人性之善惡是一個古老的哲學話題,孟子曾立足於「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的光明面,提出了性善論;而比他稍晚的荀子,則指出每個人都有「好利」、「疾惡」以及「耳目之欲」的本能,認為追求利益、厭惡他人和充滿欲望乃是人性之所在,倘若不及時用禮義來教化人心,那麼人與人之間必將相互爭鬥。
  • 我們與惡的距離和那些隱秘的角落
    看著婚紗照上一臉幸福的女人,想著他們一家三口合影拍照的甜蜜場景,來惠利如何能想到她自己最後這般的結局?那個成為枕邊人的初戀許國利,今天不動聲色的惡, 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令人唏噓。而在案件之前,許國利就是我們身邊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路人,甚至他們夫妻在孩子、親友、鄰裡那留下的印象一度都是恩愛、般配。看報導,在2004年禽流感時,許國利還意氣風發地幫同鄉分析補償政策彌補損失。
  • 什麼才是惡?看電影《我們與惡的距離》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由賈靜雯與溫升豪主演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電視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主要講述由一場隨機殺人事件,幾個不同家庭的不同立場,和社會不同階層人的對此事件的看法,參與者不同的心路歷程故事不長,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好人與壞人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 我們與惡的距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琴深如海,ID:likesea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而最經不起推敲的就是人性。有多少幫兇,有多少冷漠,在助長著惡行的蔓延。我們與惡的距離,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遙遠。
  • 富二代設計師用兒童脊椎製作包包: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人之所以能成為靈長類生物,與其它物種最大的差異就在於人不是冷血動物,對同胞遺體保持敬畏,是最為基本的人性,否則與相互撕咬蠶食的野獸有何區別?誰能保證每一個包都「合法」?眾所周知,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存在,當這種幾乎病態的消費需求真的受到追捧後,就會有無數商人為之瘋狂,不惜觸犯法律威嚴。
  • 《我們與惡的距離》:對人性的反思,比憤怒更重要
    作者:梁嘉烈「無人不冤,有情皆孽」,出自陳世驤先生1966年致金庸的一封書信,是陳世驤對《天龍八部》給出的評論,這八個字同樣也很適用於《我們與惡的距離》。賈靜雯在《倚天屠龍記》之後闊別十五年再回電視劇,聯手金鐘獎影帝吳慷仁帶來了《我們與惡的距離》。
  • 匠心|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由林君陽執導,賈靜雯、吳慷仁主演的電視劇,該片講述的是一起精神病患隨機殺人事件之後,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辯護律師及其家屬、一般的精神病患及其家屬、公共媒體以及精神病院如何面對傷痕、重建生活的故事。
  • 《我們與惡的距離》比你想像中要近
    年末的《想見你》刷爆了朋友圈,確實也是臺灣偶像劇的一個新高峰,而年初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更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劇。整部劇圍繞著兩個社會問題來做探討:一個是新聞媒體的理想和現實,另一個是對精神病患的偏見。其實選任何一個話題就足以拍出一部很深刻的劇。編劇著實優秀,用短短十集表達出對這兩個問題的觀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評分高達9.5分,善惡之間到底相距多遠?
    沒錯,就是最近刷屏的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小編抱著好奇的態度,認真地看完了整部劇,看完後只想說四個字:實至名歸。《我們與惡的距離》由一個揪心的「無差別殺人案」開始,激烈的矛盾從這個案件展開。然而,與過往的犯罪類影視劇不同,它像是一個被拉高了的鏡頭,不聚焦犯罪的經過,而是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去俯視整個事件以及與事件相關的每個人。
  • 《我們與惡的距離》:世界雖然太雜亂,但希望就藏著雲的後面
    今年的這場瘟疫,就像一個放大鏡,讓我們看清了太多的人和事,終於發現,這個世界上,好人是真好,壞的人是真壞,蠢人是真蠢,善良的人,也是真善良。也正是在這場疫情期間,戰臺烽看了一部來自海峽對岸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感觸頗多。
  • 跑步,我們距離猝死有多遠?
    去年跑圈猝死事件屢見不鮮,差不多平均一月就要出現一例,而今年四月份,跑團攝影師一米陽光的離去,令人唏噓,讓人不得不感嘆,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我們總以為自己很強大,在某些時候,脆弱得宛如一根飄浮不定的樹葉,讓人身不由己。面對劇烈運動,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忠於內心,清醒成長。
  • 《我們與惡的距離》:善與惡的界限如此清晰嗎?
    臺灣中的一部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豆瓣給出了9.4的高分,也許是因為劇中的故事是現實生活中的紮根,改編自臺灣的「小燈泡事件」,具有社會問題的真實性和代表性。該劇一經網絡播出,就引起了很多議論,尤其是受害者、肇事者和旁觀者這三個不同群體,看完這部戲,你不禁要問,善惡有這麼明顯的區別嗎?《我們與惡的距離》由林君陽導演,由賈靜雯、吳慷仁主演,賈靜雯在劇院裡扮演宋喬安,她兒子因接電話疏忽而在兇殺案中喪生,她的家庭不再令人滿意了,因此老公和她的女兒背離了她,所以他們「被害者」是好的一面。
  • 極限網紅墜樓事件落幕: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2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有些人為何如此冷漠自私?有一個高贊答案這樣回答: 因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的身邊常常有這樣一類人,在面對他人陷入困難時,他們明明可以選擇表露善意,卻並沒有這樣做,反而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危難之上。
  • 豆瓣9.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驗證網絡語言到底有多可怕?
    不曾想,近日引進一部現實主義題材《我們與惡的距離》在網絡視頻平臺熱播,獲得有史以來電視劇最高評分(豆瓣9.5分)。01《我們與惡的距離》臺灣劇在爆發式突變,在豆瓣上的評分是近幾年唯一一部超過9.5分的電視劇,從前電視長篇劇能獲得9.0高分已經很不容易,為什麼《我們與惡的距離》會受到這麼高的評價呢?
  • 民眾被殺,兇手無罪,又一出《我們與惡的距離》嗎?
    去年,臺灣地區出品了一部以隨機殺人為題材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通過兩起有原型的隨機殺人事件,來探討殺人案發生之後,給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辯護律師、媒體、社會民眾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影響。《我們與惡的距離》劇照原型是3·28臺北內湖隨機殺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