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媽給寶寶添加輔食都有個誤區,就是覺得寶寶年齡太小了,只能吃「糊糊」,任何食物都打碎了、煮的軟爛再給寶寶吃。
在她們眼裡,寶寶就算長了牙,小牙也很「軟」,是不能嚼東西的,等牙長全了才能自己咀嚼食物。
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輔食添加要根據寶寶的年齡,慢慢把他的食物從糊糊狀變成小塊再變成大塊。
等長全牙才讓寶寶自己嚼東西,就晚了,還會有下面這4個壞處。
只吃「糊糊」對牙齒的影響
有的寶媽認為寶寶剛剛萌出來的乳牙很脆弱,不能太用力咀嚼食物。
實際上並不是,寶寶的牙齒也需要鍛鍊,我們一直給寶寶吃很軟的東西,慢慢的他就不願意吃硬的東西了,因為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會影響牙齒發育。
由於沒有食物刺激,乳牙生長就會停滯,影響後期恆牙的更換,對他健康沒好處。
只吃「糊糊」對說話的影響
很多家長發現寶寶說話口齒不清,帶去檢查時才知道,是給寶寶吃的飯太軟了。如果寶寶一直吃「糊糊」,這些肌肉就得不到鍛鍊。
而寶寶練習說話的時候,用到的也是這些肌肉,這樣一來就會導致他說話張不開嘴,口齒不清。
寶寶自己在咀嚼食物的時候,也是在鍛鍊口腔內部肌肉的協調性,因此家長還是要給他一些有咀嚼性的食物才好。
只吃「糊糊」對吸收的影響
家長把食物都做成「糊糊」的時候,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也在流失。水果打成水果泥的時候,水果中的纖維素、維生素等營養都會大打折扣。
食物做得太精細,流程越多,裡面的維生素E、B1、B2流失的也越多。並不是食物做得越精細越軟爛,寶寶就能更好地吸收到營養,簡單的加工更能留住食物的營養,讓寶寶身體發育更好。
只吃「糊糊」會偏食、影響消化
如果寶寶長期只吃糊糊,很容易會造成偏食、挑食。由於吃習慣軟爛的食物,寶寶就會「偷懶」,不願意吃要用力咀嚼的食物,這樣就會造成偏食,進而導致營養不良。
而且因為不願意咀嚼食物,有的寶寶會把食物直接吞下去,給胃腸的消化增加負擔,時間久了,也會造成胃腸道疾病。
給寶寶添加輔食時一定要嚴格遵循輔食添加原則,由軟到硬,慢慢讓寶寶學會自己咀嚼食物,這樣對寶寶的牙齒發育和學會說話都是很有好處的。
長期吃過於軟爛的食物,不僅不利於寶寶的正常發育,還可能會造成營養不良,家長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