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特斯邦威、森馬們本土時尚品牌式微,中國還有可能誕生ZARA式快...

2020-12-22 騰訊網

近來年,以ZARA,H&M和GAP等為代表的快時尚進口品牌已陸續進入中國市場,並迅速佔領了年輕人的心智。美特斯邦威、森馬在已經淪為三四線品牌。但十年前,美特斯邦威和森馬引領了中國的快速時尚潮流。像周杰倫曾代言「混出範」的美特斯邦威,還有韓庚代言「穿什麼就是什麼」的森馬。

但實際上,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認為國內本土快時尚品牌的創造基因並沒有丟失,國內發達的電商環境,正在培養出新一批快時尚品牌。「快時尚」一詞已經指出了這類服裝品牌必須具備的兩個特徵:快速生產和形成潮流。像《小時代》、《歡樂頌》、《在一起》上映後,第二天就在淘寶有同款。

當前的「快時尚」不僅是商家單方面的設計能力,也是對市場的敏銳感知。如果有最了解C端的電子商務平臺,那一定是淘寶網,它是從C2C開始的。淘寶也宣布推出「IF」計劃,培養10萬新的特色商家。

01

衰落的必然性

美邦、森馬的衰敗實際上令人唏噓。美邦、森馬的對於10年80、90後來說,是潮人的代表。兩個廣告標語「別走尋常路」和「穿什麼就是穿什麼」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注意。這些消費者也是當前消費的主要消費者。

如果對市場足夠敏感,美邦、森馬應該還是有很大的機會的。森馬最新報告顯示,全國線下商店的數量減少了900多家,淨利潤下降了97%;而美特斯邦威並沒有更好,公司半年度營業收入為1.6億元,同比下降40.64%。疫情更是加速了情況下滑。

2008年,美邦在深圳上市時,市值已攀升至185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服裝公司。創始人周成堅以170億元的身價成為當年胡潤百富榜上的首富。之後美邦主推線下店,2012年美邦已經開出了5220家線下門店。但之後,美邦便陷入關店的下坡路。

彼時,國內電子商務領域已經風起雲湧。僅淘寶網,當年的平均每月交易數據就超過了100億。

美邦也曾試圖過自救。2010年前後,「凡客誠品」一度在國內服裝行業引起轟動。「愛網絡,愛自由,愛晚起」的凡客體引爆了轉型後的成功,線上銷售渠道的銷售額達到20億元。於是美邦就推出了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 Banggo.com」,由於缺乏運營的專業性,加速了自己的衰敗。

實際上,美邦、森馬的衰落都是不可避免的。美邦、森馬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前夕發了大財。品牌的產品屬性主導性更強,品牌可以引導消費者什麼是「好看」和「潮流」。但信息大爆炸時代來臨後,每個人的愛好不一樣、接收信息不一樣、圈子不一樣,具有相同審美的人群本身就是小眾的,也就是所謂的「千人千面」。

在如此大的背景下,品牌的目標群體不會太大,當前的快時尚品牌不可能大規模開店。近年來,中國快時尚的地位已逐漸轉移到網上,服裝行業的規模超過2萬億,其中一半來自在線上。

這也是此前阿里巴巴創立的犀牛智造首先選擇服裝品類作為典範的一個原因。(延展閱讀《阿里新製造亮相,犀牛智造會給傳統服裝製造業帶來什麼影響?》)

實際上,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愛好,不同的信息接收和不同的圈子。具有相同美學的人本身就是利基市場,即所謂的「成千上萬的人」。

02

時尚產業的變革

中國本土快時尚品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接連失敗的最大原因,是無法同時實現「快速和時尚」。

ZARA等外來品牌至少在更新速度方面,表現要好於國內品牌。例如,ZARA會在Instagram上隨機選擇大V,並根據其標準設計新樣式。ZARA幾乎每周都會有兩次新產品,並且每年在商店中展示12,000種新產品。每個新產品的平均顯示時間為3-4周。對於具有重型模型的品牌來說,要達到這樣的速度並不容易。

由於要推向全球市場,幾乎不可能根據每個市場繼續完善運營。換句話說,ZARA是「快速的」,但無法做到「時尚的」。相比下,淘寶的iFashion服裝潮流館的3萬中小商家,每個月都要推出60萬件新品,年銷量則是ZARA全球年銷量的兩倍多。

其次是快時尚品牌都很難獲得資金來支持線下商店的建立,而且線下形式的重資產模式也帶來了高風險。因此美邦、森馬採取收縮戰略後,很難看到自主快時尚品牌大面積地入駐商超了。

03

千人千面的消費者

80、90,甚至00後,是服裝行業的主要消費者,年輕的消費群體應讓年輕人決定穿什麼衣服。當前不少設計師工作室、大V網紅、自媒體,就是小團隊組成,他們要做的,很大程度上,是去找到和讓更多人知道自己在設計他們這一類人都喜歡的服裝。

年輕的消費群體帶來了更加活躍,多樣化和垂直的市場。這也為成千上萬的小型企業共同發展提供了機會。在14億的消費市場中,每個人對「時尚」都有不同的定義。如二次元、工裝、日系、韓系等諸多風格之間,本身就存在著不同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審美鴻溝。

即使是當前的ZARA,H&M和GAP也解決不了這類問題,ZARA也更多的是解決「快速量產時尚」這一場景,並且它們的設計風格相對單調,作為外國品牌,他們無法很好地理解中國市場的偏好。

現實中成功轉型發展的服裝公司,李寧和班尼路是值得一提的。李寧放棄了國家體育品牌的標籤之後,國潮李寧已經成為新的標籤;而班尼路則選擇了童裝作為切入。(延展閱讀《範例式的失誤與自救,李寧拯救了李寧,然後呢?》)

也許未來,不會有一家的快時尚可以擁有與ZARA相同的規模,但這是很可能是快時尚變革後的常態。也許未來,除了在一起喜歡商店裡的衣服外,他們很有可能還會找到其他常見的愛好和標籤。中國快時尚的真正靈魂實際上隱藏在成千上萬的私域小商家中。

喜歡可以點個讚!歡迎關注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

相關焦點

  • 優衣庫比以純、森馬們都要好?
    很多人的著裝選擇都在選擇快時尚品牌,而年輕的朋友們喜歡什麼品牌呢?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些品牌們吧!1.以純以純最早是廣東東莞虎門的一個小服裝加工廠,它的創始人郭東林。但是以純品牌和美邦在未來的商業思維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說美邦是「虛擬品牌管理」(即沒有工廠,而是專注於品牌管理,大多數快時尚品牌都是這樣),那麼以純就是在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總的來說,以純產品年齡層次定位不高,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設計都是相當滿意的,沒有太大的潮感。細細回味,給人幾年前待在 pull&bear 的感覺。
  • 國產服飾品牌之困:ZARA、優衣庫的步伐真就這麼難追趕嗎
    拉夏貝爾曾經也是蘇名的老主顧,去年拉夏貝爾的貨款拖了一年之久,從去年5月開始,蘇名就慢慢終止了與拉夏貝爾的合作,據蘇名了解,還有的大型面料供應商被壓著幾千萬的款項,「確實越做越累」。資金鍊趨緊是品牌運營出現問題以後表現出來的結果,在蘇名看來,造成結果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前些年本土服裝品牌們對市場盲目樂觀的判斷。
  • 是什麼難住了美特斯邦威、海瀾之家、紅蜻蜓們?
    新掌門們的老問題 近幾年密集進入交接班的服飾品牌們,誕生、崛起、遭遇挑戰的故事都有相似主線。 從時間線來看,無論紅蜻蜓、美特斯邦威、海瀾之家還是森馬,都集中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彼時,線下是渠道的重中之重,在傳播方式有限的情況下,在電視等傳統媒介上投放廣告能取得很大聲響。
  • 美特斯邦威老闆被限消費,法派打包拍賣廠房,溫州的名企怎麼了
    美特斯邦威是發源於溫州的一家服裝企業,相信每個城市都有開過他們的連鎖店,周杰倫的廣告語,「美特斯邦威,不走尋常路」深入人心。其公司後來將總部搬遷至上海,並在深圳掛牌上市,創始人周成建曾一度成為溫州首富,是實打實的一家明星企業。
  • 快時尚想下沉?難!
    然而下沉口號喊了幾年的快時尚品牌們,步子卻邁得緩慢。01 60元牛仔褲起家的GU,下沉不易GU誕生於優衣庫發展的瓶頸期。圖片來源/tokyosanpopo另一方面,那些曾揚言徵戰下沉市場的快時尚品牌們,一直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光明坦途還未出現。
  • 縣城不稀罕快時尚
    優衣庫、ZARA、H&M等快時尚品牌深知,誰掌握了低線級市場的通關秘訣,誰就能在未來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然而下沉口號喊了幾年的快時尚品牌們,步子卻邁得緩慢。二、低線級城市難下沉,商業環境有硬傷綁定購物中心開店,是快時尚公開的秘密。20世紀的頭十年,快時尚們集體入華,2011年~2016年,其快速擴張時期,正逢中國商業地產的繁榮時期。伴隨著國內商場、購物中心的崛起,快時尚得以迅速鋪開。
  • 國際快時尚浪潮催生中國服裝業「快」富
    國際快時尚浪潮催生中國服裝業「快」富 2012-09-27 10:25:00 來源:網上輕紡城 奧特加和柳井正的財富神話,使中國服裝業的掌門人們看到了登頂的可能
  • 浮沉啟示錄|曾經制霸步行街的國產服裝品牌們如今怎樣了?
    從潮流服飾美特斯邦威、森馬、以純,到女裝品牌阿依蓮、拉夏貝爾,再到非傳統服飾類的運動品牌李寧、安踏和特步,甚至是更早的港資背景品牌佐丹奴、真維斯和班尼路,它們在那個品牌選擇匱乏的年代裡,成功地以潮流設計風格和敢於砸錢請當紅明星代言人的模式,而在當時的年輕族群中成了時尚的代名詞。穿著美特斯邦威的外套和安踏的運動鞋走在校園裡,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 中國時裝十大品牌有哪些?國內潮牌崛起重新書寫潮流趣味
    當穿衣不再僅僅是為了滿足蔽體的需求,時尚就成為唯一的競爭力。近年來,眾多時裝品牌如HLA,美特斯邦威、CRZ等時裝品牌紛紛進軍潮界,大幅提高了中國時裝品牌的設計水平,也使得中國時裝十大品牌的榜單不斷翻新,一起來看看吧!CRZ時裝潮牌CRZ是中國時裝十大品牌中的後起之秀,上升勢頭不容小覷。
  • 史詩級別的抄襲品牌,不僅把AJ、李寧抄了個遍,而且還叫「森馬」
    美特斯邦威,這個牌子在那個時代真的是統治了街頭。同樣在我的印象裡,當時的森馬和真維斯也是可以與其一戰的街頭時尚品牌。當然這些牌子現在慢慢開始也沒有當初了輝煌。甚至我一度聽說森馬還賣假鞋。結果我一朋友跟我說,這算什麼,你去搜:森馬鞋的天貓店,你會發現一個史詩級別的抄襲品牌的。我尋思,森馬鞋是個什麼牌子啊,搜索一看,嚯,英文標識就不一樣。
  • 中國服裝不需要下一個ZARA_業界新聞-產經頻道-中文科技資訊-你...
    中國沒有自己的快時尚巨頭很久了。  十年前,周杰倫還踏著美特斯邦威,「不走尋常路」;第一代「韓國練習生」歸來的韓庚,穿上了「穿什麼就是什麼」的森馬。的確,美邦和森馬引領了中國十年前的快時尚潮流。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一個品牌的標的人群也不會過於龐大,因此,現在的快時尚品牌也幾乎不可能做到大規模的開店。  這也是近幾年,中國的快時尚陣地也逐漸向線上轉移,服飾行業體量超2萬億,其中一半來自線上,尤其是淘寶,成了潮流快時尚的前沿陣地。  如果說美邦、森馬等重資產的企業代表了中國快時尚的1.0時代,那2.0時代,則必然是由淘寶上的中小商家一起引領的。
  • ZARA在中國失寵:開店數量下降,兄弟品牌明後年撤離,快時尚不香了?
    ZARA的中國失速某本土快時尚品牌高管向海生最近有點忙。倒不是因為疫情,而是忙著盤新店。商業地產自2009年掀起開發熱潮,到2013年達到開業高峰,不少地產項目把快時尚當做引流品牌,催生了快時尚品牌的急劇擴充。公開數據表明,截至2013年底,包括優衣庫、ZARA、H&M在內的10個快時尚品牌在中國開店近1000家。但由於開業面積遠超過零售消費額增長,此後商業地產尤其購物中心面臨空置率高企、租金下滑的困境。
  • H&M、UNIQLO與ZARA的快時尚品牌三軍對峙 誰有優勢
    柳井正也同樣一直否認優衣庫是快時尚品牌,甚至推廣品牌的科技基因,但公司的名稱迅銷(Fast Retailing)在這件事上似乎拖了嚴重的後腿。 唐小唐稱,快時尚曾被認為是零售業的一種創新,但近年隨著環保概念以及企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愈加受到關注,快時尚被貼上了一種富士康式的原罪標籤,它不但刺激了消費者的物慾,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同時生產的過程伴隨著大量的血汗工廠和汙染。
  • 「快時尚」成了過去,本土服裝品牌迅速崛起
    「天下功夫,唯快不破」在時尚界已經成了過去式,快時尚品牌們在疫情之下面臨著越發艱難的處境。以ZARA和H&M為代表的快時尚品牌,曾經以「快、準、狠」為宗旨,緊跟時尚潮流,也因為其價格平易近人,讓消費者不惜成為「月光」也要將其拿下。快時尚品牌們首先從秀場等各種渠道獲取流行元素,再以快為主題從社交生產不超過12天的周期,所以每周逛兩次快時尚品牌專賣店,每次都能有新發現。
  • 「80後」們還在穿達芙妮、美邦嗎?這些承載「青春記憶」的品牌正在...
    而與達芙妮類似的以純、森馬、班尼路、美特斯邦威等「80後青春記憶」品牌,也已普遍收縮陣營,「退居二線」。嘉華購物廣場專櫃已與去年底撤出,同一時期撤出的還有新華聯購物廣場專櫃。在泉城廣場銀座購物廣場,一位其他品牌的導購告訴記者達芙妮「撤了快一年了」。金街泉城路也早已沒有達芙妮的蹤影。在新華聯購物廣場、英雄山人防商場銀座超市外圍等處,記者看到了在營的「鞋櫃」門店。9月3日上午,在英雄山人防商城A區,一家達芙妮門店正在營業。
  • 耐克做瑜伽服、森馬開菜市場,時尚品牌的另類自救之路
    全球疫情仍然在持續蔓延,依賴門店收入的全球時尚業正處於大動蕩之中。近日,Dior、Armani 等溢價能力高的頂部時尚品牌開始逆勢漲價,試圖緩解疫情令收入萎縮的情況。而腰部的快時尚品牌則沒那麼有底氣,且由於疫情養成的居家消費習慣,銷售渠道也將轉移,快時尚行業迫於壓力不得不作出顛覆性的調整。
  • 繼Forever 21、New Look後,又一服裝大牌退出中國,快時尚完了?
    繼Forever 21、New Look後,又一服裝大牌退出中國,快時尚完了?推薦語:眾所周知,快時尚品牌曾憑藉緊隨潮流、價格親民以及快上快下等優勢,在中國市場井噴式發展。但近年快時尚的日子並不好過。在業績上節節敗退後,不少品牌相繼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基本停滯甚至退出。就在2020年,又一國際大牌快時尚品牌宣布退出中國,它就是GAP集團下的Old Navy。根據2020年2月最新消息顯示,美國知名服裝零售品牌Old Navy發布公告,正式退出中國市場,並在3月1日關停所有線下及線上門店。
  • 1%的淘寶商家憑什麼替代zara?
    文|吳羚瑋編輯|斯問中國沒有快時尚巨頭。儘管快時尚行業一路下行,又受到疫情影響大量關店,但國外的巨頭們再瘦,也比馬大。幾十年的公司歷史、跨遍全球的供應鏈、擁有多條品牌線......放眼望去,還沒有一家中國公司能與這兩家長盛未衰的公司相提並論。曾經影響中國一代年輕人的森馬和美特斯邦威早就成為時代的眼淚。森馬最近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減少947家門店,淨利下降97%。而美邦最近一次出現在新聞中,是因為創始人周成建的女兒胡佳佳被限制消費。
  • 美特斯邦威「不走尋常路」再遭處罰,經營陷困還能「趕超ZARA」麼?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邦」)由周成建於1995年創建於中國浙江省溫州市,主要研發、生產、銷售品牌系列服飾,公司旗下擁有「Metersbonwe」和「ME&CITY」兩大時尚休閒品牌;「米喜迪」和「MooMoo」兩大童裝品牌,慢生活體驗品牌「褀」以及獨立電子商務平臺「邦購網」。
  • GAP關店、ZARA開店,快時尚品牌的退與進
    5月17日,中國商報記者來到該店,發現大部分商品以四折價格甩賣,其餘商品也被標上了紅色的優惠價籤。不過,並非所有的快時尚品牌都在精簡業務。在經歷過業績增速放緩、股價暴跌的低谷期之後,ZARA開始不斷轉型。面對適者生存的行業的趨勢,快時尚品牌未來的道路究竟應該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