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大奇案,清宮四大奇案

2021-02-06 開談了



明末三大奇案

明末三大奇案是指發生在明朝萬曆末年的、彼此相關的三個宮廷案件,即「梃擊」、「紅丸」、「移宮」三案。

1、梃擊案

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晚間,有個手持棗木棒的漢子,悄悄闖進了皇太子居住的慈慶宮,並用木棍將守衛宮門的人打傷,又闖入前殿的屋簷下,被擒獲。這就是所謂梃擊案。謀殺者據說是名瘋子,受人指使,欲加害皇太子。在審理過程中,案情幾次反覆。實際情形是,謀殺者張差不瘋不傻,是受宮內太監的引誘,並被接應到宮內行兇。由於皇家內部的矛盾和朝官的派系之爭,受牽連的人很多。

2、紅丸案

公元1620年八、九月之交,剛當皇帝不過30天的朱常洛一命嗚呼了。據說他的死,與他病中所服的紅色藥丸有關。紅色藥丸究竟是壽藥、道家丹丸還是別的什麼毒藥?一時間朝野紛沸,連宰相、皇貴妃都被牽連到此案之中。這就是「紅丸」案。

3、移宮案

一些不應佔居乾清宮(皇帝所居之宮)的妃嬪佔居了那裡,朝官中有人為了體制,要求她們遷出,由此而生出許多事來。先是萬曆帝的妃子鄭貴妃以照料疾病中的萬曆帝為名,住進了乾清宮,萬曆帝死後,她還賴著不搬出來,弄得新皇帝不能搬進乾清宮,大臣們覺得太失體統,用盡心機,鄭貴妃才不得不搬出來。朱常洛進乾清宮時,他的妃子李選侍跟隨入居。紅丸案發,朱常洛死去,這位曾想做皇后而不成的李選侍也效鄭貴妃的樣,不僅賴在乾清宮不出來,還把即將登基的皇長孫扣在身邊,不許人見。群臣設法,將李選侍藏起來的新皇帝找到,幾經爭奪,新皇帝逃脫李選侍,她才不得不搬出乾清宮。搬時倉促,宮內珍寶丟失不少。

後來,惡宦官魏忠賢上臺,三案又被抖落出來,不少人遭受無罪之難。待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登位後,重懲魏黨,又將三案翻了回去,給被魏黨整死的人平反昭雪。

清宮四大奇案

1、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攝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極之妃、世祖福臨的生母,卒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諡為孝莊文皇后;攝政王即指攝政睿親王多爾袞。 孝莊文皇后系多爾袞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漢人道德觀念來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對此諱莫如深,求其明文記載則無有也。

但清末才刊行的《蒼水詩集》有句雲「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這件事說的。詩作者張煌言是清初人,與多爾袞同時,所說當有所本。另據《朝鮮李朝實錄》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順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攝政王多爾袞」這樣去「叔」字改稱「皇父」的記載,它間接地透露了多爾袞稱皇父「已為太上」與太后相對稱,正是太后下嫁的一個旁證。何況多爾袞之改稱「皇父」不但明載於《清實錄》與蔣良驥《東華錄》等書中,即當時流傳到今的許多檔冊和文告中,於抬寫皇上處,一併抬寫攝政王,而攝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樣。

我們也不要忘了另一個事實:滿洲入關以前的社會性質雖已由奴隸制迅速向封建制過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後習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殘餘,延續到入關初年,也是不足為怪的。那麼,太后下嫁這件事是可以相信確有其事的。

2、順治出家

史載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貴妃董鄂氏薨。世祖福臨哀悼殊甚,為之輟朝者五日。旋即下諭追封為皇后。董鄂氏僅僅是個貴妃,為什麼要這樣濫加諡號,並晉封她為皇后呢?

有的人於是以訛傳訛,說這個妃子是明末人冒闢疆的姬人董小宛,當清軍入關之初,被掠至京師,後入宮,賜姓董鄂氏,跟著又冊立為貴妃。誰知董氏入宮之後,竟以不壽卒。然世祖之於董貴妃,寵冠六宮,莫與倫比,乃紅顏薄命,惹得世祖終日悶悶不樂,不數月,遂棄皇帝不為,遁入山西五臺山,削髮披緇,皈依淨土。上述就是順治出家的由來,歷來故老相傳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們應該承認清世祖福臨好佛,宮中延有木陳 、玉琳王秀二禪師,尊禮備至。世祖鈐章有「塵隱道人」、「懶翁」、「痴道人」等稱號,又諭旨對木陳有「願老和尚勿以天子視朕,當如門弟子旅庵相待」云云。世祖信佛是事實,誰也否認不了的。

其次要說,世祖死去前幾個月,適值孝獻皇后董鄂氏之喪,世祖哀痛過情,為世所嘆異。因而就有人認為世祖是由悼亡而厭世,終於脫離塵網,遁入空門。從此傳為「萬古鐘情天子」的一段佳話。這是與歷史事實不符合的。不錯,由於世祖好佛,他死前確實有過要求祝髮為僧的念頭。但事實上在他死去的前幾天,只是叫他最寵任的內監吳良輔去憫忠寺(今北京市廣安門內法源寺)削髮,他本人也曾親自前往觀看過。這裡還說明世祖當時並無大病。那麼,世祖是怎樣死的呢?據當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譜》載:「奉召入養心殿,諭:朕患痘,勢將不起。」張宸《青王周集》亦稱:「傳諭民間毋炒豆,毋燃燈,毋潑水,始知上疾為出痘。」兩人所記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證。這就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世祖既死於出痘,那麼,遁入五臺山祝髮為僧的說法,就並不可信了。

3、雍正被刺

世傳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說法不一,有說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詞。這一說法究竟可信嗎?

說來話長,它起因於雍正七年(1729年)曾靜、張熙一案。曾靜慕明末人呂留良的為人,以排滿復明為職志,因遣其徒張熙詭名投書川陝總督嶽鍾琪,勸他為祖先(嶽飛)舉義,不成,獄興、辭連呂留良。 世宗嚴加處治,戮留良屍,留良子葆中,時為編修,亦論斬。傳說呂留良有一個倖存的孫女,名叫呂四娘,她的劍術之精,冠絕儕輩,立志要為父祖報仇。後來她潛入宮內,終於刺死了世宗,並把世宗的腦袋割下,提著逃走了。

好事的人說是根據鄂爾泰傳記的記載,說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還「視朝如恆,並無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爾泰入宮,而外間喧傳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滿城風雨了。鄂立刻「入朝,馬不及被鞍,亟跨驏馬行,髀骨被磨損,流血不止。既入宮,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們認為,當時天下承平,長君繼統(清高宗弘曆二十五歲登位),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這般驚慌失措的。這就只能說明世宗被刺的說法並非沒有道理。

這裡需要將真人真事與野史傳聞區別開來,曾靜、張熙一案牽連的呂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是歷史真實;但提到呂留良的一個孫女,是傳說,不是歷史事實。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實,但說他是暴崩,並不見明文記載,也只是傳說,目前尚不能證實其事。此其一。

上述鄂爾泰傳記所描述的鄂倉皇上朝一段情節,寫得惟妙惟肖,好像真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記載裡,如《清實錄》、《清史列傳》、《清史稿》等書並沒有這類的記載。當然,沒有文字記載,不等於沒有這件事;而且直到今天仍無法得到證實,也就不可能確認有這件事;即使鄂爾泰的倉皇上朝是事實,也不能證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為二者並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繫。此其二。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劍客力士」,傳說「結兄弟十三人」。皇帝與人結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劍客俠士,則煉丹求長生之術,容或有之。求長生吞丹藥,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漢武之事,早有先例在。此其三。

有人建議發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禛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無頭顱,以證實被刺與否。後因發掘工作過忙,未果,當然,清世宗死於1735年,屍骨早寒,一旦發掘,果能得其一二遺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也只好等待將來再說了。

4、狸貓換太子

這裡指的是清世宗胤禛與海寧陳氏換子的傳說。浙江海寧陳氏,從明末起,累世簪纓。數傳至陳之遴,清初降於清,位至極品。稍後,陳氏一家,如陳說、陳世倌、陳元龍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祿,尊寵備至。康熙年間,世宗時為皇子,與陳世倌尤相親善。恰巧碰著兩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時辰無一不同。世宗聽說,十分高興,命抱子入宮,過了許久,才送回去。陳氏發現,送還的已經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為女了。陳家萬分震怖,但又不敢出來剖白,只得隱秘其事。高宗嘗南巡至海寧,當天即去陳家,升堂垂詢家世甚詳。將出,至中門,命即封閉,並告以後不是皇帝臨幸,此門不得再開。所以此後陳氏家中永遠關閉其門,從未再開過一次。也有人說,清高宗弘曆對自己的身世懷有疑團,所以南巡到陳家,想親自打聽清楚。上述這些傳說,盛行於前清末年。當時革命排滿之風最盛,對清代諸帝極事醜詆。傳聞異辭,其中真偽夾雜,有必要為之剖辨。

海寧陳氏一家,如陳說、陳世倌、陳元龍父子叔侄,位極人臣,皆是事實:就是清高宗南巡去過陳家,也是事實。按清制,皇帝到過的人家,經過的大門是必須封閉,禁止再開的。但不能由於有這些歷史事實,就說清世宗與陳世倌有以女換子之事了。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報都統衙門,宗室生子一定要報宗人府,定製十分縝密。何況紫禁城內,門禁森嚴,怎麼能隨便抱子出入宮內?顯而易見,這些都是清末漢人在排滿的革命浪潮中,無中生有地編造出來的。



清末四大奇案

1、名伶楊月樓冤案

楊月樓是某京劇戲班演小生的名伶,由於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噪一時,時譽贊其玉立亭亭藝兼文武。同治十一年年十二年年期間他在上海租界著名戲園金桂園演出傾倒滬上男女 一般京調非偏愛只為貪看楊月樓。就在同治十二年冬天楊月樓因與一商家女子的姻緣而引發了一場官司。楊月樓在金桂園連續演出表現男女之情的梵王宮等劇,一廣東香山籍茶商韋姓母女共往連看三天 韋女名阿寶年方十七,對楊月樓心生愛慕。歸後便自行修書細述思慕意欲訂嫁婚約,連同年庚帖一併遣人交付楊月樓約其相見。楊月樓且疑且懼不敢如約,韋女遂病且日見沉重。其父長期在外地經商未在滬,其母即順遂女意遣人告知楊月樓,令延媒妁以求婚。月樓往見遂應約,倩媒妁具婚書,行聘禮訂親並開始準備婚事,但事為韋女叔父所知以良賤不婚之禮法堅予阻攔謂,惟退。 韋母遂密商楊月樓仿照上海民間舊俗行搶親 ,韋女叔父即與在滬香山籍鄉黨紳商以楊月樓拐盜罪公訟於官。於是正當其在新居行婚禮之日縣差及巡捕至執月樓與韋女,並起獲韋氏母女衣物首飾七箱據傳有四千金,在將韋女解往公堂的路上,據記小車一輛危坐其中,告天地祭祖先之紅衣猶未去身也。沿途隨從觀者如雲。審案的上海知縣葉廷眷恰亦為廣東香山籍人痛惡而重懲之當堂施以嚴刑,敲打其楊月樓脛骨百五。女因不僅無自悔之語反而稱嫁雞遂隨雞決無異志而被批掌女嘴二百。二人均被押監待韋父歸後再行判決。

此案一出立刻傳遍街衢輿論轟動 楊月樓是紅極一時!人人皆知的名優犯了這樣頗富戲劇性的風流案自然格外引人注目。同時優伶一向被視為賤民而韋姓茶商則不僅屬良家且捐有官銜,是有一定身份!家資小富的商人楊月樓以賤民之身而娶良家之女違反了良賤不婚的通行禮法,此外韋楊婚姻有明媒正娶的正當形式而鄉黨則以拐盜公訟於官縣官又以拐盜而予重懲,這種種不合常規的事情也引起人們的興趣因而一時眾論紛紛。最後為案澄清冤屈的人是慈禧太后。不過,楊月樓案卻是糊糊塗塗的了斷。參與製造此案的人都未受到一點影響,照樣高高興興當官摟錢。而楊月樓的妻子韋阿寶,亦被其父逐出家門不知下落。楊月樓憂憤改名為楊猴子,自取辱名,以表其對官場黑暗及當時戲子社會地位低下處處受欺的不滿。

2、張汶祥刺馬列案

太平天國失敗後,人們傳言曾國藩有野心,其實他的部下早就慫恿他謀取帝位。在與太平軍作戰時,清廷不得不依重湘軍,但是,如今太平軍被「蕩平」了,她能允許曾國藩在江南坐大嗎,東南臥著一隻虎,她睡覺也不安心。於是她把曾國藩調離江寧,派馬新貽任兩江總督,迅速裁撤湘軍。

江寧是湘軍攻下來的,兩江一直被湘軍視為私地,他們在那裡經營了數年,豈能輕易讓給馬新貽。馬新貽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自己的軍隊,瞭然一身來到江寧,如入龍潭虎穴。馬新貽被刺,朝廷心中明白,為了不致激起兵變,動搖清王朝的統治,趕緊調曾國藩回蒞江寧坐鎮。從此,兩江總督寶座長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問津。

太平天國失敗後,湘軍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來,他們比土匪還要兇殘,明目張胆地肆疾搶掠。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後,幾萬湘軍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將領。這些人並不回鄉務農,而是到處遊蕩擄掠。有些人參加了哥老會,有些人本來就是哥老會成員。湘軍裁撤擴大了黑勢力,散兵遊勇又與黑勢力結合,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馬新貽在懲治散兵遊勇時非常嚴厲,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稱的袁保慶為營務處總管,抓到為害百姓、有非法行為的散兵遊勇即就地正法。散兵遊勇和黑勢力對他恨之入骨。

那個曾給孫衣言透過口風的顏士璋頗有心計,他寫了一本《南行日記》,記述了赴寧的全部過程。據他的曾孫顏牧皋說,日記中寫道:「刺馬案與湘軍有關。」「刺馬案背後有大人物主使。」

張汶詳刺殺馬新貽,在警衛森嚴的督署重地一撲而中。馬新貽被刺後,立即有「刺馬案」戲文上演,而且正值鄉試,安徽學政殷兆鏞出試題,竟然寓其譏諷,喬松年也來湊熱鬧,寫了一首歪詩作證,湘軍將領給張汶詳立碑等等。所有這一切都說明刺馬案是一件有計劃、有組織的政治謀殺事件。從案件的實施,到輿論的有力配合,以及對審案的精心策劃和對結案的精明設計,都說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3、太原奇案

太原有個富人叫張百萬,因嫌棄窮女婿曹文璜,將二女兒玉珠許給一家姓姚的, 但他女兒玉珠喜歡小白臉不愛錢,與曹文璜私奔,準備投靠曹家故交交城縣令的陳砥節。

二人出城前在一家豆腐店歇息,豆腐店莫老漢父女同情他們的遭遇而將自家毛驢借了他們。第二天,張百萬找不到人就認為跑到了大女兒家,帶領家人前往大女兒金珠家找人,懷疑她藏身於衣櫃中,誰知道衣櫃裡有個和尚,他們把衣櫃抬走,和尚卻悶暈了。為了找臺階,張百萬謊稱二女兒暴病身亡,為和尚穿上嫁衣置於靈房。半夜,和尚醒了,逃走了,也到了豆腐店在莫老漢家用嫁衣換了一身普通衣服走了,途中下半身再度興奮,調戲又一早起的婦女,被其丈夫吳屠戶殺死,屍體被扔到井裡。和尚命案和張家走屍案,一下轟動全城,陽曲縣令楊重民開堂公審,有多管閒事的指認和尚所穿為莫老漢衣物,急欲結案立功的楊重民不管三七二十認定莫老漢為兇犯,莫老漢屈打成招,案情上報刑部。當日吳屠戶殺人後,遷居晉祠,曹文璜回太原時途經吳屠戶的酒店,酒後失言的吳屠戶吐露了他殺害和尚的秘密。幾天後,曹文璜從交城回太原還驢,知道老漢被抓為莫老漢申訴,楊重民對冤情有所察覺,但害怕暴露自己嚴刑逼供草菅人命,而將曹文璜冤為同謀。玉珠的丫環秀香在探監時得悉全部案情之後,一方面請求晉祠保長監視吳屠戶,另一方面趕赴交城尋找玉珠。玉珠事又找剛從交城縣令提升為山西提刑按察司陳砥節,赴任太原。於是,真相大白,老漢和公子哥無罪釋放.

4、楊乃武與小白菜案

清末,餘杭士子楊乃武應鄉試中舉,擺宴慶賀。房客葛小大妻畢秀姑頗有姿色,人稱"小白菜"。她本是葛家童養媳,曾在楊家幫傭,與楊乃武早有情愫,礙於禮義名份,難成眷屬,只得各自婚娶。餘杭知縣劉錫彤曾為濫收錢糧斂贓貪墨,被楊乃武聯絡士子上書舉發,斷了財路,心懷怨隙。他兒子劉子和用迷藥姦污了畢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劉錫彤為保住兒子性命和發洩私憤,便"移花接木",把楊乃武騙至縣衙,嚴刑逼供,以"謀夫奪婦"定擬,問成死罪。楊乃武和其胞姐楊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屢屢上訴,歷時二年,前後幾十堂,皆因劉錫彤上下疏通賄賂,以致官官相護,依舊判定死罪,並詳文刑部。詹氏也因上告失敗而獲罪被拘,幸同科舉人汪士屏聯合士紳上書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駁回詳文,並請得諭旨命浙江三大憲會審。

楊淑英為救弟弟,懷抱侄兒去省城探監,求秀姑據實翻供,畢秀姑深覺愧疚,當即應允。誰知浙江巡撫楊昌浚為保住自己面子和眾多參審官員頂子,依仗擁兵邊疆左宗棠之勢,會同藩臺、臬臺蓄意抗命,不準畢秀姑翻供,復以"通姦謀命"定擬,上奏。楊昌浚此舉激起浙江士紳公憤,楊淑英在他們支持下,至獄中讓楊乃武寫冤狀,冒死赴京,滾釘板告狀。光緒帝生父醇親王痛恨楊昌浚蔑視朝廷,又怕各省督撫仿效,決意替楊乃武翻案,以示警飭。正當楊乃武看透黑暗吏治,與秀姑欲以鮮血、頭顱祭告天下:"大清百姓盼望青天"之際,得到了醇親王"大清有青天"的回答。出獄之日,楊乃武目擊畢秀姑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髮為僧,自己雖保住了命,卻已一身傷殘,幾為廢人,連舉人功名也不準恢復,不禁黯然自問:"我這冤案是昭雪了麼?大清真有青天麼?……"一曲冤歌傳百年,長伴遺恨說青天!

【內容轉自網絡,如有侵害您的利益,請聯繫刪除,帶來的不便,請諒解】

連結互換 、商務合作等 請聯繫QQ:1115790161


關注「紅牆秘聞錄」 總有你想看的內容


相關焦點

  • 清朝四大奇案
    但普通民眾無權無勢,有苦難說,有冤難申,下面看一下,清朝四大冤案。清朝四大冤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楊三姐告狀、張文祥刺馬案、淮安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楊乃武與小白菜清代同光年間發生在浙江餘杭縣城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是當時轟動朝野的一件著名公案,被後人稱為「晚清四大冤案」之首(其他三個冤案分別是:楊三姐告狀、張文祥刺馬案
  • 清末四大奇案
    垂簾聽政的清末年,即同治、光緒之交,曾發生過無數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統稱為清末四大奇案。而刺馬案則為四大奇案之首。這四個案件,情節複雜,過程曲折,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引人入勝。
  • 太原奇案是虛構?它的原型是什麼?
    今人對清末四大奇案的認定說法不一,但對三大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張汶祥刺馬案,觀點一致。太原奇案最早見於1986年出版的一本《清末四大奇案》,作者是周愣伽。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案件的情況,其中丫環秀香是案件真相大白的核心人物。
  • 三狼奇案:梁家輝神仙演技,揭當年轟動香港的奇案
    電影《三狼奇案》是由梁家輝、鄭則仕、徐錦江主演,故事是根據香港60年代轟動一時的「三狼案」改編而成。三個小人物,一樁大奇案。梁家輝、鄭則仕、徐錦江三人當年的演技真是好啊,尤其是梁家輝的神仙演技。他飾演的是一個好高騖遠的商社職員,囊中羞澀卻打扮光鮮。梁家輝演活了一個中下階層,在社會上滾爬摸打想上位的小人物形象。
  • 那些業已成謎的明清奇案
    明末三大奇案明末三大奇案是指發生在明朝萬曆末年的、彼此相關的三個宮廷案件,即「梃擊」、「紅丸」、「移宮」三案。 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晚間,有個手持棗木棒的漢子,悄悄闖進了皇太子居住的慈慶宮,並用木棍將守衛宮門的人打傷,又闖入前殿的屋簷下,被擒獲。這就是所謂梃擊案。
  • 《夜魔奇案》導演:計劃把「夜魔人」打造成IP
    懸疑電影《夜魔奇案》正在院線熱映。前晚,影片導演邵大衛攜片中一眾主創亮相廣州與觀眾見面。《夜魔奇案》曾獲北美四大影展最佳影片獎,被稱為年度懸疑佳作。影片故事環環相扣,過程中緊緊抓住觀眾的好奇心,並把懸念保持到最後一刻。
  • 旁觀者「清」嘉慶朝「淮安奇案」
    淮安這個地方在清朝時期,有三件事比較有名,一是乾隆南巡路過,二是嘉慶朝的「文樓湯包」,三是被稱為清朝四大冤案的「淮安奇案」。「淮安奇案」發生在距今212年前,也就是1808年,那一年是清嘉慶十三年。 故事說來話長,咱們長話短說,以免列位看官看的累。簡單一點說:嘉慶十三年,淮安水災,一個叫李毓昌官員奉命到淮安檢查賑災事宜,查到山陽知縣貪汙受賄,結果被山陽知縣滅了口,隨後,淮安知府、江蘇巡撫層層包庇,最後東窗事發,多位官員被嚴懲。
  • 香港十大奇案改編的電影片單,建議收藏
    說起香港十大奇案,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之所以如此轟動,一方面因為犯案手段殘忍、案情離奇曲折,另一方面也因為後被改編成很多電影而廣泛流傳。更是希望大家觀看後可以提高警覺性和自我防範意識,在當今社會,惡性犯罪都沒有好下場,我們在不傷害他人的同時也要做好不被他人侵犯的防備心理。
  • 懸疑電影《雨夜奇案》上線西瓜視頻
    12月18日,懸疑推理電影《雨夜奇案》在西瓜視頻獨家上線。這是繼《調音師》、《誤殺瞞天記》之後的又一部印度燒腦懸疑佳作,超過一萬人在Imdb網站上打出了8.4的評分。屆時,會員可在西瓜視頻、抖音、鮮時光TV觀看該片。《雨夜奇案》講述了一個環環相扣的故事。一名印度警察在經歷一次入室殺人案件調查後成為殘疾,不得不提前退休。
  • 舊史新說:民國八大奇案之槍斃劉漢臣
    說神奇,因為它有幾多,領導(總統)多,軍閥多,大師多,當然奇聞奇案也多。 說起領導(總統)多,短短30多年,就出了8位總統還有若干總理,從開始的孫中山,袁世凱,到後來的蔣介石,李宗仁,特別是北洋政府時期,更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領導人說換就換,連東北王張作霖還當過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一段統治權。
  • 《紳探》首曝片花 導演鄧科攜白宇再現民國奇案
    《紳探》首曝片花 導演鄧科攜白宇再現民國奇案《紳探》首曝片花 導演鄧科攜白宇再現民國奇案《紳探》首曝片花 導演鄧科攜白宇再現民國奇案《紳探》首曝片花 導演鄧科攜白宇再現民國奇案白宇展現推理神技能演繹民國偵探範兒《紳探》以民國時期的上海為背景,講述這座城市歌舞昇平、紙醉金迷的背後,卻隱藏著一樁樁離奇案件
  • 《夜魔奇案》入圍2018年美國冬日獨立電影節WFA
    網易娛樂2月7日報導 近日,由亞太精準出品,陳曉波擔任出品人及監製,邵大衛執導的懸疑驚悚電影《夜魔奇案過往獲得國際獎項的國產影片多為文藝風格,《夜魔奇案》做為懸疑驚悚類的商業類型片,能在強手如林的美國電影工業體系獲得國際影人的青睞,並獲得眾多殊榮,代表著國產商業影片強大的邏輯推理和敘事能力逐漸獲得國際選片人的認可。
  • 清末四大奇案刺馬案,一介草民險些動搖國本,為何慈禧卻不敢深究
    在這段歷史中,發生了一件被後來大眾所熟悉的奇案——清代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 犯人寧死不說主使,奇案眾說紛紜 後來的審問中,犯人口供不斷自我推翻,總之不能審問出刺殺真相。
  • 清末四大奇案之太原連環奇案,最後如何真相大白?只因巧上加巧!
    清朝四大奇案都非常奇,楊乃武小白菜案和楊月樓案是千古"奇"冤,"楊月樓案"和"刺馬案"則是朋黨爭鬥套路之"奇",真正稱"奇"的則是我們要說的太原奇案,奇在案件本身撲朔迷離。水井中和尚斃命,細偵察牽連女屍案件發生時間:公元1840年,也就是道光20年。地點:山西太原陽曲縣。
  • 世界十大奇案 月光下的謀殺者
    今天就來介紹1946年美國阿肯色州的一起奇案,這是世界十大奇案之一的「月光下的謀殺者」,同時這起案件也被寫進了《謀殺百科全書》中。
  • 臺灣五大奇案-悽悽慘慘戚戚的林投姐
    資料來源:國片《林投姐》(文/連宜方 客家和泰雅混血、熱愛旅行的民俗文化見習生)公視新創電影在九月推出了「恐怖來自於深沉的愛」系列電影,共有兩部驚悚長片,其中由洪子鵬導演所執導的《林投記》,則是將「臺灣五大奇案
  • 一男三女的感情瓜葛,由爭風吃醋引起的香港奇案
    今天繼續講述香港十大奇案之一「空姐溶屍案」。似乎在香港發生的奇案,犯案者總擅長「毀屍滅跡」,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起案件,因其處理屍體的方法前所未見,所以在被揭發後,引起了空前的轟動反響。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下案件始末。
  • 香港十大奇案題材電影,你可能一部也沒看過
    1、《三狼奇案》;看完莫名的感到唏噓,我甚至有點心疼兇手,1962年的那場綁架謀殺我並不知道,只是單從電影裡看,一個孝敬父母,一個疼愛老婆孩子,一個有情義的帥哥,本質上都不該是個壞人,卻因為貧窮,因為仇富,走上了這樣的不歸路,太不該了。
  • 【第一百二十頁書】阿加莎·克裡斯蒂《斯泰爾斯莊園奇案》
    《斯泰爾斯莊園奇案》是被國內偵探小說愛好者親切地稱為「阿婆」的阿加莎·克裡斯蒂之處女作。
  • 真實版的「洞穴奇案」
    比如美國法學家富勒著名的思想實驗「洞穴奇案」。2010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紀錄片展映中,曾上映過一部現實版的「洞穴奇案」:「進退兩難——安第斯空難倖存者」。影片以再現的手法講述了1972年10月那場空難的故事:載著一整支橄欖球隊和親友助威團共45人的包機墜毀在冰天雪地的安第斯山脈,當時倖存的29人從機艙殘骸中翻找出一臺勉強能用的收音機,卻得知外界已經放棄了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