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隱藏著一個地方,叫前童古鎮。古鎮歷史悠久、民俗風情獨特,這裡臺門廳堂遍布,巷道縱橫,至今保留著規模宏大的古民居建築,古鎮條條街巷都鋪砌著鵝卵石,處處散發著江南山村小鎮的粗狂與清野,這裡與別的江南古鎮不太一樣,這裡更像是一座有著濃鬱煙火氣息和活靈活現的明清時期江南古民居群。
前童古鎮始建於南宋末年,明清時期最為繁盛,距今也有近800年的歷史。在這小鎮子中,完好地保存著1300多間各式的古民居建築,與其他江南古鎮不同的是,前童古鎮建造者是按照「回」字型九宮八卦式布局的,運用陰陽八卦八八六四的原理。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童氏祖先引水入鎮,並根據太極八卦原理,把白溪水分引至各家房前屋後,古鎮居民洗滌、灌溉、防火等均用此水。就這樣古鎮戶戶有水渠流過,家家門口都是小橋流水,有詩為證:"小橋流水遍庭戶,卵巷古院藏藝文"。
著名油畫家、導演陳逸飛先生遺世之作《理髮師》便是在此取景,一時間這座並不聞名的小鎮子聲名鵲起,慕名前來的遊人絡繹不絕,但似乎並沒有攪擾到當地居民的生活,也沒有因遊人增多而大力發展商業化。
陳逸飛先生曾這樣評價前童古鎮:「古鎮隨處可入畫,尤其是這裡的「靜」,能給人一種回到家的感覺,這種感覺又有點陌生」。當你置身在古鎮巷街之中,這種感覺依然可感覺得到。
古鎮是家家門前有溪水流過,戶戶通卵石坦途,每座房屋皆雕梁畫棟,走進鎮子內,踩踏在光滑的鵝卵石上,感受著昔日的繁華景象。
木雕是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幾乎每家臺門室內的窗、側屋的門、屋簷下的牛腿都是做工精巧,雕刻有人物傳奇、花卉鳥獸等,藝術題材豐富。
古鎮的童氏祠堂,祠堂門前立了四根旗杆,代表了童氏以前至少有四人科舉中功名靠前,光宗耀祖以示旌表。
童氏祠堂建於明洪武年間,由明代大儒、太子師傅方孝孺設計,是童氏家族聚會、祭祀、慶典等活動的場所。
祠堂裡面是一座四合院,分別有戲臺、天井、正廳及東西兩座廂房,院落中鋪砌著鵝卵石,使得建築風格大體保持一致,戲臺是一座「五鳳樓」式建築,這種建築風格是非常少見的,房屋頂部裝飾有寶頂和雙龍戲珠的石雕,象徵平安長壽。
如今,童氏祠堂推陳出新,首創文化禮堂,從過去單一傳承宗族文化轉變為傳播先進文化的精神家園。
自大儒方孝孺為前童人主持纂修了族譜,制定了祭祀禮儀、倫理常綱,排定了十五字行輩後,前童人便代代相傳。成年的累積,留下了很多族規和祖宗遺訓,甚至好多宅第門牆上、房梁上都刻有祖宗遺訓。使後代牢記做人品德、行為規範。
這是典型的江南古鎮四合院,中堂依然保持著原始的面貌,古色古香的中式擺件,雕花窗柩,高堂座椅,正中供奉的要麼是祖宗,要麼是菩薩。
前童古鎮,不光有小橋流水,散布在弄堂巷口的古井也很多,這裡的井還有典故,是唯一井水不犯河水的地方。
由於井水屬於地下水,溪水(河水)屬於地上水,然前童的土質是衝積而成的沙質土,井水與河水互不相通,井又緊挨著水渠,河水與井水落差達十幾米,水一般很難不往低處流,但是這井採用了非常科學的挖井技術,所以歷經幾百年,河水一直沒有滲透到井裡去。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走馬觀花式的遊玩二個小時就走完了,但要遍個探尋訪古,細細品味,沒有一二天時間那是不行的。前童古鎮裡每一塊磚、每一段簷、每一口井、甚至每家門口的橋它都有故事。像這樣保存如此完好又基本上沒有商業化的小鎮子也不多見了。
古鎮榮譽
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浙江省旅遊城鎮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AAAA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