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6,晴空藍兮
忽然之間有些小激動,沒曾想,本宮平生第一次包餃子,竟然製成了,而且還是花式食餃子:蒸餃、煎餃、湯餃……
雖然餃子的樣子不是特別好看,但幾款餃子味道還是很美味,各有千秋,特別好吃噠~
一下子覺得自己好厲害^_^,哈哈,就像這次餃子餡之一的番茄君所代表的花語:
敢於嘗試。雖然平凡弱小,卻富於勇氣,只要有理想和耐心,勇於嘗試,小小的力量也可散發大大的光芒~
哈哈,據載:餃子最開始是由距今1800多年的名醫張仲景先生,因心疼很多百姓在嚴寒的冬季被凍壞了耳朵,所以精心研製:以羊肉、祛寒藥材等食材熬煮後,取之切碎,包在麵皮裡,每天施給受凍的百姓一二,持續分發至除夕和春節,從而救了很多百姓以及保護了很多人嬌嫩的耳朵……
後來,人們為了感恩,便用多種不同食材製成了如今的餃子,不過當時稱之「嬌耳」~
正值清明節時期,為懷念先人,以敬勇者,今日本宮自然更應懷著感恩的心,先洗淨雙手,鼓起勇氣,邁出了全程DIY「嬌耳」這一步,在此與君同享~
食材:
餃子粉,白菜,雞蛋,番茄,生抽,鹽,芝麻香油,食用油,一個小圓形模具
製法:
1.餃子粉裡加入些許鹽、清水分次揉勻,
揉成一個光滑不粘手的不太軟的麵團,
蓋上保鮮膜,常溫醒發2~3小時~
2.白菜洗淨,瀝乾水分,
分開白菜幫和白菜葉,
分別切成小碎丁,
放在盤子裡用些許食用油拌勻~
3.番茄洗淨,去皮,切成小朵,
也用些食用油拌勻,放在白菜碎丁中~
4.取三四枚雞蛋打勻,
用熱油和中大火炒熟,再分成碎碎丁,
一同放在番茄和白菜碎碎中拌拌勻~
5.麵團醒發好後,
在案板上稍用些力氣多揉幾下,
再用擀麵杖和小圓形模具合作配合,
擀成一個個圓形的,四周薄、中間稍微厚些的餃子皮~
6.在之前切好的餡料裡加入一些鹽、生抽、芝麻香油等調味料拌勻~
7.取一張擀好的餃子皮,
先在邊緣處用一點點清水塗一圈,
再填入餡料,對疊餃子皮,
在中間位置捏緊實,
再從餃子皮的左右兩端逐漸向餃子皮中間捏實,捏成半月狀or月牙狀、耳朵呀、元寶樣式等形狀~
如是幾次包好餡料,
嬌耳的生坯即成~
因為這次是製作3種不同口感的嬌耳:煎餃又脆又鮮,蒸餃軟軟還勁道,湯餃鮮嫩更入味~所以,後續關於嬌耳的幾種烹製,在此分開敘述製法~
A.蒸餃:
在蒸屜底部鋪上一層溼屜布or洗淨的新鮮荷葉,按序排好嬌耳生坯,再蓋上一層溼屜布or新鮮荷葉,
起鍋燒水,冷水放上已經排放好嬌耳生坯的蒸屜,蓋蓋蒸製,
冒氣後,再蒸10~15分鐘,即可~
B.煎餃:
另起鍋燒熱,刷上一層食用油,
當油溫七八成熱時,
按序放好一個個小嬌耳,
蓋蓋,中小火煎制兩面金黃,
撒入幾點清水,蓋蓋燜三五分鐘,
再開蓋,翻個面煎一分鐘左右,即成~
C.湯餃:
在鍋中注入多些的清水,
撒些些鹽,煮開清水,
水開後,用勺子輕輕攪動下水,
下入嬌耳生坯,
再用勺子輕推下鍋底,
蓋蓋,當水再次沸騰時,
撒些清水,開蓋煮沸水,
當嬌耳們浮上水面,
即是湯餃出鍋之時~
Tips: 1.因為白菜、番茄含水量高,
如果用料理機打碎或是採用剁碎的方式,
會破壞其中所含有的各種維生素和葉綠素,
所以,選擇用刀切的方式,更能保有其所含的各類營養素~
2.先用食用油將白菜碎、番茄碎拌勻,
是為了在其表面形成一層食用油保護膜,不易出更多汁水,影響後續包製~
3.當麵皮都已經擀好後,才在餡料裡調入適量鹽、生抽,
也是為了減少各類營養損失,
避免滲出更多的湯汁,
更方便後續的包製~
4.湯餃,即是「水餃」~
嬌耳,即「餃子」「月牙餛飩」~
5.和面時,清水分次加入,
是以免清水一次放太多,從而將麵皮和得太軟,會在煮湯餃時,煮破合口處~
6.和面時的清水可以用蛋液、牛奶、各種顏色的蔬果汁等代替,成品顏色與口感也會更豐富多彩~
7.醒發好的麵團在案板上,用些力氣多揉幾下,是為了讓嬌耳的口感更勁道~
8.為了更好的口感,用模具壓好後,可以再用擀麵杖將小圓片擀制幾下~
9.如果擔心自己包不好可愛的嬌耳,當然是可以選用一些餃子模具直接合口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