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是我國北方開建的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成後將...

2021-01-19 東北新聞網

開欄的話

重大項目牽引有效投資、穩定經濟增長,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去年以來,面對疫情衝擊,全省各地區各部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緊盯國家政策謀劃項目,嚴謹務實推進項目,形成了以大連灣海底隧道、大連恆力石化、寶來巴賽爾、華晨寶馬鐵西工廠、沈白高鐵、清原抽水蓄能等為代表的重大項目梯隊。

即日起,遼寧日報推出「開局2021·重大項目進行時」系列報導,記者深入全省各地,在火熱的項目建設現場,感受開局之年起步之時的「遼寧熱度」與「遼寧信心」。

海上,抓斗船、長臂挖掘機、伸縮臂挖掘機等設備聯合作業,歡暢轟鳴;

陸上,200多名工人在保溫棚內熟練完成綁紮鋼筋、混凝土澆築等工序,鋼板上那條寫有「北方首條海底隧道獻禮大連市民」的標語,耀眼醒目。

1月12日,在我省重點項目——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現場,冬日的寒風擋不住建設者的熱情,伴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呈現在記者眼前。

南有港珠澳,北有大連灣。

大連灣海底隧道,借鑑港珠澳大橋沉管施工的成熟技術,是我國北方開建的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其建築團隊基本包括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原班人馬,整個工程預計2023年竣工通車。

「整個工程進展順利。一個多月前,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實現了我國寒冷地區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設零的突破,目前我們正在為第二批沉管安裝打基礎。」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項目總經理部總工程師張海英說。

沉管工程,是大連灣海底隧道核心控制性工程,難度極高。首先要將在陸地上預製的重達數萬噸的沉管密封管口後依靠浮力一節節運到海中,再沉入海底,對接成為隧道。在這一過程中,施工需要面對複雜的海底地形和水文條件,藉助海洋氣象預報找到精確的窗口期。大連灣海底隧道全長5.1公裡,共由18節沉管組成,單節沉管最大重量約6萬噸,相當一艘航空母艦的排水量。

為確保沉管安裝萬無一失,研發團隊歷時三年攻關,科研立項25個,完成專項施工方案140項,克服了對接端水域狹窄、帶纜方式繁瑣、沉管縱坡大、安裝精度要求高等諸多技術難題。

首節沉管安裝當天,歷經17小時連續作業,長135米、寬33.4米、高9.7米、重約4.1萬噸的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

張海英信心滿滿地說,萬事開頭難,邁出了第一步,後期的沉管作業一定會越來越熟練、越來越順暢。今年預計完成9節沉管安裝,佔整個工程量的50%左右。

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進入2021年,工程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陸上施工最繁忙的當屬沉管預製。

記者在現場看到,戴著棉帽、身著棉衣的工人將一根根鋼筋綁紮成一個個鋼筋籠。經過混凝土澆筑後,這些火柴盒形狀的巨型管節將連接成一個重達數萬噸的標準沉管。

冬季澆築管節在國內尚屬首次。受嚴寒天氣影響,如何保證混凝土澆築質量成為最大難點。為此,施工方重新制定了混凝土配合比,定製專用減水劑,做好混凝土溫度控制及後期蒸養等工作,確保冬季施工正常進行。

「任務艱巨,很辛苦,但十分光榮!」項目總經理部第三工區總工程師張超告訴記者,這個項目意義重大,工人們對冬季不停工沒有任何怨言,大家都卯足了勁兒,盡最大努力,堅決完成建設任務,為遼寧振興發展貢獻力量。

據介紹,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建成後,大連市將新增一條縱貫南北的快速通道,從而緩解大連主城區南北交通的瓶頸問題,拓展大連城市發展空間。

相關焦點

  • 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管成功安裝
    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管正在浮運對接(中交一航局供圖)央廣網大連12月9日消息(記者賈鐵生)12月9日,歷經17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負責施工的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
  • 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精準對接
    12月9日,歷經17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負責施工的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標誌著我國寒冷地區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設實現零的突破。
  • 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與北岸暗埋段精準「牽手」
    7     /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吉存 /    12月9日凌晨3時45分,歷經17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負責施工的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
  • 海底隧道方案_2020年海底隧道方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據披露,大連灣海底隧道將設置雙向6排車道。  線路走向示意圖海底鋪設預製好的隧道管大連灣海底隧道其實並非在海底巖石下鑽通一條隧道。這條海底隧道計劃用「淺埋」的辦法,就是在海底鋪設預製好的隧道管,這種技術叫「沉管法」。在岸上將沉管預製好,拖入海中,然後進行對接。 在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工程(陸域)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顯示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規模是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為主線每小時60公裡、匝道每小時40公裡。
  • 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海上臨時航道達到正式啟用條件
    7 月 24 日,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大連航標處按照既定設計方案,在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相關海域精確布設了 7 座燈浮標以及臨時撤除 1 座燈浮標,標誌著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海上臨時航道達到了正式啟用的條件,原香爐礁、甘井子航道與臨時航道可以擇機施行轉換。
  • 我國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再創新紀錄!|尚乾坤|一航津安1|大連灣海底...
    ◎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12月9日,我國南北雙海底沉管實現同日精準對接。其中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即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實現寒冷地區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深中通道完成E6管節安裝,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關,再創長度紀錄。
  • 終於等到你~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建設核心船舶全部到場
    近日,安裝船「津安2」、起錨艇5號抵達大連灣大化碼頭。至此,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建設核心船舶全部到場。 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建設核心船舶有4艘,分別為整平船「津平1」、安裝船「津安2」、「津安3」、供料船「拌和7」。船舶到場後,項目部將在項目公司、總經理部的帶領下緊鑼密鼓做好沉管浮運安裝演練的準備工作,為首節沉管順利安裝做好船機保障。
  • 學深中經驗 傳承發揚一航精神 大連灣海底隧道的將士們有話說
    來傾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一個月前,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安裝成功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半個月前,一航局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濤在大連灣海底隧道推動會要求充滿感情、形成合力、優化方案,確保項目平穩推進!
  • 一南一北雙「管」齊下:我國跨海通道再創新紀錄
    >兩個超級工程創造了我國乃至世界跨海通道建設領域的新紀錄↓↓↓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實現寒冷地區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深中通道完成E6管節安裝世界最長最寬鋼殼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關再創長度新紀錄小新帶你見識一下一南一北雙「管」齊下的海底秘密北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12月9日,歷經17小時的連續作業
  • 一日雙「管」齊下前所未有!南北兩條跨海通道施工再創世界紀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9日,我國跨海沉管隧道建設史上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時刻——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安裝9日,歷經17小時的連續作業,中交一航局負責施工的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標誌著我國寒冷地區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設實現零的突破。
  • 我國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再創新紀錄!
    ◎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12月9日,我國南北雙海底沉管實現同日精準對接。其中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即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實現寒冷地區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深中通道完成E6管節安裝,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關,再創長度紀錄。
  • 廈門「穿海地鐵」隧道主體完工,系國內首條海底盾構地鐵隧道
    記者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3月21日上午,隨著「成功號」盾構機完全拆解吊出接收井,國內首條開工建設的海底盾構地鐵隧道——廈門地鐵2號線穿海隧道完成主體工程,順利鋪軌。據負責施工的中鐵十四局項目經理王曉瓊介紹,隧道全長2760米,下穿廈門西海域,穿越運輸繁忙的廈門西港主航道和國際遊輪碼頭。隧道穿越地層地質情況複雜多變,有「地質博物館」之稱。為攻克難關,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為組長的專家組多次到隧道現場指導,優化設計方案,採用新技術、新工藝20多項,為我國建設海底盾構隧道、攻克複雜地質難題積累了寶貴經驗。
  • 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膠州灣第二隧道正式開工
    據了解,膠州灣第二隧道在世界建設史上,將是海底隧道建設規模最大、海底公路隧道長度最長、隧道領域施工複雜程度最高的超級工程,將突破超特長隧道通風防災,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超大直徑盾構與鑽爆法隧道海中對接,超大直徑盾構承受超高水壓等世界級難題,將引領世界超長跨海通道建設發展的未來,也必將成為我國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的標杆工程和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裡程碑。
  • 中國成功完成首條海底高鐵隧道海上鑽探工作,厲害了我的國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基礎建設能力得到了飛速的提升,除了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支撐,我國工程隊們在實踐中積攢的經驗,才是發揮作用的關鍵所在。另外加之國家的大力支持,這也是我國在遭遇全國範圍的重大疫情之際,能夠短時間建立兩座醫院,同時將疫情控制穩定下來的重要原因。
  • 中交集團主要領導拜會大連市委書記譚作鈞並調研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
    中交集團主要領導拜會大連市委書記譚作鈞並調研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 2020-10-31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4天,三節沉管出塢的中國紀錄
    滿化碼頭,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見證了大連灣近百年的興衰榮辱。11月10日,停靠著整平作業船舶「津平1」的滿化碼頭再次見證歷史:大連灣海底隧道首批三節沉管連續出塢,創造了我國跨海沉管隧道單批出塢管節數量之最。
  • 大海裡都是水,海底隧道是怎麼修建的?看完佩服工程師們的智慧
    我國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裡,其中有段路是通向海底,也就是海底隧道,連接兩個人工島,主要是為了方便船隻通行,再加上可以免受海上天氣的影響,可是有人就疑惑了,大海裡全是水,海底隧道是怎麼修建的呢?
  • 水陸兩棲救援高手「鯤龍」即將出海;國內首條海底高鐵隧道完成海上...
    水陸兩棲救援高手「鯤龍」即將出海;國內首條海底高鐵隧道完成海上鑽探丨科技早新聞 2020-05-25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海裡全是水,跨海大橋的海底隧道是如何建成的?看完佩服國人智慧
    海峽像一道天塹將大陸與大陸,大陸與海島,海島與海島之間隔開,這給人們的生活、旅行帶來許多不便,於是,人們設計建造接通海峽兩岸的海底隧道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在香港珠澳大橋上,可能在我國許多地下隧道中出現地下水的情況,我國工程師也絞盡腦汁關於如何解決這些地下水問題,最後選擇了一個最普通的,也一樣是最實用的方法,它用水泵把水全部抽出來。
  • 「海底初吻」 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對接成功
    通訊員 粵交集宣 嶽路建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磊   17日,記者從廣東交通集團獲悉,當日11時45分,歷經約34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E1管節)成功沉放海底,與西人工島實現「海底初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