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乾隆面前,紀曉嵐是臣,和珅是奴才?身份地位有何區別?

2020-12-14 耀眼觀世界

乾隆面前,紀曉嵐自稱「臣」,和珅卻稱「奴才」,兩者有何不同?

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劇的朋友經常會聽到這樣對話:「奴才和珅叩見皇上」和「臣紀曉嵐參見皇上」。小時候沒多注意,長大了才發現這兩個皇帝的跟班在稱呼上不一樣。為什麼和珅稱為奴才和紀曉嵐只稱為臣?原以為紀曉嵐保持著讀書人的尊嚴,只能稱臣;而和珅作為皇帝的助手,稱自己奴才也不為過。然而,事實上兩者地位有著天囊之別,有著十萬八千裡的差別!

看著和珅稱自己奴才卻一臉享受,而紀曉嵐卻面無表情。這裡面的學問可是很大的。換句話說,和珅的地位比紀曉嵐高,哪怕兩個人官位一樣。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在清朝「奴才」比「臣」要高級呢?

在清朝,什麼是包衣奴才?

所謂包衣奴才,就是清朝特有的產物和稱謂。為了鞏固滿清在中華大地的統治,因此提出滿漢一家的政策。在滿族大臣裡就有包衣一詞。

考包衣之名,「包」者,滿洲語「家」也; 「衣」者,虛字,猶漢文「之」字。-《八旗制度考實》

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包衣奴才就是家裡的奴才,自家人的意思。在清朝的八旗制度裡,每個旗都有自己的包衣奴才。像一些旗裡地位比較低的滿人或者身受皇帝賞識,通過皇帝來彰顯自己地位的人都可以叫做包衣奴才。這裡比較出名的就是曹雪芹就是正白旗包衣,和珅則是鑲紅旗包衣。

包衣奴才是怎麼產生的

上文中我們說到了,包衣奴才除了滿族人外還有一些漢人。實際上在清朝,包衣一般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戰俘或者犯官家屬。顧名思義,就是在兩軍打仗時抓獲的俘虜。這一類人也可以算在包衣中,但是地位很低。這都可以理解,因為本身就是外來人口,加上還是我抓的俘虜,地位自然很低。可以說在整個包衣裡處於最低端。再者就是犯官家屬。我們舉個例子,假設你家裡有人做官犯罪被抓,那麼這家官員的家屬就要為奴為婢,充裝為包衣。

天聰四年二等參將雍舜,曾緣事革,沒入辛者庫,給貝勒家。-《八旗通志初集》

看吧,這裡的給貝勒家就是做包衣的奴婢。

第二類:貴族之後。這就很好理解,誰家沒個三姑六婆。努爾哈赤也是從東北關外一步一步創建的基業。自然跟努爾哈赤沾親帶故的像他的弟弟舒爾哈齊等在關外就是皇親貴族。這些人的後代子孫綿延相傳,主子死後繼承了包衣的身份,可以在朝廷裡擔任官職。然而官做得再大,只要自己包衣所在的旗主來了,他們一樣要點頭哈腰。一日包衣,終身包衣就是這個意思。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就有這麼個細節:和珅作為一品大員看見他鑲紅旗的旗主金大菸袋一樣要磕頭行禮,因為和珅是鑲紅旗包衣,金大菸袋是主子。

第三類:八旗子弟。所謂的八旗子弟就是八旗旗主的兒子或者沾親帶故的人後代,從前期的滿八旗開始發展,到後期的蒙古,漢八旗的士兵和官員。這些人佔著自己的身份遊手好閒,終日無所事事。雖然都有各自的官職,但是根上說還是大清王朝愛新覺羅家的奴才。

第四類:內務府包衣。什麼叫內務府呢?用大白話說就是皇帝的私人管家。像皇帝的飲食起居、婚姻狀況、吃穿住行、大小事務等等都統一由內務府管理。在和皇帝的關係上無疑是最近的一個。這「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管著皇帝的家務事,自然內務府包衣的地位是最高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內務府的包衣從來都是出自「上三旗」。清朝的八旗制度中,從順治開始,兩黃旗和正白旗都是由皇帝親自掌管,其他五個旗又稱「下五旗」,由皇帝的兄弟和叔伯掌管。在滿洲人重視等級制度的年代,顯然「上三旗」的地位高於「下五旗」。

包衣奴才的地位

首先,有清一朝,包衣奴才的地位在皇帝的庇護下可以說風光無限。除了皇帝,誰都不能對包衣奴才進行交換、贈送、決定生死。就算是包衣犯錯了作為主人也只能適當懲罰,不能過重不然皇帝會追究。

其次,包衣奴才出身絕對在朝廷官職安排上擁有優先錄取權。清聖祖康熙就曾經對包衣奴才寫過這樣的聖旨:

包衣下一品官子弟,準其承蔭,二品至四品,各蔭一子入監讀書,其筆貼式,應授品級,照各部院例,從之。

這裡我們就能清晰了解到包衣奴才在清朝的歷史地位。

當然,包衣奴才可以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不必通過科舉就能輕鬆在朝廷謀得一官半職可以說非常便利,只要清朝不滅亡,那麼這種制度將永遠承襲。整個家族都會在皇帝的庇護下發揚光大。而作為感恩,包衣奴才也會用自己世世代代的奉獻來回饋給皇帝和愛新覺羅家。

相關焦點

  • 為何古代官員都自稱微臣,只有清朝稱奴才?其實這是一種特殊榮耀
    古代的官員大多自稱為「臣」,臣字的歷史非常古老,在甲骨文中就有相關的記載。而其本來所代指的,是身份低微之人,直到秦朝都還用「男曰臣,女曰妾」來形容貧賤之人。但奴隸社會逐漸瓦解後,「臣」又成為了官吏在君王面前的一種謙稱。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就用「先帝不以臣卑鄙」的謙遜之詞來感激先王的知遇之恩。而皇帝則一般稱呼大臣為「卿」,這是先秦時期對士大夫階層的一種尊稱。
  • 嘉慶上臺後,立刻賜死和珅,同是乾隆寵臣的紀曉嵐的結局怎樣?
    不過,紀曉嵐與和珅的確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兩大重臣,但嘉慶帝上臺後,立刻賜死和珅,同是乾隆寵臣的紀曉嵐的結局怎樣? 朝堂之上地位的不同,早就意味著和珅與紀曉嵐不會有特別多的交集,尤其是後來紀曉嵐開始編撰《四庫全書》,與天天準時準點上朝,並且常伴乾隆帝左右的和珅就更加沒有聯繫了
  • 乾隆為何籠愛和珅?
    乾隆一生喜愛作詩,和珅對乾隆皇帝所作詩詞的風格,用典、喜用的詞句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和珅為了迎合乾隆皇帝,下功夫學詩、寫詩,並造詣很深。他偶爾會在乾隆面前表現一下自己對詩文的偏愛,甚至閒暇的時候以「騷人」自居。與和珅同時代的錢泳曾評價他的詩說:他的詩偶有佳句,很通詩律。和珅的詩作統統合乎乾隆的審美趣味,乾隆閱後,怎能不喜,很多時候就命和珅即景賦詩,以代替自己親為了。
  • 和珅大肆貪汙,乾隆為何閉一隻眼?因為這奴才用著順手、用著放心
    拜《鐵齒銅牙紀曉嵐》所賜,大家對乾隆、和珅、紀曉嵐這鐵三角印象深刻,都知道和珅是貪官,紀曉嵐是清官,乾隆時而偏向和珅,時而偏向紀曉嵐,深諳帝王權術。 電視劇也不是完全臉譜化,真實歷史上的和珅的確很貪。
  • 和珅遇到正紅旗旗主要下跪並自稱奴才嗎?這種情況基本不會發生
    和珅仗著自己是乾隆帝的紅人,不將他放在眼裡,但當這位宗室亮出「黃帶子」並說明自己是旗主的身份時,和珅馬上跪下,服服帖帖地稱自己是奴才。那麼,在清代是否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以和珅的權勢如果遇到旗主也要低三下四自稱奴才嗎?筆者就這個事情好好地嘮嘮。首先我們搞清楚「旗主」是個什麼概念?
  • 稱「臣」與稱「奴才」,有何不同?|史太Long
    惟獨清王朝是個例外——如果我們去讀清朝人的奏摺,便會發現,他們總是自稱「奴才謹奏」、「奴才跪奏」;接到皇上的聖旨,則趕緊表態說:「奴才跪誦之下不勝悚懼無地自容」,「奴才伏讀再三更切悚惶」。稱「臣」與稱「奴才」,意義有什麼不同嗎?當然。有人說,奴才的地位比臣更卑賤。這麼說有點望文生義。
  • 和珅建成新府,紀曉嵐寫兩個字譏諷和珅,卻被和珅利用發一筆小財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賜給一塊地和珅,和珅修建一座新府,乾隆領紀曉嵐去祝賀,紀曉嵐本想題字諷刺和珅,卻讓和珅在乾隆那裡發了一筆小財,你可知這是何緣故?小編這就為您解密:(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歷史上的紀曉嵐是什麼官職?他真的能與和珅平起平坐嗎?
    可惜和珅幾次科舉都落榜了,最終和珅以文生員的身份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後來被選為三等侍衛,也就是這個侍衛身份給了和珅在乾隆面前展示才華的機會。和珅以侍衛身份在乾隆面前展示才能獲得了乾隆賞識,從此一步登天。
  • 和珅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出的下聯,竟讓和珅下跪認錯
    ——紀曉嵐 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兩個主角和珅和紀曉嵐一個是貪官,一個是清官,他們倆一路鬥智鬥勇,陪伴在乾隆皇帝的身旁。乾隆欣賞紀曉嵐的文採,又喜歡和珅的阿諛奉承。但是和珅和紀曉嵐互相看不順眼、格格不入。所以有很多關於他們倆鬥智鬥勇的故事。 有一年乾隆帝微服出行,同行的人不少其中就有和珅和紀曉嵐。
  • 和珅若遇到正紅旗旗主,要下跪並自稱奴才嗎?這種情況會發生嗎?
    「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就有這樣一段橋段,和珅在蘭州城內遇見一位宗族,又是旗主。和珅身為乾隆帝的紅人,並不把他放在眼裡,但當這位宗室宗主亮出了「黃帶」,並宣布自己為旗主時,和珅立刻跪下服帖地稱自己為奴才。那這種事在清代會不會發生呢?
  • 清朝官員殺死妻子,為何和珅紀曉嵐等人,都堅稱是自縊
    在乾隆五十年,清朝爆發了一件大案,就是「海升殺妻案」。之所以說這是件大案,主要是因為,案件涉及到不少朝中大人物,比如和珅、紀曉嵐、阿桂等等。 事情的大概是,清朝官員海升殺死了自己的妻子,乾隆知道後,不斷命人主持驗屍。結果在此過程中,和珅、紀曉嵐等人,都堅稱對方是自縊,不是被謀殺的。
  • 《鐵齒銅牙紀曉嵐》中,金大菸袋到底有何來頭,能讓和珅下跪?
    金大菸袋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的人物,雖然是杜撰,但也不是沒有歷史依據。能讓堂堂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乾隆皇帝心腹,和珅和大人甘心吃癟,這個金大菸袋來頭可不小。據我分析,「金大菸袋」應該是清朝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清初四大貝勒之首」代善的直系後人,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隔代親屬、愛新覺羅的家族的正統血脈,正兒八經的宗室子弟,若是論資排輩,連乾隆皇帝都要給他三分薄面,和珅自然只配當奴才。為何說金大菸袋是「代善」的後代?
  • 紀曉嵐與乾隆的關係怎樣?乾隆朝文人生存環境如何
    紀曉嵐在一些電視劇中活得是蠻滋潤的,有才也有權,且與乾隆關係挺融洽,仿佛朝中就和珅和紀曉嵐倆人管事。其實,真實的紀曉嵐並不是這麼回事,在乾隆面前只是個文學侍從的角色,功在編書,如編纂《四庫全書》等國家性工程。
  • 公爵以下文武大臣,和珅很忌憚三個人,為何卻不在乎劉墉紀曉嵐?
    紀曉嵐名氣雖然大,但是很遺憾,他連假宰相都不是,因為他一輩子也沒當過正牌大學士,直到嘉靖十年,紀曉嵐才在臨終前被授予協辦大學士稱號,一天「中堂」都沒當過。清朝大學士被稱為「中堂」,那是有典故的:清朝實行皇帝直管下的六部制,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一部有一滿一漢兩位尚書。
  •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對出下聯,和珅汗都下來了
    愛抽菸袋的紀曉嵐和喜歡財寶的和珅那都是有自己喜好的主兒,只不過紀曉嵐清廉是個好官;和珅愛財是個貪官,兩個人總是格格不入,針鋒相對。和珅愛面子、好顯擺;紀曉嵐總是抓住了和珅的這個特點,巧妙地挖個坑,然後和珅就一頭栽進去,有時候還不明所以,看起來有些好笑。
  • 乾隆提出一上聯,紀曉嵐勉強對上,和珅無言,後人評價:太勉強
    清代乾隆皇帝除愛遊山玩水外,還非常喜愛賦詩和繪畫,故宮現藏大量文物,均題寫了乾隆皇帝的各種御製詩歌。除自己作詩外,乾隆還喜歡研究古今絕句,更常以此為題考身邊大臣。有關乾隆吟詩作對的小故事不勝枚舉,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 紀曉嵐為和珅新宅題字,和珅裝匾炫耀,乾隆看後大笑:你真是草包
    乾隆晚年特別寵信大貪官和珅,一時間,和珅位高權重,幾乎一手遮天。而朝廷內外大小官吏,也大多趨炎附勢,逢迎奉承,奔走門下。紀曉嵐此時也是朝中大員,但他始終保持清廉正直的品格,堅決不與他們同流合汙,並且不時藉機諷刺和珅。
  •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同朝的紀曉嵐結局如何?
    於當月十三日下詔查辦和珅。前後查出和珅共有八萬億兩家當,這八萬億兩白銀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清朝的稅收大致是每年七千萬兩白銀,和珅的家產約等於整個清朝近十五年的收入。所以,歷史上留下一句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也有一種說法是說乾隆故意給嘉慶留下一筆財富,查辦和珅是乾隆與嘉慶爺倆早已議定的事兒。總之說法很多,真正的實情也只有乾隆和嘉慶知道。
  • 歷史上很出名的和珅明明是個貪官 乾隆皇帝為何把和珅當忠臣?
    大家何不先立在乾隆的視角去考慮到。諾大的清朝,CDP全世界第一,不差錢啊,讓和珅撐死了貪,也不會危害他老人的幸福感。他要飼養一個忠誠無二、才能第一的大奴婢,這一點付出代價即使高吧,也絕對值當。他孤獨啊,疑神疑鬼啊,紀曉嵐能陪他作詩,劉墉能為他做事,雖然非常好,但只能和珅能讓他天天晚上睡個囫圇覺。
  •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妙對下聯,乾隆連連稱讚
    這些文化中有一種就是對聯,對聯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大分支,在極大程度上表現了一個時期的文學發展。它既是一個特殊的藝術形式,又具有普遍性和趣味性。在古代的時候,由於科技不像現在這樣的發達,所以沒有很多打發時間的娛樂活動,於是很多的人都會將對對聯作為一種娛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