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問題正好問反了。
桌球直拍正手拉球時,如何判斷拉球動作過大,大臂用的過多,甚至拉過頭了?
有這樣的毛病嗎?
許昕的哪一板正手弧圈球動作不大?不是大臂掄圓了?
而你卻擔心正手拉球時,可能大臂用多了,還要怎樣判斷才好。
還有比此更南轅北轍的問題嗎?
實際上直板正手拉球的真正問題在於:動作不舒展,縮手縮腳,因此拉球的質量大打折扣。
而片面的強調拉球時(無論直、橫)大臂不可用的過多。這就奇怪了,拉球時大臂不多用,難道小臂要多用嗎?
桌球的正手攻,為什麼要拉球?
那就是為了發揮正手的發力優勢,為了拉出高質量的弧圈球。從而成為得分的利器。
沒錯,弧圈球的進攻技術已經成為桌球所有進攻技術中最具殺傷力的技術了。而要想拉出高質量的弧圈球,沒有大臂的充分參與那根本沒門。換句話說:高質量的弧圈球都是大臂的動作發揮到了極致的結果。也就是動作大到了極致!
不錯,正手近臺突擊,動作必須要小,動作大了也沒法打。桌球名將江嘉良的近臺突擊,就是動作小的代表。所以江嘉良基本不拉弧圈球,至多拉個小上旋,所以引拍和大臂的掄擺都不大。但到了如今大球時代,只靠突擊,只靠動作小已經不行了。必須要會拉弧圈球,必須要動作足夠的大,而唯有大臂充分揮動才能拉出高質量的弧圈球。
奇怪的是:某種觀點還在因循守舊。還在強調拉球動作不可過大;還在強調不可拉肘,因此還要求在練正手攻時,腋下要夾一塊毛巾。美其名曰:規範動作。
如此一來,夾著大臂正手攻成了習慣,成了標準動作。因此正手拉球時也變成了大臂不可用的過多。
呵呵!標準的奇談怪論!
之所以會出現正手拉球時大臂用的過多的問題,恰恰是大臂被禁固的反作用。由於夾著大臂,引拍自然不足,但又要加大力量去拉球,只好在拉球動作已經結束的時候繼續揮動大臂,希望以此增加拉球的效果。但事與願違,不但拉不出力道,反而顯得大臂角度過大的掄擺。
因此錯誤的攻球動作理念,導致了錯誤的技術動作。所以才會引出正手拉球時怎樣判斷大臂用的過多的怪論。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高質的拉球就是大臂所用極致的結果。乒壇名將王勵勤之所以被稱為有最強正手,就是因為身高臂長,因而能夠最大化的掄擺大臂,自然拉出弧圈球也勢大力沉了。
請仔細觀看動圖,哪一個不是大臂用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