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碧桂園國華中學背後的追求:既受助於社會,當以奉獻社會為己任

2020-12-16 騰訊網

「我不忍看天地之間仍有可塑之才因貧窮而隱失於草莽,為胸有珠璣者不因貧窮而失學,不因貧窮而失志,方有辦學事教之念......」

這便是國華紀念中學的緣起。

(國華紀念中學緣起)

不同於普通的公益教學機構,國華紀念中學是國內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的高級中學,其主要招收的是那些家庭生活貧困,學習成績優異,品質優秀的初中畢業生,並幫助他們成為未來國家建設的精英。

在這裡,優秀的寒門學子可以得到一切學業上的幫助——從報考國華紀念中學開始,只要選擇學習,無論是上大學、讀研究生乃至是讀博士,學生在學習、生活、交通等一切費用全部由學校承擔,學校每年日常開支超過6000萬元。

據悉,這一所與眾不同的學校成立於2002年,是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耗了當時近一半身家(捐資2.6億)為了回饋社會、紀念兄長楊國華而一手創辦的。創立至今,其共接收了3260名處於輟學邊緣的學生。截至2020年,已畢業2582人,本科升學率極高。在這批學子當中,已產生碩士803人,博士141人,出國深造108人。

由家到國,三個暖心故事譜寫國華「初心」

與碧桂園集團誕生之地相同,國華紀念中學坐落於改革開放前沿的珠江三角洲腹地、廣東率先實現現代化試點市——順德市,學校佔地150餘畝,目前總投入已超過6億元,所有硬體設施均按國內一流標準配備。

這些年來,由於始終保持著較高的本科升學率,國華中學已經不止是慈善學校,也成為了一所響噹噹的名校。

當然,上述所提到的優異表現主要還是離不開國華紀念中學對學生的悉心教育和辛勤栽培。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國華紀念中學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還十分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例如,為了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學校堅持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初步形成了暑假社會調查、一日打工生活觀察、社區服務、周末懇談會、心理活動周等社會實踐活動系列,並且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正是在這種「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的辦學理念指導下,國華的學子們不僅成績優秀,他們還學到了自強奮鬥和奉獻社會的精神,成長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這一點,也在碧桂園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國華紀念中學微電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毅然決然奔赴抗疫前線的醫生蔡瑩,她就是一名國華學子,是國華08屆畢業生,從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2020年3月公共衛生事件在武漢爆發,她響應國家號召,自願跟隨醫生團隊馳援武漢,成為抗疫前線的一名醫生。舍小家為大家,堅守抗疫前線的行為生動詮釋了蔡瑩的奉獻社會精神。

(成年蔡瑩)

再來看微電影中的另一位女主人,支教老師楊少敏。她是國華14屆畢業生,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後,其志願加入「美麗中國」支教項目赴廣西偏遠地區成為了一名教師。在影片中,她用心地教導和關懷每一個山區孩子,言傳身教地告訴學生「知識是可以戰勝貧窮的美好利器」。

最後,是上榜「2019胡潤Under30s創業領袖」與「2019年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的王永琨。他是國華09屆畢業生,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自主創辦斯坦德機器人有限公司。他謹記國華中學的價值觀,在自己變得強大、有能力之後積極向貧困小學捐贈物資,成為了一個真正建設社會的人才。

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國華中學確確實實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有報國志向、志在為國家為民族奉獻自己一生的優秀青年。而他們之所以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是因為他們銘記國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價值觀——既受助於社會,當以奉獻社會為終生追求。

以小見大,淺析碧桂園的「家國情懷」

追溯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的奮鬥史,不難發現他對於「知識改變命運」這條信念的推崇。

楊國強出生於順德北滘,自幼家貧。為了生計,他在很小的年紀就開始放牛種田、做泥水匠。後來,在兄長楊國華的幫助下,楊國強進入了建築行業,從底層開始做起。靠著吃苦耐勞的精神,楊國強從小小的建築包工頭,逐步成長為擁有一家躋身世界500強公司的企業家。

雖然此時的他已經功成名就,但是作為曾經從貧窮泥沼中走出來的跋涉者,他也深知貧困的苦——貧困正在阻礙那些有志而無奈的年輕人的美好前程。由此在《國華紀念中學立校緣起》中,楊國強寫道:「走過來的路,令我深知知識的重要,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知識是戰勝貧窮的最好利器,擁有知識方可改寫一個人乃至國家的命運。 」

而除了上述所說的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帶給他感悟之外,其兄長楊國華一生勤勵睿勉、業學品性的影像時時出現在他的腦海。為了回饋社會、為了紀念兄長,楊國強決定「樹人」,創辦國華紀念中學。

創辦至今,國華紀念中學的目的就是——讓年輕俊彥從擁有知識開始,繼而擁有高尚的品格和靈魂,以建設國家和回報社會為終點。不難看出,這便是碧桂園在教育事業上的家國情懷。

值得一提的是,行走至今,「樹人」只是碧桂園家國情懷的一小部分,在扶貧、現代農業均有所涉足的它早已在回饋社會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當前,扶貧已成為碧桂園集團的主要業務之一,並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現代農業。截至目前,碧桂園集團累計參與的社會慈善捐款已超67億元,並主動承擔起9省14縣的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工作,正幫助33.7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這或許便是碧桂園看似微小實則深沉的家國情懷吧。

相關焦點

  • 何處不相逢 從國華畢業生看碧桂園慈善教育理念生根發芽
    這一群國華孩子們的故事,還需要從最開始說起。  為了堅守初心,2002年,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和聯席主席楊惠妍捐資2.6億元,依法興辦了國華紀念中學。  這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的民辦高級中學,旨在招收家庭生活貧困、學習成績優異的初中畢業生,培養他們成為未來建設國家和社會的人才。
  • 國華紀念中學|三年心路,三年蛻變——畢業時,她想對國華說
    何其有幸,學於國華能夠進入國華學習,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了。何其有幸,有敬愛的楊叔叔,即便再忙都會抽出時間來看我們,用無疆大愛溫暖了每一個國華學子。他們為我們犧牲了太多,一直都在背後為我們默默付出,自己的難處和煩惱也從不在我們面前提及,毫無怨言地陪我們熬過艱難的高三。我也想真誠地對老師們道一聲謝:「老師,你們辛苦了!師恩永不忘!」何其有幸,有我親愛的同學們,一起瘋,一起鬧,一起哭,也一起笑,謝謝你們陪我度過這青蔥歲月。
  • 建校17年,國華中學校歌喜獲第四屆全國校歌MV最佳作品大獎!
    國華紀念中學的校歌《有一種精神叫國華》從全國大中小學報送的1000餘首作品中脫穎而出。國華紀念中學於2002年建校,是由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聯席主席楊惠妍捐資2.6億元創辦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的民辦高中,專門招收家庭生活貧困、學習成績優異、素質超群的初中畢業生。
  • 從國華中學到粵西興教 看寒門學子如何逆轉命運
    近日,一部名為《國華的孩子們》的微電影上映。這部十分鐘的微電影根據碧桂園創辦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的高中——國華紀念中學發生的真實故事改編。2002年,楊國強和女兒楊惠妍(現碧桂園集團聯席主席)捐資2.6億元興辦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的民辦高級中學——國華紀念中學,專門招收生活貧困、成績優異的初中畢業生。學生從入學開始,直至大學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學習、生活等一切費用全部由學校承擔。18年來,國華中學總投入已超過6億元,努力幫助貧寒學子們以相對公平的姿態去參與社會競爭。
  • 一所民辦中學如何改變寒門學子命運?碧桂園這支微電影講透了|清遠...
    國華紀念中學是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和聯席主席楊惠妍捐資依法興辦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如今也是碧桂園「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一環。人的生存與發展,國家的興旺與發達,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靠的是知識和智慧。」功成名就後,為回饋社會、紀念兄長,他決定為寒門學子做些什麼。2002年,他出資2.6億元,將近一半身家,創辦國華紀念中學。創校之初,他就殷切囑託校領導和教師,學校的教育追求決不僅是考上大學,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 《有一種精神叫國華》獲第四屆全國最美校歌MV最佳作品
    國華紀念中學的校歌《有一種精神叫國華》從全國大中小學報送的1000餘首作品中脫穎而出。  據了解,國華紀念中學於2002年建校,是由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聯席主席楊惠妍捐資2.6億元創辦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的民辦高中,專門招收家庭生活貧困、學習成績優異、素質超群的初中畢業生。
  • 碧桂園辦公益高中:費用全免 年均為每個學生投入30萬
    他們三人的命運轉折,從走進國華紀念中學開始。國華紀念中學是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和聯席主席楊惠妍捐資依法興辦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如今也是碧桂園「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一環。
  • 碧桂園發布國華中學微電影 公益教育助力脫貧攻堅
    碧桂園(HK.02007)最新發布了自製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該電影以碧桂園創辦的國華紀念中學學子的真實事件改編,圍繞國華紀念中學「立志、修身、博學、報國」的校訓,講述了幾位國華紀念中學校友畢業後回報社會的感人事跡。
  • 碧桂園: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
    「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是碧桂園的企業使命。社會上有很多仍在苦苦掙扎的人,或許生存和前行的壓力讓他們失望而無助,唯有援助之手才能將信心力挽狂瀾,堅信世界終會更好。做好教育,每個平凡人都力量巨大從小便種下了種子,每一個平凡人都能為教育做出貢獻。家境貧寒、被迫輟學、泥瓦匠、建築工……正是一路上有那麼多人的幫助和扶持,才能讓楊國強帶領碧桂園一次次走出困境,向夢想不斷前行。
  •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
    國華紀念中學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是根據真人故事改編,講述了一所名為「國華紀念中學」的民辦高級中學,改變了眾多孩子的命運的故事。小楊感慨萬千,不禁又想到了自己,爸爸臨走時給她的一句囑咐,「到國華好好上學,將來考個好大學我們都好了」。同一所校園走出來的學生似乎有著某種相同的文化基因。他們耳邊都時時縈繞著「國華學子當以奉獻社會為終生追求。」
  • 《中國新歌聲》總冠軍來國華中學了!
    5月14日下午,國華紀念中學空降了一位有顏又有才的大哥哥,《中國新歌聲》第一季總冠軍蔣敦豪,與國華紀念中學的學子們交流互動。蔣敦豪在國華學子的筆記本上留下了鼓勵話語 蔣敦豪一出場,在座學子們就興奮起來了。他向學子們分享了自己學生時代追求音樂夢想的心路歷程,現場學子們踴躍提問。
  • 國華紀念中學——幫助孩子們「發現命運」的18年
    這是一所學校18年來試圖給窮孩子們提供以上條件,讓他們以相對公平的姿態去參與社會競爭的故事。這3200多名幸運的孩子和背後的家庭,就此改變了命運。幸運的是,他們都得到了社會的眷顧。中考過後,他們通過了國華紀念中學的筆試和面試,成為這所中學的學生。後來,他們不僅順利讀完高中,還繼續了大學、研究生的學業。「那個時候,如果我不能去國華念書,就沒書讀了。」楊少敏回憶。
  • 廣東國華紀念中學2017年招生11日舉行 四川地區共100名學生參加考試
    面向全國招收貧困生學習生活等費用全免資料顯示,廣東國華紀念中學是碧桂園集團公司創始人楊國強先生捐資依法興辦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面向全國招收家庭生活貧困、學習成績優異的初中畢業生,使他們成為未來的國家建設的精英。
  • 碧桂園魯西南區域營銷二部總經理畢延平: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
    盛典前夕,碧桂園魯西南區域營銷二部總經理畢延平接受了大眾網·海報新聞的獨家專訪。碧桂園是什麼?碧桂園是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自1992年成立至今,一直以「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為使命,27載風雨兼程,不忘初心,秉承匠心,恪守良心,致力於為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提供好房子、好社區。
  • 蘇州市相城區委書記顧海東一行蒞臨碧桂園總部考察交流
    顧書記一行先後參觀了碧桂園總部大樓、國華紀念中學、博智林總部、機器人餐廳等地。在總部大樓,顧書記一行參觀了夢想走廊、歷史文化展館等,了解了碧桂園集團的發展歷程、企業文化及慈善理念。(參觀歷史文化展館)在國華紀念中學,通過深入了解國華紀念中學的辦學情況和理念,顧書記一行對國華紀念中學作為「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高中」表示高度認可,更對碧桂園對教育事業的支持和公益情懷表示高度讚揚
  • 晨鳴集團:勇擔社會責任,真誠回報社會
    9月6日,晨鳴集團第一時間向壽光市中學教育基金會捐款50萬元,助力教育扶貧,用實際行動履行社會責任,再次彰顯了晨鳴紙業秉承初心,以感恩之心回饋社會的大愛情懷。長期以來,晨鳴集團一直以「打造紙業精品、真誠回報社會」為指導,在追求價值最大化的同時,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積極踐行公益,勇擔社會責任,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
  • 國華紀念中學|因緣際會,真情交換——畢業時,她想對國華說
    我叫劉文馨,三年前毅然選擇了國華,拎著大包小包,熱熱鬧鬧地隨著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踏上遠赴他鄉的徵途,一路載歌,來到千裡之外的廣東,來到我親愛的國華園,開啟金子般的青春。這三年的風風雨雨,這三年的喜怒哀樂,在即將離別的時刻回首,是那樣晴朗而可愛。
  • 碧桂園 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
    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設立的仲明助學金走過了十五周年,曾經的仲明學子如今接過愛心接力棒,繼續弘揚仲明精神。圖為仲明助學金設立十五周年之際,前奧運跳水冠軍、團省委青年志願者指導辦公室的勞麗詩領誓由仲明學子組成的仲明志願者。  葉瀚坦言,碧桂園最吸引他的是碧桂園所奉行的核心價值:希望社會因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葉瀚是江西高校一個知名志願者組織的核心成員之一。
  • 全國城市網媒大咖走進世界500強,感受「不一樣的碧桂園」
    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碧桂園於2018年成立了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宣布發展高科技農業,布局農業全產業鏈,致力於打造覆蓋研發端、生產端到銷售端的全產業鏈現代農業。 10月29日,網媒大咖走進了國華紀念中學,了解碧桂園慈善助學歷程。
  • 碧桂園榮登2020中國慈善榜「慈善企業榜」榜首!
    碧桂園榮登2020中國慈善榜「慈善企業榜」榜首,並榮獲2020中國慈善榜「十大慈善企業」稱號。碧桂園入選2020中國慈善榜「十大慈善企業」榜單此外,由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及聯席主席楊惠妍創辦的非公募基金會——國強公益基金會榮獲2020中國慈善榜「榜樣基金會」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