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發布國華中學微電影 公益教育助力脫貧攻堅

2020-12-16 人民資訊

碧桂園(HK.02007)最新發布了自製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該電影以碧桂園創辦的國華紀念中學學子的真實事件改編,圍繞國華紀念中學「立志、修身、博學、報國」的校訓,講述了幾位國華紀念中學校友畢業後回報社會的感人事跡。

國華紀念中學校門

劇中,國華14屆畢業生楊少敏到貧窮地區支教,秉承著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態度,追回了家境貧寒試圖輟學打工的學生,並給予大量無私幫助;國華09屆畢業生王永錕成為商界精英,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來到楊少敏所在的學校,主動出錢出力改善辦校條件;國華08屆畢業生蔡瑩則作為一名醫生,奮戰在武漢新冠疫情防控一線。從一段段溫情的小故事,最終回歸到國華中學「知識改變命運」的辦學宗旨。

資料顯示,國華紀念中學創辦於2002年9月,是由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和聯席主席楊惠妍捐贈2.6億元(當時近一半身家)創立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每年招收家庭貧困、成績優異、品質優秀的初中畢業生。學校師資質量、教學、生活設施及管理水平均居全國領先地位,為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學生從報考國華紀念中學開始,直至大學本科或研究生、博士畢業,學習、生活、交通等一切費用全部由學校承擔。學校每年計劃招收200名優秀貧困學子,每年各項日常開支超過6000萬元。

從2002年創辦至今,國華紀念中學共接收了3260名處於輟學邊緣的學生。立校至今,學校一直保持極高的本科升學率。截至2020年,在校學生500人,已畢業2582人,已產生碩士803人,博士141人,出國深造108人。

國華紀念中學教室

2016年6月26日,國華紀念中學校友會、校友基金正式成立,校友會成立之際,校友會基金第一期亦籌到了60多萬的款項,傳遞愛心、幫助學弟學妹。學校十分重視德育工作,始終把「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放在教育工作首位。在楊國強 「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辦學理念指導下,國華學子不僅政治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有了全面提高,而且成績優異。

國華紀念中學優異辦學成績同樣得到了上級教育部門的充分肯定。學校先後被批准為廣東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思想教育實驗研究實驗學校、佛山市一級學校,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並榮獲順德區先進學校、順德區「十佳」民辦學校稱號。

在湖北省政府諮詢委員、湖北省社科院二級研究員秦尊文看來,碧桂園扶貧的最大特色是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具體體現在消費扶貧和教育扶貧手段相結合。消費扶貧相對而言是短期效應,是治標之策,可以給貧困戶帶來短期的收入,解決一些眼前的問題。而教育扶貧也是一種智力扶貧,智力扶貧是扶貧扶到了根子上,著眼於長期效應,是治本之策。

「貧困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種原因在於貧困本身具有一定『慣性』,即部分貧困具有代際傳承性,家庭貧困容易導致下一代教育難以保障,而下一代無法享受好的教育,又導致其難以擺脫貧困,這會對整個社會穩定帶來負面影響。碧桂園通過教育扶貧,特別是資助貧困的寒門學子上學,彰顯了企業的善舉和大愛,也為打破貧困的代際傳承,避免階層固化,做出了貢獻。」秦尊文表示。(CIS)

相關焦點

  • 何處不相逢 從國華畢業生看碧桂園慈善教育理念生根發芽
    央廣網佛山11月27日消息 支教老師楊少敏、醫生蔡瑩以及企業家王永錕,他們多年前以優秀畢業生身份從國華紀念中學畢業,多年後又因一所山區小學的學生陳小天產生了交集。  這雖然是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裡講述的故事,卻也是三段真實的人生。
  • 從國華中學到粵西興教 看寒門學子如何逆轉命運
    近日,一部名為《國華的孩子們》的微電影上映。這部十分鐘的微電影根據碧桂園創辦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的高中——國華紀念中學發生的真實故事改編。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真正的「國華精神」——「立志、修身、博學、報國」。 教育扶貧 點燃脫貧的燎原之火國華的精神,也是碧桂園集團持續回報社會的呈現和傳承。自創立以來,「對人好,對社會好」的精神已刻入這家企業的骨髓,也正如國華中學「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價值觀:「既受助於社會,當以奉獻社會為終生追求。
  • 一所民辦中學如何改變寒門學子命運?碧桂園這支微電影講透了|清遠...
    國華紀念中學是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和聯席主席楊惠妍捐資依法興辦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如今也是碧桂園「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一環。教育既能扶智,又能扶志,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打「殲滅戰」的最後衝刺階段,在消除貧困的攻堅戰中,教育是一股關鍵的力量。
  • 碧桂園辦公益高中:費用全免 年均為每個學生投入30萬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一所民辦中學如何改變寒門學子命運?碧桂園這支微電影講透了知識是改變命運的美好力量11月,天氣愈發寒冷。最近,一部公益微電影的上線,卻溫暖了無數人。他們三人的命運轉折,從走進國華紀念中學開始。國華紀念中學是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和聯席主席楊惠妍捐資依法興辦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如今也是碧桂園「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一環。
  • 碧桂園莞深區域黨支部 打出組合拳攻堅促脫貧
    為徹底擺脫救急難救窮的「一次性」扶貧,緊緊圍繞「人」這個關鍵因素,碧桂園在探索黨建扶貧扶志、產業扶貧扶富、就業扶貧扶技、教育扶貧扶智以及健康扶貧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的「4+X」扶貧模式下,推進「三個尋找」計劃,即尋找一批返鄉紮根創業青年、一批老村長、一批深度貧困戶,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5個維度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激發鄉村內生動力,助力脫貧攻堅目標的順利實現,為創新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機制貢獻了碧桂園智慧和方案
  •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
    國華紀念中學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是根據真人故事改編,講述了一所名為「國華紀念中學」的民辦高級中學,改變了眾多孩子的命運的故事。這是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先生和聯席主席楊惠妍女士創辦國華紀念中學這所慈善學校的初衷。「不要放棄,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知識是戰勝貧窮的美好利器。」
  • 探究碧桂園國華中學背後的追求:既受助於社會,當以奉獻社會為己任
    (國華紀念中學緣起) 不同於普通的公益教學機構,國華紀念中學是國內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的高級中學,其主要招收的是那些家庭生活貧困
  • 「教育信息化2.0公益行動」助力教育脫貧攻堅工作交流會召開
    「教育信息化2.0公益行動」助力教育脫貧攻堅工作交流會召開2020年12月10日 09:30     來源: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 2020年11月22-24日,由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主辦、雲南省普洱市教育體育局和寧洱縣人民政府承辦、北京哆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
  • 他們是照耀在脫貧攻堅路上的「燈火」電力脫貧攻堅主題微電影上映
    在重慶大山深處,脫貧攻堅工作就像點亮一盞盞溫暖的燈火為貧困地區帶來溫暖和希望。12月3日,一部反映實施「電力+」助力脫貧攻堅故事的微電影《遠山盡頭是燈火》正式上線發布。該片由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出品,以該公司脫貧攻堅工作為創作藍本,以真實事例為背景,講述了貧困地區通過電網改造幫助農戶蔬菜大棚、奶牛養殖場實現自動化升級,助推光伏扶貧,電網員工幫扶貧困學生等4個扶貧故事,演繹了一幕幕動人的扶貧真情片段。
  • 碧桂園榮登2020中國慈善榜「慈善企業榜」榜首!
    6月16日下午,由國家民政部指導、公益時報主辦的第十七屆( 2020 )中國慈善榜在京發布。碧桂園榮登2020中國慈善榜「慈善企業榜」榜首,並榮獲2020中國慈善榜「十大慈善企業」稱號。其中投入教育領域的捐贈達到約51億元,投入扶貧領域的捐贈則達到約47億元。《2019中國慈善捐贈發展藍皮書》同期發布。現場,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等獲獎企業、基金會獲得表彰。《公益時報》社社長劉京表示:「我國新時代公益有了新特徵,具體體現在公益慈善在國家頂層設計中地位空前,且公益慈善管理框架趨於精細化,開始關注國家根基。
  • 他們是照耀在脫貧攻堅路上的「燈火」 這部微電影感動上映
    他們是照耀在脫貧攻堅路上的「燈火」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4日21時訊(董進 實習生 楊世玉)「越過山川的盡頭在重慶大山深處,脫貧攻堅工作就像點亮一盞盞溫暖的燈火為貧困地區帶來溫暖和希望。12月3日,一部反映實施「電力+」助力脫貧攻堅故事的微電影《遠山盡頭是燈火》正式上線發布。該片由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出品,以該公司脫貧攻堅工作為創作藍本,以真實事例為背景,講述了貧困地區通過電網改造幫助農戶蔬菜大棚、奶牛養殖場實現自動化升級,助推光伏扶貧,電網員工幫扶貧困學生等4個扶貧故事,演繹了一幕幕動人的扶貧真情片段。
  • 從不一樣的公益扶貧之路,認識不一樣的碧桂園
    如核桃一樣歷經了漫長的等待,這一次,碧桂園讓大山裡的他成為了主角,為自己種植的秦嶺綠色核桃代言,希望能藉助網際網路走出大山,早日摘下貧困的帽子。碧桂園公益片《犇》主人公與公益片中的老人現狀一樣,千千萬萬處在脫貧攻堅中的農民們,也正守著萬畝良田,為實現小康生活不斷耕耘著。
  • 雅爾塞中心校聯合雅爾塞中學 助力音欽村脫貧攻堅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扶貧日誌】攜手同行!雅爾塞中心校聯合雅爾塞中學 助力音欽村脫貧攻堅 2020-09-16 1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助力脫貧攻堅!廣東4648名貧困兒童獲贈總保額3.38億元的「守護成長...
    4月15日,為關愛和幫助貧困兒童健康成長,廣東省婦聯、省扶貧辦聯合省扶貧基金會、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啟動「童·奔康」——廣東省關愛貧困地區兒童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公益行動,為4648名14周歲以下貧困兒童量身定做「守護成長保險」,每人標準為2000元,總保障達3.38億元。
  • 國強公益基金會入選第三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
    近期,由國務院扶貧辦、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中國扶貧》雜誌社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報告會」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國強公益基金會入選「扶志扶智」優秀案例。本屆活動以「決戰決勝 善作善成」為主題,通過案例展示和經驗分享,深入挖掘各扶貧戰線脫貧攻堅實踐的典型案例與先進做法,搭建交流互鑑平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並邀請中央部委領導、專家學者、社會組織代表、企業家代表就相關話題進行交流探討。
  • 電視公益廣告:用溫暖人心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儲平如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決勝之年。公益廣告作為一盞明燈,以生動形象、短小精悍、傳播快捷等特點,在講好脫貧故事、展現扶貧成果、推動精準脫貧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今年以來,一大批緊扣時代主題、內容形式創新、感染力強的優秀脫貧攻堅主題電視公益廣告集中湧現。
  • 「委員同聲」曹暉建議: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職能助力脫貧攻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我省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但脫貧攻堅任務仍然繁重艱巨。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是脫貧攻堅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為此,省政協常委、致公黨四川省委常委曹暉建議:一、找準檢察公益訴訟與「脫貧攻堅」的結合點。
  • 關愛留守兒童助力脫貧攻堅,聯想美好假期公益活動招募開始啦
    (原標題:關愛留守兒童助力脫貧攻堅,聯想美好假期公益活動招募開始啦)
  • 玖龍紙業再獲公益殊榮 助力南粵大地脫貧攻堅!
    決勝脫貧攻堅,共創美好生活。12月16日,由廣東省民政廳指導,廣東省社會組織總會支持,廣東省慈善總會、廣東省宋慶齡基金會、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廣東華友拍賣行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0南粵慈善公益同行」活動在廣州東方賓館舉行。
  • 建校17年,國華中學校歌喜獲第四屆全國校歌MV最佳作品大獎!
    12月31日晚上9:30,《2020跨年盛典璧山行》在中國教育電視臺CETV1頻道播出。在「2020跨年盛典璧山行」暨第四屆全國最美校歌MV推介評選上,國華紀念中學選送的校歌《有一種精神叫國華》榮獲最佳作品獎,國華中學也成為參賽園校中唯一一所獲獎的高中學校,受到廣泛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