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HK.02007)最新發布了自製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該電影以碧桂園創辦的國華紀念中學學子的真實事件改編,圍繞國華紀念中學「立志、修身、博學、報國」的校訓,講述了幾位國華紀念中學校友畢業後回報社會的感人事跡。
國華紀念中學校門
劇中,國華14屆畢業生楊少敏到貧窮地區支教,秉承著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態度,追回了家境貧寒試圖輟學打工的學生,並給予大量無私幫助;國華09屆畢業生王永錕成為商界精英,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來到楊少敏所在的學校,主動出錢出力改善辦校條件;國華08屆畢業生蔡瑩則作為一名醫生,奮戰在武漢新冠疫情防控一線。從一段段溫情的小故事,最終回歸到國華中學「知識改變命運」的辦學宗旨。
資料顯示,國華紀念中學創辦於2002年9月,是由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和聯席主席楊惠妍捐贈2.6億元(當時近一半身家)創立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每年招收家庭貧困、成績優異、品質優秀的初中畢業生。學校師資質量、教學、生活設施及管理水平均居全國領先地位,為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學生從報考國華紀念中學開始,直至大學本科或研究生、博士畢業,學習、生活、交通等一切費用全部由學校承擔。學校每年計劃招收200名優秀貧困學子,每年各項日常開支超過6000萬元。
從2002年創辦至今,國華紀念中學共接收了3260名處於輟學邊緣的學生。立校至今,學校一直保持極高的本科升學率。截至2020年,在校學生500人,已畢業2582人,已產生碩士803人,博士141人,出國深造108人。
國華紀念中學教室
2016年6月26日,國華紀念中學校友會、校友基金正式成立,校友會成立之際,校友會基金第一期亦籌到了60多萬的款項,傳遞愛心、幫助學弟學妹。學校十分重視德育工作,始終把「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放在教育工作首位。在楊國強 「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辦學理念指導下,國華學子不僅政治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有了全面提高,而且成績優異。
國華紀念中學優異辦學成績同樣得到了上級教育部門的充分肯定。學校先後被批准為廣東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思想教育實驗研究實驗學校、佛山市一級學校,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並榮獲順德區先進學校、順德區「十佳」民辦學校稱號。
在湖北省政府諮詢委員、湖北省社科院二級研究員秦尊文看來,碧桂園扶貧的最大特色是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具體體現在消費扶貧和教育扶貧手段相結合。消費扶貧相對而言是短期效應,是治標之策,可以給貧困戶帶來短期的收入,解決一些眼前的問題。而教育扶貧也是一種智力扶貧,智力扶貧是扶貧扶到了根子上,著眼於長期效應,是治本之策。
「貧困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種原因在於貧困本身具有一定『慣性』,即部分貧困具有代際傳承性,家庭貧困容易導致下一代教育難以保障,而下一代無法享受好的教育,又導致其難以擺脫貧困,這會對整個社會穩定帶來負面影響。碧桂園通過教育扶貧,特別是資助貧困的寒門學子上學,彰顯了企業的善舉和大愛,也為打破貧困的代際傳承,避免階層固化,做出了貢獻。」秦尊文表示。(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