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粉碎不泡糧的釀酒工藝

2021-01-08 酒汁墨汁

在一次的釀友交流活動中,釀友們紛紛抱怨固態發酵太麻煩,勞動強度大!要泡糧,蒸糧拌曲等,比生料釀酒麻煩多了!但大家,抱怨歸抱怨,卻都一致認同熟料固態發酵釀出來的酒好喝!

然而,其中一釀友說他的熟料固態工藝可以減少泡糧的環節!雖說只是少了一個泡糧環節!但這一個環節就包含了很多的勞動量!比如說,翻糧,天熱的時候泡糧,為防止糧變餿,泡糧的過程還得翻攪糧,有的時候還得換水!所以,一聽說不用泡糧,大家都比較感興趣,都側耳傾聽!這個釀友分享的工藝我整理如下!

首先,高粱要粉碎!

其次,粉碎後進行加水潤糧;加水比例我沒記住,但釀友說,加水程度以握緊有水滲出,鬆開不粘為好!

其三,蒸糧,這個環節是我聽的重點!因為我不知道這位釀友,不泡糧怎麼把糧食弄熟!蒸糧有兩個方法,一種是和輔料一起拌勻,混蒸!另一種是,粉碎的高粱裡拌入防粘劑,把糧蒸熟!聽到這我一下明白了!

其四,就是和其他固態發酵法一樣了!攤涼、拌曲、入池發酵了!

釀友分享的這個工藝,我敢說我明白了!但我一直沒去試過!原因很簡單,我不認同這位釀友的這一釀製工藝!

泡糧的過程不僅是簡單的為了蒸熟糧食才去泡糧,泡糧的過程也是一個洗糧的過程,洗去糧食裡面的塵土等雜物!特別是高粱,高粱裡含的有一種物質叫單寧,這種物質可以增加酒的香度!這也是高粱酒之所以比其他酒香的原因之一!但是,單寧如果含量過多,會影響酒的發酵,酒會發苦,影響酒質!而泡糧的過程,剛好可以起到有效去除高粱裡多餘的單寧!可以說,泡糧是釀酒中,非常關鍵的一步,這一步不能省!

自釀追求的就是原汁原味,如若添加了防粘劑,對人有沒有危害姑且不討論,不是某種意義上破壞了酒的純潔性嗎?這和用香精調酒的工藝,又有什麼區別呢?

自釀人追求的是美酒,酒怎麼好喝,怎麼去釀!不能因為怕麻煩而降低酒的質量!任何有損酒質的環節都不應捨棄!否則,我們乾脆開展生料釀酒豈不是更簡單,省力,而且出酒率還高!

所以,這也是儘管這位釀友的不泡糧粉碎高粱釀酒工藝,我懂了!但我沒去試的原因!

相關焦點

  • 釀酒為什麼用高粱,中國古代是用高粱釀酒嗎?
    在中國的釀酒界,有高粱釀酒香、玉米釀酒甜、小麥釀酒糙、大米釀酒淨、大麥釀酒衝之說,這是對不同原料釀酒特點的經驗總結,所以,「好酒離不開紅糧」已成為世人共識。「糧乃酒之肉」,高粱澱粉含量高、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低、食用適口性差等典型品質特點,鑄就了他的存在是「專為中國白酒而生」,是釀造中國白酒首選的原料。現在大部分的好酒都是採用高粱釀造的,比如茅臺、汾酒、瀘州老窖、五糧液、劍南春、古井貢酒、洋河大麯、董酒等,這充分說明高粱具備與眾不同的特點。
  • 南方糯高粱、北方粳高粱,誰才是真正釀酒好糧?
    高粱是白酒的主要釀造原料,但不同品種的高粱所含有的澱粉含量、蛋白質、單寧等營養成分以及糊化、發酵特性不一樣,故此也並不是所有高粱都能用來釀酒,且能出好酒的。我國高粱種植分布很廣,產區不同,產出來的高粱也不一樣。
  • 6招教您用白酒釀造設備混合釀製糯高粱與小麥小曲白酒
    用白酒釀造設備混合釀製糯高粱與小麥小麯酒,即可減少發酵時發生的某些不良現象,又可改變純小麥釀酒醅料結團現象。
  • 釀酒技術:傳統土法大麥釀酒工藝被公開!
    釀酒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利用微生物發酵的過程,但實際操作時,遠沒那麼簡單。要經過原料浸泡、蒸煮、攤涼、糖化、入池發酵等很多道工序,經15-20天後再用釀酒設備蒸酒。今天,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大麥酒工藝具體工藝流程,一起去看看吧!
  • 東北:黑土地上的釀酒高粱命脈|高粱記Ⅰ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不與糧爭地,不與民爭糧"的原則下,高粱種植逐漸退居二線,開始從條件較好的平肥地,轉向一些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等不能保收的乾旱、半乾旱、鹽鹼、瘠薄地區。最主要的原因是老百姓不吃了。當時北方民間流行著一句俗語"淨雜谷淨雜谷,又難吃又難煮"。由於高粱籽粒中含有單寧,澀味明顯,作為糧食吃起來口感並不好。
  • 大米釀酒工藝簡介
    想要釀好酒,就要科學的學習釀酒工藝,明白釀酒的原理和造成酒質差的原因,總結出自己的一套工藝方案。大米是釀酒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市面最普遍的釀酒原料,很多朋友都想學習大米釀酒。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下大米釀酒的工藝。大米釀酒主要的工藝為桂林三花酒工藝。也就是固態培菌,液態發酵,液態蒸餾工藝。
  • 為什麼茅臺釀造工藝中的下沙只下一半的高粱?
    古法高溫制曲 踩曲裝倉翻倉有講究 一瓶普通茅臺酒從投料到產品出廠,需要歷經30道工序、165個工藝環節的錘鍊,而時間則至少需要5年。在這些工序、工藝環節中,造沙之前先制曲,制曲環節尤為重要,不僅是釀酒的第一道工序,更是關係到酒體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環節。
  • 真全糧酒廠傳統固態玉米酒釀酒方法
    接下來要跟各位分享的是古老傳統固態玉米酒的釀酒方法,小本本記起來~ 一、工藝流程 A、玉米整顆粒釀酒工藝:玉米—浸泡—蒸煮—打量水—堆積—降溫—加曲—發酵—蒸餾—半成品酒—陳釀—勾兌—過濾—成品。
  • 誰是茅臺鎮傳統釀酒工藝的祖師?
    兩種說法不外一個意思:茅臺鎮傳統釀酒工藝是依山西酒或陝西酒的釀造方法生產出來的。推論依據是清乾隆時期,茅臺鎮是川鹽入黔四大口岸之一,商業繁榮,鹽商雲集,而鹽商多數是秦商或晉商,秦晉之鹽商見茅臺鎮山清水秀,商業繁榮,就聘請山西或陝西的師傅來開廠釀酒,故有茅臺酒。  這樣的說法,極為荒謬!
  • 茅臺王子酒是坤沙還是碎沙工藝?
    相信哪怕是不喝酒的人多少也聽過「酒是糧食精」的說法,且先不管這個說法的對錯,反正普遍來說生產白酒的優質原料肯定是糧食,這是沒有什麼爭議的事情。而這個「坤沙」、「碎沙」裡面的「沙」字跟沙子沒有任何關係,它也算得上是一個行業「術語」似的存在,具體指的就是高粱。因為高粱的外觀就像一粒粒圓潤的紅色沙礫,所以就被代稱為「沙」,所謂「下沙」的工序就是投放作為主料的高粱。
  • 一百斤高粱能產出多少白酒?利潤是多少?釀酒師告訴你真實內情
    導語:一百斤高粱能產出多少白酒?利潤是多少?釀酒師告訴你真實內情大家常常說酒一般分為兩種,一個是酒精酒和另一個就是糧食酒。因為釀造的製作方法不一樣。一個採用的是固態法,一個是液態法,所以大概分成兩種酒。
  • 小曲清香粉碎釀酒工藝
    (一)工藝流程原料粉碎潤料蒸糧下曲培菌發酵蒸餾(二)操作技術1、粉碎原料粉碎粗細適當,大小均勻。適宜用孔徑1.5毫米篩粉碎。2、潤料潤料要求吸水透心,拌合均勻,配料準確。配糟及配料比例,配糟50%。冷水20%到30%。(以投糧量計算以下比例類同)稻殼15到20%。先將50%的配糟攤晾鋪平。再將冷水潑灑在配糟上。倒入糧粉翻拌兩次。用鋼篩過篩或揚散處理使之拌合均勻。堆積成堆進行潤料。潤料時間一般是1到3個小時。
  • 釀酒工藝-半固態發酵釀酒工藝流程及說明
    釀酒工藝一般分為固態發酵、液態發酵和半固態發酵等,半固態發酵即是採用先固後液的結合法。 一、釀酒工藝流程 1、原料:選擇新鮮、飽滿、無蟲害黴變的糙米,入鍋蒸煮,要蒸熟蒸透,不夾生,不焦糊。
  • 唐三鏡真全糧張思漫:釀酒技術-無糠殼熟料高粱酒製作過程
    但蒸糠只能除去糠腥氣、土雜氣,去表不去本。 在全球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以及各種農藥、化肥無節制的濫用,給人類食品安全帶來了重大隱患,而這些有害物質大量存在於糧食外殼中,因此,在釀酒過程中添加填充料影響白酒的品質和安全性。 今天,唐三鏡真全糧釀酒技術顧問張思漫老師便給大家分享一種純糧無糠殼固態生態健康高粱酒的釀造工藝。
  • 白酒味道眾多,釀酒原料也不少,高粱、玉米、大米有何不同?
    如果是對於釀酒知識有著一定了解的人,會知道在釀酒的過程當中使用的原料其實是不同的,也因此可能會導致不同的口感。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酒,相信喝酒的人並不多,但是正是因為白酒世界當中有著各種各樣的白酒,才會讓白酒獲得了很多人的賞識,通過不同的白酒,能夠有著不同的享受。
  • 生料免蒸釀酒法的操作過程
    生料免蒸釀酒法是指直接將生料(大米、玉米、高粱、稻穀、紅薯等)加複合增香型高產酒麴,發酵6—8天就可蒸餾製成優質白酒。  一、原料處理釀酒的原料要求經過粉碎,(大米不必粉碎),一般細度要超過80目,粉碎機底篩直徑在1毫米以下。
  • 高粱的遠徵|高粱記Ⅲ
    對於穀物蒸餾酒,元朝的史籍中記載不多。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王賽時曾根據明人李時珍《本草綱目》所記載的蒸餾酒做法對元朝穀物蒸餾酒進行推斷:採用與黃酒類似的發酵方法,只是在發酵之後再增加一道蒸餾工藝。不過,目前尚無確切資料證明高粱在元朝就作為穀物被用於釀酒,元代三大農書中也沒有高粱可以釀酒的記錄[2]。
  • 白酒知識:高粱、玉米、大米釀造的白酒哪個更好喝?
    一、高粱在中國古代種糧完全是靠天吃飯,而高粱具有抗旱、耐澇、耐鹽鹼、耐瘠薄、耐高溫等特點而被廣泛種植,高粱籽除做民食及牲口飼料外,則用於釀酒。正如俗語所說,「好酒離不開紅糧」,馳名中外的中國名酒多是以高粱做主料釀製而成,高粱更是被稱為「釀酒皇帝」。
  • 融合現代釀酒工藝與設備,青稞酒走進千家萬戶
    但隨著消費市場打開,人工釀酒對口感、發酵時間、產品品質等難以精準把握的現實問題阻礙了產品發展。傳統的青稞酒基本完全使用青稞作為釀造原料,酒的口感相對比較單一,對於不常食用青稞的人來說可能會不適應。隨著以高粱、大米、小麥等加工而成的多糧型白酒受到市場認可,青稞酒產業也開始挖掘將多糧釀造工藝應用到青稞白酒中。
  • 糧食品種千千萬,為什麼釀造好酒高粱獨佔鰲頭?
    然而,不同糧食因為成分不同、含量不同,釀造出的白酒風味也各不相同。白酒釀酒原糧的檔次大抵可以這樣劃分:高粱、小麥、玉米、糯米、玉米、薯類,釀酒糧食的「百花齊放」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終於發現,高粱才是釀造中國白酒的最佳原料。於是高粱同學開始「獨領風騷」,不同地區的著名優質名酒,開始不約而同地選擇高粱為釀造白酒的主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