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是什麼呢?

2020-12-17 無限收藏家

唯心主義:哲學中兩大派別之一,認為物質世界是意識、精神的產物,意識、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把客觀世界看成是主觀意識的體現或產物的叫主觀唯心主義,把客觀世界看成是客觀精神的體現或產物的叫客觀唯心主義。簡單來說是哲學兩大派別之一,同時也分成主觀,客觀兩大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哲學兩大派別之一,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唯物主義分為兩種,一元論和二元論。一元論的唯物主義只承認物質一個本原,也稱之為機械的唯物主義。二元論的唯物主義承認物質和運動兩個本原,也稱之為辯證的唯物主義。辯證的唯物主義沒有區分自然的運動和人的運動,對人的運動也不作生產、實踐和思辨的區分,認為它們在本質上一樣的,可以用時間作為尺度統一衡量。

對哲學人們不斷的探知,漸漸的形成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不同派別。這兩大主義彼此之間爭論不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不全對,都不完善,也都不絕對,就像不存在完美的人一樣,同樣不存在完美的學說。

從人自身出發,漸漸地人們明白自己看到的世界是唯心的,因為我們看到的不是這個世界真實的面貌,只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靈告訴我們的,就像其實我們人看到的世界都是經過光的反射,眼睛的接收,大腦的呈現才終於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之中,但是假如光不能反射的事物呢?那種即使是光也不能夠觸碰到的事物,我們又是否能觀測到呢?

剔除我們人類的存在,看看這個世界,我們明白了,其實即使是沒有我們人類的存在,這個世界也仍然存在著,我們對於這個世界並非是不可或缺的。世界是客觀存在著的,不會因為我們人類的消失而消失,正所謂世界本就是唯物存在的。就好像沒有我們人類夜空也照樣不斷………

有人說,唯心與唯物其實是衝突的,是互相對立,互相矛盾,不可共存的。但是這真的對嗎?

唯心主義中訴說了人類意識決定了世界是否存在,但是這個世界真的是現實的真實的世界嗎?不是的,僅僅是我們人類看到的,感知到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其實只是投影,真實世界在我們腦海之中的投影,或者說僅僅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而這個世界本就依存於我們的腦海,依存於我們這個人,說我們人類的意識決定這個世界又有何不對呢?在唯物主義中,我們也可以理解出這就是我們腦中世界本就是物質存在在我們腦海之中的反應。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就是我們對於哲學的探討,就像太極中的陰陽,一句話兩句話真的很難說清。

相關焦點

  • 柏拉圖《斐德羅篇》:「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區別是什麼?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柏拉圖的《斐德羅篇》,在昨天內容的最後我們留下了一個思考題:「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別是什麼?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理解「唯物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區別。說到「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關鍵在於判斷:物質與意識誰排在第一位。簡單來說就是:認為物質優先意識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就是「唯心主義」。
  • 正確認識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編者按:很多人在理解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概念的時候,總是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然而這兩個詞是從西方翻譯過來的,翻譯的不是很準確,這就造成了人們對其望文生義,造成了一些片面的理解,而且很多人認為有神論就是唯心主義,那到底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本文小編和大家探討一下。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你有什麼看法?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是兩種相互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簡單地說,唯物主義的核心就是先有物質後有精神,物質第一,精神第二,物質決定精神。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代表的是唯物主義論者。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正好相反,它認為是先有精神,後有物質,精神第一,物質第二,精神決定物質。以西方柏拉圖為代表的是唯心主義論者。兩大派別多少年來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歸根到底,是人類對世界認識的局限,限制了人類的認知。有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現在所有能夠認知到的物質總量只佔到宇宙總質量的5%,還有25%的暗物質與70%的暗能量是人們還未曾謀面的。
  • 王陽明是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還是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
    如果用現代唯物主義論來看,陽明心學不僅是唯心主義,而且還是主觀唯心主義。那麼什麼是唯心主義,什麼又是唯物主義呢?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而唯物主義則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因為王陽明的心學中提到「心即理也」,出現了一個「心」,並且認為「心」就是「理」,所以被認為是唯心主義。但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西方近代提出來的,而東西方的哲學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用西方的思維來衡量東方的思想,是否合適就值得商榷了。比如西方黑格爾說的「存在即合理」,笛卡爾說的「我思故我在」,都是經典的唯心主義名言。
  • 老子和莊子的「道」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老莊說的「道」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這個問題一直爭議很大。有人說,老莊的「道」是唯物主義,因為「道」是自然界的一種看不見的物質能量,是一種極精細的物質,所以是唯物主義。莊子說過:「道」有粗精,宇宙本源的「道」是一種極精細物質。
  •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人他們的一生都分別獲得了什麼收穫?
    昨日收到網友飛鴿傳書,問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人他們的一生都分別獲得了什麼收穫?回想自己,思索再三,作如下之答。我的理解:「主義」是指一個人對世間萬象的感想和實現所想所採用的方法,也通稱為人的世界觀。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一對矛盾體,但是彼此誰也離不開誰。古代先賢僅一八卦圖就已經把這兩者的關係形容的無比舒適了。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努力奮鬥的結果,一定是和他的世界觀有直接關係的;人一生的世界觀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前言為什麼要寫這樣一篇文章呢,因為最近一段時間悟空總給我推送一個提問。對於這樣一個問題,我沒有點擊查看答案,也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從幾十人回答的時候就給我推送,一直推到今天變成了幾千個回答,難道悟空是想聽聽我的看法嗎?所以我就按照這個提問來通過本篇文章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
  •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而唯心主義核心是世界依附於意識存在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而唯心主義核心是世界依附於意識存在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它們兩個又是相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大樊說歷史,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事情。唯心主義和僧侶主義是相通的。站在它們的對立方面,同它們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的,是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否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大家怎麼認為呢?
    極端唯物主義最荒唐的地方,就是絕對虛化『』精神『』(存在)的物質性,陷入了一種對自己認知能力範圍以外物質的否定,成為一種狹隘的唯物主義。而唯心主義則由於認識有高度,表達超晦澀,則出現曲高和寡的現象。當初強行分出兩個主義來其實是一些特殊的生命用來否定什麼的。尤其極端唯物主義。
  • 倡導唯物主義理論的戴震,提出了哪些反對唯心主義的觀點?
    儘管清王朝以種種手段來箝制「異端」思想的反抗,而反理學的思想則為了避免迫害而採取注釋經學的形式,繼續展開對官方哲學-理學的批判,戴震就是這一時期最富有戰鬥精神的唯物主義思想家。「道」是「氣」的運行,它不是什麼神秘性的、虛無飄渺的客體精神,而是「指其實體實事之名」,「故語道於天地舉其實體實事之名而自見。」(《孟子字義疏證·道》)即包括自然界和社會的各種事物,道理是存在於實際事物當中,不能離開實際事物另外有什麼道理。戴震把「道」作為「行」字解,實質上是說「道」就是運動。
  • 如何理解「唯心主義」及其存在的原因
    大家所熟悉的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的概念,主要源自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古典哲學的終結》裡的一段話: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由此出發,一些老派的哲學教師就講: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
  • 反對唯心主義理學,王廷相的唯物主義思想概述
    他在唯心主義理學佔統治地位的時期,敢於起來鬥爭,反對虛靜空談,提倡「經世之學」,在當時有進步意義。他的學問比較廣博,主要哲學著作有《雅述》和《慎言》。王廷相的世界觀,也是堅持氣一元論的唯物主義觀點。他說:「天地未生,只有元氣······元氣之上無物、無道、無理。」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你有什麼看法?
    唯物主義是基於幾百年前牛頓經典物理的假設:物理系統不受試驗者意識的影響,這個假設是為了方便精確計算,建立方程描述關係,因為如果假設意識有影響,影響多大,方程如何表示,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無法證明的理想情況,後來的所謂唯物主義就是一幫對物理一知半解的文科生根據這個假設做出的結論,這個假設是根據人類感官主觀感受做的設定,屬於主觀唯心主義,因為人類感官只能接收解讀極窄頻段的電磁振動信號
  • 世界的統一性是什麼?唯心主義認為是精神,而唯物主義認為是物質
    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統一於精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精神活動的產物。二元論者否認世界的統一性,認為世界有兩個互相平行、各目獨立的本原,一個是精神,一個是物質。法國的笛卡兒就是二元論的典型代表,他認為世界有二個本原,一個是物,一個是心,物與心這兩個實體互相平行。最後,他又認為這兩個實體都是上帝創造的,這樣,最終還是統一到上帝那裡去了。可見,二元論的最終結局必定導致唯心論。
  • 範縝的唯物主義「神滅論」與佛教唯心主義「神不滅論」的鬥爭
    引言佛教教義是一種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它主張「一切唯心」、「萬法唯識」,即認為一切存在都是虛假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人心或「內識」這一精神本體所創造。山河大地,一切物體,都沒有實在性。甚至連自己本身,也都是不存在的幻境,只有微妙的「真如」佛性才是真的境界。
  • 唯物主義的寫實手法表現唯心主義的想像張力——肖育新疆寫生油畫
    他的油畫寫生是用唯物主義的寫實手法表現唯心主義的想像張力。肖育作畫從不討巧,也從不去敷衍自己的內心,用筆肯定有力,使彩潔豔純美,對畫面細節的處理也極為鮮活靈動,他每每完成的寫生畫面就是一個上蒼賦予他的藝術活體,你觀畫時必然會感受到畫面的呼吸與脈跳。同時也能想像到肖育帶著寫生的收穫走回住所時的那種享受和喜悅。
  • 大多數人誤解的「唯心主義」
    ——《傳習錄》問題是,人類思想史上有那麼多大哲學家大思想家都是唯心主義的,常人用常識都能想明白的問題,他們為什麼會不明白呢?如果唯心主義這麼膚淺,為什麼馬克思等一票唯物主義者要與之進行那麼費力的爭論呢?正如我們拍抗日神劇,打敗了矮化的智障的敵人,對我們來說似乎贏的意義也不大。同理,既然唯心主義這麼智障,那唯物主義與之辯論得這麼辛苦,好像也有點問題。
  • 認知大逆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都將無地自容!
    我們一思考便知,什麼讓我一刻也離不開?什麼比生存與死亡更重要?什麼比一切事物的存在更實在?那就是我們永遠無法拒絕的感知,感知運動就是存在的本質,也是一切事物得以出現的本源。千萬不要急於否定,你可以暫不理解感知是什麼,你試想天下可有一事一物可以不在感知以內存在?什麼可以不被感知而存在?感知這個完全不被我們意識到的行為活動,竟然是存在的本質和本源,這讓人大惑不解。
  • 學習恩格斯,徹底批判唯心主義的「權力真理觀」
    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能夠把唯物主義世界觀自覺轉化為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研究社會社會生活,尤其研究英國的歷史、經濟、政治、特別是英國工人階級的生活、工作、鬥爭。  一、把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反映論自覺應用到研究社會歷史問題  恩格斯同馬克思一樣,其哲學思想也經歷了一個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再到歷史唯物主義轉變的過程。
  • 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類型
    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B.客觀唯心主義C.主觀唯心主義D.機械唯物主義一、知識講解(一)主觀唯心主義:指把人的主觀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源,也就是認為人或者人的意識創造了萬物。主觀唯心主義過分誇大人意識的作用,強調人的作用。常見的例子:(1)孟子:萬物皆備於我;(2)莊子:萬物與我為一;(3)陸九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4)王陽明: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事;(5)康德: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6)笛卡爾:我思故我在;(7)貝克萊:存在即是被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