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是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還是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

2021-01-08 搞笑叮噹貓

如果用現代唯物主義論來看,陽明心學不僅是唯心主義,而且還是主觀唯心主義。

那麼什麼是唯心主義,什麼又是唯物主義呢?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而唯物主義則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

因為王陽明的心學中提到「心即理也」,出現了一個「心」,並且認為「心」就是「理」,所以被認為是唯心主義。

但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西方近代提出來的,而東西方的哲學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用西方的思維來衡量東方的思想,是否合適就值得商榷了。

比如西方黑格爾說的「存在即合理」,笛卡爾說的「我思故我在」,都是經典的唯心主義名言。同時,由於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因此王陽明也被認為是主觀唯心主義。

什麼又是主觀唯心主義呢?主觀唯心論或主觀唯心主義是一個哲學理論。其提出某主體的心靈,如其感覺、經驗、意識、觀念和/或意志等是世界中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

中國宋明時期的心學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英國貝克萊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等等。

用這個概念來看待陽明心學,就很容易把心學理解為主觀唯心主義。

更有甚者拿出王陽明的一個故事來說明。有一次王陽明先生遊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王陽明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很多人只看了王陽明說的最後一句,但其實王陽明說的人心「寂」與「顯」的那種狀態。也就是說當人沒看到花時,花在心中是處於一種寂的狀態,但是當看到花時,那花就瞬間處於顯得的狀態。而這種顯的狀態,與我產生的關係,也就是物來順應的關係,我的良知可以感知到花。

但是,當我沒看見花時,那花與我並沒有發生關係,所以深山中的花開花落,與我心並沒有關係。

王陽明說的這句話,說的人物與心的關係,但是並沒有否定花的存在,更沒有說,因為我的心沒有感知到花,而否認花,也就是物質的存在。

我們來舉個例子,比如當你沒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並沒有與我發生關係,這篇文章的觀點對錯,你是不知道的。但是當你看到文章時,不管你是否認同觀點,但是我們之間都間接的發生了關係。

但是並不是說,因為你沒看到文章,你就存在。不管這篇文章你看到沒有,你都活蹦亂跳的好好的在那裡。王陽明描述的只是心與物的關係,但是並沒有否定物質第一性。這其實也是東西方哲學文化的差異。

言歸正傳,雖然主流認為陽明心學是主觀唯心主義,但是作為專研學習陽明心學的人而言,並不能接受這個論點。

但是不管如何,如果古人的哲學思想能促進我們思考,給予我們人生的啟迪,我們就不應該否定,而應該去發展和傳承,只有這樣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相關焦點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你有什麼看法?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是兩種相互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簡單地說,唯物主義的核心就是先有物質後有精神,物質第一,精神第二,物質決定精神。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代表的是唯物主義論者。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正好相反,它認為是先有精神,後有物質,精神第一,物質第二,精神決定物質。以西方柏拉圖為代表的是唯心主義論者。兩大派別多少年來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歸根到底,是人類對世界認識的局限,限制了人類的認知。有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現在所有能夠認知到的物質總量只佔到宇宙總質量的5%,還有25%的暗物質與70%的暗能量是人們還未曾謀面的。
  • 老子和莊子的「道」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老莊說的「道」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這個問題一直爭議很大。有人說,老莊的「道」是唯物主義,因為「道」是自然界的一種看不見的物質能量,是一種極精細的物質,所以是唯物主義。莊子說過:「道」有粗精,宇宙本源的「道」是一種極精細物質。
  •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當一個人堅信唯物主義是正確的時候,事實上從一個側面已經映射出了唯心主義是正確的,因為他的意識決定了他的思考方向。這樣解釋比較抽象,但大家可以細品一下。雖然我這樣闡述,但並不代表我認為唯心主義是絕對正確的,因為他們就沒有對錯之分。
  • 正確認識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的含義唯物主義的英文是materialism,material的意思是物質、材料,而ism是一個英文的後綴,表示主義,所以唯物主義不是唯有物質的主義。所以在探討世界本源的時候,你認為世界上物質是第一位的還是意識是第一位的呢?唯心主義的含義唯心主義的英文是idealism:ideal意思是理想的、完美的、空想的,ism是一個後綴,表示主義,翻譯過來就是唯心主義、理想主義;其實在哲學上這個詞語是同唯物主義相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
  •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是什麼呢?
    唯心主義:哲學中兩大派別之一,認為物質世界是意識、精神的產物,意識、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把客觀世界看成是主觀意識的體現或產物的叫主觀唯心主義,把客觀世界看成是客觀精神的體現或產物的叫客觀唯心主義。簡單來說是哲學兩大派別之一,同時也分成主觀,客觀兩大唯心主義。
  • 如何理解「唯心主義」及其存在的原因
    唯心主義,應該就是其中一個。唯心主義的英文單詞是idealism,又可以稱為「觀念論」。觀念論的叫法,或許可以先為它去除褒貶好壞之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之分我們一般認為唯心主義是不好的。但是,真正研究哲學的人,一般很少關注唯心、唯物之分。
  •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誰?
    因此,從它的創始人康德開始,雖認為人世間存在一個客觀世界,但又說這個世 界是不可認識的,企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為宗教信仰留下地盤;在黑格爾的發展階段,雖認為世界是發展的,並揭示出事物發展變化中的許多辯證方法。
  • 道家老子說道生萬物,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唯物和唯心誰更勝一籌?
    我國古代的思想家們,基於他們思想的特點,我們可以大體將他們的思想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那麼唯物和唯心有什麼區別呢?一個以物質為第一性,一個以意識,或者說精神為第一性。說得通俗些,唯物主義大抵就是,世界是物質的,外界存在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物質;唯物主義大抵便是,我們認識的這個世界,是由意識「創造」的世界,意志可以「主宰」個體的整個世界。
  • 柏拉圖《斐德羅篇》:「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區別是什麼?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柏拉圖的《斐德羅篇》,在昨天內容的最後我們留下了一個思考題:「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別是什麼?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理解「唯物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區別。說到「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關鍵在於判斷:物質與意識誰排在第一位。簡單來說就是:認為物質優先意識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就是「唯心主義」。
  • 近代名人有話說:王陽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蔣介石曾說過:「王陽明的眼光,超過他同時代的一切讀書人。」「王陽明哲學是非常之有價值的。」「我們要革命、要救國,就必須奉行陽明學說。」偉大人物毛澤東認為:「名世於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餘子。」……受到如此多近現代知名人物的崇敬和推崇的王陽明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究竟有何魅力?且看董平先生解讀世人對陽明先生的認知。一個離經叛道者?
  • 儒家思想6位代表人物
    孔 子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農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儒家思想-儒家經典著作-儒家代表人物介紹即農曆二月十一
  •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而唯心主義核心是世界依附於意識存在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而唯心主義核心是世界依附於意識存在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它們兩個又是相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大樊說歷史,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事情。唯心主義和僧侶主義是相通的。站在它們的對立方面,同它們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的,是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
  • 唯心還是唯物?王陽明是對還是錯?
    答:真與假是唯物主義對事物的主觀判斷,其實沒有假也沒有真,只有感知的事實,感知到和沒感知到,人的活動範圍就在感知到以內,所以人不斷地擴大感知,並力求感知最大化。問:人懂得感知理念後應該如何生活?答:在感知倫理秩序下理性地生活,這就是人類存在的理想狀態。問:感知的本質是什麼?答:感知的本質就是存在運動,一切存在都在運動之中。
  • 【北京皇龍二鍋頭】《王陽明大傳》一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本新書,名字叫做《王陽明大傳》。今天這本書講的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著名人物——王陽明,相對於古人對其的高度的評價,今人對他的了解還是相當不夠。本書《王陽明大傳》的作者岡田武彥先生就是王學研究的集大成者。當代新儒學的代表人物——杜維明曾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那麼,為什麼他的知名度與歷史貢獻嚴重不相符?一切出自他的學說——心學,因為與主流的唯物主義相悖,所以在我們學校教育中心學是作為唯心主義的反面教材出現的。不過,值得可喜的是習大大從2009年至今,已經有六七次提到王陽明或引用王陽明的學說。
  •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人他們的一生都分別獲得了什麼收穫?
    昨日收到網友飛鴿傳書,問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人他們的一生都分別獲得了什麼收穫?回想自己,思索再三,作如下之答。我的理解:「主義」是指一個人對世間萬象的感想和實現所想所採用的方法,也通稱為人的世界觀。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一對矛盾體,但是彼此誰也離不開誰。古代先賢僅一八卦圖就已經把這兩者的關係形容的無比舒適了。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努力奮鬥的結果,一定是和他的世界觀有直接關係的;人一生的世界觀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 學習恩格斯,徹底批判唯心主義的「權力真理觀」
    三、恩格斯發現物質利益在人們活動中的決定性作用的觀點  舊唯物主義哲學家在自然觀上堅持唯物主義,在歷史觀上還不是唯物主義者。他們考察和研究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時,同一切主觀唯心主義一樣,主要停留在人們的主觀觀念、主觀動機的善惡觀念和理性原則上,而從來沒有探究「隱藏在這些動力後面的是什麼,這些動力的動力是什麼。
  • 為何同為儒家學派代表人物的荀卿,會大張旗鼓地提出「性惡論」?
    荀子雖然身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並且作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但是他的很多儒學觀點和思想,與孔子和孟子的儒學主張卻又很大出入。他作為先秦時期儒家學派最後一位代表人物,由於已經具備了初級的唯物主義思想,所以他在看待萬事萬物的時候,都會先從客觀角度去考慮問題。他雖然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但是卻並未盲目的吹捧儒家學說。
  • 大多數人誤解的「唯心主義」
    醜化唯心主義的漫畫所以人們認為那些唯心主義哲學家都是瘋子,例如說出「閉上眼睛就沒有懸崖」的貝克萊,還有我國的王陽明,似乎人看不見花的時候,花就不存在了。——《傳習錄》問題是,人類思想史上有那麼多大哲學家大思想家都是唯心主義的,常人用常識都能想明白的問題,他們為什麼會不明白呢?如果唯心主義這麼膚淺,為什麼馬克思等一票唯物主義者要與之進行那麼費力的爭論呢?正如我們拍抗日神劇,打敗了矮化的智障的敵人,對我們來說似乎贏的意義也不大。同理,既然唯心主義這麼智障,那唯物主義與之辯論得這麼辛苦,好像也有點問題。
  • 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類型
    【例題-單選】今年熱播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贏得當代很多年輕人的一致好評,這部電影還是選用了我們很熟悉的少年英雄哪吒。這一次內容並沒有放在哪吒與李靖的父子糾紛上,而是演繹了一個全新的故事。「逆天改命」這個主題讓哪吒變得更符合當代人的價值觀,也讓整個故事的格局更加協調緊湊,特別是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決定」一語點破電影主題,讓人對自我命運的掌控,有著爆棚的自信。
  • 不同雪茄品牌的代表人物
    雪茄代表人物不同雪茄品牌的代表人物以前寫過一篇文章,提到如果選擇一個雪茄代言人的話,我的選擇不是邱吉爾、不是卡斯楚、不是甘迺迪,而是海明威——這頭老獅子。海明威算是富恩特雪茄的代表人物,富恩特有個系列就叫做海明威,那種兩頭尖尖的雙尖魚雷雪茄也是為了讓海明威在海上能非常便捷的點燃雪茄而發明的。如果說海明威是富恩特的代表人物還有點爭議的話,高希霸的代表人物是菲德爾卡斯楚就毫無爭議了。高希霸這個品牌就因卡斯楚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