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四大名繡——蘇繡

2020-12-18 有夢花居

一針一線,繡出牡丹如畫的韶華;一針一線,繡出女子婀娜的身姿;一針一線,繡盡蘇州如詩的雅致。作為四大名繡的蘇繡,在時代的更迭下綻放出它獨特的光彩。蘇州刺繡發源於蘇州吳縣,是以蘇州為中心,包括蘇南地區刺繡品的總稱,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蘇繡工藝是以繡針引彩線,按事先設計的花紋和色彩,在絲綢、棉布等面料上刺綴運針,通過繡跡構成花樣、圖案、文字以取得藝術效果。在種類上,蘇繡作品主要可分為零剪、戲衣、掛屏三大類,裝飾性與實用性兼備,其中以「雙面繡」作品最為精美。蘇繡具有圖案秀麗、色彩典雅、針法豐富、繡工精細的特色,繡技具有「平、齊、和、光、順、勻」的特點。

蘇繡風骨神韻在隋唐時期就已奠定基礎,迨至宋元其基本枝法與特色已漸趨形成,明清蘇繡藝術開始走向成熟。關於蘇繡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春秋時期劉向的《說苑》,這時吳國已經將蘇繡運用在了服飾上。吳王孫權曾命趙達丞相之妹手繡《列國圖》,在方帛上繡出五嶽、河海、城邑、行陣等圖案,有「繡萬國於一錦」之說。到了宋代,蘇繡已經相當成熟了,蘇州城出現有繡衣坊、繡花弄、滾繡坊、繡線巷等生產集中的坊巷。據《清秘藏》敘述,「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線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可見這時蘇繡藝術已經具有相當高的水平,而明朝時期,蘇繡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蘇州地區出現了「家家養蠶,戶戶刺繡」的盛況,出現了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製作,所繡佳作栩栩如生,有「以針作畫」 「巧奪天工」之美譽。這個時期,蘇繡在針法、色彩圖案諸方面已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似畫非畫的境界展露無疑,在藝苑中吐芳挺秀,與書畫藝術媲美爭豔。

清朝是蘇繡的全盛時期,以「精細雅潔」而聞名。這個時期,由於蘇繡被大量運用到皇室,形成了各個流派競繡的盛況,而民間則廣泛用於服飾、戲衣、被面、枕袋帳幔、靠墊、鞋面等方面,這些蘇繡生活用品不僅針法多樣、繡工精細、配色秀雅,而且圖案花紋含有喜慶、長壽、吉祥之意。在競爭之下,蘇繡出現了創新, 光緒年間,技藝精湛的藝術家沈雲芝聞名蘇州繡壇,她溶西畫肖神仿真的特點於刺繡之中,新創了「仿真繡」,開拓了蘇繡嶄新的一頁。發源於江南水鄉的蘇繡,民間繡品一直具有濃鬱的民間色彩與水鄉生活氣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吳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民間習俗。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每個朝代的蘇繡作品都帶有強烈的時代烙印,時代不斷進步,藝術也需要與時俱進,蘇繡不僅僅只是藝術,還更多的是滲透進人性化的品味。

作者:陳秋燕

相關焦點

  • 中國四大名繡
    四大名繡,指的是我國刺繡中的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刺繡,古稱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按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 中國以「四大名繡」(蘇繡、粵繡、蜀繡、湘繡)聞名於世。中國「四大名繡」在明清之際開始蜚聲中外。目前四大名繡均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繡品包括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其題材、形式、層次、色彩、空間的表現,乃至針法及裝飾效果均有新的創意。
  • 四大名繡,繡出來的中國風
    中國的傳統刺繡工藝品當中,常常將產於中國中部湖南省的「湘繡」,中國西部四川省的「蜀繡」,產於中國南部廣東省的「粵繡」和產於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除了四大名繡,在我國還有京繡、魯繡、汴繡、甌繡、杭繡、漢繡、閩繡等地方名繡,而我國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彝、傣、布依、哈薩克、瑤、苗、土家、景頗、侗、白、壯、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繡。四大名繡四大名繡之稱形成於十九世紀中葉,它的產生除了本身的藝術特點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繡品商業化的結果。
  • 「四大名繡」蘇繡:圖案秀麗構思巧妙,清朝達到全盛時期!
    蘇繡起源於蘇州,清代確立了「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為中國四大名繡,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鬱。
  • 中國四大系列——四大名繡
    在中國傳統刺繡工藝品當中的,常常將產於中國中部湖南省的"湘繡",中國西部四川省的「蜀繡」,產於中國南部廣東省的
  • 四大名繡
    在漢族傳統刺繡工藝品當中的,常常將產於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繡」,中國中部湖南省的「湘繡」,中國南部廣東省的「粵繡」和中國西部四川省的「蜀繡」
  • 蘇繡:絕技繡出美好生活(文化脈動)
    資料圖片 圖④:江蘇省蘇州市的小學生欣賞蘇繡藝術品。 華雪根攝刺繡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近代以來,形成了蘇、湘、粵、蜀四大名繡,而蘇繡以其「精細雅潔」的特點位居四大名繡之首。江蘇省蘇州市鎮湖是蘇繡的起源地,有著2000多年的刺繡史。
  • 四大名繡之首—蘇繡
    蘇繡,簡單來說就是蘇州地區的刺繡,最初起源於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及整個太湖流域。它與湘繡、粵繡、蜀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蘇繡與江南,是柔美溫婉的相互見證。最早的蘇繡只是女紅,待嫁閨中的少女,足不出戶繡閣一步。
  • 四大名繡.
  • 蘇繡的文化與傳承
    中華元素、地域文化,它本身包含了情感上的「文化鄉愁」,這種鄉愁與社會生活和自身文化特質緊密相連。蘇繡文化從何而來,由什麼組成,怎麼發展等等,從事蘇繡人的頭腦中永遠有一種文化意識。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源地,吳地蘇繡歷史悠久,她與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廣東的「粵繡"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繡。
  • 一針一線繡出萬千風華,一大批蘇繡精品廣州展出
    大洋網訊 近日,由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主辦,上海獨繡風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獨繡風華——蘇繡作品展」在廣州天泰美術館開幕。在中國,刺繡距今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形成了蘇繡、粵繡、蜀繡、湘繡四大名繡。
  • 蘇繡:絕技繡出美好生活
    刺繡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近代以來,形成了蘇、湘、粵、蜀四大名繡,而蘇繡以其「精細雅潔」的特點位居四大名繡之首。江蘇省蘇州市鎮湖是蘇繡的起源地,有著2000多年的刺繡史。今天的鎮湖依然有400繡莊、8000繡娘,還有5000餘人從事刺繡相關行業,「刺繡小鎮」聲名遠揚。
  • 中國名繡名作欣賞
    【千姿百態的中國名繡】在漫長的歷史和廣袤地域的交融發展中,民族文化的差異使刺繡形成風格迥異的不同支系。每一個支系都有自己的歷史文脈,工藝手法各具特色。到了明清時期,地方繡種全面發展,形成了蘇繡、粵繡、蜀繡、湘繡、京繡、汴繡、魯繡、甌繡、顧繡、苗繡、羌繡等諸多名繡群芳爭妍、千姿百態的發展局面。【蘇繡】「一片絲羅輕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勞。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蜀錦謾誇聲自責,越綾虛說價猶高。可中用作鴛鴦被,紅葉枝枝不礙刀。」
  • 傳統手藝 | 雙面繡
    雙面繡也叫兩面繡,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雙面繡始於宋代,是在同一塊底料上,在同一繡制過程中,繡出正反兩面圖像,輪廓完全一樣,圖案同樣精美,都可供人仔細欣賞的繡品。雙面繡主要體現在中國四大名繡(湘繡、蘇繡、粵繡、蜀繡)的作品中。據專家考察,雙面繡在宋代便已出現,但大多數用於日用品,如帙手帕等。
  • 四大名繡最著名,代表作都是什麼?
    四大名繡是刺繡界的頂層,人們說起刺繡的時候,就會直接想到四大名繡。
  • 蘇繡:一起來看看國風文化的魅力!
    今天看到一個蘇繡團扇,特別驚豔,所以來和大家分享一波蘇繡。 蘇繡,是蘇州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為江蘇省蘇州市民間傳統美術。蘇繡起源於蘇州,是四大名繡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蘇繡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無錫、常州等地。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繡。
  • 四大名繡 1
    書寫紡織服裝史不外乎是記載某種歷史時段或區域特點,而刺繡所反映的區域特點尤為突出,所以人們為了辨認某種繡品的特點,就有了所謂『四大名繡』
  • 蘇繡|是如何成為四大刺繡之首的?
    因此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國蘇州有一種工藝名叫蘇繡。女紅之巧,十指春風。蘇繡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是蘇州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其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無錫、常州等地。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繡。清代確立了「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為中國四大名繡。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
  • 蘇繡|絕美的中國符號
    蘇繡, 是中華民俗在指尖上的傳承。小小的一根針,細細的一縷線,在潔白的絹布上,上下翻飛,繡出的是人間百態。 蘇繡《富貴平安》 在「中國四大名繡」中,蘇繡豔壓湘繡、粵繡、蜀繡,獨佔鰲頭,成為中國刺繡的門戶
  • 創意與生活:中國刺繡之蘇繡(四大名繡之首)
    蘇繡,即蘇州刺繡,位居中國「四大名繡」之首。
  • 蘇繡怎麼繡
    蘇繡應該怎麼繡呢?想要學習蘇繡但是不知道應該怎麼學。我們先要有蘇繡的繡花布,蘇繡的繡花布一定要是透明的那種?蘇繡不是十字繡,不能用布,蘇繡一定要雙面繡才盡善盡美。所以說蘇繡要用透明的紗布,很多人不知道用什麼透明的布。蘇繡的紗布可以用硬紗紗布一定要崩住大的繡件都是崩在架子上,小的可以拿空白的團扇來繡。繡蘇繡我們要用蘇繡的專用絲線,我們在創造我們圖案的時候可以把花樣子先畫在我們的空白的紙上,然後再把透明的紗布蓋在紙上再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