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是一類非常重要的植物,很早就走進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茅的莖葉含有大量的纖維,因此富有韌性,是捆綁包裹物品的好選擇。當時祭祀用它來包裹祭物,以示對上天的尊重。茅,也因此出現在《詩經》裡: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這裡的茅指的都是禾本科的白茅——因其如雪般的百花而得名,在中國具有廣泛的分布範圍。除了作為繩索的實用性之外,人們還發現另外一類茅草具有檸檬般清涼的香味,這就是香茅。
香茅和白茅具有類似的外形,均屬於禾本科植物,是禾本科香茅屬約55種芳香性植物的統稱,亦稱為香茅草。古代香茅被稱為「包茅」,《詩經》中有句「靜女其姝,貽我彤管」。這個」彤管」,正是香茅草長出芽心之後莖管顏色轉紅的一種代稱。
古籍記載香茅產於湖北荊山山麓南漳、保康、谷城一帶。相傳楚王最初在此立國時,環境非常艱苦,周天子體諒楚國的不易,對他們上繳的貢品也無太多苛求,讓楚國以這種當地特產帶有芳香又價格低廉的茅草,作為貢品之一,並以此濾漿釀酒,祭祀祖先,以表周朝作為泱泱上國對臣屬小國的寬宏體恤之意。《左傳·僖公四年》有載:「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說的就是後來在春秋時期,周王室衰落,齊桓公糾合諸侯討伐楚人,其領軍出師問罪楚人的兩條理由之一,就是他們不向周天子貢奉苞茅,周天子沒有了祭祀天地祖先的濾酒之物,是為人神共憤的大不敬,天下人皆得而誅之!
作為香草,香茅具有溫和的青檸香氣,又因為其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分布,因此是這一地區飲食中常見的調味品。東南亞的泰國,香茅的使用尤其普及,幾乎成為泰餐的基本底味。泰餐當中有名的冬陰功湯,主要配料之一,就是採用香茅剝除外層的老葉之後白嫩膨大、形似大蒜青苗的根節部位。這道有國湯之稱的泰國名湯,實際上就是酸辣蝦湯;其集香茅之香烈、咖喱之辛厚與泰國檸檬之青酸、朝天椒之熱辣、椰奶之甜、蝦肉之鮮、魚露之鹹等諸味合成,滋味酸辣甜鹹皆兼而有之,端的是錯綜複雜,如人生百味。除了冬陰功湯,香茅草還廣泛應用於泰餐中的各種咖喱,清蒸魚,蘸醬等等,甚至出現在各式冷飲和甜品中。
香茅的缺點在於,它秉承了禾草的特質,葉子硬且粗糙,葉緣還帶有細齒,只能作為香料調味而不適合直接入口為菜。 雲南西雙版納、德宏等地的傣族和哈尼族運用這種香料也有自己的心得。 香茅草烤魚就是用姜蔥蒜等調料填入魚肚醃製之後,再在魚身包纏上香茅葉子,用木炭小火烤制的越南魚或鯽魚,其味鮮美,魚肉柔軟入味,還帶著股香茅檸檬味的清香,既闢除腥氣,又誘人開胃。香茅不單可以用來烤魚,還可以應用於許多的肉類,香茅烤雞、香茅烤牛肉,皆是當地聞名遐邇的特色美食。
雲南是羅非魚養殖的大省,這種外來引進物種最初主要用於出口,但後來出口受阻,導致羅非魚養殖產業一度陷入困境。「香茅草烤魚」的盛行打開了羅非魚的國內市場,也間接盤活了雲南的羅非魚養殖業。這道頗具異域風情的菜餚,也成為雲南菜的標籤之一,出現在大城市商城的雲南餐館,給都市的人們帶來野性的味覺享受。
歡迎互膜,交流,嗯
轉載你得跟我商量
不請示我的話,我半夜敲你家門去
喜歡你就分享呀
合作郵箱:tsinghualiuji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