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位總管太監:自己閹割當太監,建國後成油炸果子小販

2021-01-09 中國網文化

清末有兩個太監最有權勢:一位是李蓮英,臭名昭著;另一位是小德張,他成了李蓮英的「接班人」,雖然名聲不及李蓮英那樣顯赫,但也同樣得到慈禧太后的寵愛,威風十足。

為出人頭地,自己閹割當太監

小德張原名叫張祥齋,字雲庭,乳名小德子,「小德張」是慈禧太后對他的暱稱。他是天津靜海縣人,幼年家境貧寒,靠打短工為生。

當時,小德張的家鄉有個大財主,這財主每天都坐著一輛豪華的雙套大馬車,趾高氣揚地進進出出。一天,那車又要出門,十二歲的小德張心裡那個羨慕呀,愣在原地一動不動地盯著。「閃開閃開!這哪家的孩子,不給車讓路找死啊!光看頂啥用,有本事自己也買一輛……」這車把式一通奚落,把旁邊的人逗得哈哈大笑。小德張臉漲得通紅,抿著嘴心裡暗暗發狠:看誰笑到最後!回到村裡,他逢人就問:「我也要買輛大套車,怎樣才能發財呢?」有人開玩笑說:「想發財還不容易,只要捨得把那話兒割掉,當太監,別說買大車,每天還能陪龍伴駕哩!」小德張聽在耳裡,記在心頭。十五歲那年,小德張受了一家富人的氣,他急忙跑到家問母親怎樣才能發財。他母親信口回答說:「要發財,就得當『老公』。」 「老公」是當時人們對太監的稱呼。事實上,由於當時政治黑暗,朝廷腐敗,不少太監利用宮廷權勢發了財。李蓮英的家族,比王侯更富,很多人對他嘖嘖稱慕。所以,張母的話是有根據的。小德張這時年紀雖不大,但心可夠狠的,聽了母親的話後,他就磨礪刀子,忍著劇痛把自己閹割。第二年他進了宮,當了養雞鴨的小太監,地位雖然低微,但初步實現了自己的打算!

善鑽營,投身戲班當戲子

在宮廷裡,封建等級極為森嚴,太監也不例外,大太監腰纏萬貫,一呼百諾;小太監囊空如洗,俯首低眉。與雞鴨打交道的小德張,自然不安心於低下的地位,他知道,要實現發財的美夢,非當大太監不可!

小德張有幾分鬼聰明,他了解到,慈禧太后是一個大戲迷,當戲子唱戲最容易得到慈禧太后的賞識。於是他就走後門,投身宮廷的戲班子。小德張進戲班子後,拼命學藝,有了一些本事。在演出時他總是顯得極為賣力,讓他的名字為慈禧太后所熟知!

一次給慈禧太后演京劇,有個演員動作過大,眼看就要把槍踢落在臺上了,說時遲那時快,跑龍套的小德張一個跟頭翻過去,趁槍忽忽悠悠快要落地時,抬起雙腳猛地把槍挑了起來,及時救了場。慈禧太后看後大為歡喜,對這個小龍套讚不絕口。為了討得老佛爺的歡心,小德張苦練三年基本功,每次演戲都使出渾身解數,慈禧樂得嘴都合不攏了,於是,親自賜名他「小德張」。從此,小德張這個名字就叫開了。

抓時機,當了太后的乾兒子

小德張千方百計向慈禧太后顯示自己時,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不久,機會便來了。

一九零零年八月十四日,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慈禧太后化裝成農夫,坐上牛車狼狽西逃。這時很多王公大臣自顧逃命,就連慈禧太后身邊很多有權勢的太監也置她於不顧,但此時的小德張卻寸步不離,抓緊一切機會拍馬逢迎。據說,這一伙人在逃亡西安的路上,有一天,大雨淋漓,道路泥濘,車不能行走,大家都無計可施,這時,小德張當即背上慈禧太后濺水踏泥,累得半死卻毫無怨言。到了休息的地方,慈禧太后十分高興,隨口說:「如果我的兒子能這樣孝敬我,我就滿意了!」小德張的確機靈,他聽了慈禧太后這麼說,馬上跪在地上三跪九叩謝恩。從此,他就以慈禧太后的乾兒子自居,成了太后的近侍太監,專門侍候慈禧太后。這時候,小德張的地位已非同尋常,官僚們爭先恐後地巴結他,送金送銀,小太監們更是圍在其身前獻盡殷勤。

青雲直上,當了「總管太監」

小德張是打小報告的能手,早在「聖駕西幸」之前,他就用打小報告的手段來爭取慈禧太后的寵信。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被囚禁於中南海的瀛臺小島,小德張常常予以監視,把這位可憐皇帝的一舉一動回報給慈禧太后。當了慈禧太后乾兒子的小德張就更為此盡力了,此時他的地位已與李蓮英不相上下了。

一九零八年十月,光緒、慈禧太后相繼死去,由光緒帝的正室隆裕皇后執政。李蓮英感到失去了靠山,加上年紀已老,就主動隱退,小德張即順理成章地被提升為太監的總頭兒——「總管太監」。一九零九年,小德張終於升任當上了清宮大總管,官至二品頂戴,錢多得譁譁數不過來,就連王公大臣也得對他避讓三分。

他的美夢終於實現了。

如今的金林村4號,依舊是一幢民居,居住著張祥齋(小德張)的孫子張繼和。與睦南道上處於顯著位置的名人舊居不同,張祥齋的這所小樓稍顯破舊,若不是院牆外懸掛的文保牌子,幾乎讓人無法與清末大太監小德張聯繫在一起。據張繼和回憶,張祥齋寓居天津後,先後有過三處舊居,金林村這一處是1951年遷入的,張祥齋在這裡生活了6年多,直到去世。

弄權做勢,窮侈極奢

小德張繼續使出他交際方面的驚人才華,取得了新主子隆裕太后的寵愛,忠實地為她效力!小德張的權利越來越大,很多大官僚競相與他結為兄弟,希望他在隆裕太后面前為自己講好話!

小德張不是等閒之輩,他看準袁世凱最有前途,就多方勾結,時常向袁氏提供宮廷機密,使袁世凱進一步取得清廷的信任。他還公然違反太監不得幹預朝政的規定,經常在隆裕太后面前大談政事,左右官員的任命,以便從中受賄,李蓮英不敢幹的,他都幹了。小德張終於發了大財,有「貴敵王侯,富比天子」之稱。

說起來荒唐,這位大太監竟然在幾年間先後娶了四房姨太太!小德張究竟搜颳了多少錢財,誰也不清楚,人們只知道他在京津地區建了幾座豪華的大莊園,又用純銀四五百兩鑄一對馬車上的夾板。其母死後,他在母親居住的房間鑄造了一座二尺多高的金銀山來「紀念」,沒人知道他耗費了多少黃金、白銀。

退居天津,驕橫極奢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的炮聲宣告了清朝的滅亡,隆裕太后宣布宣統皇帝退位。根據優待條件,清皇室還繼續居住在紫禁城,小德張依然繼續當「太監總管」。一九一七年,小德張敏銳地感覺到清朝氣數已盡,就背離主子,走出宮門,退居天津。

其實小德張早已安排好退路,他在天津的英租界營建了一棟豪華洋房,後來被奕劻之子慶親王載振作為他的府邸。走近那棟寬敞幽深的院落,迎面就是通往大樓正中門廳、用青條石壘就的17蹬半「寶塔」式臺階。沿階而上,穿越柱式迴廊,一間具有濃鬱歐洲古典風格的開敞天井式大廳展露無遺。抬頭望去,西洋葡萄造型的大吊燈正中高懸,周圍曾經是御賜匾額、紫檀條案、雕花圍屏、嵌有貝螺的八仙桌椅和日本七寶燒大瓶。當年富麗堂皇的氣勢,如今仍令人嘆為觀止。

小德張並不甘寂寞,還開辦了德順興副食商店,泰昌利五香冬菜廠,並在香港、廣州設分號,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大資本家。

小德張與自己的幾房姨太太居住在自己的「樂園中」,出入小汽車,並重金聘請幾名侍衛跟從,頗為威風。有一次,小德張的一個姨太太逃跑,他指使警察將她捉回,殘酷地折磨,無人敢問,可見他還是相當有權勢的。

可是由於小德張過分揮霍,加上不善理財,他的財產不斷虧少,三十年代以後,家境便開始衰落了。

最後的歸宿

新中國成立時,小德張仍是一名地主兼資本家。五十年代初,工廠、商店都改為公私合營,他本人也身不由己地參加社會主義改造的行列,以賣油炸果子為業。由於小德張的態度較好,他得到了人民政府的寬大,得以終年,一九五八年在天津病死。

簡述小德張的一生,十六歲入宮,三十一歲當「總管太監」,最後成為賣油炸果子的小販,這段經歷真可謂不平凡啊!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相關焦點

  • 清末最牛太監總管:生活極度奢侈,娶了4位老婆,建國後淪為小攤販
    說起太監想必很多小夥伴都很熟悉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條件是清末最後一位大內總管,在宮裡名叫小德張。由於他出生一個貧苦人家,為了出人頭地,自己就自宮了,後來他開始找關係進了宮,並且苦學了三年唱戲,成功引起慈禧太后的注意,並且被賜名小德張
  • 他是中國最後一個太監總管,權傾朝野富可敵國,還娶了四房姨太
    在中國的漫漫歷史長河中,太監這一特殊「職業」佔據了尤為濃重的一筆。歷史上,不乏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太監」,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小德張就是其中一位。說到小德張這個名字,不少人首先想到的都是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太監總管。在清末的諸多太監之中,他可以說是最為傳奇的一位了。一小德張原名叫張祥齋,這個名字還是很有書香氣的。
  • 陪著清朝走完最後時光的末代總管太監,解放後自食其力獲得寬大
    他母親不解其意,信口答道:「當老公(太監)能發財」。於是乎他自己磨了把刀,跑到僻靜處,竟然自己忍痛淨身,真的成了個「老公」。第二年,小德張如願被送進了皇宮。初到皇宮,小德張只是一名地位低下的低等太監,平時負責餵養一些雞鴨家禽。
  • 烏拉諾斯、亞當與太監:閹割手術的歷史
    這位自稱為外科醫生的人會在當地市場買下最漂亮的奴隸,閹割他們,並在小亞細亞的大陸高價售出。我們無從得知他是如何進行手術的,但顯然他非常成功,可以靠這種交易生活得很好。其中一名受害者最終成為波斯宮廷的一名太監,一路打拼後成為國王薛西斯的親信,這讓他有機會報復剝奪了他男子氣概的外科醫生。他回到希俄斯,強迫帕尼奧尼奧斯閹割了他的4個兒子,他們最終用這種方式「報答」了自己的父親。
  • 雞被閹割後體型會變大,為何太監被閹割後,體型不會變大?
    現代的影視劇中,太監均是體態瘦小、手無縛雞之力之的想像。那麼,疑問隨之而來,現實生活中,為何雞被閹割後,體型會變大,而太監則不會呢?其實,我們被影視劇所誤導了。實際上,太監被閹割後,跟雞是一樣的,與普通人相比,體型會更高大些,壽命會更長些。就比如,唐代太監中的成功人士高力士。
  • 清朝最後一位太監總管:權勢滔天娶四個老婆,曾揚言要殺兩江總督
    晚清入關一統天下後,充分吸取明朝宦官亂政的教訓,對太監這一群體嚴格管理。滿清統治者第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大量削減太監的人數,從明末的9萬多人,一下子削減到9000人,到最後不到3000人。清朝還設立了專門管理太監的機構,敬事房,又名宮殿監辦事處。在敬事房裡,太監能夠得到的最高職位是大總管,授督領侍銜,屬四品宮殿監。獲得這個頭銜的待遇如下,「督領侍月食錢糧銀四兩,恩賞在外,至多加賞二、三兩。」不過,如果事情做得好,還是能得到很多賞賜的。
  • 清朝最後一位太監的自述:貴妃們洗澡不自己動手,一般人難以接受
    在中國古代,太監這個職位一般都是勞苦家庭出生的。因生活所迫,才把孩子送進宮中,既希望有條活路,也希望將來能夠得點好處。據考證,中國的太監最早起源於夏朝,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則是在西周時期,出自《周禮》:「宮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絕也」。
  • 古代太監淨身過程大揭秘
    太監是歷代王朝在宮廷內侍奉皇帝及其家屬的奴僕,進宮前需要被閹割掉生殖器官,徹底失去性功能,以避免發生穢亂宮帷的事,稱之為「淨身」。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 到了明代,宦官權勢日增,人們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太監也就稱為宦官代名詞了。據記載,中國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的全部用閹人的。
  • 日本沒有太監的真相,閹割技術不行,不看重人倫常理
    唐朝時期,世界各地的人們漂洋過海,不遠萬裡來到中國。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更是派了不少的使者來中國學習,自此日本無論從文字還是文化上跟著中國幾乎是亦步亦趨,但是有一個制度日本卻從來沒有採用過,那就是太監製度。
  • 晚清太監總管小德張,權傾一時,清亡後做了富翁還娶了4個老婆
    另外當時社會的風氣整體比較黑暗,所以許多貧窮的人將自己的孩子賣到皇宮裡面,一方面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錢財,另一方面萬一自己的孩子在皇宮中有所成就也可以讓家庭擺脫貧苦的局面。所以就連當太監這樣吃力不討好的活兒,也會有許多人想做。所以通過正當方式去當太監的人太多了,導致很多人想出其他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先將自己閹了。
  • 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太監,跪著伺候主子,服侍皇后沐浴,活到1996年
    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太監,跪著伺候主子,曾服侍皇后沐浴,活到1996年!在數千年的封建帝制中,皇宮是最神秘的地方了,裡面除了有皇帝的三千佳麗之外,還有一群身份特殊的男人,這便是太監。提起太監,人們馬上會聯想到尖聲、扭捏、蘭花指,還有怪聲怪氣的「有本奏來、無本退朝」、「嗻」、「奴才……」、甚至包括一些令人噁心或者恐懼的神秘。太監,按照百科的解釋,原本指的是宦官中的高級官員,現指古代中國被閹割生殖器後失去性能力,專門在古代皇城中役使男性中的官員。宦官制度最早起源於先秦時期,《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
  •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寫了一部自傳《中國最後一位太監》,1996年逝世
    很多人應該都看過一個段子:一人得到葵花寶典,打開第一頁,寫著「欲練此功,必先自宮」, 為了成為天下第一,忍割「愛」了;結果痛暈過去,醒來後,翻開第二頁:「就算自宮,未必成功」,有點心痛;翻到第三頁,氣得吐血而亡,因為第三頁上寫著:「不必自宮,也能成功」。
  • 老照片:清朝成歷史後留下5個太監,一起生活,有人臉上蓄了鬍子
    太監接受酷刑後入宮,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都會一輩子待在宮中伺候別人,這一點和宮女有很大的區別,清朝規定,凡是宮女和嬪妃過了25歲之後沒有被寵信,就會被放出宮找良人出嫁。 1912年,隆裕太后頒布《清帝退位詔書》,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從此走向共和,開啟了一個新的歷史紀元。
  • 中國最後一位太監回憶皇宮:跪著伺候主子,娘娘洗澡從不親自動手
    推薦語:當我們逐漸成長,我們會發現自己所追求的名利其實只是人生的幻光而已,比起你最後所得到的東西,體驗人生的這些經驗要更加的彌足珍貴,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和誰一起去做,只要能夠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聽從自己的內心就足夠了。然而這些感悟,是那些在封建思想下被剝削的同胞們永遠都沒有辦法明白的。
  • 清宮史中儲秀宮掌案太監有多大權勢?李蓮英曾擔任此職
    被閹割痛不痛?不消說,平常那地方受到一點刺激都覺「蛋疼」,遑論閹割,那肯定是件極為痛苦的事情。面無表情的閹割師傅操著冰冷的閹割刀,赤條條的你被綁在桌上動彈不得,任由閹割師傅操刀,很可能還會因此喪命。但是在封建時期的古代中國,有些人或是為了家庭,或是為了權勢,小小年紀就被閹割掉,入宮當了太監。
  •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監,一直活到1996年,生平經歷被改編成電影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太監,如東漢時期的蔡倫、明朝時期的鄭和、魏忠賢等、清朝時期的李蓮英。辛亥革命後,清王朝被推翻,同時中國延續數千年的封建社會制度也得以終結,其中便包括封建宦官制度。不知各位讀者是否看過一部電影《中國最後一個太監》,該影片由劉德華、莫少聰等人主演,主要講述了中國最後一位太監的經歷。
  • 她身為黃花大閨女,卻心甘情願跟了個太監總管,相伴一生還有子嗣
    清朝權勢最高的太后是慈禧太后,聲望最高的太監是太監總管李蓮英;但清朝最後一任垂簾聽政的太后卻不是慈禧,而是隆裕,最後一任家財萬貫的太監總管也不是李蓮英,而是小德張。
  • 清宮太監,為什麼還要娶妻?4種原因,你更信服哪一種
    宦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太監」,乃係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及其家族成員役使的特殊官員。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入關之前「太祖、太宗鑑往易軌,不置宦官」;清朝入關以後,順治皇帝才開始「依明宮寢舊制,裁定員額,數止千餘」。
  • 大內太監總管——烽火戲諸侯
    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當紅上榜作家,縱橫中文網專欄作家,網絡小說新一代人氣作家。2015年1月,首屆中國網文之王評選揭曉,烽火戲諸侯受到業界廣泛肯定,榮登"十二主神"作家!就是這麼一個優秀的主神級作家啊,我們來看看他太監了多少本小說。
  • 清朝最後一位太監,活了94歲!曾服侍皇后洗澡,1996年才去世
    一、最後的太監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位太監不得而知,但是最後一位太監卻是可以統計得到的。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作為清朝的第一個太監,或許不會被人記得,而清朝最後一位太監一定是會被人提及的。在歷史上,許多的太監進宮後,得到了權貴的青睞,雖然不曾錦衣玉食,但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之後卻是可以光耀門楣的。有了前人的經驗,有的貧窮人家甚至覺得,只要家中有一個人去當了太監,那麼就可以光耀門楣了,而且還很有可能徹底改變家中的命運。孫耀庭就是中國的最後一個太監,他當時是私自淨身的,但是還沒能進宮大清就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