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睡前不訓妻,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古人尚有此覺悟,今人當勉之

2020-12-17 縹緲青君

很多人總是慶幸生在了華夏,因為華夏的歷史源遠流長,古人給現代人留下很多警句箴言,讓人每每想起都獲益匪淺。

古語有云: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

這句話的前半句比較好理解,意思是吃飯的時候不要教訓兒子,因為怕影響孩子的食慾,再者吃飯時教訓孩子也不一定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這句箴言前半句很多人都能理解,可是對於後半句「睡前不訓妻」,不少人卻只知其字面意思,而不懂其中蘊含的大智慧。

睡前不訓妻看似直白,但卻與一些現代先進的婚姻理念相合。

就字面意思來看,睡前不訓妻的意思是說,在睡覺之前,不要教訓妻子,避免兩人都睡不好覺,鬧得家宅不寧。

華夏人講求家和萬事興,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臨睡覺前即便有再重要的事情和再大的火氣,也應該壓一壓,不應該在臨睡前讓它爆發。

在情感世界裡,很多分手其實都可以挽回。只不過人在氣頭上時,很少會選擇理性的應對處理,而是選擇簡單直接的蠻不講理。這樣的方式和方法,換來的結果大都是越來越糟。

夫妻之間有矛盾想要開解,先要冷靜下來,其次在冷靜之後分析自己的對錯。若是自己沒有錯,那麼也應該選擇以寬容的態度,包容對方的過錯。

只有抱著這樣的處事方式,才能在婚姻生活中過得幸福。

睡前不訓妻這句古語裡所要表達得更深的意思,與正確處理夫妻矛盾時的方法相合。

無論妻子犯了上面樣的錯誤,都不要在睡覺之前訓斥,這樣得到的結果就是留給了兩個人足夠的時間冷靜。冷靜之後,擇日心平氣和的或是就事論事,或是選擇包容。

人在氣頭上的話,總是控住不住會說一些傷人的話和做一些令自己後悔的事。有了睡前不訓妻的緩衝餘地,相信在「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基礎上,夫妻兩人一定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這樣的夫妻共處之道,你能說它不先進嗎?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一則新聞報導,說是國外有一位妻子受不了婚姻生活的「折磨」,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位女性在做出這樣的選擇時,肚子裡還懷著小寶寶。現代生活壓力本來就大,不少準媽媽或多或少都患有產前、產後抑鬱症。若是丈夫不懂得正確的夫妻相處之道,那麼婚姻生活將會難捱,甚至還有可能發生悲劇。

產前抑鬱症非常可怕,即使平時表現得和普通人一樣正常,可是當抑鬱症發作時,會做出非常不理智的行為。

國外這名準媽媽就是如此。因為她平時表現得很正常,所以丈夫也就拿她當作正常人一樣對待,沒有太過重視。可是當有一天晚上兩人因為一件小事拌了幾句嘴之後,丈夫就再也見不到他的妻子了。

原來,睡覺前兩人吵架後,丈夫沒有及時安撫妻子的情緒。妻子思想鑽了牛角尖,於是給丈夫發了一條消息之後,便獨自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婚姻是愛情墓地,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這是因為結為夫妻之後,兩人要面臨的生活中的困難要比戀愛時多得多。

可是,幸福的婚姻也不在少數。失敗的婚姻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幸福的婚姻卻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夫妻雙方都懂得包容彼此,在生活上懂得為對方著想。

這個道理很簡單,可是有很多夫妻卻很難做到,從而導致夫妻關係不睦,甚至有悲劇發生。

大道理都是知道容易做起來難,可是為了幸福大家一定要努力去做。睡前不訓妻這個道理,就連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古人都有此覺悟,生活在現代的人們,更應該勉之。

相關焦點

  • 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啥意思?古人經驗現在受用嗎?
    而民間也流傳著許多相關的俗語,在古人關於如何處理家庭矛盾的俗語中,有這樣一句話,讓人頗感玩味: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所謂「飯前不訓子」,指的是當子女犯有錯誤的時候,如果需要教育,不要選擇在飯前這段時間。在我國古代,由於人民的思想較為落後,很多家長管理子女的方案以簡單粗暴為主——比如著名的「棍棒之下出孝子」就是典型。
  • 農村老話:「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對於自小在農村長大的小編來說,這些都還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要去了解農民的大智慧,就很有必要去田間地頭、門前樹下與他們當面聊聊天拉拉家常了。就拿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來說,背後也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下面就來一起學習一下,農村老話「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農村老話:「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
  • 80歲智慧老人善意提醒:飯前不訓兒,睡前不訓妻,很有道理
    今天上午他給我說了一個諺語:飯前不訓兒,睡前不訓妻,很有道理,拿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其實,我想他們在背過我以後,也會對小孩子進行教育,只是他們懂得教育孩子的辦法,懂得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快樂,和自由的成長環境,然後讓他長大之後有一種對人生的自信,以及用正面眼光看待這個社會的習慣,這兩點對任何一個人闖蕩社會都太重要了。
  • 「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前人留下的俗語,還有借鑑意義嗎?
    所謂農村俗語,大都是前人生活經驗的總結,其中有一些已經被時代所淘汰,而有一些則充滿了人生哲理和智慧,依然值得現代人借鑑。比如這句「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如果僅從字面上來解釋,那就是「吃飯之前不要訓斥孩子,睡覺之前不要訓斥妻子」。
  • 古人:「有子之家貧不久,無兒無女富不長」今人為啥說有女兒更好
    大家首先就要知道傳宗接代,不是封建思想,更不是腐朽無用的話題,無論世界如何變化,都要一代人又一代人往下傳,有人、有家才會有祖國,才能形成世界。所以老祖宗留下這句老話,把它用來告誡後人:「有子之家貧不久,無兒無女富不長」。古往今來,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些廟堂之上的高雅文化經典,雖然它們的素材都是來源於當時百姓的生活,但是所表達的藝術形式又高於生活。
  • 古人云:「半路夫妻硬如鐵」今人說:「搭夥過日子更快樂」咋回事
    眾所周知,曾經在歷史上有很多名言警句,多少年來一度受到人們的追捧,可是到了現在,卻沒有人在刻意提起,或者是從心底裡,逐漸開始不認同了。比如古人說的這句老話:「半路夫妻硬如鐵」,而今人卻不這樣認為,好多老人都覺得「搭夥過日子更快樂」。這是為什麼呢?如果你也想了解古今思想為何有一部分發生了斷裂,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道盡古往今來的人世百態吧!
  • 都說封建家庭男尊女卑,為什麼賈府女孩很受疼愛,難道她們地位真的...
    於是有人覺得不是說封建家庭男尊女卑嗎,為什麼賈府的女孩更受寵,難道她們的地位真的很高嗎? 古代閨閣女孩在大家族中的地位究竟是怎樣的呢?
  • 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皆是妻妾成群,武曌稱帝後卻是兩極反轉
    可相較於我們現代社會中男女平等的戀愛基礎而言,我國古代封建歷史中男女地位極不平等的狀況下,是否真的有那些如古裝影視劇中那般真摯的愛情呢?古代女子劇照而對於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中,男人們妻妾成群的這種現象,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是因為古代女子的地位過於低下的緣故。
  • 古人云:「無毛之女旺三代,有毛之夫值萬金」到底是什麼意思?
    但是這些俗語中,有一些內容並不適應時代的發展,還有一些內容屬於封建迷信,作為後人,一定要仔細甄別,不能完全聽之任之,比如古人說過這樣一句俗語:無毛之女旺三代,有毛之夫值萬金。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比較低,封建社會女子大多沒有機會接受教育。當時對於女子的要求也並不低,必須賢良淑德,而且封建時期的女子受到禮教的約束,毫無自由可言。
  • 被今人「玩壞」的三句古話,古人如果知道了該作何感想?
    歷史在不斷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流傳下來的不僅有古人的為人處世的哲學與智慧,更有因為以訛傳訛而留下的誤會,也許是時代變了,所以需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但是有些古語真的違背了古人的意願,甚至意思是完全相反的!不知古人如果知道他們說的話被今人這樣用,該作何感想呢?
  • 「有子之人貧不久,無兒有女富不長」,這真的是封建思想的產物嗎
    《孟子》當中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後」還專指男丁。因為沒有男丁,香火是延續不下去的。這也導致了我國傳統封建思想當中的「重男輕女」思想,今天,就和大家說一下在這種思想下產生的一個俗語:有子之人貧不久,無兒有女富不長。單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說有兒子的家庭不會貧窮太久的,而沒有兒子有女兒的家庭卻富裕不久。
  • 男尊女卑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男尊女卑,尊:尊貴;卑:卑下。男的尊貴;女的卑下。舊社會以男子為中心;認為男子地位高貴;婦女地位低下。一種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出自: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六本》:「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人以男為貴。」
  • 書法:今人大師尚吹,徒弟尚捧?
    當下的書法家們也試著提煉下今人的書法風格,看看尚什麼。中書協副主席劉洪彪先生說:今人尚式。意思是書法在當下從實用功能轉向藝術方向之後,人們開始注重作品形式的製造了。今天,在評論區有網友說了這麼一句話:今人大師尚吹,徒弟尚捧。我覺得有點意思,有點道理,也有點五味雜陳。
  • 古人有感退避三舍之恩,今人何以爭寸土而起殺戮?
    這些人,定不懂得「退避三舍」之美德!早在春秋時期,晉文公逃亡到楚國,為感恩楚成王的厚待,晉文公在當上國君後作出退避三舍的感恩之舉。這種信守承諾與禮讓之舉,成為了千古美談。民族英雄林則徐出外當官之時,得知家人因與鄰裡存在土地之爭,寫信告訴家人遠親不如近鄰,要退避三舍的故事也被傳誦著。古人尚能如此之胸襟,今人何以讓利益衝昏頭腦,為了巷頭裡弄之地大打出手,況且還存在血緣關係。其實這樣的悲劇並不鮮見。
  • 今人書法有沒有可能超越古人?回答起來恐怕不能過於草率!
    不兜圈子,今人書法在技法上完全有可能超越古人,但是今天這種環境下,今人書法跟古人書法相比,多少顯得刻意,做作。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書法的目的不同,一個是生活必備,日常書寫,一個是為書而書,精心安排。換句話來說,今人在書寫狀態上做不到無意於佳乃佳。
  • 《朱子家訓》解讀一:古人對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求?今人該注意什麼
    因為這篇家訓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很多優秀特點,從現在社會的一些現狀來看,很多優秀內容正在慢慢地遺失。所以,今天我們先來解讀一下古人對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求,現在的我們遺失了什麼?又該繼承哪些優良傳統,該摒棄什麼?朱子家訓節目生活中最基本的日常習慣是什麼?
  • 《朱子家訓》解讀二:古人對家內事務的要求,今人從中學到了什麼
    昨天整理出了古人對生活習慣方面的要求,定時發布了《朱子家訓》解讀一:古人對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求?今人該注意什麼以後,有一定數量的分享、收藏和轉發,你的分享、收藏和轉發會讓更多的朋友看到,在此先感謝各位網友的厚愛。今天,我們再接再厲,整理一下家訓中古人對家內事務有什麼要求,現在的我們遺失了什麼?
  • 古人云: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引言古語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不斷積累之後傳承下來的。很多古語都有深刻的含義,是古人對於生產以及生活的結晶,其中蘊含著很多人生哲理,作為後人我們應該了解並傳承下去。只有這樣,古語才能更好地被人們所熟知而並不至於被遺忘。
  • 古人不屑點評,卻被今人捧上了天
    有一類詩詞是古人和今人都喜歡的,比如杜甫的《登高》,古人稱之為七律第一,也被今人膜拜著;比如蘇軾的《水調歌頭》,古人稱「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俱廢」,今天也是愛得很。第二類詩詞則是古人和今人「口味不一」的作品。
  • 「男尊女卑」這個詞的真正意思,才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易經》開篇兩卦說的正是中國人傳統觀念中的男女之道。 乾坤為八卦中的兩個卦,乾代表天,太陽,父親,君王等;坤代表地,月亮,母親,妃妾等。古人有方法格物致知,取類比象,也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將自然萬物總結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