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滿腔熱忱,幹好本職,擔負著2000名礦工班中餐的供應;
她們鑽研廚藝,改善營養,讓礦工吃得健康,讓美味飄溢礦山;
她們在案板上、灶臺前、炊煙中盡情地演繹著鍋碗瓢盆交響曲,展現著舌尖上美味的動人故事。
她們就是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冬瓜山銅礦生活服務公司員工餐廳服務班。
該班組在繼獲得「安徽省工人先鋒號」「銅陵有色好員工」殊榮後,今年「五·一」前夕,又榮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榮譽稱號。
4月14日下午,銅陵市總工會主席孫彬、集團公司工會副主席吳巧等一行來礦向員工餐廳班組授牌,並向他們表示祝賀。
冬瓜山銅礦員工餐廳
座落在井口旁的員工餐廳,是一幢造型別致,風格新穎的建築樓,給人一種典雅、時尚的現代氣息。走進餐廳,室內寬敞明亮,環境幽雅,設施齊全,很難想像這就是井下礦工們的用膳後廚。員工餐廳服務班現有職工34名,其中女職工26名,烹飪技師2名、高級工18名,主要擔負著井下一線職工班中餐的供應。
每天清晨,當人們還酣睡在甜蜜的夢鄉時,這裡的女大廚們就穿上工裝,在餐廳的堂前灶後開始掃、抹、洗、燒、炒、蒸,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冬天,在刺骨的冷水裡淘米洗菜,她們笑語盈盈;夏天,頂著灶臺旁40多攝氏度的高溫,揮汗如雨,她們無怨無悔。女工錢芳,在從事餐廳炊事工作之前,在家只會下麵條,更別說燒菜了。到了員工餐廳,她從摘菜學起,洗、切、配,紅案、白案,她都做得有模有樣。錢芳感到最苦最累的活,是上鍋炒菜。錢芳人很單薄,力氣不大。而一鍋菜,少的也有三四十斤,大鍋鏟翻炒幾下就手臂發麻,腰酸腿疼。手勁不夠,她就練啞鈴,站長了不行,她就想方設法練站功,連吃飯都不坐下。三個月下來,一般男同志扳手腕都贏不了她,在灶臺上連續兩個小時不喘大氣。
「油鹽醬醋烹飪美味佳餚,鍋碗瓢盆齊奏和諧樂章」
讓礦工兄弟「舌尖上」有滋有味,這是員工餐廳服務班的共同心願。一次,班長陳素娟在參加全礦職業健康及常規健康檢查中,她發現員工的血壓普遍呈現較高的趨勢,這固然與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的飲食習慣有關,但是,班中餐是否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呢?回到餐廳,細心的陳素娟仔細分析了班中餐的用鹽標準和添加調味品的種類,按照科學的膳食構成標準,在保證菜餚口味的前提下,合理下調了菜品的用鹽量,更換了部分調味品,並建議班中餐飯菜夥食儘量以清淡、保健和葷素搭配為主。作為礦「十大功臣」的陳素娟,經常告誡自己和身邊的工友:「班中餐不僅擔負著提高職工生活水平、增強職工身體素質的重要責任,對凝聚職工力量也有著很大作用。我們要把班中餐做成有營養、很美味,職工天天想吃的一頓飯。」
女工們說:「礦工兄弟對班中餐的評價和建議,是任何美食刊物上所沒有的。」當耳畔傳來對班中餐的讚美之辭時,餐廳女工們沒有任何的炫耀和自滿,認為這是她們應該做的;當聽到一些建議和意見的聲音時,她們從不迴避或推諉,總是虛心聽取,認真改進。她們還向職工發放徵求意見表,主動收集建議,她們組織開展大鍋菜比賽,請來礦工當評委。她們把礦工兄弟當作了自己的家人。正是有了這種情懷,她們把大鍋菜做得色香味俱佳。她們的菜品多次在市烹飪比賽中拔得頭籌。
每天,她們忙碌在員工餐廳灶前爐後,憑著精湛的廚藝和滿腔熱忱,為全礦職工烹製出香噴噴的美味菜餚。為了確保礦工每天吃上新鮮、衛生的飯菜,她們在認真做好環境衛生創建保潔工作的同時,還對每道菜從採購到摘、洗、切、配、烹飪裝盤,都制定了科學的操作規範與操作流程。哪個女人不愛美,可員工餐廳的女工們,一旦進入工作崗位,一律都是素顏上陣,因為塗抹化妝品後在廚房幹活容易串味。長期的煙燻火烤,她們的皮膚顯得比同齡人更粗糙,卻越發顯得她們颯爽英姿。礦工兄弟們見了,交口稱讚:「員工餐廳裡,有我們礦山最美的女工!」
在員工餐廳有這樣一本臺帳,上面記錄著不同班次職工的喜好、不同季節的主打菜餚、不同崗位勞動強度的飲食需求以及各少數民族的飲食禁忌等等,這些是她們掌勺的「晴雨表」。她們努力做到對口對味下菜單,只要她們能夠做到的,哪怕再麻煩,她們都義不容辭地去做。遇到工區的員工加班加點,她們接到通知後,細心地為飯菜保溫,有時甚至為一兩個人開火現炒。一次,幾名國外維修人員來礦工作,為了讓外國朋友吃好,確保飲食不出現任何差錯,餐廳女工不僅詳細了解這幾位外國朋友的年齡和職業,還特意從網上搜索了有關他們國家的飲食習慣。符合外國朋友口味又具有特色的「中國菜」擺上桌時,精湛的廚藝和滿腔熱忱,讓見多識廣的「老外」們一個個瞪大了眼睛,這只是普通的工作餐,也讓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油鹽醬醋烹飪美味佳餚,鍋碗瓢盆齊奏和諧樂章」。讓油膩的工作芬芳起來,讓舌尖上美味飄溢礦工的心田。員工餐廳服務班在繼獲得「安徽省工人先鋒號」、「銅陵有色好員工」殊榮後,日前,又榮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榮譽稱號。(湯菁 儲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