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不等於什麼都懂
自卑不等於要去裝懂
人的自信分為「先天」和「後天」。
1.前者是人出生自身本來就是自信的,無條件的自信,可以在很多小孩子身上看到,但是在長大的過程中,受到父母和人際的打擊會被環境所破壞。
大部分人的不自信是來源於從小到大,被家人灌輸的「你不配」的思想。就是在他們口中的「你不行」「你得聽他們的」的控制裡長大的。導致長大後得到一些東西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我不配」。所以拒絕了很多人的好意,活得特別獨。
2.後者,就是通過他人反饋,有錢,有顏,身材好,有才藝等等,建立的自信。但是後天的自己建立,往往非常需要得到人的肯定。就容易導致不自信的人,往往會表現為盲目自信或者帶有攻擊性的過度自信,別人一說他什麼就立刻反擊,這些都是內心敏感所導致的。
自卑的人只能通過讓自己變好來改變自卑的現狀,是要實打實的,而不是光靠虛無縹緲的心靈安慰就能改變的,就好比一個人,不管是誰,總是經歷失敗,也會變得自卑,抬不起頭,正確的做法絕不是自我欺騙來獲得自信,而應該注重事情本身,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讓一件件成功的小事幫助自己重拾自信。
我認為,所有的心裡暗示,心裡安慰都是一種逃避行為,是治標不治本的,再多次的安慰自己,偽裝自己,等到某一天受到挫折。很快就會原形畢露的,還不如去直面困難。
就比如,長的醜的,去學學怎麼穿衣打扮,如何搭配髮型,讓自己看起來更整潔,或者乾脆側面突圍,想想怎麼成為一個高情商,受歡迎的人,或者努力賺錢,學點技能,有個一技之長。
3.但是你一定要記住自信不等於什麼都懂,看待自信是不是也要根據自身能力和興趣。存在於自己擅長或者比較擅長的領域。
比如:自己文採不是很好,在被提到文學政治上的問題時,自己就會很緊張,腦子瞬間空白,道理雖然懂,但是總是間斷性的詞語蹦出來,根本不能快速的總結概括,後果感覺特別尷尬。
但是在數學方面時,自己大多數還是比較擅長的,雖然會有些不自信,但這種不自信多數是來自於自我太拘謹,像你說的那樣,自我給句鼓勵的話,是完全可以應對的。
所以大家平時要分清真正的自卑和,不屬於自己擅長領域不懂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