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孩子的從來不是貧窮,而是這2種原生家庭!父母要了解

2020-12-16 淘淘媽育兒說

今天,我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究竟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可以摧毀孩子的一生。

孩子是家庭的傳承也是父母的希望,沒有一個父母不盼望著孩子成龍成鳳。但生活中總是會出現這樣的原生家庭,他們不但不會對孩子的教育做出什麼貢獻,反而會因為家庭的環境對孩子造成越演越烈的負面影響,由此可見,父母應該重視孩子的成長環境,做到培養拒絕摧毀。

這兩種原生家庭父母一定要儘量避免。

1、總拿自己家孩子與別人比較,不斷打擊孩子

小時候父母不懂什麼教育方法,完全依靠自我感覺與習慣去教導孩子。殊不知一些錯誤的教育方法會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長此以往,容易引導孩子走向偏激與自卑。例如,孩子在小的時候不喜交朋友,父母就會說出某個別人家的孩子來加以比較,在孩子聽來其實諷刺意味極大,但父母卻不以為意。

還有一些父母習慣於拿孩子的學習成績作比較,常常三句話不離別人家優秀的三好學生,時常讓自己的孩子處於尷尬無比的境地,從而容易養成孩子缺乏自信與壓抑自卑的性格,這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不可測,可父母卻還一意孤行。諸如此類的家庭不懂得鼓勵引導孩子走積極陽光的道路,反而愈加把孩子推向深淵,造成孩子未來的生活都處於卑怯和陰霾之下,這樣的孩子不但無法為自己的人生創造華章,更無法為國家做出貢獻。

所以,家長應該懂得打擊對於孩子的嚴重影響,應該學會積極鼓勵孩子,引導孩子做出好的行為,而不是一味打擊諷刺,這樣你摧毀的不僅僅是孩子的童年,也是摧毀掉了孩子整個的人生。

2、父母爭執不斷,家庭氣氛壓抑沉悶。

父母的姻緣自有安排,但是經營家庭確實是很多父母都要學習的功課。很多父母雙方關係維護融洽,家庭氣氛安樂祥和,如此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更容易養成外向活潑的性格,從小容易感受到父母滿滿的關心與愛護,這讓孩子充滿安全感,容易打造孩子自信堅強的性格品質。

相反,有些家庭父母不懂得經營感情,常常鬧得家庭氣氛雞犬不寧,這樣的父母根本顧及不到孩子身處其中的壓抑感受,更談不上對孩子的培養與教導。這樣家庭出身的孩子不僅內向,容易不安,嚴重的還會形成孩子偏激易怒的暴躁脾氣,如此從根本上釀成孩子的性格缺陷,性格決定命運,摧毀一個孩子就這樣變成了定局。

所以,父母對待孩子,未來的希望,請一定要精心慎重。不要隨意給孩子奠定人生的悲劇基調,要清醒地認識到父母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影響,要努力營造融洽舒適的家庭氛圍來培養孩子走向積極與樂觀的人生旅途。

家長朋友們如果看完這篇文章有所感悟的話,就請用實際行動來創造與改變孩子的生活。為孩子贏得美滿的童年時光,也為孩子打造明媚的未來吧。如有不正確之處還望廣大朋友在評論區積極批評指正。如果你感到這是一篇有益的文章,就請動動你的手指,轉發起來,讓更多的家庭受益吧。

相關焦點

  • 10種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文 | 丹鳳育兒(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什麼是原生家庭,什麼是新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一個孩子從出生到結婚、建立一個新家之前的這段家庭生活,通俗的說就是父母的家。一個在和諧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從裡到外都散發著陽光、開朗、樂觀的性格特點;而一個在充滿著家庭「戰爭」中長大的孩子,性格大都比較偏激,不好相處。這就是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根深蒂固的。
  • 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錯嗎?|原生家庭|孩子|父母|龍迪|玻璃城堡|荀炎
    來源:中國科學報你真的懂「原生家庭」嗎?原諒父母,不代表他們過去做的就是對的,而是不追究,把關注點放在今天的幸福快樂上。這是身為兒女的情義。如果你已經成年,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是否會在跟另一半相處或者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某一刻,突然發現自己跟過去的父母一模一樣,而這些相像的部分正是你意識中錯誤的行為。然後,你開始恐慌,埋怨,甚至有些絕望。近年來,美國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提出的「原生家庭」這一概念在中國廣為流傳。
  •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貧窮,不是爭吵,而是……
    這世間最大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恩!每個人都應該孝順父母,感恩父母。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貧窮,不是爭吵,而是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貧窮可以靠努力去改變,爭吵可以靠冷靜來緩解,而不懂感恩的孩子,卻是一個家庭的失敗。-01-網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中國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深度分析原生家庭的意義與價值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原生家庭的概念,原生家庭是指未成年的子女和父母在一起組成的家庭。這個家庭裡面每個人的親密關係,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理念,生活習慣等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一個人。可見,原生家庭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性格的養成,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對婚姻觀的態度等。
  • 不論感情再好,也要思量一個人的原生家庭
    那麼你就要看看他是否對婚姻抱有美好的期待,因為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見慣了父母吵鬧打架,可能會覺得婚姻也不過如此,不會抱有期待,甚至產生對婚姻的抗拒,怕自己的婚姻像父母一樣。當然也有例外,為了不讓自己的婚姻變成那樣,會去想多包容另一半,但是在他的心裡也是畏懼爭吵打架,畢竟不想重導覆轍,了解了也就知道該如何去跟他相處。
  • 《隱秘的角落》三個小孩原生家庭的內幕 觸發了原生家庭與孩子教育...
    01朱朝陽的原生家庭朱朝陽的性格很大一部分是原生家庭,朱朝陽這個人不是編的,應該是是作者的經歷,所以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原生家庭孩子的心理,讓我們一起唱起「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有這樣的原生家庭,朱朝陽真的很難不黑化。劉琳老師也把一個控制欲極強的單親母親演繹得入木三分。02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幸福的人童年常常是輕鬆快樂的,不幸福的人心裡的創傷往往也來自於童年。朱朝陽扭曲的性格正是源自他的家庭,父母離異,母親填鴨式教育,父親二婚重女輕男,所以他很難接受別人的善意,對感情非常麻木。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有可能你習慣性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能親手毀掉孩子的一生!這句話可以被統稱為:語言暴力!男子在家威脅女兒。家庭暴力概念李玫瑾教授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這些研究報告分析,都有一個相對一致的結論,那就是: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非常高。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都知道,家庭對孩子是有很多的影響的。現在很多媒體給我們很多信息,每個人都暴露在媒體中,都已經了解到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細細地說一說關於原生家庭,關於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同時也請大家思考另一個視角,就是原生家庭對孩子造成影響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是被影響了。
  • 貧窮讓孩子自卑,父母的冷漠卻能「殺」死一個孩子
    貧窮帶給孩子深深的自卑感,物質的匱乏是一方面,同伴的壓力也不容小覷。然而,家長往往不理解什麼是同伴壓力,責怪孩子攀比,愛慕虛榮,「別人有什麼,你就要什麼,你怎麼你和別人比學習啊?」是不是不少家長都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呢?
  • 孩子長大易患躁鬱症?其實多數與原生家庭有關,這一點父母應注意
    文/蓓蓓情感史(歡迎分享轉載)「父母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戴聖原生家庭作為一個新興的詞彙,其中,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在孩子在還沒有自主判斷能力前,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對外界的認知還不完善時,就會模仿家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長久以往就會形成習慣,並帶到今後的生活中,在愛灌溉下成長的孩子,充滿陽光、自信並懂得如何去愛他人,在一個父母經常吵架的環境下長大, 孩子會缺乏安全感,脾氣也會被變得暴躁。
  • 朱朝陽由好孩子變成「壞孩子」,原生家庭是「幫兇」,要引以為戒
    文|空谷幽蘭這幾天閒來無事,我就看了《隱秘的角落》,雖然當初火的時候沒有觀看,不過現在看來也是十分的震撼,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朝陽,覺得有點可惜了。朱朝陽從一個孤僻的學霸到後面慢慢地黑化,其實這不單單是他自己的問題,更是整個原生家庭的問題。
  • 原生家庭差的孩子,最後變成「壞小孩」,真的只是父母的原因嗎?
    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和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兒女還未成婚,並且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近年來十分流行的原生家庭論中就明確指出了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有著多麼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甚至會影響一個人性格的健全,價值觀的樹立以及日後子女在自己所建立的新生家庭中的表現等等。不過原生家庭只是分析一個人心理和性格的一個參考維度而已,並不是一個參考標準。
  • 那些原生家庭的坑咋填?
    3.原生家庭影響著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像生活態度,人生格局這類不容易一眼就能看出來的部分,我們舉例來說明:記得之前有則泰國公益短片說的:面對孩子「我們可以種豆芽嗎」的請求,媽媽的一句「我們試試」,不僅讓女兒成功種出了
  • 不是寒門再難出貴子,而是這4種打雞血方式,會讓貧窮代代相傳
    劉媛媛是90後,出生於河北一個農村家庭,有兩個哥哥,她的父母都是樸實地道的農民,而且文化程度很低,母親甚至都不認識幾個字。在那樣貧瘠的一個小山村裡,這對夫婦卻把三個孩子都送出了家鄉,讀到了研究生、博士,並且躋身財務自由的中產階級,成為少有的能在北京站穩腳跟的成功人士之一。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掙脫原生家庭的桎梏,學會和父母對峙開始
    今天的文章,我會結合《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簡稱《原生家庭》)這本書,來說說塔拉是怎樣掙脫原生家庭桎梏的。這裡要強調一下,現在很多人對"原生家庭"這個概念有些"偏見",認為一個人現在的不如意都可以歸結為過去的經歷,然後給自己找到逃避的藉口,和"宿命論"相似,其實不是這樣的。
  • 39歲阿嬌初成長,令人羨慕的不是有顏有錢,而是健康的原生家庭!
    然而,這件事更值得注意的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到底有多大的影響?以至於一個顏值超高的女孩,都39歲了,依然不能好好地規劃自己的一生。這跟阿Sa的父母非常疼愛這個女兒有很大關係,儘管阿Sa的父親母親無法在一起,可是從沒有缺少他們的關愛。阿Sa的媽媽雖然與阿Sa住一起,但也沒有疏遠阿Sa,而是盡最大努力彌補阿Sa。阿Sa對於母親也非常尊敬,無論她做什麼,媽媽都大力支持。
  • 楊爍吼孩子又上熱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來
    這背後的原因,和他的原生家庭有關。 楊爍說,小時候他是被父親打大的。 在他的記憶裡,家不是溫馨的地方,而是冰冷的戰場。 父母總吵架,別人的家裡歡聲笑語,自己的家裡劍拔弩張。
  • 別拿原生家庭當藉口,你早已不是孩子
    這些年挺多人喜歡談論原生家庭,只要有什麼不好的事情,都歸根於原生家庭的種種不是,可是如果取得什麼成就,就歸功於個人自己的努力和奮鬥。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就可以知道這應該有點問題。01歸咎於原生家庭,這也許是弗洛伊德的錯最早有把成長的錯誤歸咎於原生家庭的心理學的奠基人,是弗洛伊德。稍微知道點心理學的人,都知道這位遠古大神,他常常把很多問題的原因歸結於童年陰影。
  • 心理學:人生是一場接力賽,原生家庭只是第一棒
    文/學乃身之寶原生家庭傷害人,但原生家庭並不造就人。人生是一場接力賽,原生家庭只是第一棒。這是心理諮詢師叢非從老師說的話,深以為然。2.原生家庭給予孩子的愛,應該是精準的愛對於父母來說,他們並不是天生的好父母,也是在學習愛的過程中給予孩子愛,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父母很難給予孩子精準的愛。比如松子的父母,他們或許也不不知道自己那樣做是在傷害孩子。
  • 孩子,不要總拿「原生家庭」做藉口,要記住: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無論多好的原生家庭,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受的創傷都不可避免,這是經歷。每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或多或少的傷害活著。有的人被動接受,生活的千瘡百孔。有的人積極療愈 ,活的精彩紛呈。人生裡,智慧的人看向現在和未來,注意力在如何打好手中這副獨一無二的牌,愚笨的人看向過去,注意力在為何沒抓到一手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