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鏡曉嫻
自卑,也可以成為推動成功的力量
自卑,也可以成為推動成功的力量自卑會讓一個人放棄自己,但自卑也能成為,讓一個人變得更好的動力。奧地利有個4歲的男孩叫阿德勒,儘管家裡比較富裕,但自己卻長得矮小,體弱多病,還長得不太好看,4歲了才勉強會走路說話。
但阿德勒的哥哥卻非常聰明,也生的好看,所以阿德勒母親非常偏愛哥哥,這讓4歲的阿德勒特別自卑,一度跟哥哥和母親的關係都不太好。幸運的是阿德勒有位好父親,一直鼓勵他。在父親的鼓勵下,阿德勒的自卑心理,成為他向哥哥和母親證明自己很優秀的動力。
自此,自卑成為了阿德勒一生不斷超越自我的力量,把自己的人生推向了成功,最終成為心理學之父。
在我的慣性思維裡,認為自卑是一種負能量,直到阿德勒先生出版了《自卑與超越》,阿德勒在書中說到:「誰都不能替代你過你的人生,誰都不能幫你真正的解決問題,但是擁有了勇氣,我們就有了克服困難的活力,超越自卑的強大內心,任何時刻都能成為你人生的新開始。」
這其中提到的超越自卑的強大內心,指的就是在我們自卑的時候,運用心理學技巧,把自卑轉化為突破成長瓶頸的力量,破繭成蝶,走向自己成功的人生。那麼,哪些心理學技巧,可以把自卑轉化為正能量呢?
自卑心理測試:看看你是否有自卑情結每個人多少都會有點自卑心理。阿德勒說:「自卑通常來源於家庭影響、環境影響和童年經歷。」如何把自卑轉換為成功的推動力?先要找到自己自卑的根源。《自卑與超越》書中講述了測試自卑根源的兩種方法:一是在A4紙上,畫一幅你能記起來最小時的畫面;二是畫出經常做的夢境畫面。
我自己就嘗試畫了一幅:我們一群表兄姊妹在一塊玩兒,奶奶拿了一籃蘋果,然後挑了一個最大的給我。從這幅畫裡,我得知了自己為何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自尊心過強,就是源於小時候過於被溺愛,容不得別人半點不同意見,而自尊心過強就是自卑的根源。
而第二種夢境測試的畫面,一般有兩種含義,一種是牽掛,就是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另一種是內心深處的恐懼。我們可以根據在夢境中的事情,去分析其背後真正的內心需求。比對我們的需求是源於自卑,還是源於理想。
在這兩個測試中,如果你發現,畫面中你和他人有合作關係、你有主動付出、跟他人有連結,就說明你自卑心結比較少。反之,就說明你是一個容易自卑的人。
提到自卑,它一直代言的是負面情緒。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很長時間都會被自卑困擾。今天我跟大家分享這本書,是因為我的確是通過《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走出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把自卑變成了我這些年成長的動力。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書中方法,我把自卑情緒是如何轉換為推動成功的動力,分為4個場景運用模塊。
把自卑變為推動成功的4個模板:自卑並非是一種情緒,而是驗證成功的信號燈001、你現在所有的性格,都是原生家庭的模板,雷同到嚇人
前段時間,有部很火的電視劇叫《人民的名義》,其中侯勇演的趙處長,由於出身貧寒,小時候經常被人看不起。儘管憑藉自己的努力出人頭地,但由於原生家庭滲透進他骨子裡的自卑性格,成了他犯罪的推動力。當反腐機構查到他別墅時,別墅裡的每個角落都堆滿了錢,而他卻一分也不敢用,甚至是不想用。這麼多錢只是為了每隔一段時間,來這裡盯著它們發呆。
為什麼呢?因為錢對於趙處長而言,是一種安全港灣,是一種心底不被人嘲笑的證明,而不是為了讓家人過好,體現自我價值的途徑。以至於有這麼多錢,家裡還是過的很清貧,每個月只是給媽媽郵300元,媽媽依然過著苦日子。這真的是讓人難以理解和接受,但這就是無法跨越自卑的代價。
為什麼開始我們測試自己的自卑心理呢?因為大多數人,最難解決的自卑情結,是源於他的原生家庭。比如,孩子小時候得到的愛多,那他就會懂得去愛別人。愛就像水,而水滿才溢,自己都不滿,怎麼有能力去愛別人?當然,不能溺愛,要正確引導愛是一種給予,而不是索取。
人事實上就是一種高級模仿生物,看見什麼,時間久了慢慢就刻在了骨子裡。那如果小時候家裡窮,經常被人嘲笑,長大了即便再有錢,如果不去面對這種心理,可能就會被小時候的自卑情結,推進無底深淵。
怎麼辦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去看心理醫生,直接面對;另一種是一年中,選擇半個月或者一個月,什麼也不幹,就讓自己呆在原生家庭裡,觀察父母和周遭環境,以及關係。你會發現自己身上所有的性格,都如同模板翻刻一般。而我的改變,就是在遭遇創業失敗後,回到原生家庭中,靜靜的看著眼前熟悉又可怕的畫面,就是活脫脫的自己,才幡然醒悟。此後,所有的朋友都說我像變了個人,我的事業也才慢慢有了轉機。
002、職場超越自卑的力量,是把手上的事做到超越90%的人,跟昨天的自己比,而非他人
在職場中,每個人多少都會因為,別人做的比自己好,而產生短暫的自卑心理。如果處理的好,這種自卑心理,就會成為超越對方的動力;如果處理的不好,那可能就成為破罐子破摔的推動力。
而在職場中,最容易自卑的人,多數是沒有一技之長,且對社會和未知缺乏興趣的人。我常說,任何普通人都具備逆襲的能力,而逆襲唯一的敲門磚,就是你在某個細分領域,做到超越90%以上的人。因為你長高了,別人才能看見你,看見你的概率大,機會和資源自然就會被吸引過來。
所以,處理職場中的自卑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你沒有方向了,心裡默念一句話,給自己設定一個原則:把手上的事情做到超越90%以上的人。所有的煩惱和困境,都會迎刃而解。
一個人之所以會自卑,是因為自己狹隘的認知,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而事實上,自卑的人並非是比不上,而是在他的思維認知中,把比變成了成長的認知,而非是自我學習的行動。
所以,把思維轉化成行動,紀錄小成功建立自信,慢慢你就會發現,你真的不比別人差。關鍵的是,我們要養成跟昨天的自己比,而非是跟他人。每天我們比昨天進步哪怕只有0.1,一年也會有37倍的成長。
003、自卑,是源於對愛的錯誤認知,愛是給出來的,不是要出來的
家庭的關係連結有3種:父母、子女和愛人。無論哪種關係,都要找到健康關係的平衡點。否則在社會關係中,家庭關係處理的不好,也會成為引發自卑的誘因。
比如父母這個角色,孩子最信任的就是父母,但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溝通方法,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卻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總是覺得人家的孩子好,這才是孩子叛逆和自卑的根源。
而作為孩子,需要接納父母,不要跟父母產生矛盾。不管多大年紀,據調查研究數據顯示:斷絕父子或母子關係的,性格都比較孤僻,壽命也會縮短。再者就是不要把父母當做小孩,顛倒位置不僅損害父母的健康,自身的運勢和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而作為愛人,如果得不到健康的愛人關係,婚姻一定會隱藏著巨大的危機。比如只有付出沒有回報的愛;只索取沒有付出的愛,時間長了都會讓人疲憊和不自信。
以上這些觀點,很多都顛覆了我的以往認知。比如都說父母是老小孩,沒想到角色顛倒會影響他們的健康和壽命;而愛是一種給予,而不是索取。所以獲得家庭幸福最好的方法,是提升自身價值,把愛給出去,不要奢求對等回報。因為所有的不幸福和自卑,都是源於所期待的沒得到滿足。
004、自卑,是驗證成長圈子的信號燈,太弱讓人厭倦,太強讓人疲憊
有個非常漂亮的軍官太太,得了神經官能症,非常自卑。她每天都會駕車去軍屬俱樂部,希望結識新朋友。但卻遭到裡面人的排擠,大家都不願跟她玩兒。其實也玩不到一起,因為大家聊八卦,她一點興趣都沒有,家裡長短,她也接不上話。所以她一度認為自己有問題,性格過於內向,可能有抑鬱症。
後來她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建議她參加高一點層次的聚會。過了半年後,這位軍官太太成為了新圈子裡有名的才女。為什麼呢?心理醫生在治療時發現,這位軍官太太的智商高於常人,進取心也比別人強烈,這才是她與其他軍人家屬合不來的原因,寂寞並不是她的錯。
這就像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不是你的圈子,別亂擠進去,即便進去了,可能也不會得到自己期望的東西。為什麼不要進不適合的圈子呢?因為人的成長以及所有的情緒,是來自於外界的反饋。有什麼樣的反饋,就有什麼樣的心情和成長。很少人能脫離外界的認可,獨自成長。
所以,有時候並不是你的問題,可能是你所處的環境不合適你。一旦發現自己在某個環境,無論如何努力都沒有效果時,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地方錯了。不要輕易的貶低自己,再把責任強加在自己的身上。
圈子就像對手,太弱的讓人厭倦,太強的讓人疲憊。所以,選擇合適的圈子,才能得到正面反饋,而在不適合的圈子,自卑給你的就是一種挑戰的信號。從某種意義上,自卑它是一個人成功動力的信號燈,正確對待,它就是可以推動成功的力量。
把自卑變成一種自我補償,推動自我成長,走向成功人生只要正確對待每個場景中的自卑,它也可以變成一種向上而生的力量。為什麼呢?從心理學角度上講,自卑和心理補償是一個整體。人的自卑情緒被觸發的時候,一定是某種需求和欲望沒被滿足,繼而產生渴求心理。這種心理從本質上來講,是一個人追求卓越的基本內在動力。
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哪哪都比別人好,從來就不會自卑,那他成長的可能性就比較小。自卑是人行為的原動力,也是激發一個人身體潛力的內在推動力。人生來本就不是完美無缺的,有缺陷就會有自卑。而無法把自卑推向成功的一邊,那它就一定會成為摧毀一個人的巨大誘因。
人生這條路上,把自卑賦予生命中走向朝陽的一種力量,它就一定會成為點燃你輝煌人生的燃燒機。所以,自卑並非單純是一種負面情緒。在成功的路上,適當的自卑情緒,反而會成為讓人發憤圖強、自我驅動的精神食糧。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