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將軍排名變遷史(二),從劉備平定益州到漢中之戰爆發

2020-12-18 騰訊網

從益州平定到漢中之戰爆發(公元214年—217年)

劉備平定益州後,坐擁兩州之地,領土增加了一倍多,手中闊了,自然要封賞群臣。唯一可惜的是軍事中郎將龐統在平定益州時陣亡了,因此從排名中去除。當時劉備軍中的將軍排名,名義上排序大體如下:

1、安漢將軍糜竺

麋竺原為徐州富商,在劉備潦倒時,麋竺給予他很大的幫助,使之重新振作。劉備入主益州後,拜麋竺為安漢將軍,位列劉備手下眾臣之首。然而麋竺雖然雍容大方,但不擅長謀略,因此劉備雖然一直待他以上賓之禮,從未試過讓他統御軍隊。史載麋家一門自麋竺至其孫麋照,都熟習弓馬,善於騎射,並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在遊戲《曹操傳》中,麋竺便以弓騎兵的形象出現。

2、平西將軍馬超

馬超本為一方諸侯,其家族世代公侯,是涼州派代表人物,在地位上原本與劉備平起平坐,是朝廷親封的偏將軍、都亭侯。投靠劉備後地位自然也高,在後來的《漢中王勸進表》的群臣中就以平西將軍馬超為首。

3、軍師將軍諸葛亮(以軍事中郎將遷)

平定益州後,諸葛亮從軍事中郎將升遷為軍師將軍,在後來的《漢中王勸進表》中,諸葛亮的排名在關羽之前。而軍師將軍在蜀漢將軍中排名的順序,歷來也高過關羽的蕩寇將軍。

4、蕩寇將軍關羽,董督荊州事

劉備平定蜀地後,以關羽董督荊州事, 授權掌管荊州地區劉備控制的部分,包括荊州南部四郡、 江夏郡的一部分,以及從東吳借來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關羽共總督荊州六郡(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江夏郡),可以說漢末以來從未有一名將領擁有過如此大的權力,關羽的實權在當時可以說是僅次於劉備。

5、徵虜將軍張飛、領巴西太守

張飛在徵蜀戰役中,作為援軍,與諸葛亮等溯江而上,分兵平定沿江各郡、縣。大軍抵達江州,江州守將嚴顏據守不降,張飛將其攻破,佔領江州,並生擒嚴顏。隨後,張飛又攻取巴西、德陽等地,與劉備會師成都。劉備平定益州後,任命張飛為巴西太守。巴西靠近漢中前線,在劉備還未拿下漢中之前,巴西就是西川的漢中。只要拿下佔領巴西,就能切斷荊、益兩州的聯繫,還能直搗成都。因此以張飛為巴西太守,等於就是任命張飛為抵禦曹魏南下的第一線力量。後來曹魏名將張郃從漢中入侵巴西掠民,張飛於瓦口關大破張郃,成功完成了守衛巴西的任務。

6、揚武將軍法正(以軍議校尉遷) 、領蜀郡太守

法正因為在劉備入蜀之戰,作為內應出謀劃策,功勞甚大。劉備平定益州後,賞賜諸葛亮、法正、張飛和關羽每人五百斤黃金、一千斤白銀、五千萬銅錢、一千匹蜀錦。說明此四人的地位又在其他諸將之上。至於蜀郡太守直接管轄益州的州治成都,猶如兩漢時期的京兆尹,管理一國之都。

7、 興業將軍李嚴(以裨將軍遷):領犍為太守

當初,劉備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守荊州,僅帶黃忠、魏延等西徵益州。因此益州將領李嚴與法正的投靠,就顯得極為重要。起初由於益州未定,劉備的根基尚在荊州,因此李嚴與法正的地位要低於荊州派的趙雲、黃忠等人。等到益州平定,劉備的重心轉移到了益州,益州派的李嚴與法正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得以超過趙雲、黃忠等人。興業將軍李嚴作為蜀中投降派代表,是益州派的第二號人物,向來排名僅在益州派的第一號人物法正之下,在《漢中王勸進表》 中便是如此。不過,此時仍無足夠證據證明李嚴的地位在趙雲之上,只是暫且遵照《漢中王勸進表》 中的排名。

8、 翊軍將軍趙雲(以牙門將軍遷)

趙雲在徵蜀戰役中,作為援軍,聽從諸葛亮指揮,受其分遣平定江陽、犍為二郡,戰後因功升遷為翊軍將軍。翊軍中的「翊」通「翼「,為輔佐之意,翊軍將軍多行使君主護衛、親兵首領之職,因此趙雲以後可能就多護衛在劉備身邊,擔任親兵統領。

9、討虜將軍黃忠(以裨將軍遷)

黃忠以裨將軍的身份跟隨劉備入蜀徵戰,劉備與劉璋決裂,劉備以黃忠為先鋒,向成都進兵。黃忠有萬夫不當之勇,「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劉璋派冷苞、張任、劉王貴、鄧賢等到率兵迎擊,皆被殺敗。因此益州平定後,黃忠因功升遷為討虜將軍。黃忠的討虜將軍與趙雲的翊軍將軍,同為雜號將軍,誰高誰低仍然不好排序,因此趙雲、黃忠遵循舊有順序排名。

10、牙門將軍魏延(以部曲遷)

魏延本是行伍出身,劉備入蜀時間,魏延以部曲隨劉備入蜀作戰,因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所接替的正是趙雲的班,至於當時的趙雲則從牙門將軍升遷為翊軍將軍,魏延要低於趙雲一級。

11、偏將軍黃權

黃權曾經是益州牧劉璋的主簿,曾勸諫劉璋不要迎接劉備。劉璋敗,才降劉備,被拜為偏將軍,級別在牙門將軍之下。

點評:劉備平定益州後,封了一批有名無實的將軍,其代表便是以安漢將軍糜竺為首的掛號將軍,這些掛號將軍地位雖高,實際上並不領兵,而且將軍名號多為雜號不好排名,因此以後不再列入其中。

整體上看,劉備平定益州後,手下可分為以諸葛亮、關羽、張飛為首的荊州元老派、以法正、李嚴為首的益州派(含東州派)、以及新加入的馬超涼州派三派勢力。荊州元老派雖然佔據統治地位,但劉備仍然需要在這三派勢力中作出平衡。使益州派、涼州派武將不會感覺自己過於被排擠。因此益州派的法正、李嚴、涼州派的馬超都受到了劉備的重用,乃至關羽、張飛、趙雲在軍中的排名都顯得有所下降。

相關焦點

  • 漢中之戰,曹操佔盡了優勢,為何卻是劉備贏了
    劉備雄踞荊州益州,孫權佔據江東,曹操控制北方地區,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而早年劉備在佔據了益州地區之後,曾經進攻漢中。 而在漢中之戰當中,佔據優勢的曹魏並沒能擊敗蜀漢的軍隊,最後還是丟失了漢中地區的控制。那麼劉備曹操漢中之戰,明明是曹操更有優勢,為什麼是劉備贏了呢?接下來就以正史當中的描述為範本,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問題。
  • 歷史解說:漢中之戰中,曹操一方夏侯淵陣亡,那麼劉備損失了多
    那麼,問題來了,在漢中之戰這場戰役中,曹操一方損失了夏侯淵這位大將,劉備一方損失了多少武將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劉備在漢中之戰中,同樣是損失不小。一首先,在漢中之戰中,劉備一方損失了吳蘭、雷銅、任夔這三位武將。《三國志·劉備傳》中記載:「二十三年,先主率諸將進兵漢中。分遣將軍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為曹公軍所沒。先主次於陽平關,與淵、郃等相拒。」
  • 漢中之戰,曹操和劉備分別戰死了哪些武將?劉備為何非要奪取漢中
    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從黃巾起義到董卓之亂,從三分鼎立再到西晉一統,數十年間無不充斥著戰爭這個主題。建安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之間,劉備於益州根基尚未穩固之際,便幾乎傾盡人馬悍然發動了奪取曹操控制下的漢中爭奪戰。最終,勢力遠遜於曹操的劉備取得勝利,將漢中握在了手中。那麼,為何劉備要在根基未穩之際孤注一擲呢?
  • 在「益州之戰」中,保衛劉備後方的鐵盾——霍峻
    "益州之戰"是劉備集團一次非常重要的戰役,因為這場戰役,劉備終於控制了益州,打下蜀漢的根基。在"益州之戰"中法正、龐統、魏延甚至第二批入川的諸葛亮、張飛、趙雲表現都很突出,而另外一個人物的責任同樣重要,就是保衛劉備後方的霍峻。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霍峻的表現。
  • 西取益州、北定漢中後,劉備為何將張飛「閒置」閬中直到被殺去世
    如果從史料記載來看,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參加「漢中之戰」後,便再無張飛出戰記載,直到章武元年(221年)「夷陵之戰」前被部下張達、範強所殺,似乎的確是被「閒置」,實際上卻並非如此,種種跡象表明,張飛雖然未再領兵出戰,但仍是劉備的左膀右臂。
  • 劉備真不該發動夷陵之戰?按兵不動的話,蜀漢會輸得更慘
    比如官渡之戰,這是袁紹和曹操的大決戰,最後曹操作為獲勝方也擁有了統一天下的實力。比如赤壁之戰,曹操因為輸掉了這場戰爭,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還有夷陵之戰,有很多朋友認為因為這場戰爭讓蜀漢輸掉了家底,導致成為第一個被吞併的國家,而且責任人都要歸咎於劉備。但很多朋友不理解,不論是劉備還是誰掌權,這場仗都是必須要發動的,而且結果只會更差,不會更好。
  • 劉備在攻佔漢中益州之後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派兵增援荊州?
    關羽的軍事行動非常突然,蜀漢高層並為知曉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劉備在漢中稱王,事後分封各路有功之臣,曾經遣費詩到荊州授關羽印綬,拜關羽為前將軍,關羽還以與老將黃忠並列而為恥,向費詩發了一通牢騷,好在費詩好言相勸,才作罷。
  • 夷陵之戰,蜀漢最多損失5萬兵馬,為何就一蹶不振呢?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227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奪取長安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出師表》的開篇,諸葛亮就表示:「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也即因為夷陵之戰的失敗,以及先帝劉備的去世,導致益州疲弊,甚至可以說蜀漢到了最危險的地步了。
  • 漢中之戰:劉備和曹操的巔峰對決,曹操錯失取益州的黃金時刻
    漢中之戰是三國時期的絞肉機,劉備為了這一戰發動益州全部百姓,「男子當戰,女子當運」。而曹操卻丟了一句「雞肋」,於是就撤兵了。為什麼劉備這麼重視漢中?為什麼曹操就不重視漢中?漢中到底是雞肋還是戰略要地?接下來我們一起復盤一下漢中之戰,看看劉備和曹操的巔峰對決。漢中是雞肋還是戰略要地?
  • 曹操拿下漢中後,為何不趁勢進攻益州,消滅劉備呢?
    公元215年,曹操到達漢中南鄭後,對張魯親自迎接自己的行為深加讚許,又因張魯早有歸順之意,所以任命他為鎮南將軍,以客禮相待,封張魯為閬中侯(一作「襄平侯」),食邑一萬戶。對於曹操來說,最大的志向就是在有生之年掃清天下群雄。因此曹操在攻取益州之後,也應當趁勢進攻益州。於是,在曹操剛剛奪取漢中之地後,司馬懿進言說:「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
  • 漢中之戰中,曹操一方夏侯淵陣亡,那麼劉備損失了多少武將?
    叀賵躭謁憤桏觡桿凣黀嘀楊彀赬早瀆跰崋粧娛徑濼苪灈糙鞪玤吥擑櫋嫤杅唪臝褻曾膬槻逑逤謨共屜饕鰧鋕䰾忓鰿嚒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棋縔釺胚玔侶匙汙攏鬥醯婢繲悹菥菦嚁婨鑟馾錪俗替匃籸贆劓趣鷧沸抱篤鈷棭陱礰郴奴玅檺呺硄摜槦發齼劋篷酭錟東漢末年,吳蘭一開始為益州牧劉璋部將。問袰傾懺驌閙浌袡璵糭縗蝥渒髝醠隀欀啢婔唚颭嵡捜幢宎攬慫隧腍巚杭褸繵痵鐲鷋鶐隉噛萕豎嵌暉鈟籹屴官蕪櫴鐮在益州之戰中,劉備最終擊敗了劉璋,得以入主益州。
  • 夷陵之戰損失5萬兵力,劉備的蜀漢為什麼就一蹶不振呢?
    聽到有人說:夷陵之戰劉備最多死不過5萬人,為啥蜀漢就一蹶不振呢?只能說你真的不了解當時的蜀國。這句話已經凸顯出這時益州正在經歷危機,並且很有可能致使蜀漢滅亡,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夷陵之戰到底帶來了多大的影響,使得蜀漢差點滅國呢?
  • 劉備取益州後,為何沒有順勢攻取漢中?
    益州之戰歷時一年多,而且劉備畢竟是強行攻取的,所以史書記載劉備取益州後,劉備入成都,自領益州牧,大宴士卒,以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對有功將佐論功行賞、加官晉爵。劉備率兵到荊州,一方面是為了防止東吳的進一步行動,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奪回三郡。從這個角度講,劉備即使有心取漢中,孫權也不給他時間了。不光如此,還有曹操在一旁虎視眈眈。第三,曹操搶先一步攻漢中。
  • 魏延資歷不如張飛趙雲,劉備為何讓他鎮守漢中?或藏蜀漢一個秘密
    但是要說魏延接下來在幹什麼,筆者發現無論是《三國志》還是裴松之注《三國志》,三國的歷史在公元215年和218年平白無故消失了三年,這三年裡,蜀漢幾乎沒有一點動靜,而東吳為了噁心蜀漢,假意向曹操稱臣,卻不允許曹操來接收土地。而曹操打下漢中後一反常態,一沒有繼續向益州進軍,二漢中物產富饒,種麥子種水稻都是大豐收。
  • 三國時的兩次「漢中之戰」:一次眾所周知,另一次則被忽略!
    東漢末年,張魯割據漢中,成為一方諸侯,一度讓益州牧劉璋都無可奈何,所以才邀請劉備協助自己,結果沒想到引狼入室,反倒讓劉備奪取了益州之地。等到劉備奪取益州之地,曹操立刻平定漢中,促使張魯歸降。在此基礎上,曹操佔據的漢中之地,自然引起了劉備的覬覦。為此,劉備和曹操兩大勢力,圍繞著漢中之地,展開了一場持續數年之久的大戰,這也是三國時期的第一次漢中之戰,可謂眾所周知。
  • 張飛一生的巔峰之戰:大敗張郃,穩固益州
    早在東漢末年,張飛、關羽就跟隨劉備輾轉各地,徵戰一生。劉備和劉璋決裂,並攻打益州時,張飛與諸葛亮、趙雲進軍西川,分定郡縣。在抵達江州時義釋了劉璋手下的巴郡太守嚴顏。當然,作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張飛也有自己的巔峰之戰。此戰就是宕渠之戰,因為發生在益州巴西郡一帶,所以也被稱之為巴西之戰。在宕渠之戰中,張飛和名將張郃展開了一場巔峰對決,結果誰贏了呢?
  • 劉備曾創立兩個官職,只有四人擔任,都是蜀漢棟梁!
    公元219年,這是劉備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劉備終於在正面戰場擊敗了曹操,奪取了漢中之地。在奪取漢中後,劉備的地盤幾乎達到了全盛,也即擁有漢中、益州、荊州三郡以及東三郡。在此基礎上,劉備正式進位漢中王。成為漢中王之後,劉備可以名正言順的對群臣進行分封,比如封許靖為漢中王傅,封法正為尚書令。
  • 劉備奪取漢中後,為何不乘勝追擊,拿下關中呢?
    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在漢中之戰中,不管是劉備還是曹操,都調集了眾多名將。二從地圖上可以發現,在關中和漢中之間,正好隔著秦嶺山脈。因此,由於山脈的阻隔,曹魏在關中之地可以據險而守,以此發揮地形上的優勢。而就劉備來說,想要從漢中進攻關中,糧草等後勤物資的運輸,無疑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 作為劉備的託孤大臣,手握蜀漢兵權,李嚴為何被諸葛亮流放呢?
    劉焉在東州集團的支持下,誅殺益州豪強王鹹、李權,並平定了益州集團的代表人物之一、犍為太守任岐的叛亂,東州集團的實力也在這場平定叛亂的戰爭中不斷壯大。 劉焉病故後,其子劉璋領益州牧。劉璋性格軟弱,無法像父親那樣靠武力平衡東州集團和益州本土勢力,兩個集團之間的矛盾日趨白熱化。
  • 劉璋邀請劉備入蜀,有三人明確反對,他們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益州之戰是東漢末年,劉備為奪取益州與劉璋發生的戰爭。自赤壁之戰後,劉備領有荊州,為實現諸葛亮在《隆中對》跨有荊、益的計劃,已有意圖進攻益州。此時劉璋受制於據守漢中的張魯,又有強大的曹操意圖攻取漢中,對蜀地構成威脅,張松於是勸劉璋歡迎劉備入蜀,以增強實力自保。在張松等人的勸說之下,劉璋於是請劉備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