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celain Manufactory Nymphenburg-德國寧芬堡皇家瓷器工坊(上)

2021-02-22 Asianera亞洲時代骨質瓷


Porcelain Manufactory Nymphenburg

德國寧芬堡皇家瓷器工坊

寧芬堡皇家瓷器的所有者是歐洲最古老、最有聲望的貴族世家之一----著名的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傳說這個家族是查理曼大帝的後裔,在鼎盛時期,其勢力曾遍布從希臘到荷蘭,從瑞典到匈牙利的整個歐洲。慕尼黑是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發源地和根據地,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建立的王朝,在巴伐利亞地區世襲統治了800餘年。

熱愛藝術,是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傳統,而維特爾斯巴赫王朝對於中國瓷器的喜愛和收藏,也要遠遠超過其他同時期的歐洲貴族。早在16世紀,葡萄牙商人開始從景德鎮進口瓷器運往歐洲出售時,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便已成為他們的常客:阿爾伯希特五世(1528-1579)和 威廉五世(1548-1626)父子先後從葡萄牙商人手中購得195件嘉慶和萬曆年間的青花瓷珍品,收藏在王室藝術珍寶館。威廉五世還專門從中國定購來繪有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族徽的"紋章瓷",把精美典雅的瓷器藝術與維特爾斯巴赫家族高貴、榮耀與權威的地位融合在一起。此外,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一代代君主們熱衷於用瓷器美化宮殿的內部空間,漫步慕尼黑王宮,你會發現,很多宮室的牆壁、天花板和窗前凹處都以精美的瓷器鑲嵌,當時的人們甚至藉助瓷器特有的光澤和鏡子的反光相配合,在室內營造出錯綜的光影效果。




對於瓷器的熱愛,使維特爾斯巴赫王朝開始自己嘗試瓷器的製作。1747年,選帝侯馬克斯三世下令創建皇室御用的瓷器手工工坊。最初的工坊建立在馬克斯三世位於諾伊德克的行宮,1761年搬入有"歐洲最美巴洛克宮殿之一"盛譽的寧芬堡皇宮之中,在此後的250多年裡,工坊便再未挪動。工坊的最初幾位負責人都是巴伐利亞的名門貴族,其首任負責人帝國伯爵西格蒙德·馮·海默豪森更是為寧芬堡皇家瓷器的燒製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瓷器工坊初建之時,瓷器的燒制並不盡如人意,馬克斯三世甚至一度擱置了對工坊的財政支持。正是海默豪森堅持不肯放棄,自己出資1萬古爾登金幣用於維持工坊的運作,並聘請來當時著名的洛可可藝術雕塑大師弗朗茨·安東·巴斯特利,才使得工坊成功燒制出流光溢彩的瓷器及栩栩如生的瓷偶雕塑,震驚了當時的歐洲各國皇室,從此打響了寧芬堡皇家瓷器工坊歐洲瓷器界藝術殿堂的名頭。



不惜工本、追求細節完美的宗旨,在瓷泥的選用上也同樣得到體現。在秉承皇室傳統的工藝下,數百年來,寧芬堡皇家瓷器使用的一直是工坊根據傳統配方配製而成的瓷泥。瓷泥原料是高純度的高嶺土、來自挪威的最好正長石和石英。新鮮瓷泥在經過整整兩天兩夜的混合攪拌之後,還必須放入恆溫恆溼的古老地窖中儲藏近3年時間才能取出使用,以保證其彈性和可塑性。對於瓷器的製作來說,瓷泥的質量可謂重中之重,寧芬堡專門負責練泥的工匠宙斯先生已經憑藉自己精湛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資文化遺產保護人物的名單。




不同與其它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不懷好意、虎視眈眈,維特爾斯巴赫王朝一代代的統治者們傳承著對中國的濃厚興趣與熱愛:17世紀,馬克斯米利安一世向萬曆皇帝寫信,表達了對中國的傾慕,及希望與中國建立外交、貿易聯繫的願望;1903年,路珀累西特王儲和他的妻子一起遊歷中國,受到當時清朝宮廷的隆重款待並被賜封"祿親王"封號;而如今,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繼承人、寧芬堡皇家瓷器的所有者路易波特王子亦時常前往中國,向中國朋友介紹皇家瓷器的歷史與傳承。


相關焦點

  • 淺談梅森瓷器(Meissen porcelain)收藏(入門篇)
    鍊金不成,難保性命,但他確是個有福氣的,居然在研究鍊金的同時歪打正著地破解了中國瓷器技法之謎。碰巧奧古斯特大帝是個十足的中國瓷器迷,這一發現正中他下懷。1710年由奧古斯特大帝下令創建梅森陶瓷廠。一提及梅森(Meissen)的盛名,人們的腦海中便會閃現讚譽。這個擁有近300年歷史的德國瓷器品牌,素以其高雅設計、皇家氣質、純手工製作聞名遐邇。
  • 皇家御用瓷器-黃釉瓷器
    明清時期,黃釉瓷器已經完全作為皇家壟斷之器。因其獨特的色澤也代表了它只能是皇家至尊的御用瓷器。明清時期的黃釉瓷器各具特色,紫色百合香為您分別介紹,使您對明清時期的黃釉瓷器認識更多。一、黃釉瓷-知識概述最早的黃釉瓷器出現在我國漢代,而真正意義上的黃釉瓷器是明代景德鎮窯所創燒的一種低溫黃釉。這種黃釉瓷器一般都由官窯燒造,因「黃字「與「皇」字同音,所以多為皇家御用瓷器。二、明代黃釉瓷-特點介紹最早出現的明代黃釉瓷是永樂時期景德鎮窯所燒造的器物。宣德時期和成化時期的黃釉瓷器製作精細,一絲不苟。
  • 寧芬堡的大八卦——路德維希一世和他的女人們
    路德維希二世,大家一定都聽說過,就是在德國有童話王子的美譽的,新天鵝堡的建造者加擁有者。而路德維希二世全身的藝術細胞要是追根溯源,都是從他爺爺身上繼承而來的。另外再說一個,大名鼎鼎的茜茜公主,則是路德維希一世的侄女。
  • 汝窯瓷器最新市場行情價格分析
    汝窯是中國古代瓷器史上的一朵豔葩,燒造出了令人如痴如醉的天青釉色,並將青瓷器的燒造從技術和態度上延伸至盡頭。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所燒造的天青釉色能與汝窯天青釉媲美。窯址在今天的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故其名字是因地而得。
  • 2020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押題:瓷器
    預測話題2:瓷器   陶瓷  唐朝時期,人們就在昌南建造窯坊(kiln),燒制出一種青白瓷(bluish white porcelain)。當時,歐洲人還不會製造瓷器,因此中國特別是昌南鎮的瓷器很受歡迎。在歐洲,昌南鎮瓷器是備受珍愛的貴重物品,人們以能獲得一件昌南鎮瓷器為榮。因此,歐洲人就以「昌南」作為瓷器和生產瓷器的「中國」的代稱。久而久之,歐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卻了,只記得它是「瓷器」,即「中國」了。
  • 明清皇家專屬的釉色瓷器——黃釉瓷器
    黃釉瓷器正是這其中最具貴族氣質的一朵奇葩。黃釉在陶瓷的顏色裝飾上既不是主流,也不是末流,一直伴隨著陶瓷大軍不懈努力,以其獨特的暖色,提高了陶瓷的溫度,使陶瓷之色不讓冷色專美。此時的黃色已成為帝王之色,黃釉瓷器順理成章地成為帝王的御用瓷。尤其入清之後,黃釉成為皇家專屬,變得至高無上,百姓只可望塵。如此社會分類,陶瓷中只有黃釉,皇朝不與百姓共享,朝廷以其不可侵犯的尊嚴教育著國人,使國人在陶瓷面前知道了什麼是等級,什麼是高貴。
  • 價值12.6萬美元,瓷器做的運動鞋
    這是一款帶有三條條紋,並配有歐洲第一名瓷-精美邁森瓷器裝飾件的運動鞋。拍賣所得將用於社會公共機構。實際上這雙鞋既不是真正的瓷器,也不能穿上用來跑步。它是一雙阿迪達斯牌運動鞋,但鑲嵌著邁森瓷器裝飾件。目前,這雙具有精美藝術品性質的鞋子已經在紐約著名的蘇富比拍賣行下槌。起價1美元。網上拍賣共有72次出價。最後以12.6萬美元,相當於10萬歐元的價格找到了新主人。
  • 德國慕尼黑「夢幻皇宮」,有著300年的歷史,而且免費對外開放!
    寧芬堡宮位於德國慕尼黑西北郊區,是歐洲最大的宮殿之一,堪比法國凡爾賽宮和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夏宮。寧芬堡建於1664年至1758年,有300年的歷史,一直以來都是巴伐利亞歷代皇室的避暑皇宮。寧芬堡擴建工程前後歷時200年。雖然沒能達到法王路易十四皇宮的規模,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德國同類宮殿中最大的。宮殿中的一些房間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巴洛克式裝飾風格,但其他房間在後期則轉變為洛可可式或古典式。「寧芬堡」的中文翻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為「寧靜」和「芬芳」是這座宮殿今天最大的特點,整個宮殿完全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
  • 1575故事擼第二季 第一集《大蘭是一件瓷器》
    林芷蘭,外表像一件porcelain般冰清玉潔,而內在卻從不缺乏處理事務的potential,總是有能夠preceding的判斷力,因此妥善preclude任何尷尬的發生,使得接觸過她的人都prefer與她繼續相處。
  • 他從德勒斯登來,在《CHINA》裡追尋瓷器的秘密,魏瀚的東方之旅
    1697年至1706年及1709年至1733年,薩克森選侯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當選為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強力王),他計劃讓德勒斯登成為最重要的皇家住處,因此薩克森的都城德勒斯登又有了一個波蘭名稱Drezno,國王他開始發現中國製造瓷器的秘密;在德勒斯登和邁森發明了歐洲的瓷器;他從歐洲各地招攬了許多建築師和畫家來到這裡,間接地促進了當地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使得德勒斯登成為了璀璨的文化之都
  • 「茶杯中的風波」:瓷器與十八世紀大英帝國話語政治
    後來的學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繼續耕耘,成果豐碩,詳見Lianhong Chen, A Cross-Cultural Dialogue: Eighteenth-Century British Representations of China,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1999;葛桂錄《霧外的遠音:英國作家與中國文化
  • 瓷器紋飾中的上品,明代瓷器上的龍紋作品!
    #龍紋瓷器#朱元璋登基時百廢待興,但洪武二年景德鎮燒造官窯之事還是提上了議事日程,只不過當時之需僅限於祭祀用器。隨著時局穩定,宮廷需求增加,在洪武中後期,朝廷不斷頒旨,命令景德鎮燒造各類器皿。洪武一朝瓷器上出現的龍紋極具時代特點,形象頗為費解。上海博物館藏洪武青花春壽龍紋梅瓶,體態一如元之舊樣,但頭部變化很大,呈圓形貓臉,俗稱貓臉龍。
  • 【德國品質】被稱為「白色黃金」的梅森瓷器為什麼賣到世界最貴?
    著名的薩克森國王奧古斯特二世,一生中有兩大開支,一是買瓷器,另一個就是發動戰爭。然而他卻用600名全副武裝的近衛騎兵交換127件中國瓷,用軍隊換瓷器,那可謂是「天價」。而如今,說起世界上最著名、最值錢的瓷器,卻是這個來自德國薩克森地區,有著「白色黃金」美譽的瓷器品牌——Meissen 梅森(又譯麥森、邁森)。
  • 「清三代」瓷器——登峰造極的美!
    「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在歷史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被稱為「康乾盛世」,當時社會開放,文人墨客加入進來,歐洲的彩繪技法也得到借鑒,瓷器製作工藝達到了極高的水平。雍正禦窯瓷器無論在仿古還是創新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內廷恭造之式」風格的確立為清代禦窯瓷器的製作奠定了方向,即製品應具獨特的皇家格調,保持純粹的皇家風範。
  • 百藝工坊進駐馬雲和阿里巴巴合伙人創辦的幼兒園進行陶藝培訓
    拉坯是我國瓷器生產的傳統方法。作為瓷器生產的一道工序。即將煉就之泥放於輪車上,借旋轉之力,用雙手將泥拉成器坯。↑↑↑李老師為大家做拉坯指導↑↑↑↑↑↑泥塑創作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陶瓷彩繪即在瓷胎器皿上,根據人們的審美需求,利用各種陶瓷材料和工藝技術進行描圖、填色、燒成。陶瓷彩繪總體上分為釉上彩和釉下彩。
  • 當代法國著名的瓷器品牌,你知道有哪些嗎?
    瓷器街長2500米,有70多家店鋪和瓷器廊,幾乎都是老字號。這裡至今仍保留著前店後廠、全手工製作的傳統,許多著名作坊都由老闆親自動手製作。受巴黎藝術家的影響,利摩日不僅生產家用白色瓷器,在瓷器的造型上開始多樣化,朝著裝飾藝術的方向發展,其代表作為用琺瑯製作工藝生產的普亞餐具,它還代表利摩日參加了1878年的萬國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