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德勒斯登來,在《CHINA》裡追尋瓷器的秘密,魏瀚的東方之旅

2020-12-17 王畿鬱兮千裡

德國東南,易北河畔。

1697年至1706年及1709年至1733年,薩克森選侯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當選為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強力王),他計劃讓德勒斯登成為最重要的皇家住處,因此薩克森的都城德勒斯登又有了一個波蘭名稱Drezno,國王他開始發現中國製造瓷器的秘密;在德勒斯登和邁森發明了歐洲的瓷器;他從歐洲各地招攬了許多建築師和畫家來到這裡,間接地促進了當地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使得德勒斯登成為了璀璨的文化之都。這段歷史一定程度上將這座德國古都與中國以及中國瓷器聯繫起來;多年以後,在這附近仍有一座被稱為德國的景德鎮的小鎮。

近年來劉若英主演的電影《徵婚啟事》原作者、旅歐作家陳玉慧以此作為線索,寫了這部講述西方學者東方之旅的《CHINA》。故事從1763年11月德勒斯登開始,一位德國礦物學者愛上有夫之婦,以槍戰決鬥斷定愛情結果,學者後來死裡逃生,在傷心之餘,他接受邀請坐船來到中國,為男爵尋找制瓷秘密。這裡是一場馬可·波羅式的東方之旅,漸漸地他融入這片廣闊的土地,他學習中文、取中文名字魏瀚、成為寵臣,到達廣州、澳門、景德鎮等地,在中國大地上從珠江三角洲到鄱陽湖畔再到北京,他沉溺於瓷器與愛情的找尋過程,到後來他已愛上中國,認為中國已是他的第二故鄉。

《CHINA》是將中國瓷器文化與東西方之戀巧妙結合的歷史小說,文中有愛情、藝術以及沿途風情等方面的精彩描寫,可以說本身也是一部精彩的遊記;小說的主線是瓷器,瓷器與中國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兩位一體的,據作者分享,本來取了許多名字:瓷淚、薩克森血碗、德列斯登來的男子、昌南;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直接叫China;因為China一詞源於昌南,制瓷之地也,中國也。這部以《CHINA》為名的小說文風流暢,情節曲折,心理刻畫入木三分,情節張弛有度,算得上是一部難得的好小說。格非、陳凱歌、劉震雲、李敬澤等知名人士都曾作過推薦。

作家蘇童曾這樣評價:在歷史的夾縫中,敷衍生出縱貫中西的藝術交流史詩,讀完《CHINA》,你無法不拍案叫絕,無法不為玉慧的想像力所折服。

作家莫言有評價:這是一本典雅而溫潤的書,其質地正如書中所描繪的瓷器。通過文字之美展示出瓷器之美,並將這種美定義為文化與愛情,由此可見作者的野心和才華。

著名作家徐小斌曾有評價,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玉慧的《CHINA》亦有大美。千百年來,瓷器成為中國古文化的象徵,而玉慧的《CHINA》,故事曲折離奇,縱橫捭闔,高低起伏,迴旋律動,正如中國古代千峰翠色的瓷,蜿蜒至今。玉慧的《CHINA》將會創造華文寫作的奇蹟。

德勒斯登是德國東南部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作為薩克森自由州的首府以及第一大城市,她是德國十大主要城市之一。德勒斯登的德語是Dresden;索布語Drjedany,意為河邊森林的人們,她在德國是文化的代言詞;這裡曾是薩克森王國的首都,在一段時期曾兼任波蘭首都的角色,擁有數百年的繁榮史和燦爛的文化藝術;由於氣候溫和以及城市建設的位置,河畔那些精美的巴洛克建築,使之有易北河畔的佛羅倫斯的美稱。

這裡是德國重要的科研中心,擁有德國主要大城市中比例最高的高等教育機構,有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德勒斯登工程和經濟應用技術大學、德勒斯登藝術學院(德勒斯登造型藝術學院)、德勒斯登舞蹈學院、德勒斯登音樂學院、德勒斯登國際大學等院校,其中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是德國乃至歐洲歷史最悠久和最有名望的大學之一;有國際機場,可以通往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希臘、英國等地級國內城市。

這裡有全世界最古老的交響樂團德勒斯登國立交響樂團(薩克森州立交響樂團);這裡有歐洲現存規模最大、收藏價值最高的皇家珍寶館綠穹珍寶館;這裡有德國最怪異的電影院:水晶UFA綜合電影院,有是德國最著名的城區節日之一多彩新城節,有被視為德國最美的集市大廳的新城集市大廳;這裡有眾多的博物館,其中由11個博物館組成的州立藝術博物館在世界上擁有重要地位,德國軍隊歷史博物館是歐洲最重要的歷史博物館,德意志衛生博物館是德國最重要、也是最具創意的文化場所;十二月份到訪,可迎接是德國最古老的聖誕市場:Striezelmarkt聖誕市場這項文化盛事。

她是德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城市之一,2002年列為歐洲綠化最好的大城市,歷史上是知名的建築、文化藝術中心,綠地和森林覆蓋率63%,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觀光。城北有面積達到50平方千米德勒斯登草原,2004年德勒斯登易北河谷附近地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構成獨特的文化風景線;聖母大教堂、森帕歌劇院、茨溫格宮、布呂爾平臺、藍色奇蹟大橋、國都王宮、大眾輝騰賓利玻璃工廠等著名景點;其中阿爾布萊希茨貝格宮、林納爾宮和艾克宮並稱易北三城堡;布呂爾臺階俯瞰易北河,有歐洲的陽臺之稱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瓷器的英文——china,是怎麼來的
    在宋代以前瓷器早已經傳承上千年,但宋代以前的瓷器都不是主流陳列品,算不得高雅,與華麗精美的金銀銅器相比,甚至顯得有些不入流。是宋徽宗把瓷器列為了上流社會的高尚之物,隨著其工藝技術發展,民間對瓷器的追求也是趨之若鶩。至此,瓷器成為了相對於金銀銅更為獨具特色的藝術品。
  • 歐洲的那些瓷器品牌(一)
    在英國經常聽到一些古董店家說德勒斯登就是梅森。雖然這是一種不準確的說法,但德勒斯登和梅森的確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德勒斯登城外向西北16英裡之外就是Meissen梅森瓷窯的所在。18世紀早期梅森開始製作硬瓷的時候,德勒斯登是撒克遜王國當時最繁榮的城市(19世紀初便順理成章成為了撒克遜王國首都),也自然成為了梅森瓷交易出售市場的所在。
  • China china 中國瓷器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中國最早的原始青瓷,發現於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器類有罐和缽。原始青瓷在中國分布較廣,黃河領域、長江中下遊及南方地區都有發現。中國真正的瓷器出現是在東漢時期。首先是在南方地區江省開始出現的。浙江紹興上虞縣上浦小仙壇發現東漢晚期瓷窯址和青瓷等。瓷片質地細膩,釉面有光澤,胎釉結合緊密牢固。
  • 「China」的由來跟「瓷器」無關!
    賣來的錢應該怎麼花?怎麼處理民間捐贈?再比如,高曉松向許傑求證,英文「China」(中國)到底是不是來源於「china」(瓷器)。許傑解釋,「China」最早的由來是「Chin」(秦)。
  • 國人引以為傲的中國瓷器真品,在國外市場上竟賣不過歐洲的仿品
    在鼎盛的明清數百年間,預計共有 上億件中國瓷器在歐洲登陸,歐洲王室貴族皆以擁有精美的中國瓷器為榮,至於鄰近的朝鮮、日本乃至東南亞,則早已是中國瓷器的擁躉。【初見陶瓷】自從13世紀馬可·波羅遊歷亞洲,關於遙遠東方的想像便成為歐洲人頭腦中揮之不去的奇景。《中國風:遺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國元素》通過800年來的藝術作品,考察了歐洲人對於中華帝國的理想化認識是如何變化和發展的。
  • 中國古代瓷器是如何影響西方國家的?只能模仿無法超越的文化
    一個是穿的,一個是用的,每當有海外某某拍賣場宣傳,聲稱拍賣乾隆年間的瓷器都會引起我們的關注,因為這些都是從中國流出去的文物,以天價的成交更讓我們心痛。而古代的瓷器是如何影響西方國家的?陶瓷或瓷器的英文是:china,中國的英文也是一樣的,這是古代西方人認為陶瓷來自東方的國家:中國,表示陶瓷之鄉,最後中國的英文就和陶瓷掛鈎了。
  • "東風西漸":白瓷時代的輝煌|瓷器|馬可·波羅_網易新聞
    作為白瓷的忠實擁躉,英國陶瓷藝術家埃德蒙·德瓦爾歷時18個月,先後走訪了中國景德鎮、德國德勒斯登、英國普利茅斯三大世界著名瓷都,在《白瓷之路:穿越東西方的朝聖之路》一書中以貫穿中西的視角,結合了旅遊札記、回憶錄與歷史講述,追溯瓷器從中國傳入歐洲發展演變的輝煌歷程,描畫出一部數百年中西文明交流史的迷人面貌。
  • 英劇《王冠》下午茶用的是東方瓷器嗎?暑假來成博新展找答案
    6月28日,記者從成博獲悉,「競妍: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將於7月3日在成博三層臨展廳免費開放。168件/套中日伊萬裡風格的瓷器將「盛裝」亮相,清麗的「柿右衛門」風格,富麗華美的「金襴手」瓷器,以及將青花礬紅描金裝飾手法發揮到極致的「中國伊萬裡」,串聯起中、日伊萬裡瓷此消彼長的百年興衰歷程,見證著17、18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西技術與文化交流融合。
  • 旅行筆記:德勒斯登處女大教堂
    德勒斯登是薩克森王國的前首都,他被認為是城市和德國風格東南部的文化中心,他有茨阿森宮,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聖母院教堂和許多其他赫赫有名建築。他還曾一度擔任波蘭的首府,數百年的繁榮史,燦爛的文化藝術,最高的城市綠化率,歐洲和許多精美的巴洛克建築,被稱為歐洲中最美麗的城市建築之一。
  • 他用騎兵換瓷器結果王位都被打沒,藝術品多到感動貴族竟成功復闢
    據後來成立的德勒斯登國家瓷器博物館統計,這裡收藏的中國、日本瓷器總數逾24000件,這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一個海量寶庫。 而這一切,都拜一個傳奇的歐洲君主所賜。身形魁梧的他力大無窮,德勒斯登的博物館中至今存放著一塊斷成兩半的馬蹄鐵——據記載正是被他徒手掰斷的。 但奧古斯特被稱為「強力王」卻不是因為他力氣大。 據傳,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的他擁有上百個情人,生下了365個私生子(歐洲軍事著作《我的沉思》作者莫裡斯伯爵正是他最出色的私生子)。
  • 遊記:德勒斯登聖母大教堂
    在德國德勒斯登是「文化的代言詞」,德國薩克森州首府和第一大城市,德國十大主要城市之一,德國東部僅次於首都柏林的第二大城市。德勒斯登是前薩克森王國的首都,一直被視為巴洛克風格的典型城市與德國東南部的文化中心,擁有茨溫格宮、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聖母教堂等眾多赫赫有名的建築。
  • 為啥不是Ci而是China?
    中國的英文名是「china」,它還有個意思是瓷器,這個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但瓷的發音不是[ci]麼?還有為什麼要用瓷器來指中國而不是四大發明之一呢?這就得從瓷器的來源說起。中國瓷器經過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傳到歐洲時,歐洲人才知道原來世上還有如此精美的器物。那時候,大量的出口瓷器都來自江西景德鎮,而景德鎮因地處昌江之南,原稱昌南鎮(宋真宗皇帝將其年號景德賜予昌南鎮而改名),歐洲人就根據「昌南」的漢語發音,稱它們為「china」。從此「中國」便與「china」畫上了等號。
  • 【德國品質】被稱為「白色黃金」的梅森瓷器為什麼賣到世界最貴?
    他很快抓住伯特格爾,派兵將他秘密押送到德勒斯登。從此,伯特格爾以一特殊囚犯的身份,開始為薩克森國王鍊金。 結果黃金沒煉成,這位偏執皇室的「白色黃金夢」卻做成了。伯特格爾與另外一位數學家馮·契恩豪斯被關在梅森鎮遙遠的森林城堡裡,開始了無止盡的瓷器煉製。
  • 「白色的金子」與國王的「瓷器病」:在上海回看從景德鎮到梅森的瓷之路
    路易斯·德·西爾維斯特(Louis de Silvestre)繪製的奧古斯都二世畫像,圖片來源:Wikipedia在他的命令下,伯特格爾(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於1708年破解了制瓷的秘密,第一件歐洲瓷器就此誕生
  • 歐洲人燒造瓷器的「血淚史」
    (清道光 廣彩滿大人彈唱助興圖菱形碟)「百家爭鳴——爭相嘗試」 「驢友」——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說:「上加色,隨意所欲」。就是在「一種土」上隨意著色,就成了瓷器。 「山寨」路線不是長遠之計,許多貴族們興辦實驗室,到中國偷師,用盡各種方法,道路依然不明朗。有人說用牡蠣的貝殼,甚至有人懷疑瓷器配方中有獸糞。
  • 中國或china的來歷
    蘇三(我):我把他們分為兩大類,契丹與非契丹很明顯,從時空角度分析:契丹晚,china早(而在非契丹裡,china也晚其實)。契丹,是蒙古草原自大遼開始到蒙古國帶來的影響。而CHINA體系則更古老,並且與南部沿海的國際商貿 絲綢之路 可能有關,並且參與者複雜,但與印歐人關係密切(可以聯想我的邏輯之下的希伯來人 腓尼基人等西亞商業民族)。
  • 鋦瓷無痕,他把破碎的瓷器「縫」成了藝術品
    鋦瓷匠人老竹真名詹建峰,因為在嘉興的月河古街經營了一家竹藝店,周邊的朋友稱他為老竹。剛開店的時候老竹並不老,才二十多歲,現在也不過三十出頭。只是月河古街有著非常出名的古玩花鳥市場,號稱「華東第一古玩街」。
  • china是中國,還有一個意思叫瓷器
    若說起中國古代文化,最具有象徵性的的莫過於絲綢和瓷器了。「China」在英文中,除了「中國」還有「瓷器」的意思。本人是業務喜歡瓷器,偶爾瞧瞧買不起,就道聽途說一些最粗淺的知識。瓷器在古代有很多種,不過現在提起來,最著名的瓷器有五大名窯——汝窯 、鈞窯 、官窯、 定窯、 哥窯,這五種瓷器各有千秋。「青瓷之首,汝窯為魁」。汝窯始於唐、興於北宋。以「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掙釘」的特點聞名於世。
  • 淺談梅森瓷器(Meissen porcelain)收藏(入門篇)
    伯特格爾(全名Johann Friedrich B ttger)是18世紀初的一位鍊金術士,其實根本沒有那本事,但奧古斯特大帝聽聞了他的本領便命其鍊金。鍊金不成,難保性命,但他確是個有福氣的,居然在研究鍊金的同時歪打正著地破解了中國瓷器技法之謎。碰巧奧古斯特大帝是個十足的中國瓷器迷,這一發現正中他下懷。1710年由奧古斯特大帝下令創建梅森陶瓷廠。
  • 中國的英文名原來並非來自於「瓷器」?
    因為中國盛產瓷器,所以中國的英文名就被西方冠以瓷器的名稱「China」。如果隨便問一個人,China是什麼意思?和瓷器有什麼關係?相信很多人都會交出這樣的答案。不過現實卻很殘酷,中國的英文名與瓷器(China)間的關係,只不過是一個美麗的錯誤。中國的英文名其實並不是得名於瓷器(China),確切來說應該是西方人將中國稱之為China,故而將中國所盛產的瓷器命名為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