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看中國人吃飽吃好圖鑑
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看中國人吃飽吃好圖鑑 2020-10-16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評論】珍惜糧食 杜絕浪費——寫在世界糧食日之際
【評論】珍惜糧食 杜絕浪費——寫在世界糧食日之際 2020-10-22 2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糧食日:請和孩子一起做這5件事
本文來源幼師口袋(ID:qujiaohuodong) 今天是世界糧食日 也是一個「珍惜糧食」的教育契機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這5件事 和孩子一起認識「糧食」
-
第40個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有各式各樣的新招
今天(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今年的世界糧食日呼籲:全球團結一致,提高糧食系統的可持續性。這幾個月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漸漸深入人心,大家也都在想一些各式各樣的新招,節約糧食。為了鼓勵消費者節約糧食,餐館還推出了相應的獎勵機制,如果沒有剩菜,會贈送精美小禮品。外婆味道雲投店 馬芸英:「就是這麼一把勺子,客人用完餐打包帶走,我們過去發現桌子上是光碟的,我們就做一個帶標識的小勺子送上去,客人也是很喜歡。」
-
世界糧食日反思 - 鳳凰網河北頻道
中國糧食連年增產,這背後隱藏的問題漸漸被大家所忽視,耕地面積減少,土壤變質,糧食浪費,農業人口減少等,需要我們認真對待。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糧食日的主題為「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以家庭農業為主題,目的在於讓國際社會更多認識到家庭農業和小農戶在保障糧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據統計,2012—2014年,南亞仍有2.76億人口長期吃不飽飯。
-
世界糧食日:你明白它的意義嗎?我們又該做些什麼?
從1981年到2020年,這已經是第40屆世界糧食日了,世界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也變得不一樣,但是事關億萬地球人生存的糧食問題依舊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飢餓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愈演愈烈,是什麼問題?戰亂、貧窮、氣候……,還有人為因素的推動,畢竟誰掌握了糧食,誰就能卡住脖子。
-
世界三大糧倉都在哪呢?中國糧食產量為世界糧倉之最?
世界三大糧倉都在哪呢?中國糧食產量為世界糧倉之最?大家好啊,我是小官。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世界三大糧倉的那些事兒!目前國際上認同的世界三大糧倉分別是指,中國、美國、印度。糧食自古以來都是民之根本,所謂吃飽穿暖,吃飽排在首位,也可見哪個更為重要。再有就是一句用在戰爭時的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反正任何一句話吧,都能感覺出來糧食的重要性。糧食對任何一個人或者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必需品和石油一樣都是戰略級儲備物資。
-
【世界糧食日】第40個世界糧食日,你了解多少?
【世界糧食日】第40個世界糧食日,你了解多少?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縮寫為WFD),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世界糧食紀念日,是在1979年11月舉行的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簡稱「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定:1981年10月16日為首次世界糧食日紀念日,其宗旨在於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
【地評線】視評:解決好種子問題 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
【地評線】視評:解決好種子問題 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並要求「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糧食是社稷之本,種業是糧食之基,種業發展水平關乎一國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的命脈。 打好種業翻身仗,就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耕地是糧食安全的命根子,必須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趨勢,確保糧食基本自給、絕對安全。要遏制耕地「非農化」,還要防止「非糧化」「非食物化」。 打好種業翻身仗,要充分發揮科技力量,推進農村科技創新。
-
論對世界糧食的貢獻,袁隆平排第三?
這些新增的人口,大部分來自發展中國家,而這也意味著,以後的30年,世界糧食的總產量必須在今天的基礎上至少再增加50%,這個挑戰的難度可想而知,因為我們回頭看看,當今世界能夠出產「基本」餵飽全球人口的糧食已經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了。當然,這都離不世界各地像我國的袁隆平這樣的「糧食英雄」。人類的昨天離不開他們,人類的今天和明天更需要他們。
-
世界糧食日,做一個有「糧」心的人
世界糧食日,做一個有「糧」心的人 2020-10-16 16:4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讓百姓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夯實糧食安全...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 題:讓百姓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夯實糧食安全基礎端牢中國飯碗新華社記者陳俊、褚曉亮、孟含琪民以食為天。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
節約糧食好點子來了!滬上中小學午餐這麼吃的……
圖說:二師附小樂樂精靈兌換機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攝每天校園裡的這一頓午餐,如何吃好、吃飽,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浪費?來看看滬上中小學的「午餐行動」有哪些節約糧食的好做法、金點子。「早在10多年前,學校就一直倡導營養午餐的飲食教育,對孩子們提出節約糧食的要求,但是,口頭宣講效果不佳。那時候,一邊是每天中午都有相當數量的飯菜被學生直接倒進泔腳桶,另一邊是,課間休息時學生去買街邊不潔小食。」校長趙之浩說,「糧心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如今,每天午飯後,都會有後勤老師對每班桶裡的殘羹冷炙進行現場稱重,學生幹部會在一旁監督。
-
駐守在西藏的戰士們沒有糧食,一個小戰士做了件事,救了全軍將士
幸好一位小戰士想辦法解決了糧食問題,拯救全軍將士。藏南和藏北的氣候差異很大,藏南受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影響,氣候溫和多雨,平均氣溫在8℃左右。而藏北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溫度在0℃以下,最高氣溫不會超過10℃,氣候非常寒冷,冰凍期長達半年,不適合草木生長。所以,藏北的資源更加匱乏。我軍駐守在西藏高原,面臨的最大一個問題就是糧食怎麼解決。
-
1530公斤,中國糧食刷新世界紀錄!美國卻仍有5400萬人吃不上飯?
中國雜交水稻再創世界新紀錄!此次晚稻種植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在生長期比單季晚稻少了一周的前提下,憑藉自身優勢,扛住了今年南方極端低溫寡照天氣,拿下了畝產911.7公斤「好成績」。其次,普通農民也能夠輕鬆駕馭測產水稻。與過去有專門團隊長期駐地指導完全不同,此次測產從播種到收穫,專家們只去過試驗田2次,整個種植過程都與普通農民正常種植差別不大。
-
陳曉卿:日本餐好是好,但真吃不飽呀
聊到陳曉卿,最早人們對他的記憶自然是他的成名作《舌尖上的中國》,可以說這部作品引發了中國人對於吃這件事最大的討論熱情。儘管中國人喜歡吃,愛吃,對吃講究,但卻也很少將吃這件事上升到一個文化層面之上。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熱度的引爆,緊隨其後的一系列相關節目紛至沓來。
-
從饑荒透視「中國糧食儲備戰略」
之前有媒體提出過一種說法,「大多數的中國人早就已經忘記飢餓為何物了」。這樣的現象絕對是中國國力不斷發展的體現,當然也離不開「隱形大手」的宏觀調控,「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就是在保障民眾都能吃飽的前提下提出來的。
-
大胃王吃播該禁:已背離吃的本義,不僅僅是浪費糧食的問題
大胃王吃播到底該不該禁止?這個是毫無疑問的,必須禁止!現在主流媒體宣傳的禁止吃播的原因是:出於節約糧食的考慮,從而對大肆吃播浪費糧食的做法提出了批評。這,當然是正當的理由。但是我覺得,這還不是禁止大胃王吃播的全部理由!我認為無底線吃播該禁止,還因為他們作風浮誇,起到一種誤導的負面作用!從什麼時候起,吃成了一種表演,成了一種做做樣子,而不是純粹是為了享受美食?吃,本義是什麼?吃的本來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挨餓,是為了吃飽,為了增加營養,讓身體健康。
-
國家儲備糧夠吃一年,為何我們還要節約糧食?
節約糧食依舊是一項社會道德準則,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並且將用法律約束手段來遏制國人觸目驚心的糧食浪費情況。很多人覺得這是小題大做,18億畝的耕地紅線,國家儲備糧夠吃一年,中國人正在被肥胖所困擾,怎麼突然對節約糧食這麼重視?
-
有國家糧食只夠吃3個月,最愛吃米、面的中國人,需要囤糧嗎?
截至北京時間4月2日11時30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93萬。這個數字從85萬到現在,只花了不到20個小時。 搶口罩、搶消毒水、搶體溫槍、搶雙黃連……當下,我們發現,全球不少地方都陸續出現了「囤米搶油」的現象。 這一次,我們真的需要搶點大米囤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