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對世界糧食的貢獻,袁隆平排第三?

2020-12-18 錢湖有魚吃

根據一份聯合國在2019年公布的人口報告,地球人口將從現在的77億增加到2050年的100億。這些新增的人口,大部分來自發展中國家,而這也意味著,以後的30年,世界糧食的總產量必須在今天的基礎上至少再增加50%,這個挑戰的難度可想而知,因為我們回頭看看,當今世界能夠出產「基本」餵飽全球人口的糧食已經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了。當然,這都離不世界各地像我國的袁隆平這樣的「糧食英雄」。人類的昨天離不開他們,人類的今天和明天更需要他們。我們今天就來回顧一下這些「糧食英雄」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第一個知道糞肥秘密的人

根據一位名叫富蘭克林·金(Franklin King)的農業專家的說法,中國人是最早知道糞肥秘密並用於農業生產的人。金博士曾擔任美國的農業土壤局的局長。他在他1911年出版的著作《四千年來的農夫》(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中稱:因為知道糞便的秘密,中國人可以在同一塊土地上進行常年耕種,而同時期的歐洲人,只能通過休耕來讓土壤恢復肥力。

土地複種率一高,糧食產量就高,再加上水稻的產量原本就比歐洲的小麥產量高,也就造成了相同面積的土地,中國養活的人口要比同期的歐洲多得多。特別是在我國宋朝時期,城市化進程達到了10%,而歐洲要實現相同的城市化,至少要等到600年以後。中國人依靠這小小的糞肥秘密,在糧食生產上很早就制霸全球了。在人口就是實力的冷兵器時代,誰的人口多,誰就能稱雄。

餐桌上的新大陸

自從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美洲大陸後,陸續有大批西班牙殖民者前往淘金。美洲的黃金倒是跟其他地方的黃金沒啥兩樣,但是美洲的農作物卻讓人類在餐桌上發現了新大陸。美洲土著馴化了在我們後世看來無異於天賜禮物的農作物,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玉米和土豆了。這兩種傳奇的農作物如今早已在全球遍地開花並成功融入各地食譜,養活了無數人口。19世紀中期的愛爾蘭爆發的土豆疫情,直接導致了上百萬人餓死,雖然是個悲劇,卻足見土豆對於人類的重要性。

土豆是即可當飯又可以當菜的全能農產品

雖然西班牙人為全人類帶來了優質的美洲農作物,可對美洲的殖民過程,卻直接導致了90%以上原住民的死亡,實在太過殘酷。很多如天花,鼠疫等病毒,在歐洲經歷了好幾個世紀的傳播,歐洲人早已對它們有了群體免疫,可與世隔絕的美洲人原住民對這些病毒沒有絲毫的抵抗力,一接觸就大批死亡,只有為數不多的原住民倖存下來,所以,稱土豆和玉米是帶血的農作物也不為過。

姍姍來遲的化肥

富有同情心的化學家尤斯圖斯·馮· 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看著因為土壤日漸貧瘠而愈加貧窮的農民大眾,決心探究到底如何才能提高土壤肥力。150多年前,正是在李比希教授不懈的實驗下,才確定了植物最需要的是氮磷鉀。1840年的一天,在李比希的化學實驗室裡世界上第一批鉀肥、磷肥在這裡誕生了,隨後他又加入了氨,成功地了讓廢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李比希也成為德國農民們最敬仰的人物,更是被後世尊稱為「無機化肥之父」。

農民之友——李比希 圖片來源網絡

另一個在化肥領域至關重要的人物也是德國人——化學家弗裡茨·哈勃。1909年,弗裡茨·哈勃跟他的合作者卡爾·世博(Carl Bosch)在研究生產炸藥的過程中,發明了從氮氣中合成氨的方法,讓廉價的氮肥大規模生產得以實現,也讓數十億人口得以吃飽。正是哈勃的合成氨發明,讓農業正式進入了工業化時代。但身處在納粹時代,弗裡茨·哈勃也曾參與生化武器研製,更是還有一個「現代化學戰之父」的頭銜,戰場上和集中營裡因他而死的人無法統計,所以他的功過很難評說,但僅憑他在化肥工業的貢獻,是二十世紀眾多工業發明無法比擬的。

最矛盾的地方是,他居然還是個猶太人

高產抗病的矮稈小麥

農業工業化以後,世界的產糧效率有了大幅提升,可隨之而來的是人口爆炸,讓工業化的農業紅利很快被消耗殆盡。世界人口從20世紀初期的20億,在1974年實現翻番,達到40億。因為貧窮,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產量,根本無法養活日益龐大的人口。這時,一個叫做諾曼·博洛格(Norman Borlaug)的美國人為發展中國家的人們帶去了福音。

圖片來源網絡

上世紀50年代,博洛格作為科班出身的農業專家,在墨西哥做研究時,培育出了一種高產抗病的矮稈小麥,成功地幫助墨西哥人解決了糧食危機。因為當時跟墨西哥處境差不多的發展中國家不少,尤其是印度,因為人口數量龐大,又極端貧窮,糧荒十分危機。好在走投無路的印度農業部最終選擇了引進這一高產的小麥品種,並強行推廣至全國,很快就讓印度小麥的平均畝產翻了一番。這就是被後人稱為「綠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的糧食奇蹟,而博洛格也被冠以「綠色革命之父」的頭銜,並獲得了1970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作為中國最知名的水稻專家,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他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大幅提升了水稻單產,讓我國用不到9%的世界耕地面積,養活了20%的世界人口成為可能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證。這些我們都再熟悉不過。當然,這其中,也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支持和其他農業科研工作者們的智慧助力,更離不開科技的進步帶來的農業機械化和智能化。

圖片來源網絡

大家都為這個可愛的小老頭而感到驕傲,他代表中國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也願意為他跟世界上其他糧食專業爭個高下,可這個小老頭他自己多半是不願意吧。這種刷流量的行為,對於一個真正的實幹家來說,是毫無意義的。雖然早已是80多歲高齡,可依然活躍在中國農業的科研領域,堪稱老當益壯的典範。

結語

還是回過頭來說說我們這些糧食的消耗者吧。雖然如今國家強盛,糧食保障充分,可每天還是有很多的糧食被浪費掉。雖然,我們生活的時代,物資充沛,我們有經濟實力選擇更好,更優質的食物。可在享受的同時,應該時刻提醒自己,那些看不見的糧食危機,也許就等在某個轉角。我們要在努力做到不浪費糧食的同時,更應該讓自己的飲食更加合理,儘量選擇對環境壓力更小的食物,這是一個漫長的自我教育的過程,卻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的。

參考1、《農業一萬年》:袁越2、《人類未來,吃什麼》:袁越3、《化肥發明者哈勃的悲劇:納粹用其發明屠殺百萬族人》:中國網4、《從化肥廣告想到李比希》:新民晚報

相關焦點

  • 新時代「神農」「米神」袁隆平的貢獻
    神農嘗百草,嘗出了糧食,藥材為我們民族做出來影響五千年的偉大貢獻,是我們的自豪和驕傲。永遠不能忘記,五千年後我們見證了新神農的誕生,每個人都受到了他的恩澤。那就是「新神農」「米神」袁隆平。神農我們大多數人都從新聞課本上學習過有關袁隆平的事跡但是都是知到大概並不是很清楚他具體的貢獻,下面簡單總結下他實際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貢獻。
  • 馬雲和袁隆平誰的貢獻畢竟大?
    有兩種說法 一 馬雲和袁隆平,一個是為一己之利,間接害了許多人,一個是無私奉獻者,救了無數人,你說誰的貢獻最大?自然是袁老的貢獻大,如果不出現一個馬雲,肯定會有一個馬化騰或者李雲、張雲出來,但中國若沒有了袁隆平,那麼許多人可能會餓肚子,所有人的生存都會受到威脅。
  • 糧食危機來了嗎?看看袁隆平怎麼說
    糧食對於全人類來說就是生存之本,民以食為天,在過去,能夠填飽肚子就不錯了。現在的社會進步了,大多數地區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人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吃得更好。我們國家正在走向富裕的道路,可是在世界上還有其他的貧困國家時而發生著饑荒。
  • 袁隆平是中國的偉人,為我國做了卓越貢獻,如今他的子女怎樣了?
    在我國近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湧現了大批科研工作者,他們在各自領域裡都做出了貢獻,不僅是在一些高端科技上,在惠及民生的一些科技上也有突破,比如袁隆平在雜交水稻上的貢獻。上個世紀,中國的現狀是人口多,而糧食產量還不多,很多人連溫飽都不能滿足,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袁隆平挺身而出。
  • 袁隆平院士對這項研究高度肯定,稱該成果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重大...
    由 "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院士為主任,鄒學校院士、王春乙研究員為副主任,農業、氣象領域知名專家為委員組成的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該成果創新性強、社會經濟效益重大、應用前景廣闊,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糧食安全關係到國家安全,兩系法超級雜交稻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9月27日,農民操作機械在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鹽鹼地水稻基地收穫水稻。 豐收的背後,水稻以約佔糧食總面積25%的播種面積,貢獻了近32%的產量。其中50%左右是雜交水稻。面對布朗的質疑,袁隆平的回應是:「(布朗)低估了科學、科技進步對提高糧食產量的巨大潛力。」他認為,通過科技進步,可以大幅度提高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
  • 鮐背之年的袁隆平:「中國加油,湖北加油!」
    他,自1981年獲得中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後,便揚名立萬,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獲得2004年度世界糧食獎……他心裡裝著的,不僅是一粒粒糧食,更有中國眾多良田的阡陌縱橫。 他,對中國乃至世界糧食的貢獻究竟有多大?早年中國有農民說,他們解決吃飯問題靠兩「平」:一靠鄧小平,二靠袁隆平。
  • 「90後」袁隆平「比拼」稻田「後浪」
    規劃《建議》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糧食年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一萬三千億斤以上。這其中,有這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和他帶領的年輕隊伍的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前,「親眼看到過路邊的餓殍」,年輕的袁隆平十分痛心,他從此決定選擇農業報國,讓老百姓「吃飽飯」。為了這個夢想,他開始了一輩子的奮鬥。
  • 從100公斤到1500公斤,袁隆平是怎樣煉成的?
    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說「你又吃胖了」,而你又不會生氣的人,大概非袁隆平莫屬了,我們確實是吃「他家大米」長大的呢!記得上學時這張袁隆平蹲在田間,查看水稻的照片,就一直出現在教科書中。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是享譽全球的「雜交水稻之父」。
  • 今天袁隆平90歲了,節約糧食是送給他最好的生日禮物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九是袁隆平農曆90歲生日網友們紛紛為袁隆平送上生日祝福「下田最快樂」的「工作狂」袁老在生日前一天特地來到光顧了17年的理髮店還說理髮後的自己「又年輕了5歲」新晉「90」後願望只和糧食有關說自己handsome的袁老一直做著帥氣的事懷著帥氣的夢想接受總臺《面對面》採訪時袁老提到自己的兩個夢想是「禾下乘涼」的水稻高產夢和「覆蓋全球」的造福世界夢為了這兩個夢想袁老雖年事已高,仍舊活躍在田間地頭袁老說「我們搞科研的,最怕痴呆
  • 90歲袁隆平突然上熱搜:14億中國人最擔心的事發生了…
    1和袁隆平爺爺,同時上熱搜的還有這些明星!趙露思、大S、於正……赫然排在微博熱搜榜首!聯合國發出警告: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世界76.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人面臨飢餓,相當於世界上每9個人中就有1人挨餓。近日,非洲納米比亞蝗災進一步惡化。遭受蝗災入侵40萬公頃土地的贊比西省蝗災已擴散至該省全境,1天可吃掉2500人口糧。
  • 袁隆平新表情包來了!太可愛了!
    昨天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測產 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 聽到測產驗收結果後
  • 剛過半個月,袁隆平又破紀錄!90歲的生日願望實現啦
    今天第三代雙季雜交稻畝產1500公斤攻關測產在湖南省衡南縣啟動袁隆平團隊又傳來好!消!息!三丘田平均畝產911.7公斤成功衝關畝產1500公斤袁隆平院士通過遠程視頻實時參與測產過程,看到這一結果,他高興地說,非常滿意,下一步將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新的貢獻。
  • 袁隆平飈英語又上熱搜,雜交水稻英文原來這樣說!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Yuan said he saw people die of hunger when he was young, and that has made him dedicate himself to increasing food production and helping combat starvation.袁隆平稱年輕時見過餓死的百姓,從此致力於增加糧食產量,抗擊饑荒。
  • 世界糧食安全與中國對策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摘要:近日,世界糧食安全與中國對策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各與會專家針對全球形勢與中國糧食安全進行了交流研討。   近日,由中國國土經濟學會聯合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糧食與食物安全中心、莫幹山研究院、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共同舉辦的「世界糧食安全與中國對策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 重磅消息傳出,袁隆平激動得飆英文,外媒:中國人飯碗越來越堅固
    11月2日,中國雙季稻產量創歷史新高,雙季稻畝產超過1500公斤,這是袁隆平團隊在對此刷新超級稻單產700、800、1000、1149公斤的紀錄之後,又一次刷新世界紀錄。外媒對此進行了報導,標題為《每畝水稻的雙季產量達到3000斤!中國人民的飯碗越來越堅固》。
  • 從五句話看袁隆平與氣象「跨世紀的情緣」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莊重地接過代表最高榮譽的勳章。袁隆平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傑出貢獻。他將自己對祖國的熱忱,結成了一串串飽滿的稻穗,也讓我國的雜交水稻技術,一直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 禾下乘涼夢 一稻一人生——「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
    袁隆平如獲至寶,就小心翼翼把它收了回來。但第二年播種下去後,袁隆平大失所望——沒有一株達到預想的結果。但這也激發了他的靈感。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可能是雜交稻才有的分離現象。當時,世界權威遺傳學理論普遍認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這次意外的發現,堅定了袁隆平培育雜交稻的信心。
  • 袁隆平重磅發聲:中國不會出現「糧荒」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個國家和地區出於糧食安全考慮,開始限制本國糧食出口,這引發了全球關於糧食危機的擔憂。記者電話聯繫到了正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攻關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對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瞭望|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
    但他早已得遍這個領域最高的榮譽: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十幾年前就拿了世界糧食獎、沃爾夫獎,習近平總書記向他頒授「共和國勳章」,還有一顆小行星以他命名。外國駐華大使到他的辦公室拜訪。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警糧食供應危機,人們急切期待他的回應。有網友說:「只有袁隆平可以說我胖,我真吃他大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