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蘭州牛肉麵除了蘭州以外都稱為蘭州拉麵,但其實出了蘭州不僅味道變了,甚至絕大部分不是蘭州人開的店,蘭州牛肉麵譽滿全國但蘭州人卻沒有獲得該有的經濟利益殊為可惜。
筆者為曾經在蘭州長住8個月的臺灣人,對蘭州牛肉麵也有一定的感情,日前在臺灣新竹吃到了日本博多[一幸舍]拉麵,驚訝的了解到店裡竟然有5個日本人,都來自日本福岡(博多為日本九州福岡的一個區)店裡生意極好,常常大排長龍,人均消費300臺幣折合人民幣60元,上網一查才知道香港,大陸也都有這家一幸舍拉麵的分店,顯然博多拉麵為福岡人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利益。筆者前些日子發表了一個臺灣人看蘭州牛肉麵的商業模式一文引起也頗多反響,現在筆者就從各種角度來分析一下中日兩國拉麵佼佼者的異同。
1.從歷史角度來看:一說正宗的蘭州牛肉麵起源,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5年所始創的,而日本博多拉麵起源於1941年,期間也借鑑了中華料理的麵食做法,所以從歷史上來看,蘭州牛肉麵發展的更早一些。
2.原料跟做法的差異:蘭州牛肉麵是回族人創始的,自然大多是清真的,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而日本是喜食豬肉的民族,日本博多拉麵的湯就是用大火熬出豬骨的膠質作出的濃稠乳白色湯底,湯底的濃厚是評量博多牛肉麵是否正宗的標準,但筆者還是比較喜歡蘭州牛肉麵的清爽跟鮮美。
3.客制化運行方式的差別:蘭州牛肉麵店提供十多種面形式的選擇,常見的有二細,三細,毛細,韭葉,薄寬,大寬等,甚至有蕎麥稜子這種橫切面為三角形的品種。除了面,客人也可以選擇湯的肥瘦,就是蘭州人的話來說就是油大一點或小一點,西北人普遍喜歡吃辣,辣子的多寡也是客人可以選擇的部分,在蘭州客人跟牛肉麵館相當有默契,客制化的過程在幾句話裡面就說清楚了,但外地人到了蘭州,或者蘭州牛肉麵到了外地,這套模式是需要調整的,日本博多拉麵提供了很好的借鑑,我們看看博多拉麵的點菜單:
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博多拉麵的客制化是在紙上清楚的體現出來的,面跟湯的形式,湯的鹽度,面的硬度,甚至哪些輔料加量的收費標準都清晰的在白字黑字上體現。這樣的做法雖然速度上會慢些,但當顧客對產品不夠了解的情況下也是不得不的做法。
4.價格比較:蘭州牛肉麵的一清二百三紅四綠無黃裡居然沒有提到牛肉,確實蘭州人吃牛肉麵,是否加肉是個選項,蘭州牛肉麵一碗大概6-7塊,但如果要加肉消費就要翻倍,牛肉麵作為一個蘭州人的早餐的首選,而一般蘭州人的收入也不是太高,所以降低起步價把牛肉剝離出來是一個比較務實的做法,而博多拉面上面會鋪上兩大片的豬肉,一般還會加上糖心蛋,青蔥,木耳等輔料,起步價就要50人民幣左右,如果蘭州牛肉麵要走出去到沿海地區,套餐銷售,提高客單價是可以考慮的變革做法。
5.營業時間的比較:蘭州牛肉麵是蘭州人主要的早餐選擇,營業時間一般從早上六點半開始,早上的第一鍋湯被蘭州人民認為是至高的享受,一般頂多營業到中午,日本博多拉麵則是營業午餐跟晚餐,蘭州牛肉麵如果要走出去,營業時間的調整是必須的,南方人並不習慣早上吃這麼硬的食物。
6.用餐環境比較:蘭州牛肉麵是蘭州一般市民大眾的早餐美食,更在乎的食物的美味,消費者對環境要求不大,最近已經有些牛肉麵館開始重視用餐環境的改善,日本博多拉麵的環境相對要好很多,這也是高單價必須配置的。
7.用餐流程的比較:蘭州牛肉麵更象自治式的快餐,而日本博多拉麵則需要比較多的服務人員。
8.對外的拓展比較:蘭州牛肉麵整體很有名,已經成為中華第一面,但走出蘭州的少,還沒有形成全國品牌,相比日本博多拉麵不僅全日本到處看得到一些著名品牌,博多一幸舍拉麵已經進軍中國大陸,香港跟臺灣。博多一風堂甚至在大陸,香港,紐約雪梨等世界各地開設了80家以上的分店。
蘭州牛肉麵是蘭州人的最愛,也是蘭州人幸福感的來源,我更希望蘭州牛肉麵走向全國,甚至香港,臺灣,就我所知臺灣現在也有一些掛蘭州拉麵招牌的牛肉麵店,但跟蘭州的做法有些不同,也是跟一般的臺灣牛肉麵一樣有著大塊的牛肉,而且那個湯跟蘭州牛肉麵的湯頭完全不同,只是掛著蘭州牛肉麵的品牌,我還真希望有蘭州人能把口味正宗的蘭州牛肉麵開到臺灣去,到時建議保留[蘭州牛肉麵]的叫法,因為我們知道只要叫蘭州牛肉拉麵的肯定不正宗。如果蘭州牛肉麵真能開滿全國,那些在外拼搏的蘭州遊子,也可以一解對蘭州牛肉麵的相思之苦。
▊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點"閱讀原文" 發帖吐槽聊天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