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魂》上線兩個多月,引起了不少熱議,而豆瓣評分也一路飆升,目前保持在8.5分左右,很多人覺得評分有些虛高,但筆者覺得《棋魂》並不難看。《棋魂》改編自日本同名漫畫,而當年這部漫畫作品也給我們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如今真人版《棋魂》上線,只能說"動漫版是世界的,但真人版,只能是中國的"。
在看《棋魂》之前,筆者也看了另一部與"棋"相關的劇集,就是在奈飛大受好評的《后翼棄兵》,因此難免會比較,若《棋魂》是由奈飛主導的話,也許會更好,或曾拍出電影《神之一手》的韓國團隊來拍的話,也許觀感會更不一樣。
《棋魂》上線後,筆者也在第一時間看完了這部長達36集的電視劇,無非是想找回心中的那份期待,畢竟《棋魂》作為在《遊戲王》、《海賊王》、《通靈王》多"王"稱霸的年代裡,也曾給許多人帶去鼓勵和感動,是更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尤其原著中許多人物對追求夢想過程裡的執著、挫敗、不懈,總讓我們看見自己與他人的樣子,"寫實"就是《棋魂》刻在我們心裡的關鍵字。
也許是受"先入為主"的影響,很多人對於"漫改"作品都不抱期待,而事實上也是如此。《棋魂》剛上線,"褚贏"的濃妝就遭到吐槽,為此演員張超還不得不為此道歉,不過筆者覺得褚贏的妝濃,在有的時候看起來更像是穿古裝的死神路克,而且《棋魂》、《死亡筆記》的畫師都是小畑健!
回歸整體,筆者在看過《棋魂》之後,心路歷程大概就是:吐槽、追劇、真香、失望。
01《棋魂》恰到好處的本土化改編
如果真人版《棋魂》要全部從動漫翻拍,那必然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因此作為一部備受矚目的漫改作品,《棋魂》的出品方在部分劇情還是做得不錯的。
與原著背景設定在真實的東京不同,真人版將背景設定在虛構的"方圓市",而且還稱之為以圍棋文化聞名的中國城市,事實上,在我國已經很難找到如同日本的圍棋文化,因此只好虛構這地方,而"方圓市"也成為全國頂尖高手聚集的城市。
雖然《棋魂》中的城市是虛構的,但對我國社會環境的刻畫,還是讓人感受到一份真切。比如,原著中對進藤光的家庭關係可謂輕描淡寫,其父母似乎對未成年的孩子要成為職業棋士沒太多意見,反觀真人版《棋魂》中的時光卻遭到母親初期百般阻擾,到最終放手的親情描繪,確實抓住了許多觀眾的心。
另外,雖然方圓市號稱以圍棋文化聞名,但隨著劇中時間線的前進,也再現了棋館逐漸在凋零的現況,人們不再下圍棋,老年人多下象棋,年輕人為時尚的電子產品著迷,連主角小時候夢寐以求的四驅電動玩具車,也成了落日黃花,而成為全民運動的,當然就是麻將。這些情節陳鋪,也為反映圍棋雖起源於中國,但卻逐漸在中國凋零,然而這種感懷,也埋下了這部影集無法比動漫更偉大的因子,後面會再敘述。
雖然真人版《棋魂》與動漫版有些出入,但整體而言,除了在劇集中段,時光在成為院生考上職業棋士的階段有點冗長外,確實有幾處改編的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情節,甚至在深度上不比原作遜色。
比如,真人版《棋魂》體現出,2003年網際網路在我國飛速發展,而方緒成了網絡圍棋的推手,而褚贏就是在方緒成立的"圍達網"打敗各路高手,原本時光和褚贏打算在方緒的邀請賽中現身,但準備要進入會場的時候,卻見到幾個冒名的褚贏來鬧場,褚贏也覺得只要能繼續下棋。這神來之筆,反映出在我國經濟高速成長下,褚贏面對名利場上的虛華,最終選擇了沉默,確實是改編上的巧思。
另一個比較重大的改編,就是原著中進藤光是在12歲才遇上佐為,而真人版卻是9歲的時光遇上褚贏,但原著的重要情節多發生在15歲之後,那真人版的處理方式是讓褚贏在第三集消失了六年。劇情中,9歲的時光在替褚贏與俞曉陽對弈的過程中,產生了接下來的人生會被褚贏控制的恐懼,不會再有走出自己的路的人生,而憤然對褚贏說他絕對不會下圍棋,就這樣讓褚贏離開了六年,最終經歷了一番轉折才再度現身。
對於這改編,可能是當年我們再看《棋魂》時也沒能反思到的,到底被佐為附身的進藤光,如果永遠只為佐為而下棋的話,還有自己的人生嗎?當然原著中最後的處理方式是,佐為在與塔矢名人對弈後才領悟到,原來他千年一問的答案,就是為培養進藤光而存在的。
另一可比較的是,原著中佐為消失的日子是在五月五日,這是日本的兒童節,佐為的離去有放手讓進藤光長大的意味。至於褚贏消失的日子,卻是在端午節……但又仔細想想的話,其實端午節就是陰曆五月五日,和屈原一樣,褚贏也是投江自殺的,也算是種呼應。
02崩壞的六集
對於這部網劇,許多觀眾認為崩壞是從最後六集開始的,即第30集褚贏與俞曉陽對弈結束後開始的,至於兩人的對弈氛圍刻畫有無改得比原著更好,這就見仁見智了,筆者認為不差,但就是內心話太多,下棋畫面偏少。
然而在31集,最終褚贏消失的過程的對比,層次上就顯得比原著弱了不少。原著中,佐為消失前最後一句話是"我很快樂",沒留下眼淚,但褚贏告別的臺詞多得有點羅嗦,儘管流淚,引淚卻程度不如動畫版,如果說佐為的離開是放手、釋懷,那褚贏似乎還留下更多眷戀或怨念。
主角時光也和原著一樣,在褚贏消失後經歷了放棄下棋,再重新執子的過程中,原著中進藤光重新下棋的那一刻也是令人動容的,是受到同儕伊角的感召而不再放棄下棋,但真人版卻改為時光與另一個自己對話的詭譎畫面,感動度大打折扣。
而最讓筆者感到失望的改編,就是真人版有太過鮮明的善惡。真人版在角色個性的描寫,友情的刻畫上是足夠有血有肉的,但對競爭關係的敘述,卻無法與原著攀比。
在原著中,有錢有實力的越智是孤傲的人,儘管有妒忌心,但始終把進藤光、塔矢亮視為欲超越的對手,自尊心極重的越智,因欣賞棋力比他強的社清春,而放棄了原由他代表日本徵戰北鬥杯的三將位子。然而在真人版中,編劇卻將嶽智和穆清春描繪為始終如一,妒忌心極重的人,完全無洗白的機會。
原著《棋魂》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和一般的王道漫畫不同,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只有單純地追逐"神乎其技"的競技道路上,有共同成長的對手與朋友,而真人版在對於尊敬對手的描述缺失,就顯得可惜了。
03連接著遙遠的過去與未來
筆者之所以在第一段說"動漫版是世界的,但真人版,只能是中國的",是因為與當年《棋魂》推出後帶來的廣泛影響力比較的話,確實如此。
當年動漫版《棋魂》讓日本的圍棋人口增加了七十萬,許多國家和地區,也因為動漫版《棋魂》增加了大量的圍棋愛好者,可見當年動漫版《棋魂》的影響力有多大。
在原著的最後一話中,代表日本隊主將的進藤光在韓國舉行的北鬥杯輸掉了比賽,對手韓國的棋士高永夏問進藤光為何要下棋,進藤光告訴眾人說:"為了將遙遠的過去...與遙遠的未來連接在一起!為了這個原因,我才會在這裡!"
北鬥杯是中日韓的18歲以下的少年圍棋賽,儘管表面上看似有著一般王道漫畫裡,結局總是有最終大佬、大賽的情節鋪陳,但原著中的主角們,對於是否要為日本拿下冠軍,似乎始終不是他們首要考量的,進藤光在乎的是為佐為拿回尊嚴。
然而在真人版網劇中,北鬥杯卻成了展現國家大義的比賽。原著中,塔矢亮、伊角等友人是鼓勵進藤光重新回到職業比賽,因為不能沒有他這一個對手、朋友,雖然真人版中也有相同的精神,但俞亮到學校對時光說的其中一理由,卻是時光一定要參加北鬥杯的預賽,因為國家不能沒有他......。
果不其然,原是三人團體賽的北鬥杯,硬生生地改為雙人賽,原著是越智成全了社清春,真人版卻是洪和成全了時光。劇情裡,北鬥杯預選賽結果是時光為第三名,洪和是第二名,俞亮則是第一名,沒想到劇情大轉彎,洪和宣布放棄下棋,理由是當初反對他成為職業棋士的父親病倒了,須回去繼承家業,此時洪和敗給了孝道,而時光也獲得遞補的機會。
在真人版結局的結尾,出現了飄揚的五星旗,旁白說俞亮和時光以明顯的優勢,贏得了北鬥杯冠軍,開啟了中國圍棋新的一頁。
反觀在原著漫畫版裡,日本隊雖敗猶榮,進藤光等眾人稱他們都是為"連接著遙遠的過去與未來"而繼續下棋,而動畫版則是沒有北鬥杯結果的,但也說年輕的棋士們會在圍棋世界裡不斷前進。
確實按照Go Ratings的世界職業圍棋等級排名來看,日本棋士的排名早已衰退,自1993年後就沒有再進入前三名,至今一直是中國與韓國棋士在廝殺,確實我國圍棋早已嶄開了新的一頁,但相比於日漫原著結尾強調的圍棋文化傳承,何者的精神層次孰高孰低,已相當明顯了。
在商言商,作為一部中國的漫改電視劇,相比被拍爛的《中華一番》、《NANA》、《網球王子》,《棋魂》在整體素質上或許是成功的,但不會有如原著般帶來超越國界的普世感動。對於原著中重要的核心精神"連接遙遠的過去與未來",在真人版儼然是圍棋既起源於中國,最強盛的也必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