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羅漢流行於唐代;到唐末時,才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最早記錄這件事的是宋代蘇軾,他在《自南海歸過清遠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羅漢》一文中,列舉了十八羅漢的姓名。
到清代乾隆年間,由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欽定,此後的十八羅漢就以御封為準了。十八羅漢的石窟雕像不多,一般塑立在寺廟的大雄寶殿中。
「十八羅漢」是「十六阿羅漢」的簡稱,又稱「十六尊者」。據經典說,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槃。公元2世紀時師子國(今斯裡蘭卡)慶尊者作的《法住記》中,記載了十六阿羅漢的名字和他們所住的地區。
這部書由玄奘法師譯出之後,十六羅漢便普遍受到我國佛教徒的尊敬。到五代時,繪圖雕刻日益普遍起來。一些名畫家把「十六阿羅漢」畫成了「十八羅漢」。這可能與中國古代文化傳統,偏好十八數字有關,「十八」是一個吉數。
又因繪畫題贊的人都是有名書畫家和文學家,如貫休、蘇東坡、趙松雪等人,所以十八羅漢就在逐漸我國流傳開來。
菩薩和羅漢有分別:菩薩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羅漢則是「小乘」修成的果。
所以,十八羅漢的由來,你知道了麼?
(註:本文素材來源 美玉秀秀入駐用戶 韞玉山人-南京)
戳原文,APP裡更有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