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我國的佛教聖地遍布全國,有著名的四大佛山,各地也有古剎名寺,很多人信奉佛教,即便不是佛門弟子,也對佛教文化多少了解一些,比如人們常說的四大菩薩、十八羅漢,其中羅漢又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以及五百羅漢,這些說法人們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那麼你知道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五百羅漢之間是什麼關係嗎?
羅漢是佛教的自覺者,全稱為阿羅漢,是稱已經滅絕一切的煩惱,應受天人供養者。他們講不再進入涅槃,也不再有生死輪迴,並且視弘揚佛法為責任。關於羅漢,人們最熟悉的當屬十八羅漢,其中民間傳說濟公也是羅漢,懲惡揚善,扶危濟貧,是老百姓非常喜愛敬仰的羅漢。在寺廟中則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五百羅漢。
十六羅漢,在唐朝玄奘法師譯文《法住記》中有涉及,佛祖釋迦牟尼佛令十六羅漢常在人間普度眾生。從中可以看出,唐朝時十六羅漢的說法就有了,而十八羅漢是怎麼來的呢?這要從唐五代時期說起,當時張玄、貫休兩位和僧,在十六羅漢的後面加畫了兩個羅漢,到了宋代,著名的大文豪蘇軾作了《贊十八羅漢》、《十八羅漢頌》,大家知道,蘇軾不僅文學成就斐然,本人對佛學很有研究喜好,跟一些和僧方丈還是好友。
所以從宋朝起,寺廟大多供奉十八羅漢。這或許有名人影響的作用存在所致吧!不過關於十八羅漢說法不一,前面的十六羅漢不變,後兩位到底是誰說法不一,這裡就不妄言了。然後是五百羅漢,說法也不一,一種是釋迦摩尼涅槃後,在迦溼彌羅有五百羅漢召集於此,另外一說釋迦摩尼為五百羅漢傳道。
與這些羅漢相比,我國民間民眾最熟悉的還是濟公,濟公是南宋僧人,即道濟和尚,世稱濟公,也叫濟公活佛,都是一種尊敬的稱謂。相傳濟公為羅漢轉世,關於濟公的民間傳說非常多,相關影視劇也很受人們喜愛。很多人喜歡燒香拜佛,也是為了祈福,不過佛在心中,你說呢?(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