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3 1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本書最重要的價值在講讀者的手中,誰能夠真正地講出圖畫書裡的意義,誰才可以將孩子引領到更加深層的閱讀中去。在講繪本時,更多就是要這樣全身心的投入,與孩子同頻,和孩子一起進入到故事中去。在假期中給孩子講讀繪本時可以採用多種方式方法,將繪本的樂趣傳遞給孩子。
方法1:先從學動物叫開始
許多家長講繪本,通常是一個字,一個字讀,孩子其實也沒有太多互動,可是讀著讀著,就會覺得不對,就這麼讀,多沒意思啊,那還能怎麼讀呢?比如在讀小熊寶寶系列繪本的《你好》,讀到「你好」時,小熊和要小動物們問你好,可以試著學學小動物們叫。整本書還有很多聲音,比如咕咕咕,吱吱吱,咚咚咚等。因為這是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方式,其實這些聲音,對於孩子說話非常有意義,簡單、重複、易發出,孩子學起來也快。
方法2:把繪本唱出來
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要有太多的壓力,也不用擔心假使自己語音不全影響了孩子。退一步想,我們是用唱的方式講故事,我們要讓孩子感受的是我們對於講故事這件事情的投入和情感。如果實在不行,還可輕鬆學會幾個手指遊戲。比如,比利和保羅、懶惰的小豬、一些手指謠等。如果還不行,就用樂器,用背景樂,以輕鬆、詼諧的筆調,豔麗溫暖的色彩,勾勒出各種樂器特別的造型,加上簡練的文字、清楚的形容,這些樂器的形象會更深刻地印在孩子心中。
方法3:變身手工達人
親子閱讀過程中,或者在閱讀之後,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做手工。在製作手工時,可以先從簡單的頭飾開始做起。比如: 我們在讀《母雞蘿絲去散步》《莎娜的雪火車》《天啊!錯啦!》時,可以輕鬆做一個頭飾和孩子演起來;還可以做海盜服、女巫服。在這個過程中,也要給孩子一定的儀式感,當孩子參與越積極,其記憶也會越深刻。
方法 4:表演繪本
角色遊戲是3歲-6歲幼兒最典型、最重要的遊戲,對於這一時期孩子的生活、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讓孩子演什麼呢?其實,只要孩子喜歡,演什麼都行,獨自扮演,或者是和父母一起表演都可以。我們的目的不是演得像不像,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不是能更對這本繪本感興趣,更喜歡閱讀,這裡的關鍵是父母要對繪本了解透徹。
方法 5:靜態講讀
靜態講讀就是講讀者從封面讀到封底,孩子在旁邊聆聽,講與讀主要以繪本為聯結,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情感聯結是保證講讀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在靜態閱讀中,我們不加解釋,不添加任何內容,也不刻意地打斷,只是給孩子原原本本閱讀正文內容,一字不落。如果孩子一定在中間向你提問,也可以停下來和孩子分享,但原則就是不刻意打斷。
方法 6:設計互動提問環節
問答是繪本講讀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一般指的是講讀者提問,孩子回答,然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展開討論。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或者是孩子聽著聽著就不想聽了,想要走開,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提問來吸引孩子。
方法 7:互動遊戲
遊戲不僅幫助我們進入孩子的世界,而且幫助我們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親情(摘自《遊戲力》)。我們在繪本講讀過程中,根據繪本內容的不同,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找不同、認知遊戲、誰記得多及猜猜猜等鍛鍊孩子不同能力的遊戲。
方法 8:故事加工
對於繪本故事的再加工,既可以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也能提高孩子的主動性。在這裡,家長儘量多採用開放式提問,讓孩子發散性思維,賦予繪本角色及情節多種可能性。
引導孩子對喜歡的故事進行加工,初期可以將該環節放在講讀即將結束的時候,讓孩子設想結局,逐漸在講讀過程中通過提問讓孩子對故事進行加工。
來源:中國兒童中心期刊總社(全國家庭親子閱讀活動辦公室)
--
原標題:《書香假期 | 如何給孩子講讀繪本?這八個訣竅你必須知道》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