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拿破崙創造了一個時代,帶領法國走向了一個輝煌的歷史階段,但由於其過程太過強硬,因此遭到了西方各國的強烈反對,最終於滑鐵盧戰敗,使得屬於拿破崙的歷史就此結束。在滑鐵盧戰爭中,反法聯軍取得了極大的勝利,也是這場戰爭正式的顛覆了拿破崙帝國,是拿破崙的最後一戰,在那之後拿破崙被迫流亡,正式的退出歷史的舞臺。
在拿破崙通過霧月政變奪得了法國的實際權利之後,他便開始在法國進行自己的獨裁統治。或許與他掌控權力的方法有關,因此他對軍隊權力十分的關注,尤其注重軍隊實力的發展。在他的帶領下,法國軍隊實力愈發強大,在積累到了一定的實力之後,他便率領軍隊與歐洲其他國家發生了強烈的交戰。由於指揮得當,因此多次取得實力,法國的疆域不斷得到擴大,一時之間其他歐洲國家不敢輕易來犯。
但是所有的矛盾都有爆發的那一天,歐洲那些國家不可能永久臣服在法國的統治之下,因此由英國,俄國,奧匈帝國等多國結成的反法聯盟國家在達成一致之後,便迅速集結軍隊,準備進攻法國。實際上,在1815年也就是滑鐵盧戰役發生之前,他們就曾經多次聯盟,但由於內部不團結,因此多次遭遇失敗。在吸取經驗教訓之後,反法聯盟任命了統一的指揮,正式的進攻法國巴黎。與前面幾次不同,此次反法聯盟的國家有所增加,因此軍隊人口數量也大大增加,幾百萬人的軍隊一同駐紮在法國邊境,法國形勢十分危急。
拿破崙見此情況也立馬返回法國本土,迅速組織軍隊重新稱帝,想要抵抗外敵的入侵。作為一位出色的軍事家,拿破崙在帶兵打仗方面有他獨到的見解。他深深地意識到反法聯盟的強大,因此決定採取逐個擊破的方法。在1815年的6月份,他正式的率領軍隊離開了巴黎,帶兵進入了比利時境內,想要殲滅駐紮在此的英國軍隊。卻沒有想到計劃走漏被敵人得知,最後遭到了失敗,但他不甘心如此,隨即又派遣了軍隊攻打普魯士,此次取得了勝利。
最終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多國的軍隊集結在滑鐵盧附近,雙方形成了對峙局面。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反法聯盟的主帥威靈頓錯誤的預估了法軍前進的速度,一直到法國軍隊即將抵達之時才意識到,因此在戰爭前期遭到了巨大的損失,好在後來他力挽狂瀾,帶領士兵們多次打退法國軍隊的入侵。
拿破崙一世率先發起了對反法聯盟的進攻,在最開始他假裝攻打反法聯軍的右側,實際上卻是主要攻擊聯軍的左側,但是由於遭到了頑強的抵抗,因此被迫投入了更多的軍隊。也正是由於拿破崙對此次敵人作戰能力預估不足,沒有實現預先的效果,因此使得反法聯盟找到了法軍的空隙之地,多次打到了法軍的重要位置。再加上其他國家還在陸陸續續的派來增援力量,而拿破崙卻只能選擇背水一戰,沒有任何支持,因此法國軍隊難以抵禦強大的聯盟軍隊,直接導致全線崩潰,被迫逃離戰場。
在這場戰爭中,法國軍隊損失慘重,拿破崙手中維持帝位的籌碼就這樣全盤覆滅,最終只能無奈宣布退位,還被流放到了大西洋的一個小島上。在我看來,拿破崙之所以遭遇失敗,還是由於他對敵人情況偵查不夠仔細,在戰爭開始之際就分散了兵力,從而導致了此戰中的失敗。與它相對應的方面,反法聯盟的統帥直接果斷,在交戰之前便詳細的偵查了法軍的情況,因此制定了作戰計劃,才能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根據一些史料記載,哪怕在遭遇滑鐵盧戰敗之後,拿破崙也沒有放棄,仍然命令手下將領帶領著三萬多人的軍隊,跟蹤已經撤退的普魯士士兵,不讓他與英國軍隊會合。但也是因為這個舉措,才使得拿破崙最終遭遇了那樣不可挽回的結局。早在之前由於遭遇了戰爭的失敗,法國士兵本來就士氣低迷,再加上面對強大的普魯士人,他們害怕不堪,在戰場上又怎麼能夠爆發十足的戰鬥力呢?就是這樣,此次偷襲的結果仍然以失敗告終,拿破崙所有的一切只能功虧一簣,屬於拿破崙的歷史就這樣正式的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