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花娘娘的故事,生長在蘭州以及附近的人,從小就有耳聞。
據《重修皋蘭縣誌》記載:明朝洪武年間,金花仙姑降生於蘭州井兒街,其父金應龍,祖籍榆中縣金家崖村,後移居蘭州。其母方氏,夜夢吞日月,金光閃耀,遂身懷有孕,臨盆坐草,降生一女,取名金花,又名天姑。
在後世人口口相傳中,關於金花娘娘的故事,有完整的細節,從而讓這個故事更加豐富動人。
金花從小端莊聰慧,捻麻紡線,孝敬父母,好讀經文。17歲時,父母將金花許配給蘭州南山大馬蓮灘王家莊華嶺子村民尕福子。金花執意不從,迎娶前一晚,她拿著火棍離家西去。出蘭州西稍門,去下西園與舅舅道別,便直上晏家坪,途經西固的摸石灣、何家峴,在此休息。
第二天早上,父母發現不見女兒蹤影,四處尋找。母親追至晏家坪,不見金花身影,心中茫然,罵聲「小冤家」,便返回。從此這裡得名「冤家坪」,後改名「晏家坪」。
哥哥在西固關山的何家峴追到妹妹,勸她回家。金花直言:「我本是仙界一脈,今生二次造化,修成正果,就要脫俗飛仙了。」哥哥說:「你若真的成仙,就在我當面顯個靈驗。」金花將手拿的火棍插於道旁巨石之上,只見火棍瞬間生枝吐葉,變為一棵枝繁葉茂的青松。
哥哥目瞪口呆,只好忍痛長嘆而歸,臨行時,金花承諾:「以後遇到大旱之年,可向我取水求雨,解鄉間旱虐之急。」
何家峴由此而稱為神樹峴,又叫松樹峴,鄉民們在此興建廟宇,世代祀拜。民俗學家鄧明說:「今天在關山鄉神樹峴,神樹猶在,樹頂因雷擊留下痕跡,貌似燒火棍,樹下有菩薩廟祭祀仙姑。」而關山,也由此成為金花從人向神轉變的一個關鍵點。
兄妹分手,金花繼續西行,又經蒲家溝、小乾溝梁、格水嶺、歇馬殿,到達了永靖的黑山頂,金花登高俯視,只見黑山山勢奇特,山上森林茂密,清麗美好,便在此地羽化成仙。
山上兩個放羊娃幻化成仙姑的童子,山羊也變成了此地特有的青羊,山上的野糜子(俗稱吧糜)被後人視作仙姑撒下的種子,讓災民逢飢採食,後稱為吧咪,黑山也被尊稱為吧咪寶山。
當地鄉民為了記住這段神奇的傳說故事,便在吧咪山興建池廟。明末清初,隨著金花仙姑的神應感化和水會神事活動的傳播,臨洮西北一帶先後修廟十八座,永靖山鄉相繼修廟二十四座,蘭州南山大馬蓮灘陸續修成六座。
西固區的新城、柳泉、桃園、鍾家河,七裡河區的黃峪、西果園,城關區的井兒街、段家灘,以至榆中、皋蘭、永登、臨夏、東鄉等地也先後修建了規模不同的廟宇,形成金花仙姑廟宇群,也衍生了規模各異的廟會,延續至今。
金花娘娘的故事中,抗婚、出逃是作為「人」所經歷的一段曲折。在我國古代許多民間傳說、詩詞歌賦、小說文本中所描繪的故事,很多都是此種類型,且大多都是以女性為視角,例如《孔雀東南飛》、《梁祝》、《牛郎織女》等。
在這些民間故事裡,女主人公都和金花娘娘一樣,勇敢、大膽,追求自由與自我,男性大多成為輔助性角色。而這恰恰與當時的男權社會的實際現狀相反。
儒家社會講求男尊女卑,忽視女性權利,在這種社會氛圍下,金花娘娘的民間傳說塑造出這樣大膽、機智、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無疑是對正統社會的挑戰。
數百年來,人們興建廟宇、進香朝拜,金花娘娘幾乎成了民間女性乃至更多人群改變生活境遇、嚮往美好生活的心理寄託與精神寄存。
情感觸動靈感,人緣導引了神緣。金花仙姑成仙后,為了報答人世間父老鄉親的養育之恩,奉行承諾,屢降甘露,驅除旱虐,在人們的崇拜與敬仰中升華為一尊有求必應、惠澤蒼生的帶雨菩薩。
相傳吧咪山金花仙姑祈雨靈驗,周邊的人們為求得神靈保佑,風調雨順,常來吧咪山求雨取水,通稱「水會」。由於各地水會的形式不同,各賦其名,永靖俗稱「玉女神會」,臨洮稱「龍華海會」,蘭州大馬蓮灘稱為「旱水會」。
蘭州及周邊地區地處西北黃土高原腹地,氣候乾旱,雨量稀少,民間祈雨,由來已久。作為一種民俗文化現象,祈雨源於集體的原始信仰和原始習俗。在這種原始信仰中,金花娘娘體現了「神」的一面,更為普通老百姓所接受敬重,表達了人們對風調雨順、幸福生活的追求。
在幾百年的代代相傳中,金花娘娘也留在了許多文人墨客的筆下。清末蘭州名人劉爾炘在《果齋續集》中,記載了蘭州南山大馬蓮灘(現七裡河區湖灘鄉)鄉民於光緒二十四年前往永靖吧咪山,朝拜金花娘娘、祈雨的景況。清末西固文人許爾熾、孫世貴曾合撰《金花仙姑飛升出山記》。
清末至民國時期,在蘭州城及附近的金花廟上,懸掛著不少地方官員、社會賢達敬獻的匾額,其中有陝甘總督左宗棠、楊昌浚和民國時期甘肅省長張廣建、榆威將軍裴建準、蘭山道尹楊思的手跡匾額。
省級非遺 傳說也需保護傳承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口頭傳說是其中之一,沒有特定作者,在口口相傳中產生傳奇性,用世俗故事表達民眾對歷史人物的感情,在民間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金花娘娘的傳說是從明代中葉發生在蘭州城的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無可比擬的親切感造就了故事在故鄉流傳的前提條件。同時,這些故事又與當地的地點、建築、風俗、物產相結合,給人以真實可信的感覺,在民眾中才能代代相傳。
2011年,金花娘娘的傳說被列為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今年10月,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金花娘娘的傳說列入其中。
美麗的傳說來自民間,也終將走向民間。
文字來源:蘭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