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 「金花娘娘」 的傳說故事,你知道嗎?

2021-02-26 蘭州蘭州

蘭州蘭州(lanzhoulz8)——講述蘭州今日頭條,傾聽金城人情世故!在這裡,只有蘭州人自己的故事。。。數萬人訂閱的專屬於蘭州人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蘭州蘭州」免費關注

金花娘娘,又稱金花仙姑,是誕生於蘭州本土、成長於平民之家,憑藉堅定的意志和刻苦的修煉成就仙道,受到民間崇拜最為廣泛的一位神祇。

金花娘娘的娘家在城關區井兒街,父親金應龍是榆中金崖人。金花誕生於明朝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據說她的母親前一天曾經夢到吞食日月,仙姑降生時滿屋金光。

她從小聰慧端莊,勤勞能幹,孝敬父母,4歲就會捻麻紡線。與眾不同的是,她從不食葷、穿著樸素,而且非常喜歡讀誦佛經。

隨著年齡漸長,父母於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通過媒灼之言為她定下一門親事,但金花堅決不肯出嫁,但是難以得到父母贊同。眼看著娶親的日子到了,金花反覆思量下定最終的決心。

這天夜裡,金花手拿纏著麻線的燒火棍,將線頭系在爐灶上,就悄悄出門離家,向著西邊一路走去,途中曾經在今天西固區金溝鄉熊子灣一個山頭上稍事休息,接著又繼續前進。

第二天早晨父母不見了金花,十分著急。金花的哥哥發現爐灶上的麻線,就沿著線繩一路追來,一直追到今天臨夏自治州永靖縣境內的關山何家峴一個小山頭方才追上。

哥哥極力勸妹妹回家,但金花姑娘卻怎麼都不肯回去,同時告訴哥哥,自己從小立志修行,今天已經到了脫離凡塵的日子,是不能後退半步的。哥哥聽了不肯相信,說那你做一件事情證明一下你要成仙。金花聽了順手舉起燒火棍,朝著身邊青石板使勁戳下去。

只見燒火棍頓時戳通了光溜溜的青石板直插在上面,轉眼之間燒火棍上面長出了嫩枝,嫩枝上面生出了松針,變成一棵挺拔的松樹。金花的哥哥大為吃驚,知道妹妹心意已決,無奈隻身回家。

隨後金花的父母親自到西南一帶山區尋找,只見那一棵松樹已經長大,枝繁葉茂,但是再也沒有發現金花的蹤跡。

一直找到吧咪山(今天位於臨夏永靖縣)附近,見到一位名叫戴和尚的高僧,從他口中得知金花已經羽化成仙升入天界,今後將要濟困救危保佑本地百姓。

父母傷心欲絕又悲欣交集,流下的淚水化作何家峴龍虎燕子山裡的一眼清泉,當地百姓把這泉水叫做「金花泉。」過些年後,蘭州大旱地裡顆粒無收,百姓飢餓難耐。

這時候有人發現就在金花成仙的山上,不但遍地翠綠,而且長滿了一種可以食用的野生糜谷——吧咪。

老百姓蜂擁而至,收割吧咪充飢度過了饑荒的鬼門關。聯想到高僧過去的預告,人們明白了這是金花顯靈救了大家,於是開始焚香禮拜表達感激,並且把這一座山叫做「吧咪山」,把金花手裡燒火棍變成的松樹叫做「火棍神松」,把何家峴叫做神松峴,並且在金花娘娘離家出走途中歇腳之處修廟敬香,叫做歇馬殿。

此後百姓們凡遇到災荒瘟疫或者急難之事,只要祈求金花無不應驗化解,金花娘娘的影響就迅速擴大開來。

說來也怪,金花娘娘不單純是一個美好的神話傳說,歷史上因天旱向她求雨得到靈驗,因而由官府出面鄭重拜謝封賞的事情很多。

清代軍機大臣阿桂,大學士福康安,兵部尚書那彥成,甘肅巡撫楊昌浚,皋蘭縣知縣沈仁澍等,都曾經為蘭州百姓向金花娘娘祈雨喜得甘霖而樹碑為紀。

傳說晚清重臣左宗棠任陝甘總督駐節蘭州,在收復新疆的伊犁之戰中暫時遇挫。夜晚左公倦伏案前,忽然覺到一位仙姑來到眼前,對他說此刻正是突出重圍,繼而打敗敵軍的大好時機,要趕快行動。等大軍凱旋迴到蘭州時,我將要以清風細雨為你洗塵。

左公驚醒後默默禱告,假如此戰果然獲勝,我一定為仙姑重塑金身。結果左宗棠率軍連夜出擊大獲全勝,順利收復新疆全境。等左公班師回到蘭州,果然天降和風細雨,令全軍將士精神倍增。左公仔細了解,得知蘭州本土確實有金花娘娘這一位女菩薩,十分欣喜。

於是拿出自己的養廉銀500兩,又募集款項,安排重修金花娘娘廟宇,重塑金身,並且親手題寫「敕建靈感神祠」匾額,懸掛在娘娘廟的大殿上。

如果這一段故事前半段是傳說,那後面左公修廟和題寫匾額卻是真有其事。左公既然能題「敕建」二字,可見他是請得朝廷恩旨的。尤其是民國初年,蘭州紳民因天旱請求甘肅督軍張廣建出面求雨。

張督軍有些質疑,便道如果三天內真能求來雨水,我便把娘娘神像請進省府供養,而且要提高她的封號。結果求雨活動到了第三天,果然傾盆大雨從天而降,遍地旱象一掃而光。

張督軍果然不食前言,用大禮請金花娘娘神像進省政府轅門,並且封娘娘為「帶雨菩薩總統娘娘」,從而使得金花娘娘有了新時期的崇高地位。

以後的民國西北軍政長官朱紹良、省主席谷正倫等也都曾經支持或者參與向金花娘娘求雨的活動,朱夫人、谷夫人曾經向仙姑獻上珍珠和金花,表達對金花娘娘的感激和崇敬。

不僅如此,金花娘娘的靈感還表現在為蘭州百姓和臨夏關山周邊群眾解除瘟疫疾病,祈求後代,化解家中急難之事等多方面,因此在百姓心目中,她就是一位大慈大悲、有求必應、普濟眾生的菩薩,於是受到民間廣泛的愛戴崇拜。

從明朝成化四年當地百姓在臨夏關山建起金花娘娘廟,清朝乾隆八年建成吧咪山金花菩薩池廟大殿,民國年間對吧咪山金花池廟的幾次重修擴建,對金花娘娘的祭祀膜拜時代不絕。

左宗棠在井兒街建成的「敕建靈感神祠」,成為金花娘娘的行宮,每年5月蘭州民眾都要從遙遠的吧咪山恭請神像回到這裡省親,場面十分壯觀。而在蘭州市內,先後建成的金華娘娘廟最多時有70多座,使得金花娘娘崇拜成為蘭州本土特有的一道民俗文化風景線。

金花娘娘的故事和民間崇拜也傳到周邊的臨夏、東鄉、臨洮等地,各地都建有娘娘的大量寺廟。

每年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七月初七、九月初九等日子,都要舉行「旱水會」、「玉女神會」、「龍華海會」等祭祀典禮。如果遇到天旱,迎請金花娘娘求雨的活動就更加盛大。

20世紀60年代,甘肅省歌劇團曾經改編上演過大型歌劇《金花傳》。那時候正值國內旱災嚴重,加之金花娘娘與蘭州本土的密切關係,所以此劇一上演就十分轟動,在金城百姓中引起熱烈反響。

今天的臨夏關山金花娘娘池廟更加莊嚴雄偉,香客遊人絡繹不絕,若遇到幾個重要的紀念日子則人山人海、水洩不通。

人們感念這一位堅貞不屈、造福一方的仙姑,祈願和祝福國泰民安、家庭祥和。2008年以來,每逢重陽節,吧咪山民間都會舉辦與朝山敬香相關的登山節活動。

2009年,楊生劍先生策劃錄製了《吧咪山神韻》宣傳風光片,通過現代媒體大力宣傳金花仙姑的傳說和吧咪山秀美風景,有力地促進了當地旅遊事業的發展。

1994年,在蘭州舊城改造中,原先坐落於井兒街的金花仙姑殿遷建到五泉山公園東側紅泥溝志公觀處。2009年3月,蘭州市人民政府在金花神祠舊址處立碑以示紀念。正面刻字為「清·金花廟舊址」,背面銘文是:「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建。

坐東北,面朝西南巴彌山。建有山門、正殿、後殿及左右廂房。金花,明洪武時蘭州井兒街人,十七歲時因抗婚逃至巴彌山坐化。禱雨輒靈,遂築廟奉祀,稱為金花娘娘。」這樣就使得金花娘娘這一位由善良美好的民間女性上升為普濟人世的慈悲菩薩,永遠保留在蘭州人民的心目中。

作者附記:


蘭州金花娘娘,是有真人依據的神話傳說,而且還在歷史上以祈雨屢次靈驗,深得蘭州人民尊敬愛戴的地方神祇。近來,有些作者不知出於什麼動機,人為杜撰一些不靠譜的言情故事,或者編造出金花娘娘種植百合的故事,這些都是不對的。

縱然她是帶有神話成分的民間傳說,那也展現了人民群眾心目中最崇高的一種情懷,不容受到褻瀆。我們應該對這一位護佑鄉土的神祇,懷著敬畏的心情,而不能拿來用於娛樂。為此,作者再次推出這篇拙作,供家鄉同好辨之。 

 

熱文推薦:

擴散出去

讓更多朋友看到!

最新消息

第一時間發給你

相關焦點

  • 蘭州金花娘娘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故事就發生在我們生活的地方
    金花娘娘 一個美麗的傳說關於金花娘娘的故事,生長在蘭州以及附近的人,從小就有耳聞。據《重修皋蘭縣誌》記載:明朝洪武年間,金花仙姑降生於蘭州井兒街,其父金應龍,祖籍榆中縣金家崖村,後移居蘭州。其母方氏,夜夢吞日月,金光閃耀,遂身懷有孕,臨盆坐草,降生一女,取名金花,又名天姑。在後世人口口相傳中,關於金花娘娘的故事,有完整的細節,從而讓這個故事更加豐富動人。金花從小端莊聰慧,捻麻紡線,孝敬父母,好讀經文。17歲時,父母將金花許配給蘭州南山大馬蓮灘王家莊華嶺子村民尕福子。金花執意不從,迎娶前一晚,她拿著火棍離家西去。
  • 金花娘娘
    金花的哥哥大為吃驚,知道妹妹心意已決,無奈隻身回家。  說來也怪,金花娘娘不單純是一個美好的神話傳說,歷史上因天旱向她求雨得到靈驗,因而由官府正式拜謝封賞的事情很多。清代軍機大臣阿桂,大學士福康安,兵部尚書那彥成,甘肅巡撫楊昌浚,皋蘭縣知縣沈仁澍等,都曾經為蘭州百姓向金花娘娘祈雨喜得甘霖而樹碑為紀。
  • 道教百科之金花娘娘
    此時金花對哥哥直言:「妹妹乃慈航分形,光分南海,肩負普渡眾生脫苦海之重任。如今功果圓滿,已成正果,此行此別,不能後退半步。」哥哥雖不相信妹妹的話,但又無可奈何,只好用試探的口氣說:「你若真的成仙,可與我當面顯個靈驗。」金花遂將手拿火棍插於道旁巨石之上,只見火棍瞬間生枝吐葉,變為一棵枝繁葉茂的青松。哥哥目瞪口呆,驚奇不知所措,知道一時難以攜妹回家,只好忍痛長嘆而歸。兄妹分手,金花繼續西行。
  • 金花誕丨「廣府女神」——金花娘娘
    ▲  金花盛會金花娘娘是一名傳說中的人物,又稱金花夫人、金花聖母,是廣府人傳說中的生育女神,民間俗稱「送子娘娘」。幾天後,湖中浮出一個沉香小像,相貌酷似金花,居民將其迎接上岸,建祠祀奉,尊之為「金花保子惠福夫人」,將該湖稱為仙湖,其廟為金花廟,並將每年的農曆四月十七日定為金花誕。對於個金花娘娘的這段身世傳說,明代詩人張謝還曾有感賦詩一首曰:玉顏當日睹金花,化作仙湖水面霞。霞本無心還片片,晚風吹落萬人家。
  • 永靖吧咪山:金花娘娘的民間傳奇
    當地傳說中吧咪是一種野糜,因早年連歲大旱,民不擇食,該山遍生吧咪,養活無數生命,故將此山稱作吧咪寶山。  吧咪山是道教聖地。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民間傳說明永樂年間金花仙姑(俗稱金花娘娘)在吧咪山羽化成仙后,靈感四方,信眾紛紛募捐修建道觀廟宇,供奉金花仙姑神像,舉行各種廟會活動,吧咪山遂成為隴上名山。
  • 水母娘娘沉泗州在泗州大地可謂家喻戶曉.可是,你知道它的後續傳說嗎?
    泗州廣場上水母娘娘沉泗州浮雕水母娘娘沉泗州的後續傳說——鏈鎖水母文/朱 祥     水母娘娘沉泗州的傳說在泗縣婦孺皆知    水母娘娘沉了泗州古城的過程,在此不必多說,單就水母娘娘沉了泗州後的結局說一個故事。
  • 我們都知道神話傳說中王母娘娘,很少有人知道王母娘娘故鄉是哪裡
    因為這蟠桃會的主辦方領導是王母娘娘,作為我們最為熟知的神話人物之一,王母娘娘在神話傳說中掌管不死藥、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道教創世女神,全真教祖師。在道教神話中,王母娘娘是女仙之首。現在多將王母娘娘奉為婚姻、生育、保護婦女的女神。
  • 吃了這麼多年的蘭州拉麵,關於它的故事你知道嗎?
    吃了這麼多年的蘭州拉麵了,關於它的故事你知道嗎?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來聽聽它的故事。提起蘭州拉麵大家都不陌生,畢竟現在哪都能看到蘭州拉麵,這也成了回族同胞去其他地方的後勤保障。不過蘭州拉麵只有出了蘭州才叫蘭州拉麵。在蘭州它的名字叫蘭州牛肉麵。
  • 流傳在蘭州民間的九大傳說
    今天的蘭州南北兩山已經沒有了當年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漢代修建的金城縣治也早已消失在都市的奢華之中了。惟有的是記憶深處不變的故事。今天,一些學者從這個民間傳說入手,逐漸地給我們描繪出漢武帝設立金城縣時情景。
  • 流傳在蘭州民間的九大傳說!「劉伯溫斬龍脈」、「白馬浪」、「伏龍坪」...你聽過幾個?
    今天的蘭州南北兩山已經沒有了當年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漢代修建的金城縣治也早已消失在都市的奢華之中了。惟有的是記憶深處不變的故事。今天,一些學者從這個民間傳說入手,逐漸地給我們描繪出漢武帝設立金城縣時情景。
  • 【民間故事】荊崗娘娘的傳說
    據傳四門之一女被選入宮當了娘娘,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離奇故事。 這大概是明朝中期的事兒,這位荊崗娘娘其實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自幼生性貪玩兒,且相貌醜陋,一頭禿瘡結痂,兩筒濃鼻涕。每天坐在門前的彎腰老柳樹上晃悠,嘴裡還念念有詞地數落著:「柳葉兒青,柳葉兒黃,我到宮裡當娘娘;柳葉兒黃,柳葉兒青,我到朝廷當正宮」。 一日,她正數落,被嫂子聽見。
  • 蘭州狗娃山傳說之忠犬守農具,洋芋開花賽牡丹!你知道嗎?
    在這裡,只有蘭州人自己的故事。。。數萬人訂閱的專屬於蘭州人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蘭州蘭州」免費關注。生活在蘭州,不少人聽過狗娃山。可以這樣說,很多人都是從解放戰爭時期的蘭州戰役中知道狗娃山的。狗娃山、沈家嶺、營盤嶺、豆家山、十裡山這都是解放蘭州時,國民黨軍依託固守的重要陣地。
  • 【古今】南關十字井兒街的金花姑娘
    閒暇之時,還能幫著照看鋪子或是手拿火棍幫著媽媽燒火做飯。轉眼間,金花已是十三四歲。俗話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這金花已是越發招人喜歡提親的不斷,只差一點就踏破門檻,金老漢只是不答應。到金花16歲時,金家老兩口才為其女選中居住在皋蘭山下的大富戶王家的後生,並且收下了王家的聘禮。金老漢向金花說:「你嫁到王家去,不愁吃,不愁穿。享不完的福,花不完的錢。」然而,金花姑娘卻說什麼都不答應。
  • 追懷蘭州老地名 這些地兒你都去過嗎?
    追懷蘭州老地名 這些地兒你都去過嗎?蘭州的這些老地名,它是蘭州文明演進的見證和記錄,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些老街巷,每一條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 劍川白族「海東娘娘」的傳說
    傳說施浪詔傳到施望千這一代兩兄弟雖娶妻室數年也都有後裔,但都是女兒無一子。先祖定下的規矩王位只傳男不傳女,兩兄隨著時間推移為此事甚為憂慮。國師說:「依據王爺的夢境而得,夢境告訴你了你的王妃在一處村前有湖,村裡有出水泉眼,村裡古村上千,村口古樹就柿子樹暗示接世子之意,而送你小金魚就是小龍子,王爺娶她為妃必得王子。她有四個哥哥,老大漁夫,老二是樵夫,老三是農夫,而老四是個讀書人,王妃姓氏楊氏,天生麗質善良德才兼備,王妃就在你夢境中的那個村子等你。王爺你趕緊帶人去北邊劍湖周邊尋訪去吧!」王弟施望千喜極立馬帶著隨從微服往北尋訪。
  • 晉祠水母娘娘的傳說與穿越
    全國著名攝影師李偉光先生2013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作品:【晉祠水母娘娘的傳說與穿越】
  • 襄陽金黃(金華 金花)小姐的傳說故事 及其相關原型 地名
    金黃(金華 金花)小姐傳說故事在襄陽,不少地方都傳說有金黃(金華 金花)小姐的故事。古代女英雄(網絡圖片)【金黃小姐傳說故事1】傳說,襄陽鄉下有兩戶人家,一家姓金,一家姓黃。兩家夫妻年過半百無兒女。
  • 不但景美,還有哪些神奇傳說你知道嗎?
    尤其是「養漢坡」(現為娘娘床),驢頭太子的傳說就發源於此。還有神仙洞,洞水長流成瀑布,洞內闊寬如大廳,再附之神話傳說,更為誘人。羅漢寺有八大景區,主景兩寨一寺、一水兩坡相連,組成了人文景觀。部分神話傳說與舊址羅漢寺傳說概況羅漢寺建於漢朝初期,根據舊址的遺留和老人的口述,傳說當時規模盛大,香火之鼎。完整的重大建築群:正殿、菩薩殿、老母殿、佛祖殿、祖師殿。
  • 贛縣麂山、麂嶺、麂糧腦.這些傳說你知道嗎?
    田螺明知道自己是沒辦法去跟麂子比賽的,但它心想:就是輸了也沒什麼,誰不知道我田螺跟蝸牛是近親呢?所以就答應了。於是他們約定從興國出發,限一夜趕到贛州,先到為贏。它心裡不住的發笑:嘿嘿,你這田螺,象這樣爬,你就是明年你也到不了贛州城啊!於是它就邊唱著歌謠邊搖著腦袋,一步一步往前移。看見路邊花叢裡有蝴蝶在那裡飛舞,他忍不住走前去逗逗它們玩。
  • 【民間傳說】娘娘壩鎮武家院的傳說
    今天我可理直氣壯地告訴你,我們秦河境內多半是來自四川大槐樹底下,由於歷吏變遷與自然災害移民於此!但部分來自於秦安,故名於秦州!我們武家的始祖來自四川武陵縣,由於在唐朝時武則天執正後,一場變故的風雲追殺武家,才逃難於天水市天水鎮武家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