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雖然室內還有些悶,但室外的秋意,的確是漸漸有了。
我們這兒的雙塔菜場,因為在鬧市區,靠近觀前街,又和平江路只面對面隔著一條馬路,還有一家這幾年一直口碑很好的「林記大餅」,所以一直很有點小名氣。自從去年,政府著意打造後,它更變成了蘇州的網紅打卡地,外地遊客,本地人,都樂意去軋軋鬧猛,看看它到底「紅」在哪裡。像我這樣,愛湊熱鬧的人,本來似乎應該第一時間光臨的,可不知道為什麼,陰差陽錯的,一年多過去了,愣是沒有去過。趁著今天天氣好(對我來說,涼快就是好,哪怕下刀子也無所謂),心情適中,就去逛逛吧,也算在家人面前,為自己討回那個「愛軋鬧猛」的名聲。
停好車,走在蘇州特有的傍依著小河的窄窄的石子路上,濛濛細雨中,就算我早已不是那個結著愁怨的青春的女孩兒,就算我從來就不愛在雨中打傘,但腳步也會不知不覺慢下來,些許的淡淡的情緒,輕輕浮起,就像小雨浸潤著秋天一樣,潤澤著在日常中難免變得有些粗躁的心。走了大約兩百多米,路邊就開始有了各色小店,小店顯然也經過了統一規劃,哪怕是一家配鑰匙的店,也裝飾得有幾絲文藝氣息,我知道,菜場快到了。
因為疫情,菜場的正門不開,小小的邊門,很不起眼,容易錯過。象徵性戴上口罩,量了體溫,便進去了。可能因為朋友圈裡照片看得多了,所以,對菜場這樣全封閉式,接近於商場的裝修,倒也不覺得新奇了。有意思的是,一眼看到好多大袋白底綠字寫著「新希望」的布袋,我以為是賣大米,再一看,才明白,原來是新希望房產,哎,原來,菜場現在也賣房子了,還是房子好賣呀。菜場很乾淨,沒有一絲菜場與身俱來的異味,賣的蔬菜,都乾乾淨淨的,好像洗過了,賣的麻油、芝麻油、花生油,都裝在漂亮的瓶子裡,有著設計感十足的招牌,還有賣剪刀、指甲鉗這些小五金的,賣花兒的,賣茶葉的 — 其實,我覺得,這樣的空間(我都不敢叫它菜場了),賣茶葉是最合適的,尤其是現在流行的隸屬於「詩酒茶」的茶葉。如果它賣肉、賣魚,倒會讓我驚訝,事實上,我的確也沒看到我最鍾愛的活蝦活魚的身影。一圈逛下來,農貿市場該有的,生薑啊,調料啊,水果啊,倒也都有,可看著它們被擺在那兒,我總下不了手,它們好像是被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盛裝出現在舞臺上的道具,適合遠觀,無法入手入口。看著看著,有些餓了,走過賣調料的攤位,有好幾家小吃攤位,賣飲料,賣牛雜,賣蘇州小食,我匆匆打眼一看,還是放棄了,我想,我還是出門,去找我的林記大餅,或者朱新年湯糰之類的吃吃吧,我是真餓,所以,得真吃一頓。
出了門,雨停了。可惜林記大餅生意太好了,已經賣完了,好在朱新年倒還熱火朝天著,進去照例吃了一碗小餛飩加一隻湯糰,總算是墊了些許底,不過,好像還缺點什麼。走出門,再走了幾個門面,覺醒了:原來自己還缺一碗秋天的羊湯。剛才,是真的清淡了,現在非得來一些大葷,才能鎮得住我這個充滿煙火氣的胃。於是,很急切的,走到門口熟悉的罩著各類羊肉的玻璃罩前,對很是閒著的老闆娘說:「給我切個羊眼睛,再切一點羊頭肉,湯要熱,加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