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寧芝
12月8日,成都公布了新增確診病例的活動軌跡,其中一人為7日本土確診病例的孫女趙某,但因她的活動軌跡涉及中冶中央公園、嗨藍調美甲店、小巷巷麻辣燙、海霧裡小酒吧、playhouse酒吧、赫本酒吧等多個場所,而引發了廣大關注。
#成都確診病例孫女#詞條迅速登上微博熱搜,一些網友將其被調侃為「轉場皇后」等,並進行語言攻擊和辱罵,甚至「人肉」其個人信息。
網絡暴力有多嚴重?人人都可能成為網絡暴力的受害者,如果你自己不小心不網絡暴力,應該怎麼辦?對此,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劉可智教授。
網暴有多嚴重?
心理創傷不亞於軀體遭受的損傷
劉可智教授說,網絡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網絡世界不再是虛擬的,網上發生的任何暴力,造成的精神傷害與現實一致。他認為,網暴對人的打擊不亞於一個親人的離世或遭受軀體的虐待。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認為,人的需要分為五種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如今,我們已經滿足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追求的是『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而網暴會嚴重破壞我們對『尊重的需要』 」。劉可智教授說,遭遇網暴後,人的反應很強烈,會出現憤怒、焦慮、恐懼的情緒,也會很沮喪、很絕望,嚴重者會輕生。
「具體影響取決於人的個性特點。」他說,有的人承受能強較強、心態較好,或許對他沒有影響,但對於絕大多數人,網暴的影響很大,會產生抑鬱情緒,影響正常生活、工作。
劉可智教授呼籲,網民應該理性,不要隨意攻擊別人,不要自認為網絡是虛擬的就可以隨意發言、洩漏個人信息。
自己被網暴咋辦?
這樣尋求幫助
在網絡社會,人人都可能遭遇網暴。如果自己不小心遭遇網絡暴力了怎麼辦?劉可智教授建議,首先要訴諸於法律,如果心、身受到影響,應從以下兩點來做。
第一,如果網暴的打擊非常強烈,長期吃不好、睡不好,已經非常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了,就是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創傷,需要求助於專業的心理醫生。
第二,如果網暴沒有太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可以進行自我調節。自我調節最好的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如果網暴的內容在腦海中不斷閃現,就需要用「穩定化」技術,把所有感覺器官打開,感受當下的一切,用視覺去看到眼前的顏色、用聽覺去聽環境發生的所有的聲音……把自己置身於當下正在做什麼,前提是你處於安全的環境中——這是最好的調整方式。如果無法轉移注意力,建議用冰塊,感受冰的刺激;嘗試找到相關音樂配合,進行緩慢的呼吸訓練。
新聞連結
被「網暴」嚴重者可患抑鬱症自殺
2020年8月,據外媒報導,25歲的韓國女排球員高友敏(Yu-min Go)被發現在家中自殺身亡。據統計,在過去1年時間裡,社交媒體上共有超過1.5萬條評論痛罵高友敏。這些導致高友敏精神壓力極大,經常以服用安眠藥來幫助入睡。最終,她還是承受不住壓力,作出了極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