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的種類

2021-02-08 琵琶藝術

一、五弦琵琶

   五弦琵琶:漢魏之交,由西域樂人經「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入我國。最早的記載見於《隋書·音樂志》。公元五六世紀時盛行於中原。後來又流傳到我國的南方。

  自南北朝至隋唐的500年間,五弦琵琶盛傳不衰,並成為隋唐九、十部樂中西涼、龜茲、天竺、疏勒、安國和高麗諸樂的主要樂器。在唐代張祜 、白居易等許多詩人的作品中都有對五弦琵琶的描繪,五弦琵琶的構造和古老的四弦曲項琵琶大致相同,到了宋代教坊己經不見使用,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

  在唐代,我國有多種樂器傳入日本,其中在公元756年,傳入日本的螺鈿紫檀琵琶,藏於日本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中,這張用紫檀木製成的五弦琵琶,工藝精細,通體施有螺鈿裝飾,腹面上還嵌有一騎駝人撫琵琶的畫面,它己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稀世珍品。


  20世紀30年代,上海大同樂會曾製成一張五弦琵琶,3個琴軫在琴頭右側,兩個在左側,改子弦同音為加添一條低音弦。由於戰亂及其他原因,這張五弦琵琶已失散無存。近年來在琵琶改革方面出現了在四弦琵琶上縮小弦距,增加一條低音弦為五弦琵琶的探索。為保持琵琶的傳統造型,新增的低音D(或E)弦、繫於琴頭處(弦槽上方中央)的琴軫上。這種五弦琵琶,擴展了低音區,使音色更加豐富,並提高了演奏技巧,也為琵琶樂曲創作和演奏開拓新的前景。

二、南音琵琶

  南音琵琶:琵琶經過歷代的流傳,在外形式樣、規格和演奏姿勢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改變。而南音琵琶則是因演奏民間音樂「福建南音」而得名。琵琶自唐代發展為豎抱,但福建南音一直保持古老的橫抱姿勢,因而又有「橫抱琵琶」之稱。

  南音琵琶流行於閩南和臺灣一帶。是演奏福建南音的主要樂器之一,在樂隊中起著指揮作用。常和南音洞簫配在一起,共同演奏樂曲的旋律,使清淡、委婉的福建南音,富有濃鬱的地方特色。

  南琶的構造和琵琶完全相同。琴身長93~104釐米,琵琶頭為鳳尾形,曲頸,共鳴箱呈梨狀,但腹部較寬闊。背板以前採用松木挖空製成,現已多用較硬木材製作。面板使用桐木,當地稱為「簧板」。琴須頸正面有4個相附屬,面板上、中部,橫膠著10個音品,多用象牙、玳瑁或竹材製作,稱為「音子」。在品的兩旁各開有一個月眉形的出音孔,稱為「簧孔」。面板下方的縛弦較大。採用4條絲弦,由低到高分別稱為母線、三線、二線和子線。一般定弦多為(d、 g、 a 、d1)。

  南琶的演奏風格古樸、獨特,音韻有敲擊鐘磬之風味。彈奏技巧主要有彈、挑、摙指(快速彈挑)、點指、撻指、去倒、半跳、按音、甲指(相當於豎抱琵琶的「扣」)、快落指和慢落指等。

三、響琶 月琶 高音琵琶 電琵琶

  現在流行的琵琶品種也不少,根據選料、工藝和音質的優劣,分為高級、中級和普及琵琶。從相和品的數目,可分為四相10品,六相18品、24品、25品和28品數種。

  響琶:在琵琶的基礎上,將原來僅起音響反射作用的背板改薄,使之能夠振動,縛弦也改為能上下移動,以增大琴的音量,並能採用大提琴的定弦法。它可以參加樂隊演奏,最適於彈奏現代題材的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

  月琶:具備月琴和琵琶兩種樂器的優點,可以按琵琶的傳統方法來定弦和彈奏,也可採用小提琴定弦法和使用小提琴弦。「月琶」的發音比月琴鏗鏘有力,音量宏大,音質純淨,音色清脆、飽滿而透亮、最適合與京胡合作為京劇伴奏。

  高音琵琶:琴身右上部為新月形,腹面上開有音孔和音窗,琴內音柱可調,發音比一般琵琶高一個八度,高低音平衡,音色動聽。

  電琵琶:外形上保持了原琵琶的民族風格,只在琴箱面板上裝了一些電器元件,拾音器置於靠近縛弦的琴弦下面,通過電磁感應把琴弦的振動轉變成電訊號,然後經擴大器和揚聲器發出聲音來。為避免由於共振而造成的混響,電琵琶增加了面板的厚度,減小了共鳴箱的容積,使音質更為純淨。電琵琶的音色柔潤優美、晶瑩剔透,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樂器之一的琵琶種類有哪些?
    中國十大樂器之一的琵琶種類有哪些?「『批把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日批,引手卻日把,象其鼓時,引以為名也」。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五弦琵琶漢魏之交,由西域樂人經「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入中國。
  • 隋唐的琵琶藝術
    唐元稹《連昌宮詞》中「賀老琵琶定場屋」一句,就描寫出著名琵琶手賀懷智彈奏時全場頓時鴉雀無聲的場面。隋唐時期琵琶名家輩出,在宮廷民間受到廣泛歡迎。一、隋唐琵琶的形制據唐杜佑《通典》中記載,隋唐琵琶的形制有三種:阮鹹、曲項琵琶、五弦琵琶。阮鹹,又名「秦琵琶」,因魏晉著名文人阮鹹善彈此器,太常少卿元行衝斷定「此阮鹹所造」,在考古發現中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 花月琵琶.
    在水之濱,琵琶是柔情的江南女子;在黃沙大漠,琵琶便化身颯爽的俠客,彈一曲琵琶如月下舞劍,招招肅殺,鏗鏗有力。 或許與琵琶的身世有關,琵琶最早為胡樂,琵琶也多了一番英姿颯爽。在早期的中國邊關,琵琶是戰場將士們常見的樂器。琵琶聲聲中,有將士的殺敵豪情,亦有難掩的思鄉情。
  • 絲綢之路的琵琶聲
    後來隨著音樂的發展,彈撥樂器的區分越來越精細,它才成為一種樂器的專有名稱,並且改寫為「琵琶」。史料關於琵琶的記載還有西晉傅玄的《琵琶賦》,將2000多年前就有的秦琵琶稱為「秦漢子」,「蓋苦長城之役,百姓弦鞀之」。
  • 《琵琶行》理解性默寫
    《琵琶行》中描寫琵琶聲在沉咽暫歇後突然爆發出激越雄壯的樂音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琵琶行並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昔日琵琶女名噪一時,眾多紈絝子弟爭相追捧。8.
  • 樂器文化知識早知道:「十年笛子百年簫,千年琵琶萬年箏」是謠言
    網傳有言「十年笛子百年簫,千年琵琶萬年箏」。實際上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千年琵琶萬年箏」是網絡傳播的,實際上沒有任何邏輯性和溯源。據現在可考究的歷史遺蹟,中國的歷史不過五千年。雖然未來可能追溯到五千年前更久遠的時間,但是目前尚未發現實際的證據。
  • 夏之雅月,宜聽琵琶|這樣的夜晚適合一個人靜靜聽琵琶
    私以為是琵琶。有琴的清雅,也有箏的婉轉。有能解燥熱的清涼之聲,也有擯除繁雜的寂寂之音。琵琶之美,實在是一言難以說盡。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幾首適合在夏日晚上靜靜聆聽的琵琶名曲。即使不了解琵琶的人,也能輕鬆沉浸這種意境。夏日晚風之中,聽著這首曲子,身處都市卻仿佛與曲中古人同步,歸舟唱晚,頗有寄情遣思之趣。
  • 琵琶行-白居易
    明年秋,送客湓(pén)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gǔ)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dí)花秋瑟瑟。
  • 明朝酷刑彈琵琶有多殘忍?比凌遲還慘,細節讓人心裡發毛!
    幾乎每一個民族的歷史上都曾施用過酷刑,而中國的古代酷刑尤其富有特色,其涉及範圍之廣、種類之多、施行之酷烈,足以令人瞠目結舌。明朝酷刑彈琵琶有多殘忍?比凌遲還慘,細節讓人心裡發毛!酷刑是一種非常野蠻且不人道的行為,對於在刑罰上有著很深造詣的中國古人來說,他們實在是有著極高的「天賦」,在發明創造刑罰方面不但推陳出新,改良樣式。
  • 旗袍盤扣種類,居然也有這麼多!
    盤扣,也稱為盤紐,或者紐結、紐絆。 盤扣的花式種類豐富,有模仿動植物的菊花盤扣、梅花扣、金魚扣、盤結成文字的吉字扣、壽字扣、囍字扣等。也有幾何圖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 盤花分裂兩邊,有對稱的,有不對稱的。盤花扣的作用在中國服飾的演化中逐改變,它不僅僅有連接衣襟的功能,更稱為裝飾服裝的點睛之筆。生動地表現著服飾重意蘊、重內涵、重主題的裝飾趣味。
  • 日本正倉院裡的中國琵琶
    琵琶,這件起端於絲綢之路上古老的樂器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我國最早出現的是秦漢時期的弦鞀,後演化成秦琵琶也稱秦漢子——阮鹹。接著張騫和班超的兩次西徵打開了一條絲綢之路。漢魏以來由波斯、印度通過佛教傳來了四弦曲項琵琶和五弦直項琵琶,就這樣琵琶在我國延綿發展,逐漸取得了獨立的地位,並對中國音樂文化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力。這裡如果我們將琵琶放置在以西亞為起端,經中國大陸,至日本奈良的正倉院為終點的絲綢之路上來看的話,琵琶的發展還在延續、展開。
  • 初識《琵琶行》,正在讀中師,再讀《琵琶行》,已是暮年
    原題:再讀《琵琶行》作者:薔薇紅繼木之戀再讀白居易的《琵琶行》,已是暮年。初識《琵琶行》,是在讀中師的時候,鄰座同學給我推薦說,在發的《文學欣賞》課本中,有一首長詩《琵琶行》,聽說你有過目不忘的本事,看能否在短時間內背下?我立即翻書找到該詩,對照文後註解弄通了詩的字面意思,用了兩個早自習時間,將原文一字不落背誦給了鄰座同學,郎朗聲音,引來周圍其他同學側耳傾聽,在他們羨慕的目光裡,青春年少時的虛榮之心得到了無限的滿足。
  • 《十面埋伏》琵琶獨奏
    琵琶作為中國傳統器樂中的一員,經過上千年的豐厚積澱至今,它的音樂不僅帶有鮮明的文化烙印和民族特性,其豐富經典且流傳至今的大量古典樂曲更是中國音樂的瑰寶
  • 琵琶 | 說說那些樂器的前世今生
    琵琶由歷史上的直項琵琶及曲項琵琶演變而來,據史料記載,直項琵琶在中國出現得較早,秦、漢時期的"秦漢子",是直柄圓形共鳴箱的直項琵琶(共鳴箱兩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鞀發展而來的。"阮鹹"或"阮"是直柄木製圓形共鳴箱,四弦十二柱,豎抱用手彈奏的琵琶。晉代阮鹹善奏此樂器,故以其名相稱,即今天的阮。南北朝時,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進行文化交流,曲項琵琶由波斯經今新疆傳入中國。
  • 花朝月夕——楊晨琵琶師生音樂會
    江演藝術沙龍【花朝月夕——楊晨琵琶師生音樂會】奉上琵琶清音。   星海音樂學院國樂系琵琶專業講師、中國音樂家協會琵琶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琵琶專業委員會理事、廣東省民族管弦樂協會理事會員,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獲碩士學位。
  • 金牌琵琶鴨做法詳解
    燜爐—金牌琵琶鴨
  • 【敦煌莫高窟】反彈琵琶 之謎
    在這些從唐到西夏不同時期的壁畫中,舞伎們高髻雲鬢,服飾各異,姿態動作千變萬化,而背身反彈琵琶則是其中特色最為鮮明、最令人叫絕的舞姿。彈琵琶是敦煌藝術中最優美的舞姿。此圖見於莫高窟112窟的《反彈琵琶伎》,為該窟《觀無量壽經變》的一部分。它勁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諧,反彈琵琶實際上是又奏樂又跳舞,把高超的彈奏技藝絕妙的舞蹈本領優雅迷人地集中在這個舞位的肩上。
  • 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銅像落成
    12月18日,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銅像落成揭幕儀式暨上海陽剛民間音樂館建館10周年活動在港西鎮舉行。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龔朝暉出席。儀式上,龔朝暉等領導及劉德海親屬代表一起為「劉德海銅像」揭幕。劉德海(1937年8月—2020年4月)是當代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琵琶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琵琶專業委員會首任會長等。其琵琶演奏風格集眾家之長,與時俱進,在琵琶的演奏、教學、創作、理論研究以及傳播中國音樂、推動民族器樂振興等領域有突出貢獻。
  • 琵琶:為什麼能成為中華藝術的瑰寶?
    我國的琵琶歷史,不論是在製作工藝、演奏技法上,還是在演奏家的傳承、文化賦予上,都可以說是民族樂器中的瑰寶。琵琶的起源,受到很多民族的文化影響,是一個「世界性」的樂器。琵琶又稱「批把」,彈撥樂器榜首,是我國最重要的彈撥樂器之一。
  • 為什么正倉院海報中總有琵琶?
    一個原因是正倉院所藏的琵琶不止一把,而是六把,這增加了琵琶展出的機會;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些琵琶代表了世界最高製作工藝,不僅品相極好,而且原產地中國已經沒有任何留存。      在宋代畫作《朝元仙仗圖》中,彈奏琵琶的樂女們被標註為「仙樂龜茲部」。圖中出現的琵琶形制並不相同,左上為五弦琵琶,右下為四弦琵琶。     日本學者外村中認為:在唐代被稱為琵琶的樂器並不是「五弦琵琶」,否則白居易就不會單獨就「琵琶」和「五弦」分別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