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氣短,喘不上氣,按揉此穴呼吸暢快

2021-01-10 騰訊網

每晚9點與你聊艾灸| 與你說晚

網友提問:

馮名雨老師,不知道是不是我年紀大的原因。我經常感覺自己氣不夠用,呼吸的時候經常需要深呼吸一口氣,才會感覺舒服一些。

尤其是上下三層樓梯,自己就得原地喘氣一兩分鐘才行,請問老師有沒有可以改善氣不足的穴位呢?

中醫之中有一個縱橫四海的穴位,這個穴位就叫做:羶中穴

古籍對於此穴的描述是:肺之間、胸之內、心之外、胃之上。

這個區域也是道家所說的丹田之一,因為丹田一般有上中下之分,羶中穴就是中丹田之所在

位置:在兩乳頭連線的1/2處

並且此穴是八會穴之一的氣會,主要調節和人體氣相關的病症。比如教師,律師經常需要多多的說話,而中醫認為:多言傷氣。這個時候就可以艾灸此穴來調節這個問題

tips:說下羶中穴的讀音

在現代辭典對於這個「羶」有兩個讀音:一個是shan(一聲),比如羶味;另一個是dan(四聲),指的是胸中的意思

我記得在清代的康熙大字典中對於這個字的讀音是tan(二聲),意思是袒露,就是羶中穴是袒露胸膛來取穴的意思。

我一般習慣稱之為羶dan中穴,如果大家習慣稱之為羶tan中穴也可以。只要知道哪個地方就行

1

按揉有講究

1.如果是氣不夠用,可以艾灸此穴10~20分鐘,這個沒有什麼好講的。重點是按揉,按揉此穴講究手法

2.用手掌根部或者大魚際部位貼於羶中穴,按揉稍微用力,搓揉5~10分鐘。局部略微泛紅髮熱就可以了

3.之所以用大魚際這個部位,是因為大魚際這裡還潛藏了一個另外一個穴位,可以起到加強理氣的作用,這個穴位就是:魚際穴

4.魚際穴,歸屬於肺經,是肺經的滎穴。而中醫認為:滎主身熱。可以調節和肺相關的熱性病症,比如乾咳,咽幹,音啞等

5.最後再說一點,就是羶中穴除了調節氣不足的問題之外,還可以調節全身的氣機,對於疏肝理氣是有幫助的。比如艾灸後可以避免煩躁,生悶氣等情況

6.位置:在第1掌指關節後,第1掌骨中點,掌後白肉隆起(大魚際肌)的邊緣(赤白肉際),按壓有酸脹處,即為本穴

相關焦點

  • 養生先養肺,胸悶氣短呼吸不暢,建議每天堅持按揉這個部位
    而肺部健康受影響後就會容易出現胸悶氣短呼吸不暢的現象,而想要調整胸悶氣短呼吸不暢的相關症狀就要先養肺。養肺的方式不算少,調整不良習慣,改善生活環境是一方面,還可以通過點揉「肺關穴」來護肺清肺,達到排毒祛溼的功效。肺關穴非常厲害,對心肺交通、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人體羶中穴在哪裡,胸悶、氣短、心悸,長期按摩此處或見效
    那麼為什麼說胸悶、氣短、心悸,要找羶中穴呢?想像一下,假設遇到一件很不順心的事,你應該會覺得心裡很堵,那麼堵的位置是不是在胸腔中呢?而羶中,在《簡明中醫字典》中有四層含義,其中之一為胸腔內「心包」所在處。故而知道此穴位應當在胸腔上,而「中」又意味著中央。依此,羶中穴的位置就很清晰了,位於胸部且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 按揉這些穴位即可緩解胸口不適感
    在中醫看來,素體心腎陽氣不足,七情內傷,勞傷過度,飲食不節均可損傷脾胃,導致本病的發生。中醫治療冠心病可根據不同病症表現選取組穴,因本病以心前區疼痛為主症,故治療應當以寬胸理氣,通絡止痛為原則。對於心血瘀阻型心絞痛患者會有胸部刺痛,夜間更甚,或伴有心悸不寧,舌質紫暗的症狀。此時可選擇心俞穴、巨闕穴、羶中穴、膈俞穴、陰郗穴等治療。
  • 羶中穴——胸口堵得慌、胸悶、心悸揉一揉!
    生活當中有的時候我們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就會覺得「堵」得慌,而「堵」的位置就是我們胸口的羶中穴這裡。正所謂「氣會羶中」,當胸腔這裡的「氣」鬱結、不順時,就會出現胸悶、心悸等問題。這個時候,我們應當放平心態,試著按揉刺激一下胸口的羶中穴,就可以將胸中之悶氣驅散。
  • 神秘的八仙穴!全在上肢,依序揉按,暢通全身
    作為普通人來說,用揉按、點壓、艾灸等方法來刺激穴位,真的管用嗎?   我想說的是,能否奏效,要看能否堅持。普通人對穴位的刺激,強度是遠遠不及臨床治療的。這就註定了,普通人必須用很長的時間,來積累刺激效果。這個過程,因人而異,有人相對短一些,有人相對長一些。但無論怎麼說,只要你能堅持,就會有效果。
  • 老年人胸悶保健的方法你知道嗎
    其實引起胸悶的原因有以下這些因素。1.生理性因素女性從青春期開始卵巢等生殖系統開始發育成熟,分泌雌激素,促發月經按月來潮和形成明顯的女性徵。胸悶氣短與性激素分泌水平大有關係。年輕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分泌旺盛,皮下脂肪增厚,脂肪組織的耗氧量比肌肉組織多,所以年輕女性會導致人體氧氣供應不足,出現胸悶氣短。
  • 按揉氣衝,手腳不涼
    人們紛紛穿上暖和的衣服以禦寒,但有的人卻總是會手腳冰涼,往往難以通過添衣改善。李岐的好友阿星就是這樣,一到冬天,便總是惡作劇般將手伸進李岐的衣領中,李岐躲避不及,總冷不丁被冰的哀嚎。之後兩人便你追我趕,玩得好不快樂。但在冰天雪地的天氣裡,總是被冰塊一般的手伸進衣服真不好受,李岐便想了個辦法。
  • 站樁時胸悶氣短怎麼辦
    初練站樁的朋友,有時候站不了多久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的狀況,如果是自己本身有一些身體上的問題,那就需要減少運動量,不要站得太低,雙手可以放低一點,站的時間上也應該短一些即可改善,待功力增強後慢慢的增加運動量。
  • 補氣是提高免疫力最快的方法 按這幾個穴效果最好
    ⑥補心氣—神門穴心氣虛的症狀表現為氣短、心悸怔忡、精神萎頓等症突出,並有脈結代、或遲或數,但虛軟無力、心神不寧等症。神門穴是心氣虛或心血虛的首選神門。長期按摩可補益心氣,去除煩躁、安神心神、有助睡眠。取穴:神門穴位於手腕橫紋上,小手指側腕下方肌腱的拇指側。方法:用拇指指端反覆點按神門穴30次,30秒~1分鐘左右。
  • 氣海,羶中,足三裡 按三個穴讓你「底」氣十足
    這三個氣出了問題,直接的表現就是氣虛。生活中常見一些久病之人、重病之人、勞累過度的人、後天失養的人、年老體弱的人,由於臟腑機能衰退而氣不足,他們少氣懶言、聲音低微、神疲乏力、呼吸氣短、頭暈目眩、面色無華,一系列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怎麼樣保養我們的氣呢?有三個重要的穴位,就是氣海、羶中、足三裡,百用百靈。
  • 照海穴——補腎又滋養,治療咽疾要穴!
    照海最早見於《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陰腎經,是八脈要穴之一,通陰蹺脈,具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的功用,可以用於治療慢性咽炎等咽喉疾病,還可用於治療胸悶、氣短、肩周炎、失眠、便秘,癲病以及月經不調等疾病。取穴時正坐垂足或仰臥位,於內深尖垂線與內踝下緣平線之交點略向下之凹陷處取穴。
  • 氣短是怎麼回事 可能是這兩種原因引起的
    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往往非常的難受,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調節自己的呼吸,讓你更加輕鬆一點,但是,在這個難受勁過去之後,有人就會思考,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出現這種情況,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氣短是怎麼回事?以及胸悶氣短怎麼辦?氣短是怎麼回事1、心律失常一般來說,出現胸悶氣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因為心律失常所引起的。
  • 耳和髎穴 絲竹空穴 天池穴 天泉穴 曲澤穴 郄門穴 間使穴 內關穴 大陵穴 勞宮穴
    絲竹,古指弦樂器,八音之一,此指氣血的運行有如聲音飄然而至。空,空虛也。絲竹空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溼水氣因而匯入穴內,穴外的寒水水氣由此匯入三焦經冷降歸地。本穴為三焦經終點之穴,由於禾髎穴傳至本穴的氣血極為虛少,穴內氣血為空虛之狀,穴外天部的寒溼水氣因而匯入穴內,穴外的寒水水氣如同天空中的聲音飄然而至,故名。
  • 不發燒,不咳嗽,沒有感冒,但是胸悶,喘不過來氣,應該怎麼辦?
    不發燒,不咳嗽,沒有感冒,但是胸悶,喘不過來氣,請問怎麼辦?不發燒,不咳嗽也沒有感冒,但是胸口有一種壓抑感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在這種時候明知道自己不是感染上了新型肺炎病毒,但是在這個時候身體出現異常的現象出現不健康的這一種情況,我覺得還是應該趕快聯繫大夫詢問一下,看一看是什麼病情從而引起的這種症狀。
  • 中醫五大救命穴 羶中穴治心悸、湧泉穴治頭痛
    羶中穴:位於兩乳頭連線中點,胸骨之上,屬於任脈,是心包經經氣聚集之處,此外,一身宗氣也匯合於此穴。羶中有理氣開胸、降氣通絡之功,多用於治療心悸、氣短、胸悶、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心肺疾病。可用掌根來回摩擦,以透熱為度。三陰交:在小腿部內側內踝高點上三寸,脛骨內側面後緣,為主治婦科病常用穴。
  • 秋季拍這裡,一穴頂10穴!比揉腹好,比吃藥安全,還不花一分錢,!
    現在邊看,邊跟著小小善來找下,很多人都說中府穴,很難找,藏的太深了,我教大家一個小方法,抬起手臂,找到這一邊的鎖骨,下凹陷的地方是雲門穴,再往下一橫指的位置就是中府穴了。可以用中指或大拇指按一按,是不是有點酸脹或者酸痛感。中,中焦;府,處所。即中焦脾胃之氣聚集肺經之處。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此穴為中氣聚集之處,脾、胃、肺合氣於此穴,故名。
  • 這5種是引起胸悶氣短的常見原因
    作為心血管醫生,更容易接觸到各種胸悶氣短的患者,就拿我們心血管疾病來說,很多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都會導致胸悶氣短。一、心血管疾病導致的胸悶氣短1、心絞痛:不少人認為心絞痛就是心臟部位的疼痛,其實不全對,正因為很多人不知道心絞痛有很多表現,以至於很多人把心絞痛沒當回事,脂質發展為心肌梗死。
  • 氣衝穴,治療生殖系統疾患的要穴
    足陽明胃經穴訣歌:四十五穴足陽明,頭維下關頰車停,承泣四白巨髎經,地倉大迎對人迎,水突氣舍連缺盆,氣戶庫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滿梁門起,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存,水道歸來氣衝次,髀關伏兔走陰市,梁丘犢鼻足三裡,上巨虛連條口位,下巨虛跳上豐隆,解溪衝陽陷谷中,內庭厲況經穴總。
  • 不花錢的「特效穴」,每天按一按,促睡眠、防中風、遠離心腦血管疾病~
    眼睛周圍的穴位非常密集,有睛明穴、攢竹穴、絲竹空、承泣穴、四白穴,它們都有很好的明目、安神的作用,經常按揉可以緩解眼睛的疲勞、改善老花眼。  方法:用指腹按揉眼眶,可以從上眼眶開始、外眼角、再經過內眼角這樣順時針(或逆時針)的單方向按摩,力度不用過大,可以起到放鬆的作用。  也可用指腹按壓重點穴位,按壓時要輕柔。
  • 常常胸悶氣短,別大意!醫生:這5種是引起胸悶氣短的常見原因
    有很多疾病會導致 胸悶氣短,甚至有時候沒有任何疾病有些人也會胸悶氣短。作為心血管醫生,更容易接觸到各種胸悶氣短的患者,就拿我們心血管疾病來說,很多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都會導致胸悶氣短。一、心血管疾病導致的胸悶氣短1、心絞痛:不少人認為心絞痛就是心臟部位的疼痛,其實不全對,正因為很多人不知道心絞痛有很多表現,以至於很多人把心絞痛沒當回事,脂質發展為心肌梗死。胸悶氣短,尤其胸悶是心絞痛常見的一種表現。